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外科选要 >

第5章

外科选要-第5章

小说: 外科选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疮疡作呕,不可泥于毒瓦斯内攻,而概用败毒等药。如热甚 痛,邪气实也,仙方活 
命饮解之。作脓 痛,胃气虚也,托里消毒散补之。脓熟胀痛,气血虚也,先用托里散, 
后用针以泄之。 痛便秘,热蕴于内也,内疏黄连汤导之。若因寒药伤胃而呕者,托里 
健中汤,胃寒少食而呕者,托里益中汤。中虚寒淫而呕者,托里温中汤。肝木乘脾土而 
呕者,托里抑青汤。胃脘停痰而呕者,托里消中汤。脾虚自病而呕者,托里益黄汤。郁 
结伤脾而呕者,托里越鞠汤。若不详究其源,而妄用攻毒之药,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 
敛矣(薛氏)。丹溪虽云∶肿疡当作毒瓦斯攻心治之,溃疡当作阴虚治之,亦大概之言耳。今之热 
毒内攻而呕者寡,脾胃虚寒而呕者多,岂可胶柱而鼓瑟哉?又曰∶欲呕作呕,或外搽内 
服寒凉,或痛甚,或感寒邪秽气而呕,皆胃气虚也,托里消毒散,去三味,加藿香,倍 
参术。(三味∶连翘、白芷、银花)热盛脉数(《精要》)与漏芦汤,单煮大黄汤等。若不甚热,脉缓弱, 
只投五香连翘。多热盛脉数,去死已近,岂汤。丹溪曰∶热盛脉数,若肿疡时,脏腑秘 
而体实者,犹可与也。若溃疡脓血出,可下乎?缓弱之脉,古人皆以为邪毒已散,五香 
之飞走升散,其可用乎?(以上《准绳》。) 
疮疡作呕,不问已溃未溃,惟以脉实而数,喜饮冷者,为毒瓦斯内攻,下之。脉弱而 
喜温者,为阳气不足,补之。(《大成》) 

卷下标使治宜

属性:夫疮疡之证候不同,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谓乳没可 
以止痛,殊不知因病制宜,自有活法。故因热而痛者,以寒凉之剂折其热,则痛自止也。 
因寒而痛者,以温热之药熨其寒,则痛自除也。因风而痛者,除其风。因湿而痛者,除 
其湿。燥而痛者润之,塞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泻之,脓郁而闭者开之, 
恶肉浸溃者引之,阴阳不和者调之,经络滞涩者利之,忧愁者远志酒饮之,虚塞而痛者 
乳香没药止之。大抵痈疽不可不痛,不可大痛,若大痛闷乱者危。 
薛新甫云∶疮疡之作,由六淫七情所伤,其痛也,因气血凝滞所致。假如热毒在内,便 
秘而作痛者,内疏黄连汤导之。热毒炽盛, 肿而作痛者黄连解毒散治之,不应,仙方活 
命饮解之。瘀血凝滞而作痛者,乳香定痛散和之。作脓而痛者,托里消毒散排之。脓胀 
而痛者针之,脓溃而痛者补之,若因气虚而痛,四君加归 。血虚而痛,四物加参 。肾 
虚而痛,六味地黄丸。口干作渴,小便频数者,加减八味丸。此皆止痛之法也。 

卷下
托里消毒散加减法
属性:若高肿 痛,热毒也,加黄连。漫肿微痛,气虚也,去金银花、连翘,加参、术。肿 
赤作痛,血凝滞也,加乳香、没药,如不应,暂用仙方活命饮。脓出反痛,气血虚也,去 
金银花、连翘、白芷,加参、 、归、地。漫肿不痛,或肉死不溃,脾气虚也,去三味,加 
人参、白术;如不应,加姜、桂;更不应,急加附子。(《准绳》 三味金银花、连翘、白芷) 
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随症施之,其痛自止。不必拘拘于乳 
没也。又疮疡不可不痛,不痛为胃气虚极也,不治。不可大痛,兼烦闷者不治。再麻痒者 
更为恶候。(《大成》) 

卷下托里消毒散加减法
出血
属性:疮疡出血,因五脏之气亏损,虚火而错经妄行也。当求其经,审其因而治之。若肝 
热而血妄行者,四物炒山栀丹皮苓术。肝虚而不能藏血者,六味地黄丸。心虚而不能主 
血者,四物炒连丹皮苓术。脾虚热而不能统血者,四君炒栀丹皮。若脾经郁结,用归脾 
汤加五味子。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加五味子。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汤。阴火动,用 
六味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见烦热发渴等证,勿论其脉,急用独参汤以补气。经 
云∶血生于气。苟非参 归术甘温等剂,以生心肝之血,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不治, 
凡患血症,皆当以犀角地黄汤为主。(芹洲氏云∶失血症有瘀者,寒凉慎用。) 

卷下
僵肉
属性:治背疮肉长疾,皮不及裹,见风即成僵。以寒水石烧研,为细末敷疮上,再用铜绿细 
末上之,肉即不作僵矣。(梅) 

卷下
疮挛急牵阴入腹
属性:古方疗恶疮痈肿,或连阴髀间疼痛急挛,牵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则杀人。用茴香苗叶, 
捣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用其滓以贴肿上,冬月根亦可用。此外国方,永嘉以来用之,起 
死神效。(《图经》) 

卷下疮挛急牵阴入腹
寒热
属性:身热而欲衣者,热在皮毛,寒在骨髓,温之。身不热而欲去衣者,寒在皮毛,热在骨髓,清之。 

卷下疮挛急牵阴入腹
饮食
属性:肿时不食,为痛伤胃气,溃后痛止,自 
能食也。垣云∶疮疡食肉,反补胃气,乃自弃也。此禁之膏粱丹石之变,非藜藿及虚弱 
者之通论也。若脾胃弱者,即有所禁忌,亦当少与之,不与则逆其胃气,反不思食。禁 
忌之要,在生冷伤脾,硬物难化,肥腻滑肠,惟宜斟酌与之可也。又服药后,忌饮冷水,犯 
之效迟,脓必再作。 

卷下疮挛急牵阴入腹
药忌
属性:用药之法,如执权衡。若大势已退,仍用悍霸之药,为诛伐无过,失《内经》之旨 
矣。如败毒散,有表症者宜之,多则损气。流气饮,气结胸满者宜之,多则败血。内补十 
宣散,在冬月可助内托之功,能移深居浅,然燥荣泻卫之药太多,在夏月及虚之甚者勿用。 
五香散肿疡时用之,似有畅达之理,溃疡时用之,则犯重虚之戒。护心散能解丹石之毒, 
若不因此,及老年病深症惫者禁用。蟾酥等丸,皆有砒 之辈,乃取汗之峻剂也。治初 
起寒热拘急,疼痛脉沉细者,为毒瓦斯内陷者宜用。若身热脉洪,及已溃者,禁与。玉枢 
丹为下毒之药,无取脓之功。而体虚者已成者,勿用。垣云∶一经受病,止责其一经,不 
可干扰余经,如流气饮通行十二经,则诸经皆为所损矣,禁之。 

卷下疮挛急牵阴入腹
辨舌
属性:舌红湿润如常者吉,青黄赤白黑胎者重,干燥碎裂疼痛者死。 

卷下疮挛急牵阴入腹
内陷
属性:始则高肿,至十数日内外,忽平塌者,此内攻之候也,急宜托里。 

卷下
生肌
属性:肌肉者,脾胃之所主。收敛迟速,由气血之盛衰。惟补脾胃,此内治也。瘀腐不尽, 
不可以生肌,如骤用生肌,反增溃烂。务令 
毒尽,则肌自生。加生肌药,此外治也。如肌生如榴子红艳,或有白膜为善。若肌白而 
平,且无纹理,或脓清气秽,为毒连五脏,气血枯竭也,危。 

卷下生肌
验膜
属性:溃疡验膜,用软薄绵纸封疮口,令患者用意呼吸之,纸不动者,未透膜也,忌用嚏 
法,恐鼓破膜不救。 

卷下生肌
阳症变阴
属性:阳症变而为阴者,草医凉药之过也。于十一日之前未有脓时,投温中健脾之药,如不应,为纯阴 
不治。至十五日之后,已出脓时,投托里温中汤,及十二味异功散。轻者十全大补汤,倍加参 桂附 
以救之,须得疮热作痛脓出,食进身温脉起为吉,所为原本于阳者,故生。 

卷下生肌
阴症变阳
属性:阴症变而为阳者,大方热药之骤也。虽得微肿微红,微痛微脓,终不似真阳红活,亦 
不得稠浓黄脓,其疮不久复归阴矣,所为原本于阴者,故死。 

卷下溃疡外治附
肿疡针口治法
属性:肿疡初溃,或已开针,恐针口易合,随用绵纸的捻蘸元珠膏插之,或用黄蜡化开。入香油少许, 
作捻如钉,须裹线一条为心,将蜡捻插入针口内,留线头在外,以膏盖之,次日换插如前。 

卷下溃疡外治附
疮口去腐肉法
属性:疮口腐肉不出者,用线纸做捻,取捻毛头于腐上绞之,绞住瘀肉,徐徐拔出,如未 
净,再取之。次涂元珠膏,如腐已净,涂绛 
珠膏,四围肿处,贴绀珠膏。瘀脓壅肿不出,捣大蒜调松香末敷之。 

卷下溃疡外治附
疮溃口中有黑疔治法
属性:疮已溃烂,中有黑疔,突兀如箸头,坚痛不可忍者,用紫绛真香锉豆大,炒焦黑为 
末,掺疔上。其四围溃处,用兰雪散掺之,黑膏盖之。三二次,则疔尽去,次换生肌药。 

卷下溃疡外治附
顽肉不去治法
属性:顽腐不去,壮实者,用生南星末,加冰片掺之。膏盖过宿,去腐如井,随换生肌等 
药。虚弱者,用人参末掺之,过宿洗之。三二次,腐肉自脱,且易收敛。 

卷下溃疡外治附
疮口努肉治法
属性:疮口努出如蛇头者有四,着风、着水、着怒、着手挤,皆能致之。风邪乘袭者,补中 
益气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十宣散,加羌活天麻。肝火血燥生风者,加味逍遥散, 
加羌活天麻。如小儿其母肝火生风者,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天麻,更 
外兼熨法,或用乌梅 存性,加轻粉少许掺之,即收。有翻花如石榴者,用银针于珠上 
刺去黑血,三五次即收平复。 

卷下溃疡外治附
疮不生肌治法
属性:顽疮、疔疮、 疮、杖疮。久不生肌者,疮有膜也。用玉簪花根于石臼内杵烂敷之,扎 
紧。三日一换,五七次而愈。 

卷下溃疡外治附
疮不收口
属性:疮不收口,因于虚者,须大补之。外用人参珍珠等分为末,掺之即痂。凡生肌药必 
用人参汤浸过晒干,再用人乳浸过,其功始捷。 

卷下溃疡外治附
疮口皮嫩
属性:疮虽收口而皮嫩,外恶风寒者,用小米煮饭,乘热盛碗内,以绢帛罩之,敷于患处蒸之,三五次愈。 

卷下溃疡外治附
疮溃误入毒水
属性:疮溃时,误入毒水,或误入刺至骨。肿痛者,用皂角子七个,大干虾蟆一个,胡椒 
十五粒,入锅内瓦盖,文火 ,烟尽取出为末,先用温水洗净,拭干掺之,膏盖良久,毒 
水尽出,有刺者自见。一用黄丹蛤粉等分,炒变色掺之。误入一切毒水,及皂角水驴马尿 
粪,以致疼痛者,用糯米粉砂糖各三两,生甘草一分,为膏贴之,毒水自出。 

卷下溃疡外治附
马汗入疮
属性:马汗入疮肿痛者,用马鞭子,取手执处,烧灰存性为末,和诸膏涂之,或猪脂和涂,或 
用冬瓜皮阴干为末敷之。 
张景岳云∶凡痈毒 肿,赤痛甚者,虽内治之法已具,然煎剂功缓,而急痛难当者, 
必须外用敷药,既欲止其痛,又欲散其毒,则无如降痈散之神妙也。 
x降痈散x(景岳新方) 治痈疽诸毒,消肿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敛毒速溃可愈。 
若阳毒炽盛而疼痛,势凶者宜先用此方,其解毒散毒之功,神效最速。若坚顽深固者,宜用后方。 
薄荷(辛者佳用叶) 野菊花(连根叶各一握) 土贝母(半握) 茅根(一握) 
上干者可为末,鲜者可捣烂,同贝母研匀,外将茅根煎浓汤,去渣用,调前末,乘 
热敷患处,仍留前剩汤顿暖,不时润于药上,但不可用冷汤,冷则不散不行,反能为痛约 
敷半日,即宜换之,真妙方也。后方,凡疽毒坚顽深固,及结核痰滞,宜用此方。 
薄荷(倍用) 半南星 土贝母 朴硝(各等分) 锻石(风化者亦倍用,或倍倍用之。) 
上同为末,用盐醋调杵稠粘,敷患处,经宿干即易之,不必留头。若脓成者,留头亦 
可。或炒热摊绢上,隔绢贴之亦可。或用麻 
油调,或用热茅根汤调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许,更妙。 
芹洲氏云∶古方治疔疮,俱用野菊花,余每治类疔毒疮,单用野菊花,内服外敷甚效。 
阴寒症忌之。益母膏,活血散瘀效。 

卷下
用针勿忌尻神
属性:立斋曰∶针灸之法,有太乙人神周身血忌。逐年尻神,逐日人神。而其穴有禁针禁 
灸之论。犯者其病难瘳,理固然也。但疮疡气血已伤,肌肉已坏,急宜迎而夺之,顺而 
取之,非乎人针灸之比,何忌之有?《外科精义》云∶疮疡之症,毒瓦斯无从而解,脓瘀无 
从而泄,反攻于内,内既消败,欲望其生,岂可得乎?危恶之证,发于致命之处,祸在反 
掌,腹痈囊痈,二便不通,胸腹胀闷,唇疔喉痹,咽喉肿塞,其祸尤速,患者审之。薛 
氏治邻人手指患疔,麻痒寒热恶心,左半体皆麻,脉数,用夺命丹,不应,又用解毒之 
剂,麻痒始去,乃作肿痛。欲针而值尻神,病家不从,愈肿,强针之,诸证顿退,又用解 
毒之剂而愈。 

卷下
油纸法
属性:一用天麻子仁数粒,铅粉钱许,研烂入桐油碗许,打匀,棉花蘸刷令遍,与不油纸 
相间,铺之压之,须频揭换不粘。一以生桐油熟猪油平兑,如法油纸。 


补遗方
属性:x竹叶黄 汤x(见《心法肿溃门》) 
x托里黄 汤x 
黄 (六钱炒) 甘草(炙) 栝蒌根(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频服之,加人参一钱尤妙。 
x托里养荣汤x 
人参 黄 (炙) 当归(酒拌) 芍药(炒) 熟地黄 麦门冬(去心) 川芎 白术(各一钱) 
五味子(研)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x黄 六一汤x 
绵黄 (六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焙干) 甘草(一两一半生一半炙) 
每锉一两,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或为细末,每服二钱。早晨日午,白汤调服,或 
加人参尤妙。 
x七味白术散x 
白术 茯苓(去皮) 人参(各七钱) 甘草(一两五钱炙) 木香(二钱五分) 藿香叶 葛根(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白汤调下。 
x竹叶石膏汤x 
淡竹叶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炙) 
上姜水煎服。 
x元参散x 
元参 黄连(去须) 土瓜根 麦门冬(去心) 赤芍药 白藓皮(各一两) 升麻(七钱五分) 火 
麻仁 川朴硝 川大黄(各一两锉炒) 
上锉,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地黄一钱细切,同煎,至六分,不拘时服。 
x葛根散x 
葛根 黄 升麻 麦门冬 栝蒌根 赤芍药 栀子仁 生地黄(各一两) 黄芩(七钱半) 甘草(半两生) 
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盅盏,煎六分,去滓,无时温服。 
x干葛饮x 
黄芩 朴硝(各一两二钱半) 干葛(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用枇杷叶,去背上白毛,净洗,同煎,不拘时服。 
x五味子汤x 
黄 (三钱蜜炙) 人参(二两) 五味子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 粉甘草(五钱炙) 
每服五钱,水煎,日夜服五七剂。 
x加减八味地黄丸x 
熟地黄(八两蒸) 干山药 山茱萸肉 五味子(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酒 
浸蒸焙) 肉桂(二两) 
上各另为末,入地黄和匀,加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汤下。 
x橘半胃苓汤x 
橘红 半夏(各一钱姜制) 苍术(米泔浸炒) 白术(炒) 浓朴(姜制) 甘草(炙) 茯苓 
人参 泽泻 茅根(各二钱) 姜汁(数匙) 
水二盅,煎一盅,入姜汁,一二沸,作十余次饮之。 
x加减托里消毒散x 
胃气虚者,去白芷连翘金银花,加参术 
藿香。 
x托里健中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