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19-医灯续焰 >

第18章

519-医灯续焰-第18章

小说: 519-医灯续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蔻神曲(各二分) 人参 甘草(炙) 泽泻 猪苓 白术(各一钱) 陈皮 苍术(各二钱) 白芍 
药(三钱) 升麻(五分) 
上作二服。用水二大盏,煎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x史国公浸酒方x 专治左瘫右痪,四肢顽麻,骨节 疼,诸般寒湿风气。 
当归 虎胫骨(酒浸一日,焙干酥炙) 羌活 鳖甲(炙) 萆 防风(去芦叉) 秦艽 川牛 
膝松节 晚蚕沙(各二两) 枸杞子(五两) 干茄根(八两,饭上蒸熟) 
用无灰酒一斗,绢袋盛药入酒内,封十日。取饮时,不可面向坛口,恐药气冲 
人头面。饮酒不可间断。饮尽,药滓晒干为末,米糊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五十丸。忌食发风动气之物。 

卷十
五疸脉证第六十九
属性:五疸实热,脉必洪数。涩微属虚,最忌发渴。 
疸者,黄胆也,谓湿疸、谷疸、女劳疸、酒疸及黄汗也。名虽分五,实脾胃为 
之总司,湿热为之原始。夫脾胃属土,合肌肉而主四肢。其化湿,其性滞着,其色 
黄,其脉迟缓。所畏者风木,而复喜风之燥。能制者寒水,而反恶水之湿。人之病 
也,若内无脾胃之郁,外无风湿之搏,虽有外邪,气机自利,热不 蒸,黄又何自 
而成乎?故《金匮要略》论湿疸曰∶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 
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盖言风之独行者,乃名中风。中风则腠理空 
疏,皮毛开泄,汗出热越,不能发黄。今则脉浮而缓,浮固为风,缓为土湿。湿则 
痹着,非若风之疏利,必郁瘀成热。脾土所主之四肢,亦苦烦闷,而黄色则蒸行于 
表也。其论谷疸,则曰∶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 
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 
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夫人饮 
食入胃,胃主消纳,脾主运输。脾胃温和,两称其职。今胃热而过于强,则徒能消 
纳。脾寒而失之弱,则不能运输。既寒且弱,肝木得以乘之。木者,风也。风与寒 
搏,脾愈不运。更加以食,气愈不消。搏于寒,则中为满。搏于风,则上为眩。气 
既不消,胃中自浊。浊则不能清升,而反下流。下流则脾之紧寒乘肾,胃之数热乘 
膀胱。(《尚书》洪范曰∶土爰稼穑。稼穑作甘。夫万物藉土以生,人赖稼穑以养。稼穑者,谷也。 
谷气下流,而必归之肾与膀胱者,亦土乘水义。《难经》三十七难曰∶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脾主五味,食味之归于脾者不可胜数,而独言一谷味者,正稼穑作甘之义也。)膀胱者,州都之官,主 
藏津液。肾者水脏,主通二阴。热流膀胱,而小便又复不利。水与热郁,未有不蒸 而成黄者。 
以膀胱太阳主表,故黄 
遍于周身也。(或兼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宜茵陈汤加减主之。)其论女 
劳疸,则曰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 
水状,不治。此言女劳而成疸,则黄不言可知矣。细察仲景文义,是亦谷气郁蒸之 
变证也。盖人过劳于房室则伤精,精伤则肾虚,肾虚则真水不足,真水不足则相火 
炽炎。于是胃中浊热之气,不流于膀胱而竟归之肾。一以乘不足之水虚,一以就同 
类之火炽。火炽则君火亦因而动。况子午同气,心肾交通,故不惟肾经之足心热, 
而心经之掌心亦热也。薄暮气降而属阴,乘其已虚之阴,助其下流之势,无如此际, 
故薄暮病即发也。膀胱虽虚急,而热不内蓄,故小便自利也。若湿热相火郁甚,久 
而不愈,则脾气积而不运,肾气散而不藏,致腹胀如有水状者,是脾肾两败,故不 
治也。《金匮》又云∶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 
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 
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宜硝矾散主之。其论酒疸,则曰∶心中懊 而热,不能 
食,时欲吐,名曰酒疸。酒疸者,过饮而病黄,亦谷气郁蒸之变证也。《灵枢》论勇 
篇云∶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熟则已经酝酿,拔其精微,蜕其糟粕,纯阳 
气胜之物。其性 悍,多升而少降。(今人饮少酒即头面先红,此多升少降之明验也。)非上所云谷气, 
未经腐熟酝酿者比。故湿热不流于下,但积于中焦,郁胃熏心,令人外发黄而内烦 
懊,不能食而时欲吐也。又云∶酒疸诸证,小便不利,心中热,足下热,又或无热, 
谵语,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心中热,欲呕 
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 
肤抓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酒疸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 
主之。黄汗一证,仲景《金匮要略》收入水气病中,其主治与治疸亦自悬绝。后人 
以其汗黄,遂列为五疸之一,实非疸也。今本文既云五疸,则黄汗在其中,似不可 
移去,姑从之,而论治仍从《要略》。在圆机者,自为识别可也。《要略》曰∶黄汗之 
为病,身体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汗,脉自沉,从何 
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 芍桂酒汤主之,此黄汗之 
病因也。盖人作劳汗出,阳气动张,阴液妄泄。此时玄府未闭,荣卫两虚,即浴于 
水。水寒之邪,未有不乘虚而入者。入则水湿内侵,浮阳外拒,郁搏于肌肉之间。 
肌肉者,脾土之合,故身则发热,而汗则见黄色也。原以荣卫虚而受邪,邪入则愈 
虚,而阳仍不固,阴液仍泄。即仲景所云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之义。以汗 
液出多,故渴。以水气在表,故状如风水。水性就下,故脉沉。治以黄 芍桂酒汤 
者,所以和荣固卫,托里建中,则黄从汗减,水从汗消,与治疸之发汗利小便者, 
固不可同日语也。又云∶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 
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荣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 
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 
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 
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 汤主之。此黄汗之变证也。黄汗既为阴阳两虚, 
阳则浮散于表,阴则脱根于下。两胫逆冷者其常也。今不冷而反发热,是热为湿郁 
所成,乘阴之虚,流注下焦,以及于胫。而胫以上之诸节,历遍而痛,不言可知。 
此黄汗之传为历节者如此。卫者,阳气也。劳则阳动,阳动则卫气张散。卒逢食谷, 
胃阳骤升。张散之虚阳不能羁谷气之 悍,故与之俱出而为汗也。又暮为阳衰之时, 
劳动衰耗之阳,暮则愈衰。衰则不能外固,而汗因盗出矣。此黄汗之挟劳气者如此。 
凡热随汗而解者,理之常也。今汗已,反更发热,如是久久,则津液续亡,肌肤枯 
涩,身体又安得不甲错乎?甲错而热仍不止,不但浅灾肌肤,亦将祸延肉理。恶疮 
之生,势所必然。(如流注痈毒之类,故云恶。)身重者,水湿之邪也。汗出辄轻,似乎邪解, 
今云久久者,必轻而复重,重而复轻。亡散卫阳,耗竭津液,不知其几。而邪仍不 
去,则必转为身 ,而胸中痛矣。《灵枢》本藏篇云∶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 
柔,腠理致密。又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素问》痹 
论又云∶卫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调经论亦云∶阳受气 
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观诸篇论,则知人身分肉腠理,皆卫气之所充实。上 
焦胸腹,皆卫阳之所布输。今卫气亡散,分肉腠理不能致密,而反空虚,空虚故 
而动。上焦胸腹不得受其熏布,亦随 而为虚痛也。(痛必欲按。)荣气既虚,卫复不固。 
况腰以上为阳,阳主开,故汗出。腰以下为阴,阴主阖,荣卫虚而邪复滞着,故无 
汗。惟其无汗,邪不松解,故如有物在皮中,而腰 为之弛痛也。剧则三焦皆无所 
御,荣卫不能相将。气不将于上,则不能食。气不将于中,则生烦躁。气不将于下, 
则小便不利。治以桂枝加黄 汤者,与上条黄 芍桂酒汤之义亦同。但此条云食已 
汗出,常暮盗汗,汗已反热,汗出辄轻而不解,汗上出而下无,皆似病在汗处,故 
加姜、枣、甘草,盖欲助脾胃以行津液,益辛甘以别取正汗耳。诸病黄家,但利其 
小便。假令脉浮,宜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主之。(治疸利小便,固一定之法。然脉浮者郁在 
表,又宜以汗解也。)诸黄,猪膏发煎主之。黄胆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二皆通治之方。)黄胆腹 
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汗出为表和,腹 
满、便实为里实。里实者宜下之。)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 
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小便色不变,大便欲自利,里无热也,则喘满为虚象。若认为热而除之,必胃 
寒作哕矣。)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腹痛而呕,半表半里。柴胡汤即小柴胡汤也。)男子黄,小便 
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黄而小便自利,知非湿郁,乃男子劳役伤脾所致。脾伤则见土色。)病黄胆, 
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凡病肚热者,热在腹,不独疸也。手按则知。)脉沉,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沉为在里,渴为里热。热则多饮,而小便复不利,必郁为黄。)腹满, 
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胃土郁则水液不分布,故腹满、舌燥。经云∶胃不和则睡不安, 
皆黄家之先驱也。) 
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土旺于四时各十八日,湿土之病 
期亦应之。十日以上则旺气渐衰,邪宜渐退。反剧者则正不胜邪,故云难治。)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 
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湿土郁而成疸, 
内关脾胃。发于脾阴则呕,发于胃阳则振寒发热,皆二经是动之病。)正文云∶五疸实热,以疸皆湿与热郁。 
外不得通,内不得泄, 蒸成黄。虚松而有通泄处,则不能成黄,故曰实热,若是 
则脉自应洪数。涩微者,自应为虚黄也。渴为里热,黄为表蒸。表里热亢,阴何以 
堪?又疸既湿郁,汗溺不通,可复加之饮乎?渴则多饮,故最忌也。(丹溪云∶黄胆不必分 
五。总是湿热不分。则何以处治,是失之太简。巢氏广为九疸,亦先之太繁。惟《金匮》论证处方, 
言言中的。学人宗之,自无过不及之偏也。) 

卷十五疸脉证第六十九
附方
属性:x金匮茵陈汤x 治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名为谷疸。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上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 
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x金匮硝石矾石散x 治女劳疸。身黄额黑,日晡发热恶寒,膀胱急,小腹满,足下热,因 
作黑疸。其腹满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 
硝石 矾石(各烧,等分) 
上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二钱,日三。重衣覆取汗,随大小便去。小便黄,大便黑,是其候也。 
x金匮栀子大黄汤x 治酒疸,心中懊 ,或热痛。 
山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豆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二升,分温三服。 
x金匮黄 芍桂酒汤x 
黄 (五两) 白芍药 桂枝(各三两) 
上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x金匮桂枝加黄 汤x 治黄胆脉浮而腹中和者,宜汗之。若腹满,欲呕吐,懊 而不 
和者,宜吐之,不宜此方。 
桂枝 白芍药 生姜(各三两) 黄 甘草(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以水八升,煮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取微汗。 
若不汗,更服。 
x金匮猪膏发煎x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二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x金匮茵陈五苓散x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x金匮大黄硝石汤x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一作滑石) 栀子(十五枚) 
上以水六升,煮二升,去滓,内硝石,更煮取一升。顿服。 
x金匮小半夏汤x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以水七升,煮一升半,分温服。 
x小柴胡汤x(见第四十三) 
x小建中汤x(见第二十二) 

卷十一
水病脉证第七十
属性:脉得诸沉,责其有水。浮气与风,沉石或里。 
沉数为阳,沉迟为阴。浮大出厄,虚小可惊。 
据正文,水气有四∶曰气水、曰风水、曰石水、曰里水。《金匮要略》多皮水、 
正水、黄汗,无气水、里水。而气水、里水,又各突见一条于后,岂以皮水即气水, 
与风水之脉皆浮者,皆为表水,而以正水、石水、黄汗之脉皆沉者,皆为里水者乎? 
其脉虽诸种不一,而沉则在在皆兼,即气水、风水之在表而脉应浮者,亦必有沉沉 
欲下之势。盖沉下者,水之性也,以状言;浮则以位言耳。若沉而数,乃为阳水, 
证必兼阳而热多。沉而迟,乃为阴水,证必兼阴而寒多。水脉浮大,水气涣散,灾 
厄将出之象。水脉虚小,则正衰邪存,诚可惊也。《金匮要略》曰∶风水,其脉自浮, 
外证骨节疼痛,恶风。又云∶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 
为瘾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 
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 
多涎,此为黄汗。又云∶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视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 
起者,风水。又云∶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 。 
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 
为皮水。分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 
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厥,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 
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又云∶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 
之。腹痛加芍药。又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 
婢汤主之。皮水,其脉亦浮,外证 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 
发其汗。又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 
之。又云∶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 
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