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别心显现之境,应将与蕴显现为一,而了无分别也。如无分别,则所谓取蕴舍蕴之我为无矣,如无取蕴舍蕴之我,则非内道(内道皆承认有取蕴舍蕴之我故)。且如此则蕴成为非所取者,我亦成为非能取者。如是诸过随之以生,龙树《中观本颂》说:'离身无有我,是事为已成,若谓身即我,则都无有我。'此第一障也。又俱生我执所执(或显现)之我与蕴为一,则自性我应当为一。如自性我与蕴是一,则分别心中,应将我与蕴显现为一(蕴与我一,是事理上之一,分别心显现之一,是显现其为一,显现与事理合,则自性必为一矣),自性既是一,则我之支分与蕴之支分,亦毫无分别,然实非是,此二障也。又我与蕴如丝毫无别,则一补特伽罗有多我相违过,何以故?以蕴五我应有五,如谓只有一我,则五蕴应无丝毫分别,而成为一,亦有相连遇。《入中论》说:'若说蕴是我,则因此理故,蕴既非是一,我为蕴应多。”此三障也。'
三十、又我与蕴既自性是一,则蕴刹那生灭,我亦应如蕴刹那生灭,如是今日之我生,昨日之我灭,明日之我生,今日之我灭,此理在一般所说名言之普通我,本亦无遇,而在俱生我执所执之自性我,于此则生过矣。龙树《中观本颂》说:'若我为五蕴,我即为生灭。'
三十一、又自性之我既与蕴同为刹那生灭,则先一刹那之我,与后一刹那之我,究为一为异?如先后刹那之我是一,则前一生之我,亦与今生之我为一,如是则前一生之我,为未死而取今蕴,即堕于常边矣。《中观本颂》说:'若天即是人,则堕于常边。'此为第三扼要也。
第四、决定破除异晶之要(即自性我与蕴非异之理)
三十二、自性之我与蕴非异之理:上师教授说:'如谓先后刹那之我,非一而是异,而异之过失,亦有三种: 一,由前生之我,与今生之我,其自性各别而推寻,则前生之我,与今生之我,其根性亦应各别,根性既别,则忆念宿命之说,皆成虚语,亦犹甲之不能忆乙,乙之不能忆甲,何有自忆某世为某,某世又为某之说;二,由前生之我与今生之我,不相依靠之义而推寻,则自作善业,不能自期福果,如是则成业果相失之过,且一切作业,亦等于无矣,则堕于断边,又未作业,亦可引果,又此生所得之果,非由前生之业所集,又甲人作业,乙人可受其果。此何以故?俱不相依故。《入中论》说:'任何实有相,其根如各异,不当说为一。'谓如一补特伽罗,于一刹那先后生灭,如各为自性成立者,则其根性不能谓之为一;三,如我与蕴是异,则我与蕴当为各别,而其自性亦应各别,自性各别,则我与蕴应不相连属,如马之与人,如是则蕴之生住异灭四相,于我之上,应当无有,我上无蕴之四相,即是我无四相,我既无此四相,则我成为常我。如成常我,则俱生我执所执之处,应不可见矣。《中观本颂》说:'若我异五蕴,则非五蕴相。'不特此也,如我与蕴不相依而各别,则以蕴作为我想之心,不能生起。如不相依亦能生我想,则于瓶于柱,亦应生起我。《入中论》说:'由此离蕴无有我,蕴外我想不能起。'此第四扼要也。
三十三、抉择彼无自性科目中有三: 一,抉择我无自性:于此有四扼要,已详如上,兹复补充刹那生灭中,不一相续不能忆宿命义:上师教授说:'有未解此义者,见契经多说我昔为彼,便言成佛时之补特伽罗,与往昔之补特伽罗是一,佛为遮彼,说彼二非一相续,而显示为一相续,(故说)若作是念,月光王即释迦佛,彼二为一,即不应理。'又见有为法,刹那生灭,不可为一故说彼二是常,遂生依前际四恶见中之第一邪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