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

第8章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8章

小说: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后天才有的。把知识看作是先天就有的,这是唯心论的先验论,是错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的实践是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源泉。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就要积极投入广大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实践是知识的基础,也是检验知识的标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即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部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离开实践。书本知识是重要的,但它是知识的“流”,而不是“源”。否认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活动,否认知识来自实践,这就否定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这是对客观事物局部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这是对客观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感性知识是理性知识的基础,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定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发展,这就否定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需要我们抱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一种人忽视实际经验,重视现成的书本知识;另一种人轻视书本知识,偏重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两者都有片面性。只有两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获得好的和比较完全的知识。因此,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际方面发展,深入群众,接触斗争实际,在三大革命实践中把书本知识和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认真读书,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知识来自实践,但真正的科学知识对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应积极投入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更好地指导革命实践。
  
  列宁曾多次赞扬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以及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并得出结论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四卷347…348页)毛主席也教导我们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498页)这都说明,要想真正做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必须自觉地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为革命而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历史知识和三大革命斗争的实际知识。
  
  才能 属于知识范畴,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即通常说的才干和本领。人们的才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的。你要有造机器、种田、打仗、绘画的才能,你就一定要参加做工、种田、打仗和绘画的实践。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离开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才能。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个人才能的获得和发展都离不开群众。社会实践越多,接触联系群众越多,并且善于向群众学习,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这种人的才能就越大。在某种意义上说,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
  才能的发展是受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在古代,人们只能有制造石器、铜器、铁器的才能,不可能有制造万吨水压机和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才能。才能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才能的大小不是凭主观吹嘘决定的,而是要受实践检验的。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对才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并利用才能来为自己的阶级服务。资产阶级把才能当作剥削和压迫人民、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为名为利和升官发财的资本。无产阶级从彻底革命的观点出发,把才能看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条件。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劳动人民的才能的使用和发挥,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在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工农群众的才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充分的发挥。如我国大庆石油工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大大发挥了聪明才智。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八年,原油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一的速度持续跃进。才能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要推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就要在无产阶级的政治统帅下,积极参加斗争实践,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历史知识和三大革命斗争实际知识,增长才干,又红又专。
  
  围绕着才能从那里来的问题,几千年来的哲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唯心主义鼓吹天赋才能,叛徒、卖国贼林彪宣扬天才论,自比天马,把才能说成是先天就有的,否认才能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否认才能是后天才有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是为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服务的。 


    语言和思维 语言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认识的工具,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语言和思维都是社会现象。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形式,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思维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表达。语言必须有思维活动的成果(即思想),才成为人们交流思想认识的工具。没有思维的语言,和没有语言的思维,都是不存在的。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思想的实在性表现在语言之中。”(《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语言和思维都是在劳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人类由于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在猿变成人的过程中,外界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产生了思维。社会生产劳动,要求社会成员彼此必须交流思想认识,才能有协调的共同活动,于是就产生了语言。
  
  随着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思维能力就不断提高,思维活动的成果(即思想),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语言的词汇也由少到多,由内容贫乏到愈益丰富。随着实践的发展,许多新思想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出现,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也随之产生;有些概念和词汇也增添了新内容。
  
  在实践基础上,思维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对人们巩固思维成果,提高思维能力,掌握和使用人类已经得到的知识,传授经验,交流思想认识,也起着促进作用。
  
  语言和思维都有各自的规律。语言的规律,一般是指语法。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语法,它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思维规律是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是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江湖骗子杜林说有一种抽象的和纯正的思维,是不通过语言来进行的。这种把思维和语言割裂开来的论点,是为他宣扬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作辩护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狠狠地批驳了这个谬论,并讽刺他说,“这样说来,动物是最抽象的和最纯正的思维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23页)了。现代资产阶级的语义哲学,把语言看作是主观任意确定的、不表达思维、不反映客观内容的符号。他们认为,只要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名词去掉,世界上的阶级斗争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不过是反映了资产阶级自欺欺人、腐朽没落、垂死挣扎而已。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也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内容、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基础上,在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斗争中,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进一步加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彻底贯彻从物到意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依赖关系。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生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成员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因此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生产活动,并通过生产活动逐渐了解自然界,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了解人和人的关系。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认为客观世界是辩证运动的,人的认识也是辩证发展的,即是由不知到知、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而后一个飞跃比起前一个飞跃意义更加伟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毛主席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无产阶级和一切革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修正主义者总是竭力歪曲、篡改、攻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唯心论的先验论来冒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斗争,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毛主席说:“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如果我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不了解人的思想、意见、政策、方针、计划、结论、大块的文章,滔滔不绝的演说是从那里来的,不理解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这样就往往会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分不清是非,甚至上当受骗。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搞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伟大义务。
  
  认识论 关于认识的来源、内容、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在哲学史上,几千年来围绕着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问题,展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唯心主义认识论从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否认人们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一条从意识到物的错误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中有一派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们把认识看作是天上掉下来的,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这种“精神”,中国的朱熹称为“理”,德国的黑格尔称为“绝对精神”,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称为“天主”。他们胡说人的认识是由“理”、“绝对精神”或“天主”给的;“圣人”、“天才”是“理”、“绝对精神”的体现者,或者是由“天主”决定的。另一派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他们把认识看作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认为客观世界只是人的感觉、观念的产物。中国的孟轲说“万物皆备于我”,英国的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奥地利的马赫说物体就是“感觉的复合”。一句话,他们都把认识看成是主观自生的。刘少奇鼓吹先知先觉,林彪宣扬天才论,这都是否认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另外,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人们可以认识世界或可以彻底认识世界,这是一种不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都不能正确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人们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一条从物到意识的正确的认识路线。中国的公孙龙说:“天地与其所产者,物也。”“夫名,实谓也。”①认为天地和它所产生的东西都是物,即实际事物;“名”,即认识是对“实”的称呼、反映。荀况认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②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法国的狄德罗说:“物质是我们感觉的普遍原因”。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就是反映论,承认还是否认反映论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重要区别。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古代是朴素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到近代成为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由于它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不能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因此,它们的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的反映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是唯一正确的认识论。它坚持从物到意识的认识路线,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这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科学地全面地解决了认识论中一系列根本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彻底驳斥了唯心主义认识论和不可知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①《公孙龙子。名实论》
  
  ②《荀子。解蔽》 


  主观和客观 主观指人们的认识和思想;同主观相对的是客观,即被认识的对象。客观是不依赖于主观而独立存在的,是主观的来源;主观是客观的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主观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对客观起着决定的作用。
  
  客观事物总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由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得到发展。人的主观反映客观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复杂的。在革命实践中,主观同客观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其中有阶级的和认识的原因,如站在错误的立场上,用绝对化、简单化的方法,片面和表面地去认识客观事物,就会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