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伤寒总病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寒十余日,结热在里,往来寒热者,宜大柴胡汤。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疾者,x小承气汤x主之。
大黄(二两) 浓朴(一两) 枳实(二枚)
咀,水二升半,煎至八合,去滓,放温时饮一盏,以利为度。凡大便秘闷,恐有表证者,但
少少饮之,微下为度,不可饮多,恐大泄利也。虚弱人可作煮散煎服。
太阳病,若吐下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难者,与小承气汤利之则愈。(此太阳阳明证也。)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初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与之。
(更衣即登厕也,非颜师古注《汉书》更衣之义。《集验方》痔有更衣挺出,颇妨于更衣,更衣出
清血,故以知之。)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方在太阳证中。)
发汗后,恶寒者,虚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宜调胃承气汤。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此有热,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反下利而脉调和者,
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
为内实也,宜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此时极吐下者,
与调胃承气汤,不尔,可与之。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属调
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属调胃承气汤。
x茵陈汤x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其身无汗,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渴而饮水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茵陈蒿(三两) 大黄(一两半) 栀子(二十个,大者七枚)
咀,水二升半,先煮茵陈至一升,内二味,煮取一升二合半,去滓。温饮一盏,日三服。小
盒饭利,尿如皂角沫,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
x十枣汤x治太阳病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
心下痞硬满,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和里未和也。
芫花 甘遂 大戟(等分,异杵筛,秤末合之,入臼再杵二三百下。)
先以水一升,煮肥枣十枚,擘碎,煮取半升,去枣,用煎汤少半,调末一钱匕,羸人半钱,再
单饮枣汤送之,平旦服。若下少而病不除,明旦加药一钱半,如前服之。服之必利,利后糜粥自养。
咳而胁下痛,此为有饮,宜十枣汤。
x调中汤x治夏月及秋初,忽有暴寒,折于盛热,热结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下利或
血或水,或赤带下,壮热且闷,脉数宜下之。久年肠风,下之亦瘥。
大黄(三分) 葛根 黄芩 芍药 桔梗 茯苓 本 白术 甘草(各半两)
咀,水三升,煎至二升,下大黄,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温饮一盏,移时勿膈食再服之,得
快下,壮热便歇,其下利亦止。凡秋夏早热积日,或有暴寒折之,热无可散,喜搏着肌中,作壮热
气也。胃为六腑之表,最易为暴寒所折故也,虚人亦不发壮热,但下利或霍乱,不宜用此。实人有
服五石人,喜壮热,
与别药下则加热,喜闷而死矣。是以宜以此下,和其胃气。(调中汤又治阳病因下,遂协热利
不止,及伤寒不因下而自利,表不解,脉浮数者,皆可去大黄,加葛根成一两煎服之,殊验也。)
x茵陈丸x疗瘴气及黄病 疟。
茵陈 栀子 鳖甲 芒硝(各一两) 大黄(二两半) 豉(二合半) 常山 杏仁(各一两半)
巴豆(半两)
细末,蜜丸梧桐子大。初得时气,三日内平旦米饮服二丸,如人行十里久,或吐或利,或汗出,
不尔,更服一丸,以热粥投之,老少以意加减丸数服。若黄病痰癖,时气伤食 疟,小儿惊热欲发
痫,服之无不瘥者。疗瘴神验,赤白痢服之亦效。春初有宿热,根据上法服之,取吐利,当年不忧热
病。(有性杀药者,每服七丸、五丸。)
x抵党汤x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乃热在下焦,小腹
当硬满;小便反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血在里故也。(小腹满而小便不利者,
非血证。)
水蛭 虻虫(各十枚) 桃仁(七枚) 大黄(一两)
咀,以水二升半,煮至一升二合半,去滓,温温分四服。未下,再服。虚人只可作半料服之,
如作煮散,每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服之。
x桃仁承气汤x治太阳病不解,热结在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乃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
攻,当先随证行汤解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不恶寒为外解。)
桃仁(二十四个) 大黄(二两) 甘草 桂枝 芒硝(各一两)
咀,以水三升半,煎取一升半,去滓,内芒硝烊化,温服一盏。虚人减作半料,亦可作煮散。
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芒硝一钱半,烊化服之。
桃仁承气汤又治产后恶露不下,喘胀欲死,服之十瘥十。
庞曰∶脉朝夕快者,实癖也,可下之。朝平夕快者,非癖也,不可下。快谓数脉,六七至者也。
若脉数一息八九至,慎不可下,若下之则烦躁,下利不止而死。凡数脉与皮毛相得,亦不可下也。
合下不下,令病患腹胀满,通身浮肿而死。
卷第二
不可下证
属性:脉软而弱,弱反在关,(关下三分也。)濡反在巅,(关上三分也。)微反在上,(寸口也。)
涩反
在下。(尺部也。)微则阳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烦躁,涩则无血,厥而且寒,
宜建中汤。(方在不可汗证中。)
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
诸动气在心腹上下左右,俱不可下。
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宜竹叶汤,方在不可汗证中。)
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里拘急不止,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反欲倦。(先服干姜甘草汤,方
在太阳证中,后服建中汤,方在不可汗证中。)
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冷,热汗自泄,欲水自灌,竹叶汤主之。(方在不可
汗证中。)
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坚,半夏泻心汤主之。(方
在痞证中。)
咽中闭塞,不可下。
庞曰∶诸脉濡弱微虚细相搏,俱不可下。
诸四逆,不可下,虚家亦然。
庞曰∶若下证悉具而见四逆者,是失下后气血不通使然,但手足微厥,掌心常温,时复指稍温
便下之,不可拘忌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也。
庞曰∶凡下证,小便不利或尚少,未可攻之也。
不当下而强下之,令病患肠胃洞泄不禁而死。
卷第二
可水不可水证
属性:庞曰∶凡病非大渴,不可与冷水。若小渴口咽干,小小呷滋润之;若大渴烦躁甚,能饮一斗者
与五升,能饮一升者与半升,若乃不与,则干燥无由作汗,烦喘而死者多矣,但勿令足意饮也;若
大汗将来,躁渴甚者,但足意饮之勿疑。常人见因渴饮水而得汗,见小渴遂强与之致停饮,心下满
结喘而死者亦多矣。其有热脉数,尚可作汗而解者,出于天幸也。
x五苓散x 治病患水药入口则吐,或渴而呕者,或汗后脉尚浮而烦渴者,或下利渴而小便不利
者,或因渴停水心下,短息者,难治。呕而小便不利者,皆主之。
猪苓 白术 茯苓 桂枝 泽泻(各半两)
细末,白饮调下二钱,日三服,数饮暖水,汗出效。
阳明病,小便数者,大便即坚,不更衣十日无所苦。欲得水,但与之,当以法救;渴者,五苓
散主之。
霍乱,头痛发热,身体疼,热多欲饮水,五苓散主之。若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不
与人相当,勿以火导之,但以猪苓散方寸匕服之。当逼饮新汲井水一升,即令指刺喉中吐去之,病
随手愈。若不能吐者,勿强与水,水停则结心下也,当以药吐之,不尔,更致危病。若当吐不吐时,
以猪苓散吐之,其死迨速矣,亦可针之尤佳。夫饮膈实难治,此皆三死一生也。太阳病,发汗后,
大汗出,胃中干,躁烦不得眠,其人欲饮水者,但与之,当稍稍饮之,令胃和则愈。
卷第二
可吐不可吐证
属性:庞曰∶胸膈痞闷,痰壅塞碍,脉得浮或滑,并宜瓜蒂散吐之。(方在厥阴证中。)产后六七日
内下泻,诸药不效,得此脉与吐之,泻立止。
下利日数十行,其脉反迟,寸口微滑,吐之则止。
庞曰∶虚家当吐而不敢吐之,宜以枳实散压气毒痰水,过日毒入胃,乃可微下之也。
诸四逆脉微弱虚细,或弦迟,虽中满闷,不可吐,宜橘皮汤、枳实散之类。(橘皮汤在和表证
中,枳实散在叙论中。)
不可吐而强吐之,气筑心即死矣。
卷第二
可灸不可灸证
属性: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
桂汤。(桂枝汤内加桂枝足成一两一分,如前法煎之。)
少阴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发热,不死,灸少阴七壮。
下利,手足厥无脉,灸之不暖,反微喘者死。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合灸不灸,令病患冷结,久而弥固,气冲心而死。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
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浮,当以汗解,而反灸之,邪无从去,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当重而痹,此为火逆。若
欲自解,当先烦,烦乃有汗,随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以知汗出而解。
脉浮热甚而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咽燥必唾血。
不当灸而误灸,令火邪入腹,干错五脏,重加烦而死。
卷第二
可火不可火证
属性:下利,谷道中痛,当以熬盐末熨之,或炒枳实末温熨,二味相兼益佳。若脐下
冷结,不可便熨,冷气攻心腹必死。须先用药温之,久而可熨。凡脐下冷结成关阴,大小便不通,
服药虽多,不见效,以炒盐熨脐下,须臾即通。然关阴已,服巴豆、甘遂、大黄、轻粉之类太多,
即暴通利而损人,尤宜详之也。
卷第二
可温证
属性:大法冬宜温热药。
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若膈上有寒
饮干呕者,不可吐,宜四逆汤温之。(方在四逆证中。)
下利,其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大,因尔腹鸣,宜当归四逆汤温之。(方在
四逆证中。)
卷第二
火邪证
属性:(医以火卧床下,或周身用火迫劫汗,或熨、或误灸,皆属火邪也。)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惊或狂,起卧不安者,宜x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
汤x。
桂枝(一两半) 蜀漆(一两半) 甘草(一两) 龙骨(二两) 牡蛎(二两半) 生姜(一
两半) 大枣(六枚)
以水六升,先煮蜀漆减一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盏。无蜀漆以恒山代之。火劫
后脉浮,当汗出而愈。
火邪下之,因烧针烦躁者,x桂枝甘草汤x主之。
桂枝(半两) 甘草 牡蛎 龙骨(各一两)
以水二升,煮一升,去滓,温取一盏,可代救逆汤使之。
庞曰∶灸及烧针后,证似火劫者,并宜火劫治之。烦躁惊及狂,用六石风引汤尤良,柴胡加龙
骨牡蛎汤亦通用。
病患因火劫,至十五六日,身黄下利,狂欲走。师脉之,言当下清血如豚肝乃愈,后如师言。
何以知之?师曰∶寸口脉阳浮而阴濡弱,阳浮为风,濡弱为虚,浮虚受风少血,发热恶寒,洒淅项
强头眩。医以火熏郁令汗出,恶寒遂甚,客热因火而发,怫郁蒸于肌肤,自为黄,小便微难,短气,
鼻中出血。而复下之,胃无津液,利遂不止,热瘀在膀胱,蓄结成积,状如豚肝。当下不下,心乱
迷愦,狂走赴水,必不能自制。蓄血若去,目明心了,此皆医所为,轻者得愈,极者不治。
卷第三
结胸证
属性: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内作结胸。其病心下坚满,按之如石,硬而痛,项强如柔 状,其脉
寸口浮,关上尺中皆沉,或沉紧,名曰结胸也。下之则和,宜x大陷胸汤x。(今作煮散煎之。)
大黄(一两半) 芒硝(一两八钱半) 甘遂(末,一字)
异末,先以水一升半,煎大黄半升,绞去大黄滓,下硝末,更煮一二沸,内甘遂末,和匀,温
分二服。一服快利,止后服。如作煮散,即先以水一盏,煎大黄末四钱匕,至八分,下硝末二钱匕,
候化匀,下甘遂末半钱匕,沸匀,温服之。移时未利,再煎一服,快利为度。
脏结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口脉浮,关上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生者,
难治。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不可攻也。
结胸证,其脉尺寸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复宜发汗也。)
结胸证悉具,烦躁甚者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
反恶寒,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宿热动膈,短气烦躁,心下懊 ,
阳气内陷,心下固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
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宜大陷胸汤。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燥而渴,日晡则少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满而痛
不可近者,宜大陷胸汤。
虚弱家不耐大陷胸汤,即以大陷胸丸下之。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x大陷胸丸x。
大黄(四两) 葶苈子(一两半) 朴硝(一两八钱) 杏仁(二合)
杵二味,内杏仁、朴硝,合研如脂,丸如弹子大,抄甘遂末一钱,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
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不下更服。
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宜x小陷胸汤x。
半夏(六钱半) 黄连(一分) 栝蒌(一枚,用四钱)
咀,水三升,煮栝蒌至二升,下诸药,煮取一升,去滓。温温服一盏,食顷再服,一日尽剂,
微解下黄涎即愈。
太阳病下之,脉促者不结胸,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而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x三物白散方x。(小陷胸者非也。)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 贝母(三分)
细末,内巴豆研匀,白饮调下一钱,羸人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未利啜热粥投之;
利过不止,饮冷粥止之。
庞曰∶近世治结胸,多行针头丸,用硫黄,阳起石者,若病热毒甚者,必死,
唯治冷结寒实耳。
卷第三
心下痞证
属性: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为痞。(发热恶寒,为发于阳,误下则为结胸;无热恶寒,为发于阴,误
下则为痞气。)
伤寒下之后,若发热汗出者,为欲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但满而不痛,此为痞
气,宜x半夏泻心汤x。
甘草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一两半) 黄连(半两) 大枣(六枚) 半夏(一两一分)
咀,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一升半,温温饮一盏,日三夜二。(设下后津液入里,
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