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伤寒总病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咀,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一升半,温温饮一盏,日三夜二。(设下后津液入里,
胃虚上逆,寒结在心下,故宜辛甘发散。半夏下气,苦能去湿,兼通心气;又甘草力大,故干姜黄
连不能相恶也。)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宜x大黄黄连泻心汤x。
大黄(一两) 黄连 黄芩(各半两)
咀,以虾眼沸汤一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温温分四服,得利止后服。(寒湿迫心气不行,欲
作热也。)
心下痞闷,而复恶寒汗出者,x大黄黄连泻心汤内加附子x主之。
附子(一枚,炮去皮尖,四破,以水三合,煎一合。去附子,以附子汁内汤中,和匀服之。)
与泻心汤而痞不解,其人渴而口干燥,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在可水证中。)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宜x生
姜泻心汤x。
生姜(二两) 人参 甘草 黄芩(各一两半) 半夏(一两一分) 大枣(六枚) 黄连 干
姜(各半两)
咀,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作四服。(胃中不和,为少阳木气所制,
故用二姜之辛味。)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
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
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x甘草泻心汤x主之。
甘草(二两) 黄芩 干姜 人参(各半两) 半夏(一两一分) 大枣(六枚) 黄连(半两)
咀,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作四服。(胃虚故加甘味。)
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攻痞宜大
黄黄连泻心汤。(前加附子,是汗出多而恶寒,表将解而里结未除故也;此证是发汗后无汗恶寒,故
先须解表也。)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汗出,呕吐下利,是胃中津液
燥,里有结实,非胃虚也,故以大柴胡汤下之。)
病患胁下素有痞,连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此为脏结,死。
卷第三
阳毒证
属性:初得病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后,变成阳毒。其病腰背痛,烦闷不安,
狂言欲走,或见鬼,或下利,其脉浮大而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下脓血。五日可治,七
日不可治,x升麻汤x主之。(不可作煮散。)
升麻 当归 甘草(各二分) 雄黄(研,一分) 桂枝(一分) 鳖甲(半两) 蜀椒(半分)
咀,水二升,煎一升,去滓,温服一盏,食顷再服。温覆手足出汗,汗出则解,未解重作之,
得吐尤佳。
阳毒宜葛根龙胆汤。(方在可发汗证中。)
卷第三
阴毒证
属性:初得病一二日,便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其病身重背强,腹中绞痛,
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坚强,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而紧。仲景云∶
阴毒之候,身痛如被杖,喉咽痛。五六日可
治,七日不可治,x甘草汤x主之。(不可作煮散。)
甘草 鳖甲 升麻 当归 桂枝(各二分) 蜀椒(一分) 雄黄(一分)
咀,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温温每饮一盏,食顷再服,温覆。中毒当汗吐之,汗吐则愈,
不吐再服之。
治阴毒x反阴丹x。
硫黄(五两,研末) 太阴玄精石(味咸者,研末) 硝石(研末,各二两)
用铁铫子先铺玄精石一半,次铺硝石一半,中间下硫黄,又以硝石盖硫黄,都以玄精石盖之,
用盏子合定,令三斤炭火烧令得所,勿以烟出多,急取出,以瓦盆合定地下,四面灰拥,勿令烟出。
直候冷,取细研,蒸饼心,丸豌豆大,艾汤下十五丸,病重加至二三十丸,此法甚验。喘促吐逆者,
入口便安;服此药三五服,觉不退,便于脐下一寸半灸之,须是大炷百壮,未愈可至二百壮;若手
足极冷,小便涩,小腹硬, 痛囊缩,即须更于脐下四寸,如前灸之,乃与当归四逆并反阴丹
频频与服,内外通逐方可解,若稍缓即死矣。当归四逆乃加吴茱萸生姜者是,慎勿与寻常利小便药。
此是阴毒,气结在小腹所致也。有见小便不通,便用炒盐及裹热药熨脐下,欲望小便通利,其冷气
在小腹之间,被热物所熨,无处通出,即奔上冲心,其死速矣。
又治x阴毒硫黄丸x。
硫黄(二两) 水银(一两)
同研入铫,洒少醋,慢火炒,欲似烟出,再出火,洒醋,如此三四遍,地上放冷研之,蒸饼丸
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三十丸,艾汤吞下,日三服,食前。
阴毒,脉沉微欲绝,四肢逆冷,大躁而渴不止,x附子饮子x。
附子(一枚,半两以上者,炮,去皮尖,四破。)
以水九升,煎至三升,去附子,入瓶,油单紧封沉井底,候极冷,取饮之。仍下硫黄丸甚妙。
阴毒之为病,因汗下药性冷所变,多在四五日也;或素来阳气虚冷,始得病便成阴毒;或始因
伤风伤冷物,便成阴毒。其病六日内可治,过六日不可治。
卷第三
狐惑证
属性: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或因伤寒变成斯疾。其候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
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方在痞证中。)蚀于下部则咽干,x苦参汤x洗之。
苦参(半斤) 槐白皮(四两) 野狼牙根(四两)
上锉,以水五升,煎三升半,洗之。
蚀于肛门者,烧雄黄薰之。(雄黄一味,烧薰下部。)病者脉数则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
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则两目四 周皆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x赤小豆当归散x
主之。
赤小豆(一升,浸生芽曝干) 当归(一两)
细末,浆水调下二钱,日三服。
卷第三
百合证
属性:庞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复不能卧,欲出行复
不能行,或有美食时,或恶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增
剧吐利者,如有神祟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毒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头不痛,淅然者,
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二十日或一月
后见者,随证治之。
治汗后百合病,x百合知母汤x。
百合(十枚) 知母(一两半)
百合先洗,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渍水,别以清泉水一升半,煮百合,取一
升,去滓;又别以泉水一升煮知母,取半升,去滓;同百合汤煎至一升,温分三服。
治下后百合病,x滑石代赭汤x。
百合(十枚) 滑石(一两半) 代赭(半两)
先以水渍百合一宿,当白沫出,则去其水,更以泉水一升半,煮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一升
煮滑石、代赭,取半升,去滓,合和重煎至一升,分温三四服。
治吐后百合病,x百合鸡子汤x。
百合(十枚) 鸡子黄(二枚)
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下鸡子黄,搅
匀,分温三服。
治不经吐、下、发汗,百合病形如初者,x百合地黄汤x。
百合(十枚) 地黄汁(半升)
先以百合水渍一宿,有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一升半,煮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再煮
取一升二合,温温分三服,中病勿更服。
治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x百合汤x洗之。
百合(一升,如前洗。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
更以水一斗,煎数沸,洗周身,慎风,仍食白汤饼,但勿与盐豉也。煮饼是切面条汤煮水淘过,
热汤渍食之。
渴不瘥,x栝蒌牡蛎散x主之。
栝蒌(无黄脉者) 牡蛎粉(等分)
细末,水调方寸匕,日三服。
治百合病变发热,x百合滑石散x。
百合(一两) 滑石(三两)
细末,清饮调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热则除;已利,勿服之。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
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卷第三
湿证
属性:伤寒所至,太阳病 湿 ,此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卷第三湿证
证
属性:太阳病,发热无汗,反不恶寒,名曰刚 。
太阳病,微热汗出,不恶寒,名曰柔 。(《病源》云恶寒。)
其证身热足寒,头强项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病。
太阳病,发汗太过,因致 。(《素问》曰∶太阳所至,为寝汗 。又云∶肺热移于肾,传为
柔。始太阳中风,发热而过迫肺金,金投子而避害,故移热于肾水,水为火迫则上升,复凌心位,
水入火乡而为汗,
若汗太多,因而熟寐,汗反为冷湿之气复着太阳经,故发 也。)
病卧不着席,小儿腰背去席二指,大人侧掌,为难治。 病脉弦,直上下行。
仲景云∶太阳病证,其身体KT KT 然,脉反沉迟者,为欲作 ,宜桂枝加栝蒌汤。(栝蒌不主中
风,项强KT KT ,其意治肺热,令不能移于肾也,桂枝汤内当加栝蒌四两。)
病不宜大发汗及针灸,宜小汗之。
柔 宜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内加葛根四两。)
刚 宜x葛根麻黄汤x。(方在解表证中。)
刚柔 加减葛根麻黄汤。
葛根 麻黄 生姜(各一两) 防风 芍药 白术 人参 芎 黄芩 防己 桂枝 甘草(各
半两) 附子(一枚)
咀,水六升,先煮麻黄、葛根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饮服一盏,食顷再
服,日四五,夜二三。柔 自汗者,去麻黄加葛根成一两半。
刚 ,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其人必 齿,宜大承气汤下之。(方在可下证中。)
卷第三湿证
湿证
属性: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缓,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只当利其小便,宜五
苓散。(方在可水证中。)
湿家之为病,一身疼,发热,身如熏黄,仍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宜x黄 汤x。
黄 (二两半) 防己(二两) 甘草(一两) 白术 生姜(各一两半) 枣(十六个)
咀,水四升,煎至二升,去滓,温饮一盏,食久再服。喘者,加麻黄一两;胃中不和者,加
芍药一两半;气上冲者,加桂枝一两半;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一
两,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坐浓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令微汗出。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
此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故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汗出已解,身复痛,何也?答
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续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似欲出汗
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
中寒湿,故鼻塞,细末瓜蒂,含水搐少许鼻中则愈。
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汤内加白术二两。(麻黄汤在可汗证中。)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则剧者,此名风湿。此病因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于冷所致也,可
与x杏仁薏苡汤x。
麻黄(一两半) 杏仁(四拾五枚) 薏苡仁 甘草(半两)
咀,以水二升,先煮麻黄一二十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温二三服。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痛,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宜x桂枝附子汤x。
此治大便自利,小便不利者。
桂枝(二两) 附子(二枚) 生姜(一两半)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一两)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四服。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二两,
煎如前法。初一二服,身如痹,半日许服之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乃术、附并走皮肤,逐水
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极,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被,或有
微肿者,x甘草附子汤x主之。
附子(二枚) 白术(二两)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咀,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身肿者加防己二两;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一两
半,溢水成四升,煎一升三合。
卷第三湿证
证
属性: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汤加人参主之。(方在厥阴证中。)
太阳中 者,身热疼重而脉微,此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x瓜蒂汤x主之。
瓜蒂(二十七枚)
水半升,煮取二合半,去滓,温服。
太阳中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而细,芤而迟,小便已,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
有劳,身即热,口前开,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反热甚;下之,则淋甚,宜大
小橘皮汤。(大橘皮汤在不可汗证中。)x小橘皮汤x(主手足冷呕哕。)
橘皮(二两) 生姜(四两)
咀,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作四服,稍热呷之。
卷第三
发汗吐下后杂病证
属性:病患脉微而涩,此乃医所病,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
止时。夏月盛热,欲着覆衣;冬月盛寒,欲裸其体,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
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气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
故欲着覆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燥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
涩,故知亡血也。(此皆可治。阳微恶寒四逆,阴弱发热为内热病,宜苦酒、艾之类。)
大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x茯苓桂枝汤x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大枣(八个)
咀,以甘烂水五升,先煮茯苓减一升,内下诸药,煮取一升半,温温作三服。作甘澜水法
取水二斗,置大盆中,以杨柏枝击水,上有珠子五六千个相逐,取用之。
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宜x槟榔散x。
槟榔(二个,一生一煨。)
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南海本草》治膀胱气
佳。
庞曰∶因发汗时,汗出如水漏下,还复汗少,喘促不止。脉促而按之濡者,合当汗而解;脉促
而按之实者,死。若脉浮,手足微厥,面垢唇青,昏愦而喘者,阴阳未和,尚阻升降,宜服顺阴阳
x五味子汤x。
麻黄(半两) 人参 五味子 麦门冬 杏仁 橘皮 生姜(各一分) 枣(七枚)
咀,水二升,煮七合,去滓,通口服一盏,未瘥,再作二三服。手足厥甚者,浓衣护其厥。
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
身无大热者,宜x干姜附子汤x。(不可作煮散。)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
咀,水一升半,煎至半升时,饮一小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