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资治通鉴 全译 >

第1263章

资治通鉴 全译-第1263章

小说: 资治通鉴 全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六月,魏博节度使何弘敬薨,军中立其子左司马全为留后。

  '7'六月,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去世,魏博军中立何弘敬的儿子左司马何全为留后。

  '8'以王景崇为成德留后。

  '8'朝廷任命王景崇为成德留后。

  '9'南诏酋龙遣善阐节度使杨缉助安南节度使段酋迁守交趾,以范昵些为安南都统,赵诺眉为扶邪都统。监陈敕使韦仲宰将七千人至峰州,高骈得以益其军,进击南诏,屡破之。捷奏至海门,李维周皆匿之,数月无声问。上怪之,以问维周,维周奏骈驻军峰州,玩寇不进。上怒,以右武卫将军王晏权代骈镇安南,召骈诣阙,欲重贬之。晏权,智兴之从子也。是月,骈大破南诏蛮于交趾,杀获甚众,遂围交趾城。

  '9'南诏国王尊龙遣阐节度使杨缉、安南节度使段酋迁驻守交趾,任命范昵些为安南都统,赵诺眉为扶邪都统。唐朝为宦官监阵敕使韦仲宰率领七千人赶到峰州,高骈的军队得到补充,于是进攻南诏蛮军,屡次南败南诏军队。高骈告捷的奏表送至海门,李维周全部收藏起来,使朝廷好几个月得不到高骈的音信。唐懿宗咸到奇怪,遣使问李维周,李维周上奏唐懿宗称高骈驻军于峰州,与南诏蛮军周旋,不敢进兵。唐懿宗勃然大怒,任命右武卫将军王晏权替代高骈镇安南,并召高骈还朝,企图对高骈重贬降官。王晏权是王智兴的侄子。这个月,高骈在交趾大破南诏蛮军,杀死和俘获大量蛮军士兵,于是进围交趾城。

  '10'秋,七月,以何全为魏博留后。

  '10'秋季,七月,朝廷任命何全为魏镇留后。

  '11'冬,十月,甲申,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收为宣歙观察使。收性侈靡,门吏僮奴多倚为奸利。杨玄价兄弟受方镇之赂,屡有请托,收不能尽从;玄价怒,以为叛己,故出之。

  '11'冬季,十月,甲申(十三日),唐懿宗命门下侍郎、同平中杨收出朝任宣歙观察使。杨收性好奢侈,其门下小吏奴仆也都依恃杨收的权势作奸求利。杨玄价的兄弟接受藩镇的贿赂,对杨收屡有请托,杨收不能全部听从;杨玄价感到愤怒,认为杨收是背判自己,所以在唐懿宗面前说杨收的坏话,将杨收赶出朝廷。

  '12'拓跋怀光以五百骑入廓州,生擒论恐热,先刖其足,数而斩之,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邀击,破之,悉奏迁于岭南。吐蕃自是衰绝,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12'吐蕃将领拓跋怀光率领五百骑进入廓州,活捉吐蕃酋领论恐热,先砍断他的肢,然后历数他的罪恶,将他处死,并将论恐热的头送交唐朝长安。论恐热的部众向东投秦州,遭到吐蕃部族酋领尚延心的邀击,被击败,尚延心奏告唐朝廷,请将论恐热余众全部迁于岭南地区。吐蕃从此以后衰亡灭绝,吐蕃的乞离胡君王和臣子也都不知下落,更不知他们的结局。

  '13'高骈围交趾十余日,蛮困蹙甚,城且下,会得王晏权牒,已与李维周将大军发海门,骈即以军事授韦仲宰,与麾下百余人北归。先是,仲宰遣小使王惠赞,骈遣小校曾滚入告交趾之捷,至海中,望见旌旗东来,问游船,云新经略使与监军也。二人谋曰:“维周必夺表留我,”乃匿于岛间,维周过,即驰诣京师。上得奏,大喜,即加骈栓校工部尚书,复镇安南。骈至海门而还。

  '13'高骈围困交趾城十多天,南诏蛮军困乏至极,城差不多要被攻克,恰好得到新任安南主帅王晏权的牒文,宣称已经与李维周率领大军从海门出发,高骈得到牒文后立即将军事大权交给监军韦仲宰,与麾下士兵一百余人北归。在此之前,韦仲宰派遣小使王惠赞,高骈派遣小校官曾衮入朝廷报告交趾大捷,行至海中,望见有挂着大旗的船队东来,于是问在海上游弋的船夫,船夫说是新任经略使与监军的船队。王惠赞与曾衮互相商量,说:“李维周必定要收夺我们告捷的表文,并扣留我们。”于是于海岛间躲藏,待李维周的船队过去,即赶往京师长安,唐懿宗得到高骈和韦仲宰的告捷奏表,大喜过望,立即加给高骈检校工部尚书的衔名,恢复高骈镇讨安南的军职。高骈行至海门,收到唐懿宗的新任命,又归还交趾。

  王晏权暗懦,动禀李维周之命;维周凶贪,诸将不为之用,遂解重围,蛮遁去者太半。骈至,复督励将士攻城,遂克之,杀段酋迁及土蛮为南诏乡导者朱道古,斩道三万余级,南诏遁去。骈又破土蛮附南诏者二洞,诛其酋长,土蛮帅众归附者万七千人。

  王晏权昏庸胆小,一切军务都听命于监军李维周;李维周凶狠贪鄙,诸道将领不听他的调遣,于是交趾城的重围得以解开,南诏蛮军得以逃出一大半。高骈赶到交趾城下,重新部署并督促唐军将士攻城,最后将交趾城攻下,重新部署并督促唐军将土攻城,最后将交趾城攻克,杀南诏所署安南节度使段酋迁以及为南诏军队作向导的当地蛮人朱道古,斩蛮军首级三成余颗。残余的南诏蛮军逃走后,高骈又击败依附于南诏聚居于两个洞中的当地蛮族人,处死这两个蛮族的酋长,当地土蛮率部众归附唐朝的有一万七千人。

  '14'十一月,壬子,赦天下。诏安南、邕州、西川诸军各保疆域,勿复进攻南诏;委刘潼晓谕,如能更修旧好,一切不问。

  '14'十一月,壬子(十一日),唐懿宗宣告大赦天下。又向安南、邕州、西川诸军颁发诏书,要求他们各保自己的疆域,不要再进攻南诏蛮军,唐懿宗还委任西川节度使刘潼告谕南诏王国,如果南诏王国能再与大唐修复旧好,唐朝将对南诏以往的侵略罪行一概不加追究。

  '15'置静海军于安南,以高骈为节度使。自李涿侵扰安南,为安南患殆十年,至是始平。骈筑安南城,周三千步,造屋四十余万间。

  '15'唐朝廷于安南设置静海军,任命高骈为节度使。自从李涿为安南都护,误杀蛮酋杜存诚而激起变乱以来,南诏蛮军乘机侵扰,成为安南边患差不多有十年,至这时才得以平定。高骈建筑安南城,城周长三千步,又建造屋四十余万间。

  '16'十二月,黠戛斯遣以连几支连几入贡,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

  '16'十二月,黠戛斯派遗将军乙支连几入朝进贡,向唐懿宗奏称已派鞍马迎接唐朝的册立使,并请求颁发明年的年历。

  '17'以成德留后王景崇为节度使。

  '17'唐懿宗任命成德留后王景崇为成德节度使。

  '18'上好音东宴游,殿前供奉东工常近五百人,每月宴设不减十余,水陆皆备,听乐观优,不知厌倦,赐与动及千缗。曲江、昆明、灞、南宫、北苑、昭应、咸阳,所欲游幸即行,不待供置,有司常具音东、饮食、幄,诸王立马以备陪从。每行幸,内外诸司扈从者十余万人,所费不可胜纪。

  '18'唐懿宗喜好音乐,经常设宴游玩,在内廷殿前为他演奏的乐工经常有五百人,每个月设宴不下十余次,山珍海味一概具备,听音东看优戏,不知疲倦,赏赐给东工优伎的钱动不动就下千缗。曲江、昆明、灞、南宫、北苑、昭应、咸阳等处禁苑离宫,唐懿宗想要去游玩立即成行,不等派人先行布置,有关部门经常准备着乐器、钦食用具和小账蓬,以备随时调用,诸亲王也都备好马随时准备着陪同皇帝去游玩。每次出宫游玩,宦宫内诸使司和朝官部门随从人员达十余万人,花费不可胜计。

八年(丁亥、867)

  八年(丁亥,公元867年)

  '1'春,正月,以魏博留后何全为节度使。

  '1'春季,正月,唐懿宗任命魏博留后何全为魏博节度使。

  '2'二月,归义节度使张义潮入朝,以为右神武统军,命其族子淮深守归义。

  '2'二月,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入长安朝见唐懿宗,唐懿宗任命张义潮为右神武统军,又命令张义潮的侄子张淮深留守归义军使府。

  '3'自安南至邕、广,海路多潜石覆舟,静海节度使高骈募工凿之,漕运无滞。

  '3'由安南到邕州、广州,海路有很多暗礁,使船触礁沉没,静海节度使高骈召募工匠凿开暗礁,使海上漕运不受阻挡。

  '4'西川近边六姓蛮,常持两端,无寇则称效顺,有寇必为前锋;卑笼部独尽心于唐,与群蛮为仇,朝廷赐姓李,除为刺史。节度使刘潼遣将将兵助之,讨六姓蛮,焚其部落,斩首五千余级。

  '4'西川近边有蒙蛮、夷蛮、讹蛮、狼蛮、勿邓蛮、白蛮等六姓蛮,常在唐朝与南诏之间左右摇摆,首鼠两端,南诏蛮军不来侵寇时则对唐朝宣称效忠恭顺,南诏蛮军来侵寇时则常充当南诏的前锋;只有蛮族卑笼部尽心效忠于唐朝,与群蛮各族姓世代为仇,朝廷赐卑笼部姓李,任命为刺史。西川节度使刘潼派遗将领率军帮助卑笼部,讨伐六姓蛮,焚烧六姓蛮族的部落帐蓬,斩蛮人首级五千余。

  '5'乐工李可及善为新声,三月,上以可及为左威卫将军,曹确谏曰:“太宗定文武官六百余员,谓房玄龄曰:‘朕以待天下贤士,工商杂流,不可处也。’大和中,文宗欲以乐工尉迟璋为王府率,拾遗窦洵直谏,即改光州长史。乞以两朝故事,别除可及官。”不从。

  '5'乐工李可及善于谱新曲,三月,唐懿宗任命李可及为左威卫将军。曹确劝谏唐懿宗说:“唐太宗当年确定朝廷文武官六百余名额,对房玄龄说:‘朕以官爵委任给天下贤能之士,工匠商人伎巧等杂流人物不可委以官爵。’大和年间,唐文宗想任命伎乐尉迟璋为王府率,拾遗窦洵当面真谏,唐文宗当场就将尉迟璋改派到地方上去,任光州长史。希望陛下依照太宗、文宗两朝的旧例,不要委任会优为中央朝官,可以任李可及别的官。”唐懿宗不加理会。

  '6'夏,四月,上不豫,群臣希进见。

  '6'夏季,四月,唐懿宗身体不舒服,朝廷群臣很少进宫觐见皇上。

  '7'五月,丙辰,疏理天下系囚,非巨蠹不可赦者,皆递降一等。

  '7'五月,丙辰(十八日),朝廷对天下在押的囚徒普遍进行审理,如果不是十恶不赦的重大案犯,都依次减免刑一等。

  '8'秋,七月,壬寅,蕲王缉薨。

  '8'秋季,七月,壬寅(初五),蕲王李缉去世。

  '9'怀州民诉早,刺史刘仁规揭榜禁之,发怒,相与作乱,逐仁规,仁规逃匿村舍。民入州宅,掠其家赀,登楼击鼓,久之乃定。

  '9'怀州百姓向官府申诉旱灾情形,刺史刘仁规四处张榜禁止百姓诉灾,激起民愤,民众相互串联,发动暴动,驱逐刘仁规,刘仁规逃到乡村房舍中躲避。民众攻入州府宅院,抢劫刘二规的家财私产,登上城楼击鼓,很久才安定下来。

  '10'甲子,以兵部侍郎、兖诸道盐铁转运等使、驸马都慰于琮同平章事。

  '10'甲子(二十七日),唐懿宗任命兵部侍郎、充诸道铁转运等使、驸马都尉于琮为同平章事。

  '11'宣歙观察收过结岳庙,施衣物,使巫祈祷;县令诬以为收罪。右拾遗韦保衡复言,收前为相,除严撰江西节度使,受钱百万,又置造船务,人讼其侵隐。八月,庚寅,贬收端州司马。

  '11'宣歙观察使杨收路过华岳庙,施舍衣物,让巫士为自己祈祷;华阴县令将杨收的行为认作为犯罪,上告朝廷,右拾遗韦保稀又在朝堂说,杨收先前为宰相时,利用职权任严撰为江西节度使,受贿纳钱一百万,在置办造船事备时,有人告他侵吞隐瞒公费。八月,庚寅(二十四日),杨收被贬为端州司马。

  '12'九月,上疾瘳。

  '12'九月,唐懿宗的疾病痊愈。

  '13'冬,十二月,信王薨。

  '13'冬季,十二月,信王李去世。

  '14'加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同平章事。

  '14'唐懿宗加给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领同平章事头衔。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一卷

唐纪六十七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中咸通九年(戊子、868)

唐纪六十七 唐懿宗感通九年(戊子,公元868年)

  '1'夏,六月,凤翔少尹李师望上言:“州控扼南诏,为其要冲,成都道远,难以节制,请建定边军,屯重兵于州,以邛州为理所。”朝廷以为信然,以师望为州刺史,充定边军节度,眉,蜀、邛、雅、嘉、黎等州观察,统押诸蛮并统领诸道行营、制置等使。师望利于专制方面,故建此策;其实邛距成都才百六十里,距邛千里,其欺罔如此。

  '1'夏季,六月,凤翔少尹李师望向朝廷上言:“州可控扼南诏,是西川地区抗击南诏蛮军的要冲,成都道路遥远,难以对州进行有效的节制,请求建置定边军。在州屯驻重兵,以邛州为定边军的治所。”朝廷信以为真,即设置定边军。任命李师望为州刺史,充当定边军节度使,眉州蜀州、邛州、邪州、嘉州、黎州等州观察使,统领诸蛮并诸道行营制使等。李师望企图获得专制某一方面的权力,于是建策置定边军;其实邛州距离成都才一百六十里,州距离邛州达千里之遥,李师望欺骗朝廷竟到了如此地步。

  '2'初,南诏陷安南,敕徐泗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人别戍桂州,初约三年一代。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慎由之从子也,性严刻;朝廷以徐兵骄,命镇之。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用事,军中怨之。戍桂州者已六年,屡求代还,戡言于彦曾,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戍卒一年;彦曾从之。戍卒闻之,怒。

  '2'起初,南诏蛮军攻隐安南,唐懿宗下敕令徐泗镇召募士兵二千人往安南赴援,并分其中八百人另往桂州屯戍,最初约定三年轮换一批。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是崔慎由的侄子,性情严酷刻薄;朝廷因为徐州士兵骄横,所以任命崔彦曾镇抚徐泗。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在使府用事掌权,遭到军中将士的怨愤,当时戍守桂州的徐泗士兵已戍边六年,屡次请求轮换回乡,尹戡向崔彦曾上言,军府帑藏空虚,再调军队往桂州轮换替代,费用太多,请让桂林戍卒再留一年;崔彦曾听从了尹戡的建议。戍卒们得知消息,怒火冲天。

  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皆故徐州群盗,州县不能讨,招出之,补牙职。会桂管观察使李丛移湖南,新使未至,秋,七月,佶等作乱,杀都将王仲甫,推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库兵北还,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朝廷闻之,八月,遣高品张敬思赦其罪,部送归徐州,戍卒乃止剽掠。

  戍军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都是以前的徐州盗贼,州县不能征讨,于是招安出山,用以被充军队,出任牙职。恰值桂管观察使李丛调往湖南镇守,新任观察使尚未到任,秋季,七月,许佶等人发动叛乱,杀死都将王仲甫,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帅,抢劫军用仓库的兵器,武装起来结队北还,他们在所过之地四处劫掠,地方州县不能抵卸。朝廷得知消息,八月,派遣高品宦官张敬思来赦免戍卒,由官府资送他们回归徐州,于是戍卒们才停止沿途抢劫。

  '3'以前静海节度使高骈为右金吾大将军。骈请以从孙浔代镇交趾,从之。

  '3'唐懿宗任命前静海节度使高骈为右金吾大将军。高骈请求任命他的侄孙高浔替代自己镇守交趾,唐懿宗表示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