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 >

第1章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第1章

小说: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首感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正气歌
  —《秋梦追思》读后
  秦天声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已四十余年了,它的结束也已三十多年了,出了很多描述那个年代的作品。但在那些作品中,要么把造反派红卫兵描绘成洪水猛兽,流氓歹徒,一生下来就无恶不作;要么把他们描绘成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的弱智者,不明白自己究竟在干什么。“作家们”把一切坏事都加在当年青少年学生的造反派红卫兵头上,骂他们是一群“反党”“右派”,是反革命野心家们的应声虫。事实果真如此吗?
  毛主席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人写道∶他搞了三面“红旗”,饿死数千万人,糟蹋一千二百亿,为掩盖罪行,就必须除掉刘少奇等一大批干部,因为这些部下是他错误的见证人;还有人写道∶他和历史上封建帝王一样,胜利后惧怕大权旁落,惧怕被架空,于是借故屠戮功臣。这些是真的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都把文化大革命称为“十年浩劫”,弄得经济“崩溃”,弄得“生灵涂炭”,几乎到了亡党亡国、被开除球籍的地步。这是真的吗?
  《秋梦追思》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准确地问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作者秉太史令之高节,操司马公之妙笔,写出了那段真实而悲壮的历史,把被人歪曲的历史再正道过来,把被恶意涂改了的画面重新恢复其光彩。镜头是大气的、全景式的。既写了领袖,写了众多的革命战友,也着重写了在浪尖上时而弄潮、时而被巨浪淹没的自己;既写了革命家,写了革命闯将,也写了野心家、两面派和一群小丑;既重点写了一所大学、一个省,也写了北京,写了全国。和当年他革命造反一样,写这部作品,突显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敢为人先,把真实的历史和被事实验证了的真理告诉人们。这是又一首感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正气歌。它因为还原真实历史而突现出作者光彩照人的崇高品质,也因为他的追思已经过千锤百炼而可能使作品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以往,历史皆由胜利者来写。但胜利者往往歪曲历史。《秋梦追思》却是失败者写的,写得如此真实,详尽、可信,这是胜利者所不能的。歪曲历史真相不是胜利者的荣耀!恢复历史真面目是失败者的责任。难道经历那场风暴的人大多数还健在,就麻木得任人胡编了不成?
  《秋梦追思》说得好:“评价‘文革’的是非与曲直,关键在于毛泽东关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概念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关于在中共党内存在一个与他相对的司令部,正将中国革命和建论引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判断是否成立?”
  今天,触目惊心的现实,已使人们不难回答这些问题。难道还用赘述吗?邓小平否了文化大革命,就有人全盘否定毛泽东,甚至连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统统否掉了,连共产党都否掉了。当年赫鲁晓夫否了斯大林,就有追随者弄得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邓小平否了毛泽东及其建国后的几乎所有的理论和实践,又怎能阻止别人走得更远呢?社会主义在中国除了剩下一个招牌,还剩下多少别的什么了吗?
  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思考着胜利后防止共产党人腐化变质的大课题,七届二中全会上还向全党敲响了警钟。建国初对刘青山、张子善的果断处治,更将反腐防变提到新的高度。苏联赫鲁晓夫集团篡党夺权的惨痛事实,使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党的前途充满忧虑。他敏锐觉察到:党内确有一些官员搞特权、搞官僚主义,懒、馋、占、贪、变,腐败了起来;有些高级干部,甚至被党培养为他的接班人,一有机会就离开马列主义,去迎合苏联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党的干部路线、组织路线上那种“唯上是从”的奴隶主义思潮极度泛滥,“驯服工具论”充塞到党、团生活的一切角落;在中国,虽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仍存在看复辟和产生资本主义的坚实温床。于是,他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担扰,害怕他百年后苏联的悲剧在中国重演。他一生最善长于依靠群众,他把大民主这个武器交还了群众,于是就有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的真正出发点,就是要创造一种革命方式,一种大民主的模式,一种全新的机制,一旦中央出现了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人民就能够群起而攻之,并且有权力罢免他们。他坚定地相信,文化大革命能消除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的现实威胁。历史学家们常说不以胜败论英雄。文化大革命失败了,就可以因其失败而论定毛泽东的动机是出于罪恶吗?就可以因其失败而全盘否定毛主席反修防变的理论和实践吗?看看今天的干部队伍的现状,“盛世”下种种丑恶,就知道毛泽东是何等的英明了!
  文化大革命是“浩劫”吗?对谁、对什么而言,才是浩劫呢?历史上的一切革命,对于革命对象,都是一场灭顶之灾。如果说这种说法还有那么一点点是对的,那么,是谁,是什么原因把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变成一场“浩劫”呢?一场革命交响曲怎么变成一曲悲歌的呢?毛泽东的伟大创造怎么变成了他的悲剧?文革兴起后,有刘邓残酷镇压学生在先,有林彪抢班夺权在中,又有邓小平右倾翻案、秋后算账在后,走资派的反抗比预想的要顽强得多、激烈得多、卑劣得多,破坏性比预想的要大很多。“浩劫”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是走资派们的疯狂捣乱。当然,由于革命造反派遭到无端镇压,使一些人的“革命”演变成报复,出现了违反政策,打砸抢等问题,也是“浩劫”的一个因素。和历史上一切失败了的革命一样,革命者受到的“浩劫”更大、更持久。不是吗?请一读《秋梦追思》吧,刘邓、潘复生等人几乎对他进行了全程式的迫害。这种迫害还不够骇人听闻吗?还不是他人生的一场持久的“浩劫”吗!
  以范正美等等为代表的造反派红卫兵,主流是非常好的,革命性、政策性都很强。造反派红卫兵骨干都是“红五类”,每个人的历史清清白白,没有污点。中高级干部、解放军帅、将、校的子女在造反派中为数甚多。理由很简单,在那个极重阶级成分的年代,在那个动辄要深查三代九族的年代,家庭出身沾点“黑”的,个人历史有些“污”的,是不敢乱说乱动的,更不用说起来造反了,“反右斗争”已经使他们规规矩矩了。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除了一些真正优秀的人以外,造反团一般不吸收他们参加,这一则是为造反团免受指责、攻击,也为了保护这些学生自己。他们中的多数或者在“保皇派”组织内,或者以后当了消遥派,这样,他们才少了风险。造反派红卫兵的骨干分子,在思想行为表现上多数是无可挑剔的,他们私心极少,革命热情极高;他们敢于思索,敢于斗争,对错误的领导绝不盲从,他们“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因此领导不喜欢他们。他们是一群精英,他们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己任,毫不痴呆和麻木。当然,就象共产党内也混进坏分子、也出叛徒、也产生贪污腐败分子一样,造反派内也混进一些坏分子,特别是一些工厂农村的某些造反组织。某些中学、中专的造反派,违反政策,打砸抢,较为普遍。然而,刘邓扶植的组织这类事干得不是更多吗?很多地方的体罚、武斗、打砸抢,是因走资派的支持而首先由他们搞起来,倒是造反团反而显得“温良恭俭让”得多了。有一个现象值得指出:北京的某些保皇派一到外地就冒充造反派,哈尔滨的“老保”到了另一些城市、衣村,往往表白自已是“老造反”,很多坏事都这些冒牌的造反派干的!很奇怪,一些多年革命的干部,从刘邓到基层党委书记,大胆泼辣地镇压革命群众,仅哈尔滨师范学院一家就在师生中抓了193名“右派”、“反革命”、“反党分子”,这么大的违犯政策的事现在不承认了被一笔勾销了,却刻意将造反派红卫兵妖魔化,栽脏泼污,良知何在呢?人们对挂牌子、剃鬼头、游衔、打砸抡、武斗等痛恨不已。且慢,这全是造反派干的吗?这不是某些当权派挑动的吗?凡武斗凶的地方,各派不都有军队作后台吗?再说句不敬的话,这不都是从老革命那儿学来的吗?土改、肃反中这些违反政策的事还少吗?前十条指导下的四清运动中也屡屡发生过类似事情啊!再远点说,党内历次路线斗争中,问题还少吗,违反政策的那些事不是六十年代青年人创造的,更不是造反派红卫兵创造的。当人们把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切罪恶都加在造反派红卫兵头上时,《秋梦追思》还了历史一个公道,使我们看到,造反派红卫兵其实是一群可亲可敬的青年学生。今天,人们对算历史旧账已无兴趣,人们所要求的仅仅是还造反派红卫兵以真实面目。
  红卫兵运动以悲剧结尾。《秋梦追思》再现了那一场悲壮的历程。造反派红卫兵们天真、单纯、幼稚,而偏偏被崇高理想所支配,无私无畏,随时都愿为理想献身;他们乳臭未干、涉世浅薄、毫无社会经验,而偏又以捍卫毛主席和红色江山为己任;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泡在糖罐子里,偏偏羡慕父兄一辈打天下的壮烈生活,追求硝烟烈火的青春年华。当时,领袖给了他们这个机会,他们还会有丝毫的犹豫吗!他们被告知,党内出了赫鲁晓夫,要复辟万恶的资本主义。出于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义愤,他们义无反顾举起造反的旗帜。造反派红卫兵们个个胸怀壮心,敢去大闹天宫,但在那么短的时日里,很难造就出自己的既有胆又有识的真正雄才大略的领袖,领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进行斗争(象范正美这样的造反派领袖太少了);他们不畏惧狂风恶浪、白色恐怖,一旦发觉野心家、阴谋家,会毫不顾忌地投入战斗,而不去事先营造好掩体;他们充满战斗的渴望,四处寻求战斗的对象,急于为党为国建立功勋,这很容易成为左的词句的俘虏,犯革命幼稚病,唯我独革。他们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所以,一旦主席、总理无暇顾及他们,噩运就来了。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会原谅,但被他们革过命的人却不会饶恕他们。清华、北大、北航以及哈军工、哈师院的造反派红卫兵的领袖们几乎都逃不脱这种悲壮的命运。比较起来,《秋梦追思》作者被“开”,算是轻的,够幸运的了!
  作者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座攀登不能达顶的高山”,“是一个学习不能穷尽的博物馆”,“是一部领悟而不能透彻的教科书”。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
  的确,像作者总结的那样,文化大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修、防修演习”,“是中国从未有的民主大操练”,它“打破了党批评不得的不成文的禁锢,把各级党委、广大党员真正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它“锻造了一大批革命闯将”,它是“一次社会主义教育大普及,一场空前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运动”,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许多新鲜事物和有益的探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
  《秋梦追思》还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以及否定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的无可挽回的恶果。
  文化大革命是一座宝库,那里边的遗产(理论的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正面的和反面的)太丰富了。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对这笔遗产作了探索式的总结和研究,他的结论是冷静的和深思熟虑的,当然还是可以商榷的。难能可贵的是,他满纸“不合时宜”,通篇真知卓见,发自肺腑。巴黎公社失败了,马克思给了科学的总结,才有了几十年后的苏联的十月革命。文化大革命失败了,不仅改变了造反派骨干及其领袖人物的命运,更改变了党、国家的命运,改变了民族的历史走向。改变的进程是如此之快,连反共的右派们都惊讶不已。毛泽东生前的预言都一一被言中了。每个真正忠诚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每个真正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每个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心系江山枯荣的人,都应象范正美那样,重新审视那段历史,给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总结。例如,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究竟有没有真理性?是不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苏联和中国为什么都会让资本主义复了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文革前夜,中国党内是否存在两条路线、两个司令部?斗争形势究竟严重不严重?严重到何等地步?发动文革时,毛泽东是否把革命的目的、对象、路线、政策告诉了全党干部?为什么文革会遭到那么多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抵制?刘邓五十多天的白色恐怖对文革、对他们自己、对追随他们的广大干部的命运各有什么影响?林彪事件对文革的进程和失败起了什么作用?文革的客观进程为什么会与最初的预期相差那么大?毛泽东在发动、指导文革上存在哪些失误?怎样看待毛泽东关于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理论?他在选择接班人的操作上为什么会连连失误?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刘少奇到林彪,再到华国峰,毛泽东连连失误,是个人问题还是体制问题?“四人帮”与毛泽东到底是什么关系?毛泽东眼中的“四人帮”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才能避免修正主义分子篡党夺权?毛泽东没想的反复辟机制是什么?等等。只要你还相信共产主义伟大学说,相信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这总结就非常有意义。
  《秋梦追思》把文革的失败主要归于毛主席的重大失误,这么说当然是有道理的。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败。现在看来,文化大革命是注定要失败的,不仅是因为反对文化大革命的势力太强大了,也还因为革命的一方,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的准备,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太强,指导很不得力,破了“旧”的,新的并没有随之立了起来。再加上林彪、潘复生一类野心家、阴谋家的破坏、捣乱,给革命增添了成倍的危机。《秋梦追思》对此进行了缜密地描述,所列事实千真万确的,是令人信服的。他抛了块金砖,理应引出美玉。
  毛主席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他自认为这是他一生的重大杰作,是把马列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文化大革命是这一理论的一次实践。由于它的失败,使毛主席试图找到一种机制,来应对“中央出了修正主义”的努力化为泡影。究竟怎样应对中央出修正主义?这个事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生死存亡的问题,期待人们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总结、对无产阶级专政系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再研讨,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猜,这才是《秋梦追思》的本意。目睹和参加那场大革命的少年人都已步入“知天命”之年了。知情人作古知多少?提“抢救”文革遗产,应不是故作惊人之论吧!
  2007。6。18

  自序

  我们可以把政治生活看作一个行为系统,它处于一个环境之中,本身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又对这种环境产生反作用。
  ——〔美〕戴维?伊斯顿
  当社会变化对一代又一代的同龄群体产生了不同影响时,生命轨迹的历史效应就会以同龄群体效应表现出来;当社会变化对接连几代人的影响大致相同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