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十年-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店的面积有限,不能随心所欲,卖书这一块,没想怎么做大,只是希望出租和零售,能携起手来,就如兄弟一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出租过的书,有的读者喜欢,也愿意买下来。出租过的书,不论原价多少,我卖出去,最多不会超过10元。有的刚毕业或刚工作,想买有关人生设计、职场知识方面的书,比如《方与圆》、《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赢》等,就很畅销。买书是消费,也是投资,顾客希望书本能对他们有所帮助,有所启迪。一本好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可惜,现在的图书,糟粕多,精华少,杂草丛生,有的还是新瓶装旧酒,书的娱乐功能增强了,指导和熏陶的作用缺失了。书的厚度,不仅与书的页码有关,更与书的价值息息相关。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知不觉,到了1999年的年底,算起来,前前后后,我开了六年的店。前两年在老街,收支基本持平,挣钱是从搬到新街开始的。经商之船,在生活的洪流里,没有大起大落,相对平衡地行进着。翻翻存折,已有20万的存款,不免窃喜。小店的生意,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在大家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小书店,能活就不错了,没想到我活得还挺滋润。我的生活水平,在同学朋友中,也算中游吧,比我好的有,比我差的也有,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暂时能安居乐业。让我感到惋惜的是,有一位姓支的同学,在那年患上肾癌,不幸去世了。“生命诚可贵”,可叹人生无常,他才走到半路上,就永远走散了。
2000年春,又一个竞争对手出现了。仅仅距离我小店20米的地方,新开了一家书店。那儿原是一家化妆品店,店老板是昆山千灯人,千灯是顾炎武的家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就是顾炎武提出来的。这位店老板在染织厂当过技术员,会调色配方,这次,有家染色厂要聘请他,月薪高出了他开店的收入,于是,他就把店转让了,让给了现在开书店的。
并非毫无预兆,这位开书店的,年前来过我店里,问过开书店的一些情况,我当时料想他有开书店的打算,没想到就开在我的旁边,使我有点措手不及。后来听说,他的父母退休了,前几年他生病,把家里的钱花去七八,他没开店的本钱,是他的哥哥和姨父资助他的。他的哥哥在市经委开车,他的姨父原在中学当教导主任,刚调到小学做校长。有了这层背景关系,我想,他开书店是能赚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愁资金,二是不愁销路。
我之所以乐于租书,而没有做大卖书,主要顾虑就在销路上。开书店和开服装店差不多,总有一些卖不掉的,就会成为积压,日积月累,这数量可不容小觑。开零售书店,藏书量很多,积压会蚕食小店的空间,又压死了流动资金,如果事先没把握,开书店还需慎重。若是开在学校边上,卖教辅书、考研书之类,利润高,还能撑活;或是开在闹市区,卖报刊和畅销书,反正闹市区卖什么都赚钱;或者某校长某馆长是你亲戚,他们反正要买书,当然优先买你的了。除此之外,当三思而后行。
我店里也能卖报,但卖报比较琐碎,每天有新报,流量又很大,本来我租书就很繁琐,再卖报岂非要花更多精力?我是人,不是机器,总得让我有点空闲吧?开店挣钱没错,可也不能为钱卖命,要是钱挣到手了,人累趴下了,值得吗?我挣的这点钱,只不过够自立罢了,当时在镇上,有些开厂的搞房地产的承包工程的,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产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我不想和他们比,能自给自足,就蛮欣慰了,和人攀比,一点用处也没有。钱是挣得完的吗?“山外有山楼外楼”,外面的世界大得很,我们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就值得骄傲了。
我不怕竞争,但不喜欢恶性竞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他们两家公司竞争了一百多年,没对谁造成伤害,还能并驾齐驱,屡创辉煌,而国内有些单位,勾心斗角,相互倾轨,为了挤垮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双方元气大伤,甚至玉石俱焚,谁也没捞到好处。如今,兵临城下,书店开到我小店旁边,我如何反应呢?我刚刚开始卖书,面对专营的书店,我是悄然撤兵还是针锋相对呢?
他的书店,布置很不错,和我距离又近,别的且不说,对我卖书肯定是构成威胁的。我留意观察,也许是新开的原因,他的生意很一般。然而,过了一个月,让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有顾客告诉我,旁边的书店,也在办理租书,每本每天收一元,收费比我贵,但他的都是新书,看起来舒服,也有一些人去租的。我隔壁的香烟店,因为卖电话卡时的不正当手段,和我家闹得不愉快,不会他书店也要挖我的客源?搞不好,他们书店还会卖电话卡?他们两家分别在我两边,我夹在中间,岂不是要受累了?我想,书店和我刚出现不和谐音,这回我要争取主动,不能让“不正之风”恣意蔓延。我不想出现明争暗斗的场面,若能握手言欢,岂不皆大欢喜?
我和那家书店老板碰了头,客套了几句,就切入正题。我说:“不知你店里生意怎么样?”他说:“不太好,你开在前面,顾客都跑你那里了。”我说:“你是新开店,书新,品种多,会有生意的。”他说:“你有租有卖,两样都占全了,我哪还有生意?”我说:“我们都是开书店的,是同行,要不我们商量一下,我店里就不卖书了,就做出租,你店里就做零售,不对外出租,我们各做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你看怎么样?”他很高兴地说:“这样好啊,我们路归路,桥归桥,谁也不影响谁的生意。”
我牺牲了卖书这一块,换来了和平共处。其实我是值得的,因为卖书收入,在我店里所占的份额很小,况且才开始,经营情况一般,小店的地方不大,卖书就一个书架,也做不大,就是开下去,也竞争不过他家,租书就不一样了,我的店已有一家的知名度,顾客流量稳定,要是被他家分流了,对我的影响较大,我做这样的决定,算是舍卒保车吧?最重要的是,对哪家也没损害,还可实现双赢。
他家的书店,经营很快好转,因为在闹市区,就我们两家书店,一租一卖,满足了人们读书买书的需求。那店老板是个灵活的人,不做租书后,转而增加了报纸的零售,卖报他是镇上第一家,一天能卖掉二三百份,也是三十来元收入。不久,他增加了游戏赛车的销售,那年,他的赛车卖疯了,小孩子几乎人手一辆赛车,到处可见喜滋滋抱着赛车,玩得满头大汗的孩子。小孩有盲从和攀比心理,如此火爆的销售量,让他乐坏了。
还有一件事,他做得比较好。当时,江苏省体育彩票刚出来,他的店里就装了一台卖彩票的终端机。每张彩票2元钱,就有中奖500万的诱惑,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能不让人热血沸腾、踊跃购买吗?每天买彩票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起初,卖彩票每天的销售量,达到1万元,几个月后,人们回归理性,销售才有所回落,但还有5千元左右。后来知道,彩票机是他从另一个手上转的,利益均分。卖彩票的提成是6%,他可得3%,就这3%,每天的收入够他偷着乐了。
他的书店,从开局来看,比我顺利。他的亲戚是校长,学校里的老师知道这层关系,会主动来照顾他的生意,比如学生的课外书、AB卷等,自然会在他店里采购,这对他非常有利。而且,他的库存处理,不出我所料,在年底,能把一卡车滞销图书,卖到学校的图书馆。没有了积压,就保障了绝对利润。没出三年,他就用开书店挣的钱,买了一个店面,过起了新生活。
他的书店生意兴旺,和我并没关系,也没影响我的生意。我还是按照我的思路,我的经营方式,继续往前走。只是,他的一帆风顺,也给了我一些思考。他能马到成功,虽有别人帮助的成份,但也在于,他走的几步很对路,没走冤枉路,没做无用功,损耗少,效率和效益高,开店也就顺当多了。我呢?是一如既往在小店里坐井观天?还是推窗揽月,望向更远的地方?
11、音乐陶冶情操,音像店空欢喜
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我真的知足常乐吗?坦白说,没有。我何曾不想有朝一日,把店开得更大,生意做得更红火?当然,那需要很多条件,比如人脉、资金、能力,而这三项,我都有欠缺,束缚了跳跃式发展的可能性。用现在的话说,我是“草根”阶层,要在上层建筑登堂入室,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现实本身包含了太多无奈,要实现一个目标,很少是直路,也许伴随着许多曲折。
人脉,不仅是逐步建立起来的顾客群,更重要的,是周边人际关系和上层的裙带关系。有左右逢源的人际关系,会帮你打通许多生财之道。众所周知,人生中的“贵人”,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作用非常大,他会给你带来突飞猛进的机遇,彻底改变你的以往。我们要靠自己创业,但外来的帮助也至关重要,当你的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帮扶你一把,肯提携你一下,那你就能获得施展身手的更大舞台。我的家族,本来是有可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几十年前,我的爷爷,曾经是这个乡的乡长,和他同时出道的,后来都到各地做了大官,可是,家族的血液中,没有溜须拍马的基因,我爷爷下来后,就和他的朋友失去了联系,我长大成人后,也从不想靠依附他人获得利益,我要做一棵树,而不是一根藤。
资金,这是安身立命必须的本钱,我当时的一家小店,以及近30万的存款,只能保障眼前,不能保障未来,我要支撑起家的重任,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孤注一掷,去冒更大的风险争取更大的利益。我可以做稳妥的投资,使资本在流动中不断增长。开店的收益,渐趋稳定,租书、手机卡、充值卡,每天有不少于二百元的利润。我当时的理财观念,还是传统的三足鼎立:一部分做生意或投资,一部分做流动资金和临时急用,一部分做储蓄收点利息。
能力,这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没有能力的人,就是给你金山银山,也会挥霍殆尽;有能力的人,白手起家,照样可以成为夺宝奇兵。老子说过能人具备的三样素质:“智、仁、勇。”智,我有一些,但也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仁,我也有一些,我常告诫自己,要以仁慈、宽容之心待人;勇,我比较缺乏,某些时候缺少勇敢,顾虑较多。我在1990年时,就进修过工商企业管理,但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全都荒废了,原先学的知识,也早就锈迹斑斑了。尽管这些年一直在从事个体经济,但小店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不是一个概念。忙碌之余,很想重拾书本,加强学习,只是,静心的时候少了,在现实中,心有些浮躁了。
书店的前期铺货,需要一定的本钱,后面的添货,不需要多少投入。市区有了文化市场后,我就不去新华书店批书了。曾经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想批进他们的畅销书,可是,因为数量不多,他们要7折,而图书市场的批发价才5、6折,我自然不会舍近求远了。曾经加入过贝塔斯曼书友会,说实话,是冲着他们“入会赠书一本”去的。后来看他们寄来的书目,好书很少,销售价基本在8折左右,价格上没有优势,我从他们那儿,买过李清照、李商隐、唐伯虎的传记,还买过一套美国作家的恐怖小说。
租书是小店的主业,租书的收费,单本的每天5角,武侠小说成套出租,每天一元,时间长可以优惠,比如一星期收费3元。那些租期超过一个月的书,大多是不会还回来了,偶然有回来的,我当然不可能按日收费,差不多收个5元。为了让读者节约租书的钱,又能看到更多的书,也为了巩固我的读者群,我开始办理月卡,每次借一本,一月内借还不限次数,只需10元,每次借2本,月付15元。对于喜欢看书的顾客来说,办理月卡,的确使他们省下不少钱。
我初步估算了一下,当时租书的量,办理月卡的近百人,零租的每天有一百多本,租书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每月添新书,控制在1千元内。电话卡、充值卡、手机卡的销售,一年的利润在5万元左右,百货等其它方面的收入1万元,小店的年盈利能力在8万元左右。去掉每年2万元的开店成本,其中房租1万2千元,另外杂费约8千元。也就是说,我一年能到手5万元的纯利。这点收入,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确不多,但比之普通上班族、农民、下岗工人,我已经很满足了。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2000年底,小店对面的新集贸市场竣工了,那里的店面也是好市口,这个集菜场和百货为一体的市场,每天的人流量可想而知。我的手头有一点余钱,想在市场入口处租个店面,另开个什么店,现在这个书店只有15平米,毕竟很小,开店之初是受成本限制,想要发展,就得寻找更广阔的空间。通过竞标,我租到了一个30平米的店面,年租金是3万6千元,是当时小镇上同样面积的店面中,租金最贵的。
租下店面的时候,我并没想好经营什么?有点先斩后奏的意思。事实上,这种行为是欠妥的,因为空置店面,房租要付,往往为了减少房租损失,仓促上马,导致经营失策,所以,还是慎重为好,先想好做什么,才去找店面。我在小镇和市区考察过,看有无值得借鉴的经营项目?但现在的店太多了,很难找到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项目,即便有的项目很好,但可能在小镇上不适合,或是不适合我经营。
苏州的茶馆很多,生意很好,但投资太大,我还没这个实力。肯德基、麦当劳几百万的加盟费,让人望而却步。民以食为天,小吃店的生意不错,但我没这个手艺,馄饨、包子、水饺,不知怎么弄的?何况,小吃店比开书店辛苦,起早摸黑,我也吃不消。时装专卖店,看他们生意挺好的,但我对时装不敏感,以前开过服装店,没成功,也就决定“好马不吃回头草”了。不过,我不适合开服装店,并不说明开时装店不好,以纯、唐狮、安踏、李宁、利郎、海澜、菲尔等品牌店,都有不错的业绩,小镇上有家以纯专卖店,据说年收入有50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好了,其实哪行都有前途。
经过考虑,我决定开一家音像店。音像店,小镇上我不是第一家,在我之前,已有二三家。人们的娱乐发生了转移,从看书转向了看碟,后来又转向了上网。影碟的比图书的成本低,租金却比租书高,当时的行情,租书一天收五角,租碟一天收1元钱,而一本图书的价格要高于一张影碟。开店要办执照,音像店的执照,比书店更难办,因为当时的音像经营许可证,只有集体单位可申领,还没对个人开放。其实,经营者还是个人,只不过挂了单位的名义,上交一点费用。
小镇上所有的文化经营项目,都由文化站主管,当时,文化站的领导已换人,是位姓周的老师,我去找新领导,请他帮忙。站长说:“新执照比较难办,不过,有家挂文化站名义的音像店,两个月前经营不善打烊了,你可以花点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