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开花的身体:服装文明 >

第9章

开花的身体:服装文明-第9章

小说: 开花的身体:服装文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条带裙撑的阔摆打褶裙,长及小腿肚,配上黑色的长手套,细高跟鞋,活脱脱一副“S体态”的翻版。1959年,芭比(Barbie)娃娃首次面世的时候,身上穿的就是这款时装。正是这种怀旧的奢华,唤起了人们的审美激情。“别在意战争,”广告词说,“尽情享受宽松吧!”

  就这样,迪奥以铺张的用料轰开了成功的大门,并由此登上时装霸主的宝座。“新形象”开启了他此后的一系列设计,自1950年至1957年,他几乎以每年一个“新形象”的速度连续推出了“翼型”(wing ling)造型、“垂直线”(vartical ling)造型、“椭圆形”(oval ling)、“波纹曲线形”和“黑影造型”、“郁金香形”(tulip ling)和“埃菲尔塔形”(toureiffel)、“H形系列”、“A形系列”、“箭形”(arrow ling)、“自由形”(liberty ling)和“纺锤形”(spindie ling)。

  这其中,迪奥于1952年放松腰部的曲线、提高裙子下摆的举动最引人注目。一年以后的秋冬季,当他继续将其“圆顶形”系列的裙边提高到离地16…17英寸,一场舆论的骚动又占据了几乎所有报纸的头条,对此,法国《巴黎观察》驻伦敦记者曾有过一段戏剧性的描述:“……伦敦八百万居民进入梦乡,万籁俱寂,在弗利特大街上一家权威报纸的办公室里,夜间新闻编辑们睡意朦胧。这时,一位新闻邮差跳下摩托,冲进《每日邮报》这座现代化大楼,将电稿交给值班总编。总编刚一读完目录,便高举手中纸片大叫‘放头版!’这条来自巴黎的新闻是:迪奥在今天的冬装系列中,裙子的下摆不再低于膝盖线。弗利特大街的编辑立即抓起电话,接通巴黎,要求提供更详细的内容,字数不限。翌日清晨,英国公民都读到了这条特大新闻。这是1953年7月27日。”

1955年,迪奥发表的“A形线”造型收小了肩的幅度,放宽裙子的下摆,形成与埃菲尔铁塔相似的轮廓。这种从细腰宽臀到松腰的几何形造型,形成了迪奥时装的又一次飞跃,被《时尚》誉为“巴黎最负众望的线条”、“自毕达哥拉斯以来最美的三角形”。同年秋天,他反其道而行之,发表了“Y形线”。1957年,迪奥在其设计室成立十周年之际,完成了他的最后两个系列“自由形”和“纺锤形”。此时,迪奥公司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时尚王国,除了时装之外,他还开发了香水、围巾、长袜、领带、皮包、鞋子以及化妆品等产品。

  创造了“花冠造型”的迪奥,自己却是一个肥胖、寡言和行动迟缓的人,天生的羞怯和忧郁使他习惯于交叉双手或下意识地摸着脑袋,那样子完全不像个时装设计师,说他是个乡村牧师或许更像一些。这个喜欢美食和考古书籍的时装设计师始终无法适应媒体的喧嚣,为了躲避记者的追逐有时甚至会在浴室里呆上几个小时。

  天生的内向和忧郁以及背负众望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迪奥始终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他夜以继日地工作,设计稿甚至出现在桌布上、饭店帐单上、床罩上或是浴盆里。 1957年10月,迪奥因为健康不佳而到意大利的矿泉城蒙特卡尼去修养,于一个阴郁的夜晚躺下之后就再也没起来。幸运的是在此之前他已选中了年轻的伊夫·圣洛朗作为他的后继者。伊夫·圣洛朗不负众望,走马上任后再次将迪奥王国送上时装界的又一高峰。

  5、泳装在比基尼爆炸

  爆炸意味着破坏,意味一种由内而外的解体与释放,它可以发生在物质方面比如原子弹爆炸,也可以发生在精神方面比如三点式泳衣的引起的舆论爆炸。前者指的是一种量变的状态,后者则是质变的结果——由于衣服被“炸”得几乎片瓦不留,所以最终导致了人们对泳装的彻底革命。

  之所以将炸弹和泳装放到同一张桌面上来谈,是因为它们都与一个叫做比基尼的小岛挂上了边。比基尼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珊瑚岛,自1945年美国人在那里实验了原子弹之后,便成为爆炸的代名词。1946年,另一颗原子弹在时装界爆炸,这就是由法国机械工程师路易·瑞德(Louis Reard)设计的分离式泳装,这种泳装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装比一般的胸罩要小,下装则是一条勉强遮体的三角裤。瑞德认为这款泳装一定会像原子弹那样引起轰动,所以就起了个名字叫“比基尼”。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个叫杰克·海姆(Jacques Heim)的设计师也推出了类似的泳装,不过他的名字更直接,就叫“原子”。

两个男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爆炸,足见这种分离式泳衣在当时的处境。比基尼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全社会的震动与恐慌,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泳装尽管上下之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但那最多也只能让人看到几英寸的身体。

  而更早的泳衣是有幸穿上比基尼的人所无法设想的,有资料记载,直到20世纪初,女式的泳衣依然拖着笨重的裙裾,有的裙摆边长甚至达到8英尺8英寸,下水后湿重接近30磅,一位游泳教练在试穿了这样的泳衣之后惊讶地写到:“我在穿上了这种游泳衣以后,才意识到几尺多余的布在水下能引起的危险。这种游泳衣非常宽大,四面八方都好像有东西在牵着我。穿着这种游泳衣游一百码会使我像穿着平时的游泳衣游一英里那么累。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使我感到奇怪的不再是为什么没有几个妇女游泳能游得好,而是她们竟然能够游泳。”

  1920年,一种有袖子和护腿的连体游泳衣终于被时装评论家所接受,但政府的立法机构仍然通过法律严格地禁止了这种“放荡”的服装,并规定女人在海滩上的穿戴必须覆盖从颈部到膝盖的部位,不仅如此,她们还要穿上丝袜和鞋子,甚至里面还要穿上紧身胸衣。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一些真正想游泳的女人便不得不冒着被起诉的危险,直接穿着内衣下水。以下的这段法庭记录便是因一位穿内衣下水的妇女而起的,这样的对白在今天看来颇具喜剧色彩:

  法官:你曾在公众场合没有穿衣服。

  被告:大人,我当时穿着内衣在海里游泳。

  法官:这正是问题所在,太太。你对此有何解释?

  被告:大人,那天天气很热,而沿岸的海水看上去很凉快,令人很想游泳。

  法官:你当时头脑很清楚吗?你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吗?

  被告:是的,大人。我对此有清醒而愉快的认识。

  法官:这张照片说明你没穿衣服。想一想吧,太太。如果其他妇女以你为榜样,那么她们还有什么大胆的事做不出来呢?

  被告:是这样的,大人。

  如此这般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912年,直到一位叫范妮·杜拉克的女子穿了一件半长腿的无袖连体泳衣游出现在奥运会的游泳池里。毫无疑问,这种无所牵挂的泳衣使她游在了所有人的前面。游泳逐渐成为女人们喜爱的运动,而不仅仅是在沙滩上装装样子。

  1930年代日光浴的流行,促使泳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背带替代了袖子,裤腿变得越来越短,领口也越来越低,弹性纤维、醋酸纤维和人造纤维等新面料的发明,为制造合身的泳装提供了新的可能。

泳衣的革命到了比基尼时代应该算是彻底完成了,我们无法想像再进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比基尼引起的骚动是可以想见的,它不仅遭到保守国家的抵制,甚至好莱坞也不敢接受这么大胆的暴露。1952年,当澳大利亚设计师保拉·斯塔福德试图将比基尼引入黄金海岸时,立刻遭到警察的袭击,当时的报纸记载了这一事件:

  (比基尼)引起了轩然大波。海滩巡查约翰·莫法特立即就抓了一个穿着保拉设计的短泳衣的模特。“太短了,”他一边声嘶力竭地叫着,一边押送着这个模特离开海滩。保拉并没有被吓倒。她让另外五个姑娘穿上比基尼泳装,通知了当地报纸并邀请了市长、一位牧师和警察局长。什么事也没出,但她却取得了惊人的宣传效果。

  保拉的胜利也就是比基尼的胜利。比基尼迅速成为刚出道的女演员们展示身材的绝佳工具,玛丽莲·梦露、Rita Hayworth、Diana Dors、Jayne Mansfield等,都曾穿着这种小布片在镜头前欢快地扭动过。这其中,最著名的比基尼女郎应该是瑞士女演员乌苏拉·安德斯(Ursula Andress),1963年,这位初涉影坛的女演员在与辛·康纳利合作的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铁金刚勇破神秘岛》中浮出水面,她穿着当时最棒的白色比基尼,腰上围了一圈子弹带,还挂了把手枪,大面积的裸露加上野性的装扮令人过目难忘。比基尼终于成为时尚杂志夏季销量的重要保证流行至今。


第五章 革命,以革命的名义

1、 玛丽·奎恩特的迷你风暴

  对于那些向往新事物的年轻人而言,能与玛丽·奎恩特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件幸运的事,否则很有可能一辈子也体会不到穿迷你裙的快乐。正如A·布莱克和M·加兰德教授在他们的《时装历史》一书中所说:“伴随着玛丽·奎恩特在伦敦英王大道上的‘巴萨’百货店开业,时装史上一个始料未及的崭新一页开始了。”

  的确,1960年代之前的设计师很少顾及到年轻女子的感受,他们总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成年女性奢华的礼服、晨衣以及套装上,而青少年的服装几乎无人过问。在这样的情形下,玛丽·奎恩特的“迷你裙”一经推出即风靡全球,便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了。

  1934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玛丽·奎恩特是一个教师的女儿,十六岁就读于伦敦金饰学院绘画系,毕业以后在女帽商埃里克的工作室里工作。那时她便注意到,年轻的女孩们除了母亲的老式衣服外几乎没有别的东西可穿。所以,当1955年玛丽·奎恩特和丈夫在英王大道上开设了第一家“巴萨”百货店时,他们首先瞄准的,便是青少年的时装市场。

  刚开始他们出售其他设计师的服装,但很快发现并不好卖,于是她打算自己动手。这桩生意完全是“现炒现卖”——衣服在晚上做好,第二天把它挂到店里,通常不到下午六点就卖光了。据说那个时期的奎恩特很怕她的顾客,所以总在柜台下面放一瓶苏格兰威士忌,一来为自己壮胆,二来也可以讨好一些好酒的客人,以至于芭萨店有时热闹得像个酒吧。

  1959年,英国的画报上刊出了一款超短的裙子,这便是玛丽·奎恩特的“迷你裙”。尽管“迷你裙”在当时并未产生太大影响,但即便是一点微弱的震动,也足以引发服装界的强烈地震了,要知道,1953年迪奥只不过将裙子下摆剪短了几英寸,就引起了舆论界一片哗然!而玛丽·奎恩特如今的口号干脆就是:“剪短你的裙子!”

  这时的英王大道已变成“垮了的一代”聚集地,那些身穿奇装异服的少男少女们,他们蓄着长发,穿着紧身裙和黑白丝袜四处招摇,使英王大道成为众人侧目的地方。毫无疑问,他们需要新的形象,新的装束将为他们的自由精神找到更加适合的表达。奎恩特摈弃了传统时装展示会的沙龙氛围,让模特们在爵士乐的强劲节奏中自由地走动。在年轻人的眼里,她的服装几近完美,简单的款式、明快的线条、大量的几何形设计使得迷你裙极具波普意味。在面料的使用上也十分前卫,她甚至尝试用聚氯乙烯制作小雨衣和单件的衣服。

  1960年,玛丽·奎恩特来到美国,美国人自由、开放的性格鼓舞了她的设计构想。1962年她设计的第一个系列刊登在美国的《时尚》杂志,立即受到了当地青年的欢迎。次年,奎恩特的“活力集团”公司宣告成立,以“迷你裙”为代表的少女时装猛烈地冲击着世界时装舞台。这股被史学家称之“伦敦震荡”的新浪潮,伴随着皮靴、“嬉皮士”长发的流行,给时装界带来全新的面貌。当然,有一个地方不在其列,那就是远在东方的中国,那里正在经历的另一场震荡更加剧烈——“文化大革命”将这个国家的人们划在了世界时装格局之外。

1960年代的西方是一个充满了动荡和变革的世界。那时的青年大部分在战后出生,这批被称为“战后的孩子”生长在和平富足的环境里,没有经历过经济萧条,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滋味。良好的教育使他们善于思考,但现有的一切又使他们惯于消费和享乐。他们藐视一切传统,反抗所有的成规,崇尚自由,强调个性,期待着与众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奇的服饰成为他们最直接的代言——从以运动衫、牛津裤为特征的存在主义者,到五十年代“垮了的一代”、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无不以异于常人的装束来表示对传统的摈弃。

  1965年,迷你裙和太空时装以更加强劲之势风行天下,奎恩特进一步把裙下摆提高到膝盖以上四英寸,这种被誉为“伦敦造型”的小裙子终于成为国际性的流行样板,被青年人狂热追崇。成年女性也以惊羡的目光接受了这一变革,各种款式的迷你装应运而生,新一代的设计师皮尔·卡丹、古海热、圣·洛朗、安伽罗等也都相继推出风格各异的迷你裙系列。甚至英女王伊丽莎白也为此推波助澜,这一年她访问美国,欣然观看了纽约时装机构为她举行的大型迷你裙表演。

  这的确是个五花八门的时代,长发不再是女性的专利,工装裤跻入了时装行列,迷你裙大放异彩,年轻人的肉体展露成为性解放运动的突破口,比基尼泳衣、无性别和无上装服装都是这个年代的疯狂产物。即便是最保守的高级时装店也支持不住了!他们不得不拿起剪刀,悄悄地剪短了裙子的下摆。玛丽·奎恩特乘胜追击,又设计了雨衣、丝袜、内衣、游泳衣、鞋子以及化妆品。到了1970年代,她的产品已涉及室内家具、床上用品、针织服装、领带、文具、眼镜、玩具、帽子等。这位靠小裙子起家的设计师很快成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由一个仅有二十台缝纫机的小作坊,发展到年收入一千二百万美元、拥有百余家时装商店的大企业。这些分布在全英国的时装店专营摩登且价格适中的时装、起皱衬衫、闪光的紧身运动衣等等。

  1969年,迷你裙终于在“最后的疯狂”中演变为一种极短的紧身热裤。1971年,“伦敦造型”逐渐式微,裙摆急剧下降,新一轮的时尚又重新开始。

  有趣的是,尽管时装界对于谁是“迷你裙”的真正首创者一直争论不休,被称为法国青年象征的古海热也坚持说:“我才是发明迷你裙的人”,但人们仍然将“迷你裙之母”的桂冠戴在了玛丽·奎恩特头上。对此,玛丽·奎恩特的回答或许比任何人都聪明:“迷你裙在法国是如何的……我不知道,而且这恰不是我个人说了算的。时髦的装束,依我所见,这是不可避免的。迷你裙并不是我或古海热发明的——这是由街上的少女设计的,设计家只是简单地预见到人们所要想的。”

2、旗袍·月份牌·过滤嘴香烟

  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对强烈的色彩有一种天生的恐惧,因为这会使它的穿戴者一下就从灰蒙蒙的人群中区分出来,并被视为异端。所以他们喜欢穿灰色、暗蓝色、藏青色以及其它一切能够被吞噬和淹没的颜色,这种色彩恐惧症在文革后的中国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那时的中国人被西方人戏称为“蓝蚂蚁”。

  中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