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19-医灯续焰 >

第7章

519-医灯续焰-第7章

小说: 519-医灯续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之注脚也。盖革如皮革,急满指下。今云脉弦而大,非革而何?只此四字,可以 
尽革脉之形状矣。弦则为减以下,又发明所以为革,并革之所以为病也。弦则脉体 
弦急细敛,是阳气之减少也。弦而大,是改细敛为阔大,其弦急之体仍在。弦急为 
阳减,改大则中芤。阳减为寒,中芤为虚。既虚且寒,徒革于外,而中则空,在女 
则为半产漏下,在男则为亡血失精,是皆中空之验。 

卷四
促结主病第三十二
属性: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阴盛则结,疝瘕积郁。 
数脉时见一止,名曰促。数则为热,为阳盛,主上焦热聚成毒,或热聚肺 
成痈。(阳毒宜清散,如黄芩、花粉、连翘、枳壳、荆防之类。肺痈宜清解,如仲景桔梗汤之类。) 
脉气流行,为其阻碍,故一止也。不数而缓,时见一止,名曰结,为阴盛,主阴分或腹中聚疝痼瘕。 
(宜元戎万病紫菀丸、宝鉴沉香桂附丸之类。)久积成郁,气坚结不散,脉气至此,亦为所碍,故一 
止也。《难经》十八难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积微,是又当审止歇之多寡,而断病之轻重耳。 

卷四促结主病第三十二
附方
属性:x仲景桔梗汤x 《金匮要略》云∶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 
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又治心脏发咳,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x元戎万病紫菀丸x 治脐腹久患 癖如碗大及诸黄病。每地气起时,上气冲心,绕脐 
绞痛。一切虫咬,十种水病,十种蛊病,及反胃吐食,呕逆恶心,饮食不消,天 
行时病。女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怀孕多血,天阴即发。又治十二种风,顽痹 
不知年岁,昼夜不安,梦与鬼交,头多白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着,腹中生疮,腹痛,服之皆效。 
紫菀(去苗) 菖蒲(九节者,去毛) 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 柴胡(去须) 浓朴(姜 
制,一两) 桔梗(去芦) 茯苓(去皮) 皂荚(去皮、弦子炙) 桂枝 干姜(炮) 黄连(去须, 
八钱) 巴豆(去皮膜,出油,研) 人参(去芦) 羌活 独活 防风(各半两) 蜀椒(去目 
及闭口者,微炒出汗) 川乌(炮,去皮脐,半两加三钱) 
上为细末,入巴豆研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丸、七丸。生 
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服。孕者不宜服。(此方分两,一根据元版善本校定。浓朴、黄连下有分两而无各字。 
川乌乃云半两加三钱,不知何谓?考温白丸方,惟川乌二两半,余药各半两,亦恐有讹。重于变古,姑仍之。) 
痔漏肠风,酒下。赤白痢,诃子汤下。脓血痢,米饮汤下。堕伤血闷,四肢不 
收,酒下。蛔虫咬心,槟榔汤下。气噎忧噎,荷叶汤下。打扑损伤,酒下。中毒, 
灰,甘草汤下。一切风,升麻汤下。寸白虫,槟榔汤下。霍乱,干姜汤下。咳 
嗽,杏仁汤下。腰肾痛,豆淋酒下。阴毒伤寒,温酒下。吐逆,生姜汤下。饮食 
气块,面汤下。时气,井花水下。脾风,陈皮汤下。头痛,水下。心痛,温酒下。 
大小便不通,灯草汤下。因物所伤,以本物汤下。吐水,梨汤下。气病,干姜汤 
下。小儿天吊风搐,防风汤下,防己亦可。小儿疳痢,葱白汤下。小儿乳食伤,白 
汤下。月信不通,红花酒下。妇人腹痛,川芎酒下。怀孕半年后胎漏,艾汤下。 
有子气冲心,酒下。产晕痛,温酒下。血气痛,当归酒下。产后心腹胀满,豆淋 
酒下。难产,益智汤下。产后血痢,当归汤下。赤白带下,酒煎艾汤下。解内外 
伤寒,粥饮下。室女血气不通,酒下。子死腹中,葵子汤下。 
又治小儿惊痫,大人癫狂,一切风,及无孕妇人,身上顽麻,状如虫行,四肢俱肿,呻吟走痛等疾。 
杨驸马患风气冲心,饮食吐逆,遍身枯瘦。日服五丸至七丸。至二十日,泻出 
肉块如虾蟆五六枚,白脓二升愈。 
赵侍郎先食后吐,目无所见,耳无所闻。服至五十日,泻青蛇五七条,长四寸许,恶脓三升愈。 
王氏患大风病,眉发堕落,手掌生疮。服之半月,泻出癞虫二升,如马尾,长寸许,后愈。 
李灵患肥气,日服五丸,经一月,泻出肉鳖三枚愈。 
茹黄门卒中风,病发时服药,泻出恶脓四升,赤黄水一升,一肉虫如乱发愈。 
李知府妻杨氏,带下病七年,月崩不止,骨痿着床。日服五丸至十丸、十五丸。取 
下脓血五升,黄水一升,肉块如鸡子状愈。此药治一切万病如神,唯初有孕者不宜服。 
x宝鉴沉香桂附丸x 治中气虚弱甚,脾胃虚寒,脏腑积冷,心腹疼痛,手足厥逆冷。 
便利无度,七疝引痛不可忍,喜热熨少缓者。 
沉香 附子(炮) 川乌(炮) 干姜(炮) 良姜 官桂 吴茱萸(汤泡、去苦水) 茴香 
(炒,各一两) 
上末,好醋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卷四
代脉主病第三十三
属性:代则气衰,或泄脓血,伤寒心悸,女胎三月。 
代亦歇止之脉,但促、结之止,内有所碍,虽止而不全断,中有还意;代则大 
止不还,下复至,如更代者。非元气衰微之甚,不至此也。泄脓血者,则营血耗竭, 
隧道空虚,故见此欲脱不续之状。(《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 
脓血。)伤寒心悸,有中气虚者、有停饮者、有汗下后者。中气虚则阳陷,阳受气于胸中。阳 
气陷,则不能上充于胸中,故悸。(宜黄 建中汤之类。)停饮者,饮水多而停于心下也。水 
停心下,水气上凌,心不自安,故悸。(宜小青龙汤之类。)汗后则里虚矣,况汗乃心液, 
心液耗则心虚,心虚故悸。(宜炙甘草汤、黄 建中汤之类。)诸悸者,未必皆脉代。今脉代者, 
正指汗后之悸,以汗为心液,脉为心之合耳。女胎十月而产,腑脏各输真气,资次 
培养。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之。足厥阴者,肝也。二月足少阳脉养之。足少阳者, 
胆也。三月,手厥阴脉养之。手厥阴者,心胞络也。四月,手少阳脉养之。手少阳 
者,三焦也。五月,足太阴脉养之。足太阴者,脾也。六月,足阳明脉养之。足阳 
明者,胃也。七月,手太阴脉养之。手太阴者,肺也。八月,手阳明脉养之。手阳 
明者,大肠也。九月,足少阴脉养之。足少阴者,肾也。十月,足太阳脉养之。足 
太阳者,膀胱也。是以诸经脉各养三十日也。若至期当养之经,虚实不调,则胎孕 
为之不安,甚则下血而堕矣。十二经中,独心与小肠不养胎者何欤?夫心为牡脏, 
小肠为之腑,主生血而合脉。《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有孕则经血不通,许学士所谓妊娠闭经隧以养胎者是也。平人气象论又曰∶妇人手 
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历观经论、是知胎以血为体,而始终十月,皆赖乎心,自不当 
在轮养中又分次第矣。三月之时,心包络养胎。《灵枢》经脉篇云∶心包主脉,若分气 
及胎,脉必虚代。在五脏生成篇又云∶心合脉。盖心与心包,虽分二经,原属一脏故耳。 

卷四代脉主病第三十三
附方
属性:x黄 建中汤x(见第二十一) 
x仲景小青龙汤x(见第十六) 
x仲景炙甘草汤x 《伤寒论》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子仁(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 
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圣济经》曰∶津耗散为枯。五脏痿弱,营卫涸流, 
湿剂所以润之。麻仁、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也。 

卷四
脉病顺逆第三十四
属性: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吉凶可推。 
有是病,则有是脉,如影之随形也。与病相宜则顺,不相宜则逆。逆之与顺,何从 
区别,是又在阴阳耳。如表病见表脉、里病见里脉、实病见实脉、虚病见虚脉、阳病见阳 
脉、阴病见阴脉之类,皆顺而相宜者也。反此则逆。逆顺一分,而病之吉凶,从可推矣。 

卷四
中风脉证第三十五
属性:中风浮缓,急实则忌。浮滑中痰,沉迟中气。 
尸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脏身冷,入腑身温。 
风性空疏,中之于表,浮缓是其宜也。(宜千金小续命汤,轻则仲景桂枝汤加减用之。)急强而 
实,略无柔和,邪气太甚,正气何堪?故忌。若浮而滑,带有物象,非浮缓比,此 
则中痰之如中风者。(宜二陈汤、防风、竹沥、生姜之类。甚则探吐。)若沉而迟,则不在表而在里, 
亦非中风,名曰中风,七情之所为也。(宜和剂四七汤、易简星香汤、苏合香丸之类。)尸厥亦类中 
风,卒然僵仆,昏不知人。其脉沉滑者,沉为里,滑为邪。邪入于里,与血气相并。 
邪入正虚,搏入脏腑。入脏则邪干神舍,气陷从阴,故身冷。脏不受邪,仅入于腑, 
气出从阳,故身温。即《金匮要略》所谓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 
出,为入腑即愈者是也。(宜苏合香丸、仲景备急丸、本事胜金丸、千金返魂汤之类,并万氏灸百会法。) 

卷四中风脉证第三十五
附方
属性:x金匮千金小续命汤x 通治八风五痹痿厥等疾。以一岁为总,六经为别。春夏加石膏、 
知母、黄芩,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药。又于六经别药内,随证细分加减。自古名医不能越此。 
麻黄(去节) 人参(去芦) 黄芩(去腐) 芍药 甘草 川芎 杏仁(去皮尖、炒) 
防风(两半) 防己 官桂(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除附子、杏仁外,为粗末,后入二味和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 
煎至一盏。去滓,稍热,食前服。 
附云岐子加减法∶如精神恍惚,加茯苓、远志。心烦多热者,加犀角屑半两。 
骨节间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骨节冷痛,倍用桂枝、附子。燥闷小便涩 
者,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脏寒下痢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 
加白术一两。热痢不可用附子。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艽一两。 
腰痛,加桃仁、杜仲各半两。失音加杏仁一两。如或歌或笑,无所不至者,用麻黄 
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去附子、防风、生姜,加当归一两。自汗者, 
去麻黄、杏仁,加白术一两。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七钱;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 
x仲景桂枝汤x(见第十九) 
x二陈汤x(见第十六) 
x和剂四七汤x(见第十七) 
x易简星香汤x 治中风痰盛,服热药不得者。 
南星(八钱) 木香(一钱)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x苏合香丸x(见第十八) 
x仲景三物备急丸x 
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末中,合捣一千杵,用为散。 
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泄。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苦中恶客忤,心腹胀满, 
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 
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x本事胜金丸x 治中风忽然昏倒若醉,形体昏闷,四肢不收,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 
生薄荷(半两) 猪牙皂角(二两,槌碎,水一升,二味一处浸,取汁,研成膏) 瓜蒂(末一 
两) 藜芦(二两) 朱砂(半两,研) 
上将朱砂末二分,与二味末研匀,用膏子搜和,丸如龙眼大,以朱砂为衣。温 
酒化下一丸,甚者二丸,以吐为度。得吐即醒,不醒不可治。必用方论中风无吐 
法,引金虎碧霞为戒。且如卒暴涎生,声如引锯,牙关紧急,气闭不行,汤药不 
能入,命在须臾者,执以无吐法可乎?但不当用银粉药。恐损脾,坏人四肢尔。 
(罗谦甫方有粉霜、铅粉,无藜芦。) 
x千金返魂汤x 治卒感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死,绞口,口噤不 
开。去齿下汤。汤入口不下者,分病患发,左右捉踏肩引之。药下,复增取尽一升,须臾立醒。 
麻黄(三两)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 
上 咀,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肘后方》云∶张仲景方无桂心,只三味。) 
x灸法x 灸风池、百会、曲池、合谷、风市、绝骨、环跳、肩 、三里等穴。皆灸之 
以凿窍疏风。 

卷四
风寒脉证第三十六
属性:风伤于卫,浮缓有汗。寒伤于营,浮紧无汗。 
风为阳邪,卫为阳气。风阳空疏,卫阳浮越。寒为阴邪,营为阴血。寒阴敛束, 
血阴凝泣。故风必伤卫,寒必伤营者,皆类同而象似也。空疏浮越,自当有汗而脉 
缓矣。(仲景桂枝汤证。)敛束凝泣,自当无汗而脉紧矣。(仲景麻黄汤证。) 

卷四风寒脉证第三十六
附方
属性:x仲景桂枝汤x(见第十九) 
x仲景麻黄汤x(见第十六) 

卷四
暑湿脉证第三十七
属性:暑伤于气,脉虚身热。湿伤于血,脉缓细涩。 
暑亦阳邪,性热而散。伤于气分,从其类耳。阳邪伤气,气必烦蒸,故身热。 
气散不敛,故脉虚。(宜清暑益气汤、加味香薷饮之类。)湿为水湿,血液相近,伤血亦从其类。 
脉缓细涩,流衍渗着之象也。(宜败毒散、和剂五积散之类。) 

卷四暑湿脉证第三十七
附方
属性:x清暑益气汤x(见第十六) 
x十味香薷饮x(见第十六) 
x败毒散x(活人)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以上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亦得。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疼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 
及老人、小儿皆可服。或瘴烟之地,或瘟疫时行,或胸多风痰,或处卑湿脚弱, 
此药不可缺也。日二、三服,以知为度。烦热口干,加黄芩。 
x和剂五积散x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或腹痛。又治伤寒发 
热,头疼恶风,无问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 疼,及妇人经血不调,或难产并治。 
白芷 茯苓 半夏(汤洗七次) 当归 芎 甘草(炙) 肉桂 芍药(各三两) 枳壳(去瓤、麸 
炒) 麻黄(去节根) 陈皮(去白,各六两) 桔梗(去芦,十二两) 浓朴(去粗皮、姜制) 
干姜(各四两) 苍术(泔浸、去皮,二十四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根,煎七分热服。冒寒用煨姜,挟气加茱萸。妇人调经催产,加艾醋。 

卷四
伤寒脉证第三十八
属性: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阳病见阴,病必危殆。阴病见阳,虽困无害。 
上不至关,阴气已绝。下不至关,阳气已竭。 
代脉止歇,脏绝倾危。散脉无根,形损难医。 
《素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