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11章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1章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見者,以眾生昧於本有之平等法性與佛無別,特顯示其為眾生所本具,為佛與眾
生所同具,使能發心起行以自證於究竟實相也。欲令眾生悟佛知見者,即令其覺悟
之義。夫至於覺悟,則此一悟即是佛知見之端,但尚非佛知見之全耳。此能悟之心
,即大乘起信論中所說之始覺是也。能以始覺對待不覺,使由不覺而漸次以幾於究
竟覺──佛之知見,此即悟佛之知見。入佛知見道者,即趣入或修入佛知見之道路
也。佛欲令眾生起菩薩之因行,如十地以上菩薩證於法身而不退轉,是即令眾生入
於佛知見之道。
以上四事,均為諸佛出世一大事因緣之義,本經所稱為妙法者即此,所喻為蓮
花者亦即此。蓋是經非說種種法相,但說諸佛出世說法之因緣,明其因緣之所在,
專為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以故聞其一句一義者悉當成佛,斯佛及眾生之大事已畢,

而此經所由得名為諸經之王歟!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
生。
此釋如來之意。謂佛於眾生,或說人天之法,或說聲聞之法,無論如何說教,
皆是欲令成菩薩道,故云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者,即或現種種身,或說種種法是
,無非令成就佛知見也。
『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此釋令住一乘,就因言之,佛所說法既為教菩薩法;就果言之,自為成就佛之
知見,故知唯是一乘無有二三矣。即可知二乘、三乘之法,皆為權說,一切眾生要
當安住於一乘,而不當歧求聲聞、辟支之乘,及滯著於聲聞、辟支之乘矣。
法華本以一乘為正宗,宗者、宗主之義,如以一乘為此經之主旨。無論大乘、
小乘、聲聞乘、辟支乘、菩薩乘,悉歸於一乘,故曰無有餘乘。乘者、咝休d容之

義。一乘之體即真如法性,一切法皆以此為體,故此能咝幸磺小⑤d容一切,俾一
切凡夫有情隨分咻d以至於究竟地。以是義故,名之為乘。
以下更釋一乘之義:圓教隨分說法,或說聲聞、辟支二乘,或兼說菩薩乘為三
乘,或說人天、聲聞、辟支、菩薩四乘,或說人、天、聲聞、辟支、菩薩五乘。
教相不同,故起行不同,證果不同。今於此種種差別之中,顯示其但為方便法
之差別相,而在如來說教開佛知見之本意中原無差別:是由教意上觀之唯是一乘。
又、小乘執著二乘權說以為究竟,今既顯示其並非究竟,僅為方便,且終當由此方
便以趨於究竟:是就因行上觀之惟是一乘。又、四諦、十二因緣等法,既皆是教菩
薩法,則彼滯著於半時教之鈍性聲聞,一經於是法了解圓滿,自知更無餘法可為一
乘之對待:是就果德上觀之惟是一乘。又、一之義由相對而名,以有權說之二乘、
三乘,故特標為一。若無二、三,則一之名且不得立。又、一之義由當體而立,一
真法界體原不二,故其咻d之大用亦唯是一乘。

如來演說唯一佛乘之意,以用言之:一、因不定種性之眾生,往往由菩薩因行
而怯弱以退入小乘,佛特顯示佛法唯是一乘;既無小乘之可退休,自亦無大乘之可
怖怯矣。一、因菩薩多以二乘與大乘相對待,佛特顯示一乘,令直趨無上正覺。一
、因令一切眾生知佛法唯是一乘,則可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即眾生心中之佛,
眾生即佛心中之眾生,得以發心起行,共歸佛乘。又、以體言之,惟一法性,即是
一乘。如本經所云:三草二木,同為一地所生。徒以眾生執有我見,妄見法法差別
。實則九法界均無自體之相,悉以一真法性為自體;亦並無聲聞、緣覺、菩薩等差
別之相可得,以是故說唯一佛乘。
『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
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
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
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

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儯鹜林兄T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
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
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
,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
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
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
此釋依法式顯。謂依三世諸佛之法式,以證顯上說之義也。言三世諸佛悉先用
方便權教,而後開權顯實以會歸於一佛乘,我今亦復如是。然諸佛說法,有時亦不
盡先權後實,如為法身之大士等,恆直說菩薩法。又上根利性之凡夫眾生,亦多頓
悟大乘。此所指之諸佛,蓋指同類應化示現之應身佛也。一切,概括無遺之義,又
專指一切先權後實之應身佛之義。又三世諸佛之方便,亦各各不同:釋迦牟尼之方
便法,不惟用於三乘,於六道眾生均各有方便善巧之權說。如於三惡道,則為說三

惡道之惡法;如於無十惡之人道眾生,則為說人天之善法。故釋迦牟尼之方便法,
亦不盡同於三世諸佛。然於不同之中而有一共同之根本法,即為唯一之佛乘,以成
一切種智,此則可引以證顯者也。
一切種智,即佛正智,以其種別能知一切法故。饒益、利益之也。安樂,使眾
生證顯本有之佛知見,與以安樂也。究竟者,不以小法為究竟,以佛智為究竟也。
眾生根性不同,由漸入者為說漸法,從頓入者為說頓法,總之,此諸眾生皆為
菩薩,而頓、漸種種說法,皆但教之以成菩薩也。開示使悟,由悟起行,行至究竟
,則得菩提報身以證入於佛之知見,是諸佛之本意也。眾生心欲恆沙差別,佛以十
力之智隨悉了知,知其深心執著之所在,而隨順開示之。如怖畏生死者,若告以生
死本空無足畏怖,但當於濁世中生生世世修菩薩道,至功行圓滿自當成佛,則此怯
弱之眾生必不堪忍。佛以方便,先告以解脫三界煩惱之法,則歡喜奉行。此為隨眾
生之本性;而此法;實亦即為彼開佛知見得一切智之惟一佛乘,更別無離一乘獨立

之二乘、三乘也。
辛二  破四疑
壬一  何時說
『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
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
佛乘分別說三。
此釋佛於何時說此一乘法也。濁,穢濁及重濁之義。劫、梵語劫波,猶言時代
,即指一總相相同之時代也。在一劫中,亦自有增劫、減劫、善惡、輕重之分。若
至刀兵、水、火、饑饉、災變、疫癘、夭亡種種日見增多,斯為劫濁。在此劫濁內
之眾生,善根湵。簧聘鲩L,故惟有貪、瞋、癡及種種煩惱,障覆深厚,斯為
煩惱濁。具此無量煩惱之眾生,即為惡眾生,為惡者眾,而仁慈柔和之眾生不復見
容,斯為眾生濁。此惡眾生嫉妒貪殘,不復相助相利,但知相爭相害,惟執有種種

邪見、不正見,而於一切道德不復能聞能受,斯為見濁。因斯見濁,生活困苦,惡
業彌滿,果報顯現,如壽命短促,無復遠志能修出世之大道,斯為命濁。在此五者
之中,以煩惱濁、見濁為因,即以劫濁、眾生濁、命濁為果。諸佛乃於此時示現出
世者,為度一切有善根有緣之眾生使之出世。又以五濁之故,不能頓化,遂有三乘
權教之說,實仍以一乘為究竟也。
壬二  云何知增上慢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
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
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
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此謂如何察知為增上慢也。凡為佛弟子者,雖修證小乘,必不能昧然於佛大乘
之義。若昧於一乘之義,甚至妄謂已證,此即非佛弟子,此即為增上慢。若實得阿

羅漢,實得辟支佛者,對於佛乘或迴小向大,或雖未起行,然必深信此大乘之義;
若不信者,即非真證二乘之果者,是即增上慢人也。
壬三  云何堪說
『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
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此謂佛說法契理、契機。今此增上慢人不信佛法,佛不能化,云何佛可稱為堪
說法之人乎?佛言:如來終當為之說法,今不為說者,以是等人根未熟故。若當佛
滅度之後,現世無佛,即無人為之說是妙法矣。何以故?以解是等經,非九地以上
菩薩不能,解者難得故。但倘值餘佛,亦能決了此義而為之解說也。
壬四  云何不成妄語
『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
乘』。

此謂諸佛必無妄語也。佛意:諸佛已證佛智,汝等未證,自不能解,豈得疑佛
為妄!但當先以信心領解此唯一佛乘之旨而已。
庚一  重頌
辛一  明二記
壬一  頌記取
此偈頌共一百二十一頌。前一百十八頌為重頌,重頌中與長行文之次第相較,
微有後先詳略之不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玼,是
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
諸真實。
在俗男子多自矜高,故為我慢。不信者,並無己見,但隨順眾人亦不之信,此

即卑劣慢也。
戒為出生死海之寶筏,若筏有缺漏,則仍沈洠ъ渡篮R樱还式溆袩o缺戒、無
漏戒等。玉之病:在內為瑕,在外為玼。犯戒之眾,內起過如瑕,外譏嫌為玼。護
惜、即諱藏之意。小智已出,謂自為獨出之智,實乃真實修行眾中之糟糠枝葉,無
福受斯大法,卒被佛之威德所加,退席而去也。
壬二  頌與記
癸一  頌所說難知
『舍利弗善聽!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
道,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
。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
舍經。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眾若所惱亂,為是說涅
槃。

十二部經之次第:一曰、契經,二曰、應頌,二曰、記別,四曰、諷誦,五曰
、自說,六曰、緣起,七曰、譬喻,八曰、本事,九曰、本生,十曰、方廣,十一
、曰希法,十二、曰論議。修多羅者、即契經,廣義指經之全文,此則僅指長行中
之略說。亦譯法本,蓋修多羅之別相也。伽陀、即諷誦,即以數句總結教義之經文
。本事、即宣說諸佛及大眾等夙生之事。本生、即宣說世尊過去世修行等事。未曾
有、即希法,如神通等是。因緣、即諸法之因由緣起。譬喻、即假事比譬以為曉諭
。祇夜、即應頌,謂以偈語重明前義也。優波提舍、即論議,謂佛及弟子研述經典
之論議也。佛說以上種種方便小法,實皆以一乘大法為究竟。而鈍根獨樂此小法者
,以著於生死之苦惱,認為真實,故專求解脫於生死,而於佛之甚深妙法,不能了
解起行,此佛所以先說小乘涅槃也。
癸二  頌令住一乘
『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

;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
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我記如
是人,來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
行,故為說大乘。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九部法、謂九部小乘之法。佛子、指當時聲聞將授佛記者。深心、謂沈潛恆久
之心。佛之功德寶,在心最深處,故惟深心方與佛會。佛知會眾欣喜成佛之心,故
說大乘。是會眾咸知從前種種權教,皆會歸於一大乘,故苟聞一偈,盡當因之以究
竟成佛也。
癸三  頌無二無三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
生。
謂二乘、三乘之稱,悉是假名,但藉為導入大乘之方便耳。如羊車、鹿車、涅

槃、化城等名,悉是引導之假名,實只有一乘牛車,以終入於究竟道場耳。
癸四  頌佛出世本意
『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
生。
癸五  頌開示悟入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此頌開佛知見。自住大乘,指佛自證之實相,以所得之法度生,即開眾生之佛
知見。
『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
可。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誑,亦無貪嫉意,斷諸法中惡。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
。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
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

此頌悟佛知見。佛證大乘平等之法,即以平等之心化導一切,故若以小乘化人
,即為墮於慳貪。佛語固無欺誑,亦無世人貪惜大乘及嫉人證大之意,以佛具足佛
果上之斷德,已究竟斷除五種煩惱及二種生死之惡,而能作無畏吼於十方也。實相
印、指佛果上之智證,即唯一實相之印。說實相印者,蓋稱佛之本願而說,欲令眾
生一切如我,悟先所不知之大乘正智也。
『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
此頌入佛知見。
『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
本,堅著於五欲,癡愛故生惱。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長。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
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於千
萬儯伲宦劮鹈郑嗖宦務ǎ缡侨穗y度,是故舍利弗!我為設方便,說諸盡

苦道,示之以涅槃,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
已,來世得作佛。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
此共十頌,頌示佛知見。佛遇眾生,皆示佛乘,惟愚癡無智者,錯學亂行,心
迷意惑,不能受教。然佛悉了知此諸眾生種種不能受教之由也:一為貪癡眾生,堅
著五欲,自生煩惱,因造惡業,墜墮三途。間因十善,輪迴六趣,受苦受胎,世世
增長其生死輪迴之報。一為外道眾生,薄德少福之命濁眾生,生於眾苦逼迫之劫濁
中。中於外道之邪見,如撸С砻苤郑灰椎贸觥R乐轨队袩o、斷常相所組成之
六十二見等,深著堅受。由是我慢日甚,排斥異己,諂曲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