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学-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每天考虑的不是多做一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而是时刻注意哪些人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这样的竞争对手一旦出现,那么谋算这个竞争对手会成为他全日制的工作。
张九龄败在了李林甫的手上,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张九龄考虑的是如何将事情做好,李林甫考虑的是如何将竞争对手扳倒,在谋算人这方面,张九龄自然比李林甫差了一个档次,所以,张九龄的败北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2)君子不能时时防范小人,小人却时刻算计君子。君子考虑的是干正事,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也放在了自己追求的事业上,因此,就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提防小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小人的伎俩,揣摩小人的心思,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事业上。
小人也有“事业”,他们的“事业”就是怎样对付人,怎样对付那些阻碍自己谋取私利的人,因为他们对此专心致志地研究,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所以在对付起人来,他们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况且,他们时时都在琢磨人,时时处处留意君子的破绽和短处,寻找打倒君子的机会,一旦机会到来,他们就能紧紧把握住这次机会,给君子以痛击。
因为小人时时在算计君子,而君子却不能时时防范小人,所以,在君子和小人的争斗中,优势常常在小人一边。
小人案例之六十八:唐朝晚期,因为连年的战乱,经济凋敝,百姓穷困,一时间民怨沸腾,唐政府也饱尝人不敷出之苦,唐朝的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上元元年五月起用刘晏为户部侍郎,管理财政收支,钱币制造,食盐专卖等事务,刘晏原为京兆尹,以“善治财利”而著称于世,这次朝廷任用他,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
刘晏被任用后,先与第五琦分理天下财赋,后与韩混分掌天下财赋,至大历十四年韩混被免职,刘晏又独自领导国家财政工作,直到建中元年被免职,前后共二十年的时间,一直挑着唐政府经济工作的大梁。
刘晏在管理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时,真可谓呕心沥血,为唐朝经济的繁荣操碎了心,因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举例而言,刘晏在开始办江、淮漕运时,唐政府全年的收入不过四百万缗,而五年之后,唐政府的收人就骤增到一千二百万缗,增加的收人中有百分之七十来自江淮盐利,并不是从农民那里搜刮来的。
刘晏管理国家经济工作,始终“以爱民为先”,他重视农业生产,尽量减少农民的负担,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农民的生活,自从刘晏管理经济工作后的十几年间,唐朝的统辖地区增加了390万户,所增加的人口,都是在刘晏管辖的经济地区之内。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专心治事,才能超群,为唐朝统治者立下汗马功劳的贤良之臣,仍然不能躲过小人的陷害,最终被无情杀害。
作为一位君子,刘晏在专心搞好工作的同时,也不得不花些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对待那些对他虎视耽耽的小人。他十分清楚,他的理财思想是“以爱民为先”,各项政策措施也是根据这一思想制定出来的,这样,必然会引起那些主张“竭泽而渔”的昏愦官僚的抵制、反对和仇恨。如果和这些人的矛盾处理不好,那么自己的主张就会处处碰壁,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也就不可能成功。为此,刘晏不得不在一些次要方面作出一些让步,但在理财方针上却是丝毫也不动摇,比如,刘晏安排了一些权贵的亲信在自己的部门工作,给他们丰厚的薪俸,但并不让他们管理实际事务,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和那些权贵中的小人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以免妨碍自己所追求的事业。
可是,正如前边提到的,君子的主要精力用在了事业上,他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考虑如何对付那些小人,刘晏就是这样的君子,所以被那些时时算计他的小人打败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唐肃宗时,狡诈的元载被任用为宰相。代宗即位以后,元载又勾结代宗的贴身太监董秀,对皇帝的好恶言行探听得一清二楚,然后揣摩迎合皇上的心思,骗取了代宗对他的信任。他当盐铁使、租庸使时,不管百姓死活,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当了宰相后更是大胆妄为,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他广占田地,建立十几所豪华的庄园,耗资巨大,代宗渐渐对元载的专权骄横无法容忍,便于大历十二年下旨抄了元载的家,并派吏部尚书刘晏审问他。
刘晏知道元载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党羽,不敢专断,代宗便让御史大夫李涵等人和他一起审理此案。刘晏秉公审理,将元载处死,元载的党羽之一、吏部侍郎杨炎也被贬为道州司马。杨炎自此便对刘晏怀恨在心,虽然被贬,但一直在等待机会报仇。
大历十四年,代宗驾崩,德宗即位。德宗因为当初被确定为太子时得到过元载的支持,所以想为元载翻案,因他爱好杨炎的文章,于是又提拔杨炎做宰相。
杨炎一朝大权在握,便想办法发泄他对刘晏久压在心头的愤恨。代宗生前宠爱独孤妃,喜欢她生的儿子韩王李迥,杨炎就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对刘晏造谣中伤,说他曾密请代宗立独孤妃为皇后,动摇德宗当时的太子地位。杨炎痛哭流涕地对德宗说:“幸亏祖宗保佑,刘晏对先皇和陛下的离间才没有得逞,现在刘晏依然握有大权,我身为宰相而不能治他的罪,实在是罪该万死。”
德宗对杨炎的话信以为真,幸亏几位大臣说这件事没有查明,不能得出结论,德宗这才没有发作,但他自此对刘晏的好感尽失。
对杨炎来说,不打倒刘晏绝不罢休,他见对刘晏的诬陷没有成功,便又生一计,他提出,各种专使分割了尚书省的权力,建议将盐铁、转运等使之职仍交给户部管理。德宗答应,并免去刘晏所领的各种使职,接着,又借口刘晏“奏事不实”,把他贬为忠州刺史。
但此时的杨炎仍是不依不饶,他任命与刘晏有矛盾的庾准为荆南节度使,作刘晏的顶头上司。庾准自然明白杨炎的用意,上任后不久便诬告刘晏与朱池通信,说刘晏怨恨朝廷,企图谋反,杨炎又火上浇油。德宗大怒,想降诏诛杀刘晏,又怕天下人不服,于是派亲信太监到忠州,将刘晏秘密杀害。
刘晏勤俭供事,廉洁奉公,他的政敌以为他执掌经济大权二十年,家里一定有金银财宝,便主张抄他的家,而抄家的结果却令他们感到意外,只有“杂书两乘,米麦数斛”。
刘晏与杨炎,一个为君子,一个为小人,刘晏为官考虑的是如何为黎民百姓多做些事,如何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出些力,杨炎做官却没有刘晏那样的理想和抱负,他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国家的兴亡、百姓的死活是不在他的考虑之内的,他考虑的就是如何搞倒那些与自己不睦的人。
刘晏为官多年,自然也有一些政治经验,也知道小人得罪不起,因此有时他委曲求全,这正是为了防止小人的陷害而不得已为之。但是,刘晏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防小人上面,他有许多正经事要做,而小人杨炎,他却寻找一切机会打击刘晏。为了打击刘晏,他可以不做其他任何事。这样一来可以说刘晏对杨炎防不胜防,最终必然走向失败。
君子不能时时防范小人,小人却在时时寻找打倒君子的机会,所以小人总能找到打倒君子的有利时机,君子常常会因为小人的防不胜防而被击败。
(3)君子光明正大,小人阴险狡诈。君子一味追求自己的事业,他个人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在做事时能够做到光明磊落。他们认为,心底无私天地宽,正义在自己手中,所以对待奸佞小人就毫不避讳,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时就当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发现小人的过错时敢于当面指责。多数君子直言不讳,却忽视了他们批评的对象,如果被批评者是小人,那么君子的麻烦就来了,那些小人一有机会,就会对君子进行报复。
小人做事时却不像君子那样光明正大,因为他们的目的不可告人,所以就不能将自己做的事公之于众。他们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暗地里捣鬼,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意图被别人发现。
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小人对君子放的是暗箭,所以君子在与小人争斗时常常会败下阵来。
小人案例之六十九:绍兴八年,宋高宗提拔枢密使秦桧为右相,此时,担任左相的是赵鼎。赵鼎与秦桧的关系一般,并非秦桧的心腹,所以,秦桧一上任便将赵鼎作为他打击的首要目标。
当时,宋金正在交战,赵鼎对于抗金不是很积极,他也主张宋金议和。但是,赵鼎的议和策略与秦桧的全面投降却不相同。
金国派使者乌陵思谋与宋议和,宋高宗和秦桧派人给乌陵思谋送一份厚礼,命宰执大臣和乌陵思谋在都堂议事,但是后者却得寸进尺,要求宋朝的宰相到他的住所商量议和之事。赵鼎对此坚决反对,乌陵思谋没有办法,只好来到都堂,可是他来都堂时想给宰相行客人之礼,赵鼎制止了他,让他行了从官之礼,这才重重打击了乌陵思谋的嚣张气焰。
后来,王伦出使金国,赵鼎特别嘱咐王伦说,高宗登位已有很长时间了,宋朝和金国君臣关系早就确定下来,这次不能改变原来的礼节。关于地界划分问题,应当依照钦宗时订立的盟约,以旧河(黄河旧道,位于山东省)为界,不能以新河(黄河新道,位于江苏省)为界,如果金国对这两件事不答应的话,那么就拒绝与金国议和。
正因为赵鼎这些主张与秦桧无原则的投降不同,所以秦桧更要将赵鼎排挤出朝。
于是,秦桧便开始了他的黑箱操作。他先推荐肖振作侍御史,肖振一上台,他便指使肖振弹劾参知政事刘大中,说他“不以孝闻于中外,乞赐罢斥”。这件事明着是对刘大中,其实是针对赵鼎的,肖振弹劾了刘大中后,又到处放出风声,说赵丞相不久也会离任。一时间,关于赵鼎罢相的议论铺天盖地而来。其实这些谣传都是秦桧让人造出来的,目的就是动摇赵鼎的地位。
接着,秦桧又利用立太子这件事狠狠地黑了赵鼎一把。原来,宋高宗体弱,又因为在与金兵作战中过度惊恐而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膝下无子。于是,他便选了宋太祖七世孙赵伯琮、赵伯玖进宫抚养。伯琮被封为建国公,原想让他做皇位的继承人。过了一段时间,高宗又封伯玖为吴国公。当时几位大臣商量这件事,都认为不合适。因为伯琮的封地建州,不过是一郡之地,而伯玖的封地吴,却是一个大都会。他们认为弟弟的封地不能超过兄长,赵鼎也这样认为。
于是,赵鼎等几位大臣想联名上奏皇帝,让他取消这一决定。秦桧答应参加,可是当赵鼎将奏折写好后,刘大中署名,秦桧却变卦了。赵鼎说,还是三人联名上奏为好,秦桧却说:“我明日再奏。”赵鼎没有办法,只得在没有秦桧署名的情况下将奏折呈上。
第二天上朝时,赵鼎说:“建国公虽然没有被正式确立为太子,可是天下人都以建国公为太子,所以在处理封地这件事上应当慎重。”此时的秦桧却一言不发。
退朝之后,枢密副使王庶对秦桧的奸诈行为非常气愤,说赵鼎做错了事,不该信任秦桧。秦桧也怕这么做会遭到群臣的非议,便说第二天再单独面奏皇帝。
可是到了第二天秦桧单独面见皇帝时,他却说了另外一套话,他说:“赵鼎急着想立皇太子是因为皇上现在没有亲生儿子。皇上应该等有了亲子之后再立太子。”阴险的秦桧明明知道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却故意说这样的话刺激宋高宗,使宋高宗对赵鼎极为不满。
事后,赵鼎知道高宗对自己成见太深,便上书请求辞职。绍兴八年十月,宋高宗罢免了赵鼎的相位,把他贬到绍兴府去了。而此后的秦桧独揽相权,变得更加独断专行了。
赵鼎之所以不敌秦桧,就是因为秦桧能暗地里使坏,赵鼎在明处谋事,而秦桧却在暗处谋人,赵鼎的一言一行秦桧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秦桧的所作所为赵鼎却丝毫不知,在争斗起来时,小人秦桧能够在暗处给赵鼎以沉重的打击,而赵鼎却只有挨打的份儿。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做起事来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就是与人争斗靠的也是自己的实力,这都是君子的性格所决定的。而小人做事却不讲光明正大,他只要能将对手击败,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搞阴谋更是他们的特长,君子之所以常常被小人打败,就是因为君子的阳谋敌不过小人的阴谋。
2。君子不忍破坏大局,小人不怕破坏一切
君子和小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正如前面章节中提到的那样,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不同的。不仅于此,在追求其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不相迥异的。
每个人在追求其个人目标的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自己追求的目标常常会与外界条件产生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刻意地去追求自己的个人目标,自己的个人目标或许能够实现,但这可能会对外界,对其他人或者整个民族、国家的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自己不愿意给其他人或者整个民族、国家造成危害,那么自己多年为之奋斗的目标可能就会付之东流,出现这种情况时,小人和君子的不同就极为明显的表现出来。
识大体、顾大局是君子的特点,当个人目标影响到大局时,君子会全部或部分放弃自己的个人目标,以这种方式来顾全大局。在君子看来,他的个人目标实现与否,可能只影响到他一个人,而大局的破坏会给许多人造成损失。当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大局利益发生冲突时,君子还是以大局利益为重。所以,在两国交锋时,是君子身先士卒;在百姓有苦难言时,是君子为民请命;在皇上昏庸无道时,是君子敢于直谏;在路见不平时,是君子拔刀相助;在受人迫害时,又是君子能够忍辱负重。由此看来,君子是能够为了大局而做出牺牲的。
小人却恰恰相反,他在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根本不像君子考虑的那么多,他每时每刻考虑的都是如何实现其个人目标,获取其个人利益,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实现其个人目标,获取其个人利益,他是不择手段的。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他不会考虑大局利益,甚至会以大局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利益。小人为了达成其目标,不惜出卖、毁灭一切,大到国家、民族的利益,小到个人的生命。
正是因为君子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到大局的利益,而小人总是专心致志地追求其个人目标,此外别无其他,所以最后成功的多数是小人,而失败的多数是君子。
小人案例之七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只要有志向,能吃苦,励精图治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实际上,越王勾践最后能够打败吴王夫差,是与吴国的重臣中出了小人有重大关系的。
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发生战争,吴王阖闾战败身亡,死前叮嘱儿子夫差要为父报仇,三年后,夫差为报杀父之仇,以伍子胥为大将,伯韶为副将,统领大军攻打越国,越国惨败。
为了不被灭亡,越国大臣文种对勾践说:“现在我们只有求和才能保全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