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医生的一天(全文) >

第16章

医生的一天(全文)-第16章

小说: 医生的一天(全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子,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很不感冒。可谁知阴差阳错居然做了医生,而且一做就是十多年。回想这十几年竟是有些模糊,每天都在匆忙中度过,又在匆忙中开始新的一天,所以想要理清头绪究竟每一天怎样度过,还真有些不容易。似乎每一天都一样,又好像不一样。一样的是每一天都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度过,不一样的是每天面对不同的病人,面对不同的面孔。而内心的一个声音总在时刻提醒着自己,千万不可大意,不可有任何的差错。也正因为这样的压力,让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人的一生可能都会有挫折,不管是何种职业,但似乎医生的职业更锻炼人面对挫折的意志力。在急症科的那段日子里,经常会非常难过,为没有将病人抢救过来而感到自责。记得一次某个病人突然出现心肌梗塞,经抢救还是没能抢救过来,家属非常伤心,对我说了一些指责的话。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加上当时年轻,差点因此放弃医生的职业。但最终还是内心的一个声音告诉我——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相信整个社会终将理解医生。 
  现在好多同仁对社会对医生的一些曲解感到委屈,对自己最初的选择感到怀疑,其实大可不必。我想只要问心无愧,只要尽到天职,就会有赞扬的声音响起,社会也会还给医生一个纯洁天使的形象。我希望我的每一天都有意义,每一天都有病人在我面前露出微笑。而我也希望他们的微笑愉悦我的内心,让我也可以有一个充满微笑的一天。   
  为了病人的微笑   
  ◆姜兆荣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91sqs/2386 
  我是一名医生,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有一种充实、喜悦的感觉藏在心里,但隐隐地也有一点无耐,一点倦怠。回家吧,家里还有老小三口人在等着我呢。 
  当医生是我从小的愿望。我小时候,心里藏着一个梦,向往白衣天使的纯洁与高尚,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穿上那身洁白的衣服。当我长大一点了,从电视的镜头中看到医生妙手回春,油然产生一种羡慕和崇拜,那时就更加坚定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于是我高考后选择了医学院,荣幸地成为一名医学生,在杏林奇葩中实现我的梦。八载寒暑,我研究生毕业了,获得了医学硕士学位,留在了医院工作。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工作的空间里弥漫的浓浓药香;我更喜欢我的病人,喜欢看到他们病愈后健康的笑容。 
  比如说吧,我的43床患者,一位东北大学的教师,她两个月前不幸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两个月来,她一直都在治疗,尝试了蜂疗、蜡疗、温泉等各种疗法,遗憾的是不但病情没有缓解,而且越来越重了。她来就诊时,一副痛苦的面容,连我轻轻地握她的手,她都痛得直叫。她告诉我,她因为四肢关节疼痛,已经有几个晚上都没睡好了,几乎每夜都会疼醒,在家已经哭了几次,她说这么痛苦地活着,真不如一死了之。类风湿关节炎被患者称为不死的癌症,我看过很多患者患病后痛苦的表情,但是我也见过很多经过我的治疗,病情好转的病人。目前我的这位患者经过我近一个月的治疗,关节疼痛已经明显减轻了,现在她已经能自己吃饭了,每天我去查房,她会微笑地向我介绍她的病情。她还说,等她的病情完全好转时,去美国看望她孙子呢。 
  患者的笑容,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回报,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想到这些,我不禁心里美滋滋的。送每一个治愈的患者出院时,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高兴之余,心里还有一团不散的乌云,2床的阿姨为什么那么固执,就不肯用药呢?我已经跟她说了几次了,可是她坚决不同意,怎么办呢?今晚得好好想想,明天我还要和她谈一次,要不然把她女儿请来,劝劝她?还有4床的小男孩,今天又发烧了,抗菌素在用着呢,明天如果还发烧的话,就得换药了。还要再给他查一次血培养加药敏,因为今天的回报没查到致病菌。15床的患者关节已经不疼了,但今天眼睛有点红,如果明天还不好的话,就得请眼科会诊。剩下的21床、32床、44床都还好,病情比较平稳,药用到疗程就可以出院了,我正数着手里的几个患者,包里的电话响了,是儿子打来的。他肯定是饿了,催我早点回家呢。还好我今天没加班,能按时到家了。放下电话,定下神来,还真觉得这一天有点累。   
  百岁病友的来电(1)   
  ◆贾玉华 
  jia。91sqs 
  10月的一天,我和张医生、钱医生一起,在日常工作中忙碌着。 
  钱医生负责接听800电话,从早晨坐到位子上开始,电话就一如既往地响个不停。忽然,钱医生接电话的声音突然大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大,还在问着:“这样行吗?这样能听得清楚吗?”我们都会心一笑,她肯定是遇到了听力不太好的病友吧,这种情况经常都会出现。 
  听得出,她已经解答了电话那头的提问,并答应说要寄医学杂志去给患者看。可在记录地址的时候,又遇到了困难,可能是病友的方言她听不太懂吧,为了两个字在那里反复地沟通:“烁金?锁紧?是哪个suo?哪个jin啊?”张医生见状,连忙拿起另外一部分机,帮着分辨地名。 
  我突然想到,南京有个地方叫“锁金新村”,有许多病友是住在那里的,我去南京出差时还路过那里,就连忙说:“快问问,是锁金吧?”钱医生问过之后,长舒了一口气,原来就是这两个字,她又接着往下记了。 
  估计这位病友不但听力不太好,口音也比较重,钱医生又在为他的名字反复核对,听到她在问:“回声?会省?还是……”我突然反应过来,这位病友可能是南京的那位老寿星,目前服用我们公司药物年龄最大的患者——崔老爷子。 
  为了证实我的判断,张医生立即在另一部电话上问道:“老先生您高寿啦?”然后又听见她在那里惊讶地反问:“100岁?真的吗?” 
  天啊,就是他啦! 
  肯定是! 
  我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 
  为什么这样激动呢?这里面还有个渊源——崔老先生是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他从40多岁时患上了这个病,拖延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他在解放前曾经是位军医,自己也非常懂得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因此病情控制得还可以,关节虽有变形,但依然能活动。 
  2002年的秋天,他第一次和我们联系时,是位96岁的老爷爷,当时也是因为他听力不太好,每次接听他的电话,我都要用很大的声音和他说话。他的声音很苍老,毕竟年纪大了,但中气很足,因为他年轻时是军人,那种气质还是有的。 
  当时他说类风关很难过,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他说自己平时可以开着残疾车四处走走的,可类风关一犯,就只好待在家里,太没意思了;他说光吃止痛药觉得效果不够,现在治疗类风关都用病程改善药了;他说自己还想多活个几十年,不能因为关节炎影响活动…… 
  当时我非常震撼! 
  老实说,在和崔老爷子通话之前,我从来没和这么大年纪的人员交谈过。我惊异于崔老先生的美好愿望,更感动于他对生命的热爱,赶紧寄了资料给他,并推荐了南京有名的专家,请他前往就诊。 
  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了科学的治疗,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这期间,他时常打电话给我,说说自己用药后的感想,也咨询一些他觉得困惑的医学问题。 
  2003年3月9日,我去南京开病友会,见到了崔老先生。他坐在第一排,认真地听我介绍有关类风关的疾病知识。 
  那之后,很快就遇上了众所周知的非典,我们不再组织类似的活动,因此我就没再和崔老先生见过面。2005年以后,他连电话也不打过来了,我们打过去一直没人接,寄给他的资料也被退了回来。我时常想起他,不知道他的病情控制得怎么样了。甚至,有时候,我还会往不好的方向去想,毕竟,他年岁这么大了…… 
  然而,在失去联系快两年的时候,他居然又打电话来了,这让我欣喜异常,赶紧接过钱医生递过来的电话,和他聊了起来。 
  原来,崔老先生搬家了!他这两年病情一直很稳定,加上觉得药费负担重,就在前年冬天把药给停了,于是就不再和我们联系。最近几个月,他的病情又有复发,所以给我们打电话。他的声音和3年前一样,苍老而有力:“我现在走路不太方便啦,开残疾车还可以,就是上下车很困难,得有个人帮我才行。我就想啊,还是吃你们药的那两年,我浑身舒服些。可就是太贵啦,孩子们经济条件也不太好,我当时停药,也是舍不得花钱啊!可现在,我想来想去,攒点钱,还是吃吧,要不然,我活动不方便啊!是不是得先去检查一下,才能确定能不能吃啊……”他这通不寻常的电话,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们把资料寄到了他的新地址,他去 
  医院做了检查,医生也同意他重新用药了。 
  崔老先生的例子印证了“与疾病共生存”的理念,相信他会给无数的类风关患者带来希望。至少,我这个健康的年轻人,十分羡慕他年过百岁,能尽享天伦。明天就是重阳节,对于这样一位世纪老人,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有效的药物,控制住他的病情,让他不断享受美好的生活吧。 
  衷心地祝愿崔老先生的病情早日控制住,那样他就又能开着小车,在南京城里四处游览了。 
  那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梦想与现实之间(1)   
  ◆李晶 
  91sqs/158 
  现在做医生真是辛苦,做一名好医生更辛苦。就我自己的情况而言,除了白天的忙碌外,晚上还要看书、查资料。每天睡觉前推开窗户,小区里亮着灯的人家已寥寥无几。 
  但不管多辛苦,作为医生大多毫无怨言。使我们感到困惑的不是工作的辛苦,而是我们所面对的不良的医疗环境,例如病人看不起病,虚假医疗广告满天飞,就医渠道不顺畅,社会对医生的误解等等。 
  近日我遇到一名脂膜炎患者,他去过几个 
  医院,做了大量检查,花光了家中的存款,借了许多外债,医生仍不能给他明确的诊断,病人因此失去了信心。因没有条件再看病,他只能待在家里长期不规范自服止痛药与皮质激素,最近出现了股骨头坏死才收入我们病房。面对这样的病人,惋惜、痛心、遗憾交织在一起的感受真让我们受不了。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医生遇到的类似例子真是举不胜举。我想,如果有一个很好的转诊与专科会诊制度,如果医疗保障体系能更完善一些,这样的情况也许不会发生。 
  另外,当今社会对医生的误解也是众所周知的。许多年轻医生抱怨:给病人看病,少做些检查,少开些药,病好了,病人没意见,要是没见好,病人就说医生敷衍了事,罔顾病人性命。又如医疗项目要求病人签字时,病人常认为医生在推卸责任,但不签字又违反了医疗规章制度。医生真是难当啊! 
  为何有这么多误解呢?我想这主要来自以下三种原因:首先医生吃回扣和拿红包现象不少,早已被媒体炒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其次医生的医疗行为与经济效益挂钩,使得许多医生开大处方或重复检查;还有医生的服务理念及医疗水平差,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我们不能否认这三种情况客观存在,但这些问题主要是体制性的。 
  面对现状,我们如何以良好的心态,充满自信地去工作呢?我想应该在服务理念上,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在医疗技术水平上,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我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一位患者去北京协和医院挂张乃峥教授的特需门诊,张老说下次挂普通门诊就可以了,而且留下了联系方法,保证他能挂到号,对病人张老也很少给予重复检查,他是一切为病人着想的。前辈就是我们的榜样,在他们身上,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找到答案。 
  我并不对以后的医疗环境失去信心。我许多出国的同事经常打听国内情况,多数希望能回国发展。尽管医疗环境的改善需假以时日,但可以相信,以后医生的状况一定会越来越好。就让我们一起畅想明天吧: 
  未来的一天,当我早晨起床洗漱后,打开3D手机(或许是4D手机)就可以看到昨晚病房里病人的一些病情资料,使我对病人的情况心中有数。吃过早点后,我穿好西装,打上领带,开着私家车上班去。 
  上班后,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病人全部资料均可以用电脑调出,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即刻上网查询。对解决不了的难题,可在网上与上级专家实时交流,而这一切均是免费的,因为政府规定上级专家具有免费指导下级医院的义务。多数情况下,不再需要实地会诊。 
  上午早查房时,医生非常尊重病人的权利,人文关怀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位医师的心灵。病人对医生也非常信任,病人家属从不干扰医疗事务。与病人家属沟通也非常方便,由于相互信任,一般只需数分钟就可完成。查房结束后,医生自己支配工作时间,可以学习,也可以研究病例、做医疗操作、查文献、申报课题、写医学论文等。医院不再每周开会,各种会议基本在业余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材料由全国著名专家提供,甚至来自世界的医学权威。政府要求网上公开医学各种教学材料,如讲座、国内外学术会议资料等,以利于及时更新基层医院里医生的医疗知识。 
  中午医院免费供应午餐,取消午休制度,午餐后即继续工作。 
  下午下班前晚查房。尤其对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需重点查,重点交班。下午下班后,可以回家充分享受美味佳肴。晚上工作时间不超过23∶00。 
  这高效率的一天工作需要良好的医疗环境提供保障,包括医院由政府投入,不再有重复建设;医生享受高于公务员的待遇,医生的工作能充分得到社会的认可,全体医护人员均能全心全意工作;媒体登医疗广告均属违法行为,医院之间不再为争病源而进行恶性竞争;医疗社会问题由政府承担责任,不再由医生背黑锅;医院内发生的个别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交给法院处理,不再有封医院大门这种事件发生;“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将成为历史,医院不再为提供证据而惶惶不可终日;药品与器械由行业定价,政府审批;政府审批过程非常透明,不再有腐败现象,吃回扣和拿红包者将被永久开除出医生队伍;医院管理体制、服务理念能与国际接轨,医院行政后勤人员比例大幅减少,科室主任对医院负责,具有人事权,对不适应工作岗位者可以随时调动;病人的医疗费用大部分或全部由保险公司负责,病人实际医疗负担大大下降;病人住院感到温馨如家,护理工作不再成病人家庭的负担,病人出院时均能得到院长签字的祝福,对出院后病人随访成为医院的日常工作之一。有了这样的医疗环境,你还会说,下辈子不再做医生了吗?   
  网友点评   
  评《难以忘怀的时刻》:您的文章里记录了我们的幸福和无奈。您真是一位有爱心的好大夫,谢谢您把这些故事与同行们分享。 
  评《喜怒哀乐八小时》:赵教授把患者的喜、怒、哀、乐作为自己的喜、怒、哀、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