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 >

第77章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第77章

小说: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大任教,并从事技术史研究。他经常来我家看我,同我探讨一些人生、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新观点、新见解、新动向。
  1984年春节前后,他到我家看我,谈到写作问题。建议我著书立说,我则认为不必着急,还要再补充一些新鲜基础知识。他说,宝贵时光都过去了,还不着急。议论中,我们有感于我国商品,只讲实用,而且,实用性的观念也比较守旧、功能单一,从审美角度考虑不够,特别是出口商品,包装粗糙,每年损失数以亿计,论及西方商品,给人一种美感,令人可爱。于是,我们商议共同写一本技术美学经济学方面的新书。后来他因有新著,希望我个人完成。我在收集资料中发现,技术美学经济学难以概括有关实用产品的美学经济学问题,于是提出写实用美学经济学,并以此命书名,苦战四年,于1987年出版了专著。此后,我参编了姜振寰、吴明泰、王海山、康荣平主编的《技术学辞典》的编撰工作,撰写了技术美学绝大部分词条,1990年以后,参编翁世盛主编的《20世纪社会科学新学科》(中央电大教材)一书,我撰写了美学等两章。以后。我陆续发表了《从发展中认识产品质量》、《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关于现代商品认识及我国有关对策的思考》、《产品使用价值二重性分析及其应用》、《运用商品流行周期及其紊乱规律,搞好产品开发》等相关论文。这些著述,观点一新,成一家之言。在这些论著中,表达了我的经济美学观。我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二个方面:(1)人类的历史发展,产生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凝聚着人类的美,表现为两大枝脉,一是实用美;二是艺术美。二者交互辉映、相互借鉴而生存,相互比较而发展。因而,人类关于美的意识、美的观念、美的理想、美的学问,也有两大流支,即实用美学和艺术美学两大流脉,渊源流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其中主要是受美学大师黑格尔的影响,美学的研究,长期囿于艺术领域,直到20世纪以来,因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实用美学以技术美学为先导,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茁壮并成加速度地发展起来。
  (2)人类的生产、生活总是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生产、生活的统一。人们的需求,是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方面。人类不断追求美好的产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境界,就是这两大需求的体现;它们的提升和发展,是通过实用审美主体同实用审美客体的矛盾运动,向前推进的。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通过比较、筛选、扬弃、完善,即主体对美的需求及其表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客体(产品)的美的表现形态和完善程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进而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我看来,从美学的角度说,实用审美主体同实用审美客体的对立统一,促使人类不断追求和日益提高产品的实用审美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3)实用美与艺术美是基于社会实践而产生的美的两种基本形态,它们从实用的基础上产生,在私有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阶级对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对立、城乡对立,二者长期分离、对抗但又若即若离而相生相长、竞相发展,随着人类对美的无休止地追求,借助于科学技术进步的魔力,三大差别日渐缩小,到工业社会而日益融合和统一,以至于实用美借助于艺术美来烘托、升华,艺术美以实用美为载体和表现手段,令人难分其中的奥妙,感叹世界真奇妙!君不见,产品以至于整个世界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日臻融合,已成为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人们生活追求的时尚和目标。
  (4)现代科学技术,把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推向了一个空前的规模和水平,在这种情势下,现代人既追求丰裕的物质生活,又要求有高尚的精神生活,而现实的生产水平又为此奠定了人们不尽创造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提供了予以实现的可能性。于是人们对于各种用于其生产、工作、学习以及其他需要的物质用品,不但要求它具有实用价值,即满足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特定的物质需要;又要求它具有审美价值,即满足人们基于物质生活而产生的精神方面的特定需要。这两方面的要求概括地说就是对产品的实用审美价值的追求。
  (5)适应人们对产品实用审美价值的需求,要求产品的使用价值应该同时具有双重功能,即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基础,审美性是实用性的表现形式。二者互为依存、互为因果。
  (6)产品的实用审美价值,有主体实用审美价值和附加实用审美价值之分,因而,人们对产品的主体实用审美价值的追求,就要求产品具有主体实用审美功能,即产品的结构、性能、材质和实用性等等;对产品的附加实用审美的追求,就要求产品具有附加实用审美功能,即产品的名称、商标、品牌、造型(款式)、颜色、色调、包装、装潢、价格、使用后果、保管、运输、维修、产地、厂商、服务、商誉,等等。因此,不能把产品的审美性仅仅归于产品的造型和外观,那种把商品美囿于外观设计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于实践也是十分有害的。
  (7)人们对产品所要求的主体实用审美价值,就是主体实用审美功能,对产品所要求的附加实用审美功能,就是产品的附加实用审美功能,二者的统一,把人们的物质享受,上升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形成社会实用审美理想。
  (8)对于附加实用审美价值及其功能,还可归纳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前者是可见的颜色、色调、商标、造型或款式、包装、装潢等;后者是无形的产品名称、品牌、厂商、产地、商誉、服务、价格、保管、运输等。但二者又不能绝然分开。附加实用审美价值的物质性,往往表现为设计者、经营者的一片“匠心”,是科技含量的外在表现形式;附加实用审美价值的精神性,主要来自于经营者的“用心”,主要表现为经营者运用产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开展营销的一系列策略。二者统一于现代营销理念及其营造,只有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将二者很好地与主体实用审美价值进行整体设计,才能实现产品附加实用审美价值的理念追求。应该明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理念的普及,人们对产品的整体的结构性的附加实用审美价值的追求,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了。
  (9)人类不但要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微观产品具有特定的主体实用审美价值和特定的附加实用审美价值,而且还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中观、宏观,也具有适应人们不同人文特点的,特定的主体实用审美价值和特定的附加实用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理念的普及,人们对于家居环境、人类整体生活质量,对于中观、宏观的环境、国土布局、几何地理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追求环境、国土布局、几何地理的境界美、景观美、人文美,追求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美,成为时代发展的新动力。
  (10)基于上述认识,人类社会革命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解放人,使人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具有美的感受能力,能够按照人性的本质去发展自己、发展社会;二是发展人的本质,使人的个性和能力得到自主、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和实现人的本质的无限丰富性,以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无限丰富性。因此,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美的规律。通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提升美育的认识和力度,促进人文理念的普及和提升,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
  (11)实用审美和艺术审美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别性,经济美学的任务就是从实用审美的抽象中,找到实用审美的一般过程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明确实用审美对象的划分及其种类,掌握提高产品和经济建设目标实用审美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12)根据马克思关于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说明只有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实现人类崇高的审美理想,经济美学因此具有光辉的发展前景。
  综合这十二个方面,我认为,经济学和美学不能再隔峰相观,而是应该携手合作。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美学的经济学是不完全的经济学。这样,我的经济美学就建立在严密的实证和理论逻辑、历史发展和现实实践的基础之上了。它既是社会经济的理论概括,又是经济学和美学创新思维的逻辑结晶。它顺乎社会经济的历史潮流,合乎思维的逻辑发展,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经济美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阐述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美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实用审美主体和实用审美客体的矛盾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诞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植根于现实经济生活的肥沃土壤、科技革命的历史条件,适应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追求,受经济生活各种问题的激励,是经济学和美学创新思维的科学结晶。
  我的上述著述,是对以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继承,同时又增进了新认识、新见解。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是我人生对社会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例如,在我写的《现代商品认识及我国有关对策的思考》,提出了对于现代商品应该树立的三大重要认识,即消费者对商品的双重需求的观念、实用审美的质量观念和商品流行观念,进而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其中,我批评了政府提出的“适度消费方针”,而建议以“积极消费”的方针来替代,对于我国目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又如,产品质量问题,一直困绕我国的经济。根据我的分析和论证,我提出了质量发展和要求的“三阶段”见解,不能仅从技术方面看待质量问题,而必须从经济和人文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人们对于产品质量提出的要求。按照我的观点,一个企业的产品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和具体的整改方案。
  又如,根据我的见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村落,不能没有审美的长远考虑推着干,也不能跟在别人后头亦步亦趋,而必须根据自己的自然、人文和历史发展特色,做出审美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有鉴于此,所以社会上、学术界,对于我的上述学术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写的专著《实用美学经济学》,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我写的《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回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全文转载,并被黑龙江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为三等奖。我写的有关经济美学方面的文章,受到全国学术界的推重,一些全国性的集刊,纷纷来信要求辑录。例如,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世界语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出版的集刊等,分别将我的上述文章收录。我的经济美学的理论基石之作——《产品使用价值二重性分析及其应用》一文,还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提名为参评的论文。
  此后,我又写出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我们的对策》、《必须大力提高经济建设的审美水平》等文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我的经济美学研究。2004年,根据这些成果,出版了《经济美学》一书,请梁晓声先生给我写了《序言》——《美在斯》。
  二是开展法学研究。生平的遭际和目前的教学,都要求我强化法的学习和研究。为此,我采取“两点一线”的办法,以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提高自身的法学素养和经济法学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提高全省经济法的教育教学水平。“两点”是:一是自我努力。自己以教促学,认真向书本学习,向法学专家和有实战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学习,积极拓展自己的法学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在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的最初一两年,我发狂似地学习,博览群书,经常学习、备课到深夜。二是紧紧依靠全省经济法学教师,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我每年组织召开一两次经济法专、兼职教师教学研讨会。组织大家开展学术交流,了解法学、特别是经济法学的学术前沿,分析教材,共同备课,研究教法。甚至,为了帮助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在第一学期开经济法课时,采取召集专兼职教师,分章节地进行教学示范式的教研会,进行集体备课,使全省在严重缺乏经济法教师的情况下,迅速打开局面,有力保障了经济法学的教学质量。
  “一线”是:组织全省电大经济类经济法专、兼职教师在火线上编书。我一共组织了三次,编写了三本书。第一本是,教师用教学参考书《经济法学教学案例选》;第二本是,学生学习参考书《经济法400案例析》,该书两次修订,全国畅销。第三本是,在《经济法400案例析》的基础上,编写专著《案例经济法学》。前两书由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本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这些编著,具有鲜明的特点,受到师生们的好评,得到学术界的称许。我们请北大经济法教授杨紫煊为《案例经济法学》作序,杨教授称“这是一本独树一帜之作”,“本书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在于:全书从一定的体系出发,每个章节的每个问题均以典型案例(或事例、情况)开篇,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好地兼顾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三者的结合,使严肃的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读起来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同时,本书编著者们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经济法制建设的实际,研究了新情况,总结了新经验,探讨了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理论见解,这种不囿定论、不随大流的探索精神,有助于经济法学的发展。其次,在一些大家熟悉的问题上,有些观点和概念的表述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可以说是编著者的研究成果,反应了他们在学术上的刻意追求。”“诚然,本书的某些观点和内容还可以商榷,同时本书的特点和优点是力求兼顾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然而在目前出版条件下,限于篇幅不能尽言,就成了编著者的一大难题,也就给人未免有不足之感。但是,瑕不掩瑜,本书作为目前第一部案例经济法学,开了个好头。”所以,该书一出版,东北法学年报《民主、法制、权利和义务》一书,发表刘东辉的简评,称“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案例经济法学》(范正美、陆介雄主编),以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与读者见面了。通览全书,笔者十分赞同为该书作序的北京大学教授杨紫煊的话:”这是一本独树一帜之作。‘“
  有感于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蓬勃发展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缺乏法制的问题,我和省电大于宏老师,从1988年开始,用三年来的时间,撰写了《教育法学》。于1991年4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发行。
  我执笔写了自序。我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