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给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 >

第6章

给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第6章

小说: 给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说您这是为什么吗?

晓崴晓崴:

你好!看了你的来信,觉得你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多少年朋友来信中谈
到的。在此,我就谈谈我的认识。

说到演员,有很多孩子和你一样,都以为演员的工作说笑蹦跳,轻松愉
快,一生都在联欢会和晚会中度过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就从我自己当演员
的一件事说起吧。

我从小就很喜欢歌舞,一天到晚嘴里老是哼啊唱的,连走路都不老实,
总爱学戏里的舞步。十七岁的时候,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了一名演员,
当时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开始排戏了。导演焦菊隐让我在“龙须沟”中扮演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
群众角色——李大嫂。这场戏是:由于连日阴雨,以致房倒屋塌,李大嫂只
好在黑夜中去小茶馆避难。出场后只有一句台词:“哟!敢情这儿就是刘家
小茶馆呀!”排演前,我就听说焦先生排戏很严格,一旦发现问题,不论大
小演员,一律不留情面。可我并不紧张,心想,走一趟,说一句话,导演未
必能注意到我这个小角色。谁知,当我第一个从胡同里走出来的时候,就被
导演打断了。他问我:

“你从哪儿来?”

我说:“从家里来,”

“路好走吗?”他又问,

我有点明白了,大概是因为我没有表演出走泥路的感觉,我只好回答:

“不怎么好走,”

“回去,再来一次!”

我只好退回去,再出来的时候,就努力作出走泥路的样子。不想又披打
断了,他不客气地说:“你不象是走泥路,倒象是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
就这样,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当着那么多的演员,我的
自尊心受到了损伤,心想,焦导演也太较真了,单和我过意不去。我暗自下
决心,如果仍不能通过,我就改行不做演员了。这第八次,大概是我豁出去
了,反而不紧张了,结果戏也顺利通过。

这件事看起来很普通,也很平凡,但对我来说确实意义重大,它给我的
启迪,指导了我一生的艺术道路。我从中体验到了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失败的
痛苦,真正认识到当演员决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从那以后,我下决心要使自己从不行到行,一方面向老前辈学习,到工
厂、农村去体验生活;另一方面拚命读书,我比较系统地读了古今中外的各


种名著,边读边作笔记,这为我以后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大的作

用。

1957年,剧院决定上演《骆驼祥子》。虎妞这个人物吸引了剧院的很多
女演员。我十分幸运,被分配和舒绣文同志一起扮演虎妞的 
AB角。这对我来
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兴奋喜悦之余,也不免有些胆怯:当时舒大姐已
是很有名气的演员了,我才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演员,这么重的戏,我能
演好吗?于是我分析了自己的利弊。第一,我是北京人,小时候,在我的街
坊邻里中就有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我比较熟悉他们的生活。第
二,我年轻,经验不足,可以向舒大姐学习。这一分析,坚定了我的信念。

排戏过程中,我认真地看舒大姐排戏,发现她的节奏、分寸、层次安排
的特别好,总留有余地。我就努力吸取。按说一个角色两个人演,我能学象
舒大姐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但我不满足。记得一位京剧界的老前辈说:“学
我者生,象我者死。”我琢磨,虎妞是在北方下层市民中长大的,她更应该
具有北方人粗犷、泼辣的特点。这样,我就在人物的形体感觉、动作及名词
的处理上,努力突出这个特点。没想到我的作法却招来一番非议,说我不虚
心学习,想独树一格出风头。这对我可是很大的压力,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
了。可又一考虑,艺术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虚心学习和独立见解并不矛
盾。虚心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和充实前人的成果。如果不求创新,只求一
味的机械模仿,那这样的艺术也只是平庸的艺术。经过分析,我觉得自己的
做法没有错,不能放弃。这时候,导演和舒大姐也支持了我,肯定了我的做
法。《骆驼祥子》公演后,大家都说:“舒绣文和李婉芬演的虎妞各有千秋。
舒绣文演的“媚”,李婉芬演的“辣”。

由这件事,我就总结出一条: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
不要怕困难,也不要怕挫折,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当然,我所说的坚持,
一定要是自己所做的事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如果不是这样,错误的也坚持,
那永远也不会胜利。

从艺三十多年,演了不少戏,有成功,也有失败,很忙也很累。我们工
作的特点就是要忙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有时候连节假日都难得与家人团聚,
但我觉得这些客观上的困难容易克服,关键是要战胜主观上的困难,也就是
说要战胜自己思想上的障碍。就拿大家熟悉的电视剧《四世同堂》来说吧。
最初,让我扮演“大赤包”,我自己思想上也有斗争。说实话,象我这样年
龄的演员,要是演砸了,真是抱憾终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顾虑呢?说白了,
还是怕自己的形象受影响,演砸了对自己的声誉不好。经过一番考虑,我认
为象大赤包这样一个民族败类,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也算得上是一个代表人
物,把她揭露出来,让人们知道这种人的丑恶,教育青少年爱憎分明,明白
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该做什么样的人,不是很有教育意义吗?如果能达
到这个目的,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下决心担任这个角色。

《四世同堂》演出之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为戏中的头号反面人物,
我收到近十个省市的来信。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实践证明:我克服了主观
上的思想障碍,排除了意念上的个人得失,下决心担任这个角色是正确的。

好了,我个人的事说得太多了,最后,再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吧。

晓崴,你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也听到很多人对我说:
“婉芬,你也算是功成名就了,还忙乎个啥,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吧。”是啊,
我已是五十四岁的人了,如果说名,那么可以说,知道李婉芬的人不算少了;


利嘛,生活还过得去。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么可以说是到站了,该休息了,
这样也就意味着我的一切都结束了。这不是我的目标!一个人活着就该有所
追求,要有点精神,什么都能丢,精神不能丢!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我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危机,正因为这样,
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多做些事。有机会就演戏,没机会就写剧本或做一些力所
能及的事,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爱我的事业。晓崴,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且满怀热情的在本职工作中努力作出
成绩,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富强!你说是吗?


学习好!
李婉芬


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

我是你们的一个不太熟悉的大朋友,叫杨本莉,是北京十路公共汽车的
售票员。在车上,我认识了许多的小朋友,其中有些人成了我的好朋友。我
们在交往中,他们常常向我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杨阿姨,你的
理想就是当售票员吗?”有的又让我回答什么是理想。究竟怎样回答呢?我
想还是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体会吧。

记得在我少年时代,我曾为自己有副天赋的好嗓子而自豪,整天唱啊,
跳啊,听到的是人们的赞扬声,“这孩子嗓子真好,训练训练,以后能成为
歌唱家。”从此,“歌唱家”这个动听的称号便成为我追求的目标,我为自
己编织着美好的未来:当紫红色的幕布徐徐拉开后,我为观众引吭高歌,一
曲唱罢,台下是一片掌声、笑声和鲜花。。

1980年,我高中毕业了,社会向我敞开的大门是公共交通公司,放在我
手里的并不是舞台上的麦克风,而是售票台上的小话筒。当时,我也曾为自
己当歌唱演员的理想未实现而痛苦过,但又一想,当售票员也不错,每天坐
在车上,卖票、开门就完事,轻松自在。可是当我真的坐在售票台上的时候,
就觉得不那么轻松了,总感到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自己,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眼看快到站了,可我一句话都不敢说,老师傅在一旁耐心地说:“小杨,报
站吧,没关系,大胆点。”我鼓了鼓勇气,咬了咬嘴唇,怯生生地喊:“王
府井到了,有去百货大楼的同志请下车。”谁知,这一喊却引起乘客的一片
笑声。我不知所措的看了看外面,“啊,这哪是王府井,分明是西单嘛。”
越慌越乱,还偏偏有乘客过来买票,我更急了,不是忘了撕票,就是忘了找
钱,就这样,一天下来,弄得我晕头转向,好不懊丧。

回到家,我就向妈妈诉苦,说我不当售票员了,太难了。母亲笑了笑,
开始给我讲述她二十多年来做售票员工作的体会。从而,使我认识到:售票
员工作并不简单,不但要有热情,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于是,我每天一
下班,就对着录音机练发音,还让我爸爸、妈妈作我的乘客,让他们出各种
各样的难题,来锻炼我的应变能力。这还不算,我还拜访了其它行业的先进
人物,走访了 
103路沿线的许多单位,逐渐熟悉了各方面的情况,工作也愈
来愈顺手,一年之后,我就被评为北京市的“三八红旗手”。

然而,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有时候发生的事,连自己都难以相信。

一次,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小声唱着歌。有一位解放军同
志喊住了我。他说听我的嗓音不错,建议我去考社会音乐学院,并说那儿的
歌剧系正在招生。此时此刻,我儿时想当歌唱家的愿望又重新产生,便抱着
试试看的心情去参加考试。真没想到,我被录取了。我高兴极了。上课的那
天,我早早来到了教室,见到了我的指导老师——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李波老
师。第一节音乐课,老师因我嗓子过度疲劳,给我留的作业是“禁声一个星
期”。“禁声”就是禁止练声,减少说话。

我带着这个“作业”上班了。一天,二天,三天。。禁声第七天了,对
我来说好象过了一年。为了禁声,我的话少多了,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只
能做到售票员一般做的报站售票工作。然而,这实在是我不情愿的。看着乘
客中的老人、小孩及怀抱婴儿的妇女,我多愿为他们服务啊,可是“禁声”
两字使我低下了头;看着车上外地乘客那一张张淳朴的脸向窗外好奇地张望


着,我真想为他们讲讲北京的名胜古迹,但“禁声”又使我闭上了嘴。那些
日子,我见到乘客总好象是欠了什么,内心感到很痛苦。

第二节声乐课又到了,我刚一练声,老师马上制止了。她请来医生专门
为我检查了嗓子,医生说我声带充血。这样,老师给我留的作业仍然是“禁
声一个星期”。当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

做一个歌唱演员必须保护好嗓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做好售票员工作必
须不惜嗓子这也没错,我多么希望一个人能有两副嗓子啊,但这是不可能的,
我陷入了矛盾之中。

就在我思想斗争激烈的时候,有几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一天,我照例按“禁声”的要求做售票员工作,一位常坐我车的老中医,
看着我那忧郁的面容,关切地问:“姑娘,你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病了,
哪天你到我门诊来看看病吧。”说着递给我一张写着门诊所地点的纸条。还
有一位大娘,因为我给她画了一张路线图,大把大把的红枣捧到我的面前,
嘴里还不住说着:“姑娘,快尝尝咱们家乡的特产吧。”最使我受感动的还
是参加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同学们请我看
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其中有一个节目是“在公共汽车上”。这些可爱的小
同学把我在车上工作的情况编成了小节目。一位扮演售票员的小姑娘还模仿
着我的动作和说话的语调,在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节目刚一完,全班同
学都站起来,齐声说:“向杨阿姨学习!”当时,我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震撼着我的心。我愈来愈感到:乘客需要我的服
务,我离不开乘客,我和乘客的感情已溶为一体,难舍难分了,如果一天见
不到乘客,我就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

我终于决定退学了。老师为我惋惜:歌唱家不是人人都可以造就的,而
可以做售票员工作的人很多。我说,我喜欢唱歌,但我更喜欢售票员工作,
喜欢我的乘客,我可以在做好售票员工作的前提下,做一名业余歌手。最后,
老师理解了我的想法。

生活给了我一次成为歌唱演员的机会,但我经过反复斗争最终选择了做
普通售票员工作的道路。因为,我觉得,个人的理想必须和人民的需要、党
的事业牢牢地结合起来。现在,人民更需要我做一个售票员,那么,我就应
当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理想。我想,我虽然没有拿着麦克风在大舞台上
唱歌,但在公共汽车的三尺售票台上同样可以为乘客唱一首首发自内心的
歌。

随着对售票工作认识的提高,在为乘客服务中,我给自己提出了新的标
准:想乘客之所想,急乘客之所急,做乘客的贴心人。

一天清晨,一位解放军同志在北京站一上车,就急切地问我:“同志,
我想去天安门、纪念堂、故宫、大会堂”,我凭着职业感知道:这是位初次
来京的乘客。一打听,他是驻守边防的战士,这次出差途经北京,只能停留
十几个小时,他很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看几处名胜古迹。我马上拿出方便条,
笑着对他说:“同志,现在还太早,有些地方还没开门,我给您当个参谋好
不好?”这位解放军同志非常高兴。我边画路线图边向他讲解。临下车的时
候,他走到我的面前,郑重地行了个军礼!

战士下车了,我的心中油然生起做一名售票员的自豪感。

当然,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干我们售票工作的经常


会碰到个别乘客的冷眼冷语。我在车上也挨过骂,受过屈辱,但我要求自己
决不和乘客争吵,做到:从我的话筒传出的只能是文明的语言,从我们的窗
口里看到的只能是文明的行为。我觉得,我们售票员既是乘客的服务员,又
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传播精神文明。

记得一个隆冬的季节,车上的乘客都穿着臃肿的冬装,你挨着我,我挤
着你,没有一点空隙。突然,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同志“哇”的一声呕吐起来,
脏物全吐在一个男青年乳白色的登山服上。小伙子顿时火冒三丈,眼睛里闪
出咄咄逼人的光:“你给我擦了!”看到这种情景,我赶紧下了售票台,迅
速拨开人群,走到面露怒色的小伙子面前,温和地说:“您先消消气,那位
同志确实病了,请您原谅他吧!”说着我摘下自己的套袖给他擦起来,小伙
子感动了,说:“快别擦了,今儿冲您,我什么都不说了。”我松了一口气,
一场矛盾冲突算是平息了。我又赶忙帮病人找到一个靠窗的座位,病人热泪
盈眶,半天才说了句:“我和您非亲非故,让我怎么感谢您。。。”

亲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