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一行禅师文集 >

第8章

一行禅师文集-第8章

小说: 一行禅师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慧无处不在,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

    让我们抛开自我的观念,使用一种没有主词的语言。例如,我们说:「Itisraining.(在下雨。)」这个「it(它)」是主词,但实际上并没任何意义。我们可以说:「Therainisfalling.(雨落下来了。)」「Rain」是主词,「isfalling(落下来)」是动词。但这句子也没说明更多的道理,因为下雨时必然会有水落下来,否则就不是雨了。因此我们可以说:「RaininginLondon.(伦敦在下雨)」或「RaininginChicago.(芝加哥在下雨)」而不须用到主词,也能清楚表达事实。

    让我们以这种方式使用「rknow(知晓)」这个字。「Knowingintheperson.(这个人知晓。)「Knowinginthebee.(蜜蜂知晓。)」「Knowingintheappletree.(频果树知晓。)」,这些句子听起来很奇怪,因为在英语的使用习惯上,我们习惯使用主词。

    「Know」(知晓)这个字在这儿可当主词或动词。就像「RaininginLondon(伦敦在下雨)」或「RaininginChicago(芝加哥在下雨)」中的下雨,如果「RaininginLondon(伦敦在下雨)」表示伦敦有雨,那么「Konwingintheperson.(这个人知晓)」表示这个人有知,这没有什么不清楚的!在我心中,智慧无处不在,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

    KnowinginFred(佛瑞德知晓)、KnowinginRachel:(瑞秋知晓)、Knowinginabee(蜜蜂知晓)、Knowinginanapppletree(苹果树知晓)、Knowinginnothingness(虚空知晓)、KnowingintheMilkyWay(银河系知晓)。若我们能说:「RaininginChicago.(芝加哥在下雨)」,那么就没理由不能说:「Knowinginthebluesky.(蓝天知晓)」。⑨

    禅师在指导修练无我的禅七时,可能会要求禅修者只能使用这种没有主词的语言。我坚信这种方法能带来极佳的效果。

    我们自己把「心」落入概念的陷阱中!

    让我们暂且以一支舞自娱,以使自己更深刻理解「知晓」。假设我说:「我知道有风。」「我」指的主要是我的「心」而非身体,所以,这个句子真正的意思是:「我的心知道有风。」心是那位知者(knower),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在说:「知者知道风很大。」「知者」是主词,「知道」是动词,「风很大」则是受词。但「知者知道」(theknowerknow)这种说法很好笑,不是吗?

    我们认为,「知者」是一个独立于所观察对象的实体,栖息在脑中,为了了解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进入「外面世界」做短暂浏览。就像用尺丈量东西,我们也把自己的「心」套进由心本身所创造的预设模式中。因此,所谓的「心」,是既不纯净又不真实的心,它已落入概念的陷阱之中。

    实相,是无法被概念捕捉到

    当我们说:「我知道风在吹。」我们并不认为有某个东西在吹其他东西。「风」随著「吹」存在,若没有吹的动作就没有风。知晓的情况也是如此。心就是知者,知者便是心。我们是在谈「知晓」与「风」的关联。「知晓」是去明白某些事。知晓与风不可分离,风与知晓是一体的。

    我们可以说「风」就够了。「风」的存在暗示了'知晓」的存在,以及「吹」这个动作的存在。若把「我知道风在吹」这个句子浓缩成只剩下「风」,就可以免去文法上的错误,并且更趋近真实。

    日常生活里,我们已习于某种思考和表达模式,因而在认为万物都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认知基础上思考和表达,而这种思考和说话的方式,使我们难以穿透幻相,难以进入非二元对立、无分别的「实相」——无法用名相概念表达的「实相」。

    Thewindblows(风吹)、Therainfalls(雨落)、Theriverflows(河在流),在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主词与动词是同义的。没有风不是在「吹」,没有雨不是在「落」,没有河流不是在「流」。若我们仔细看,就会见到行动的主词就在行动中,而行动本身正是主词。

    最常见的就是「tobe」这类动词如:Iam(我是、Youare(你是)、themountainis(山是)、ariveris(河是)。「tobe(是)」这类动词并没表达出宇宙活生生的动态。若想要表达这层境界,我们必须说「变成(bee)」。这两个动词也能够当做名词使用:「being(当下是)」、「being(正在变成是)」。但是(当下是什么)beingwhat?(正在变成是什么)beingwhat呢?「Being」(正在变成)意味著「无止尽地发展」,与「tobe(是)」这类动词同样通用。我们不可能在表达现象的「being(当下是)」和「being(正在变成)」时,把它们当做彼此不相干的现象。在风这个例子中,「blowing(吹)」就是being(存在的状态)和being(正在变成某种存在的状态):对雨而言,它的being(当下存在的状态)和being(正在变成某种存在状态)是「落下」:对河流来说,它的being(当下存在的状态)和being(正在变成某种存在的状态)就是「流」。

    我们说「rainfalls(雨落下了)」,伹「fall(落下)」并非最精确的词汇,雪花、树叶甚至辐射都是以「fall(落下)」为动作。若我们说「torain」(下雨),对于「雨」这个主体的活动反而是更精确的描述。我们可以说「therainrains」来描述下雨,这时「rain(雨)」同时当做主词和动词。或者我们只说「raining(下雨)」,甚至是「rain(雨)」。

    同理,我们可以说,「Thepainterpaints.(画家画画)」、「Thereaderreads.(读者阅读)」、「Themedita—tormeditates.(禅修者禅修)」。依此模式,我们还能说「Thekingkings.(王王)」、「Themountainmountains.(山山)」、「Thecloudclouds.(云云)」。

    国王之所以为国王是因为是国王(tobeking),扮演好国王的角色(toactking);山之所以为山因为是山(tobemountain)、扮演如山的角色(toactmountain)、行为举止有山的样子(todomountain)。「Acting…being'的国王,表示去做一个国王该做的事——统治百姓、接见贵宾,以及许多其他的事。所以,依照「rainrains(雨雨)」的例子,我们可以只说:「Thekingkings.(王王)」第一个字当做主词,第二个字视为动词来使用,而这个动词不具普遍性,只限用于国王这个主词。如此一来,每个主词都成为动词,而动词则是主词的存在状态。

    听起来,「thepainterpaints(画家画画)」似乎比「thekingkings(王王)」顺耳,但事实上两者并无区别。久远以前,孔夫子也使用过这类语言,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君王的作为要像君王」、「臣子的作为要像臣子」等。我们还能更进一步详释,像是「君王必须恪尽君王的责任」或「君王必须尽忠职守」,但到头来,这些附注和润饰都没说明什么。当我们见到每种行为都是行为本身的主词时,就会开始领会「知晓」这个字无限的应用性。

    无生物呀,你们有灵魂吗?

    我们早已习于从觉受(受)和知觉(想)的角度来看待「知晓」,所以,凡是无生物都被我们贴上「无生命的、没感觉的、缺乏智力的」等标签。但这只是从我们的眼光看来,它们是无生物。岩石是由无数分子所组成,而分子又是由无数原子和比原子更小的微粒子所构成,这些粒子全都因电磁力和原子核力而聚合。

    原子并非无生命或不能移动的实心物质,而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能容纳无数的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这些粒子并以极快的速度毫不间断地运动。它们为何以这种方式运作?我们还能说一块岩石是「无法栘动、无生命、无感情的吗」?法国诗人拉马丁⑩曾说:「无生物呀,你们有灵魂吗?」⑾若是依照我们的观念和想法来判断,它们无疑是没有生命,或至少是无法显现生命样态的;但是,就实际上所展现的充满活力与生命力而言,它们当然有生命!

    这个律动和生命是一种宇宙性的宣言

    「知晓」以许多方式展现自身,凡有听闻、观看、感觉、比较、记忆、想像、反省、忧虑和希望之处,「知晓」就很活跃。佛教的唯识宗特别钻研「意识」(识)的领域,认为人类还有许多的活动都是属于「知晓」的范畴。

    例如,在阿赖耶识⑿或「贮藏所意识(藏识)」中,「知晓」的活动范畴就是「维持、保存和展现」。根据唯识宗的看法,所有的感受、知觉、思想和知识都是从这基本的贮藏所意识中生起。

    末那识⒀知晓的一种方式,它奠基于阿赖耶识,功能就是紧抓著阿赖耶识当做「自我」。

    意识⒁则是掌理所有感受、知觉、思想的总部,并尽其所能地创造、想像和分析实相。

    阿摩罗识⒂则是犹如照耀在阿赖耶识上的纯净白光。⒃

    不论心理、生理或物质层面的现象,都充满活力的律动,也就是生命。我们可以说,这个律动和生命是一种宇宙性的宣言,是「知晓」最常见的作为。千万不要;将「知晓」视为某种随呼吸进入宇宙内的外来物。它就是宇宙的生命本身。舞蹈与舞者是一体无分的。

    重要的是必须「看透」实相,而不是去理解我所说的话

    你知道,我说了这么多,并非为了娱乐嘉宾而说些逗趣、戏耍式的言语。这些话是要用来击碎我们因袭平日生活所产生的的习性和令人困扰的思考方式。这些话语犹如凿子、铁橇和斧头,能够劈碎家具或把树干劈成柴火。在劈木头时,我们必须将斧头砍入裂缝,然后锤击木头让它碎成两半。同样地,阅读这些话语可能也在你内心打入一个楔子,但能否击破,就看你的兴致和禅修功夫了。

    若你对我所说的话不明白,或许是因为你还不习惯以这种颠覆的方式来看世界:或者是第一次有人鼓励你以无分别心来审视实相:也可能是我的舞蹈仍然过于笨拙。这都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再试著找其他方式。我们如果无法穿越某扇修行之门,还是有许多其他方式可以尝试。

    佛教说,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可契入法味。我想,我们还必须创造出更多的方法。重要的是必须「看透」实相,而不是去理解我所说的话。我的话语仅仅是一种暗示,是一根指头,指向唤醒觉知之舞的提示,你还是必须张大你的眼睛,以全然的觉知亲眼去看。

    我希望你不要将我的话语化为慨念,一些放置在内心贮藏的新概念。我不想给你们任何东西,我只想为你跳舞,像蜜蜂一样地跳舞。若是你看见了什么,你必须了解,这是你自己看见它;它就在你心中,而不是在我的舞蹈里。

    请坐到熟睡的孩子身边吧,仔细瞧瞧那孩子:或走进你的院子,坐在苹果树下;或到厨房为自己泡一杯茶。不论做什么,请保持全然地觉知、全然地专注,切莫在恍惚之中失落了自己。

    请千万别去想有关与那孩子、树、那杯茶合而为一的事,完全不须去想。请「亲自去体验」亲近孩子、树和那杯茶的滋味,并在嘴角扬起微笑的花朵。

    注释

    ①悉达多太子(PrinceSiddhartha):释迦牟尼在出家成道之前,原本是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一切义成,就是能够成就一切的善事。

    ②四无色定(FourFormlessStatesofConsciousness):又称为「四空处定」,即超离世间物质(色法)系缚的四种境界,是灭除一切对外境的感受与思想的修行,以达到清净无染、虚空静寂的精神境界。包括:空无边处定(akasanantyayatana,指从一切物质色相的观念中解脱,感受到虚空无限广大的禅定境界)、识无边处定(vijnananantyayatana,指摆脱外界虚空的概念,进而体认到内观意识无边际的禅定境界)、无所有处定(akincanyayatana,指否定意识的作用,而领悟心念其实是一无所有的禅定境界)和非想非非想处定(naivasanjnanasanjnayatana,指舍弃「识无边处定)认为意识无限广大的「有」想,而成为「非想」观法,又舍弃「无所有处定」全然否定心念作用的「非」想,而成为「非非想」观法,终而达到无思无念的非想非非想境界。

    ③相对论(TheoryofRelativity):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指出在宇宙中唯一不变的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其他任何事物——速度、长度、质量和时间,都会随观察者特定的观察环境而变化。

    ④量子理论:1900年,德国科学家普朗克(MaxPlanck,1858一1947)提出「量子」的概念,他认为光并非以持续的流线前进,而由振动的微小粒子构成,这些粒子就是量子,为量子理论奠定基础。后来陆续由爱因斯坦、波尔等科学家建立更完整的量子理论。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它能很有效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等方面的物理问题。

    ⑤费里契(K.vonFrisch,1886—1982):法国动物行为学家,专门研究蜜蜂的采蜜行为,发现蜜蜂是以舞蹈的方式来传递讯息。费里契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奖。

    ⑥参考费里契,《蜜蜂的舞蹈语言与定向》(TanzspracheundOrientierungderBienen;Berlin,1965)。

    ⑦龙树菩萨(Nagarjuna):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为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出身,皈依佛教后,大力弘法,又广著大乘经典的注释,树立大乘佛学的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广为传布全印度。龙树菩萨的著作极多,包括《中论》、《大智度论》等,有「干部论主」的美称。后世基于他所作的《中论》而宣扬空观的学派,称为中观派(MadhyamikaSchool),并尊为中观派之祖。中观派认为,由世俗的名言概念所获得的认识,皆属于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只有依照佛理而直觉现观,才能赞得诸法实相,称为「真谛」。

    ⑧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出生于波兰,率先发现地球绕著太阳运行的现象,打破长久以来认为地球是字宙中心的观念。他将发现所得写成《天体运行论》(DeRevolutionibusOrbiumCoelestium)一书,但碍于教会势力,至七十岁才出版。

    ⑨参考大卫·波姆(DavidBohm,1917—1992),《整体性和隐秩序》(WholenessandthelmplicateOrder,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80),第二章。

    大卫·波姆(1917—1992):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科学思想家和哲学家。波姆坚持认为,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描述自然,而且在于理解自然:他进行量子力学基础研究的同时,始终在进行哲学研究。

    ⑩拉马丁(AlphonsedeLamartine,1790—1869):法国诗人。他的诗,特别是代表作《沉思集》(Meditationspoetiques,1820),予人以轻灵、飘逸、朦胧的感觉,著重抒发内心的感受,不重外界事物的具体描写,语言朴素,不尚藻饰。《沉思集》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重新打开法国抒情诗歌的源泉,为浪漫派诗歌开辟了新天地。

    ⑾语出拉马丁的《沉思集》。

    ⑿阿赖耶识(alayavijnana):八识之一,即第八识。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所以又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的种子,所以也称为「种子识」。由于有阿赖耶识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