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116章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16章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佛法與人生意欲
二  佛法與宇宙變現
三  楞嚴之行門與禪密問睿
四  楞嚴之果位與頓漸問睿
五  楞嚴之除障
六  楞嚴之辨惑
  
『楞嚴』是經名,今由楞嚴寺發起講經,故講楞嚴大意。本人初出家時,讀誦楞嚴
經,頗有啟發。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
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  
一 佛法與人生意欲    
    非縱欲 非節欲 非絕欲

   伏斷劣欲以發達勝欲
    由此有楞嚴之緣起
『法』之字義最寬廣,今人稱宇宙萬『物』、宇宙萬『有』,還不及法字之寬廣
。法界之法,通括一切法為名。近之如各人本身,遠之如十方法界;小之如一微塵,
大之如全地球。法雖普遍於一切,但法之真實相,一切眾生迷而不知,不能認清法之
實相,因此心起顛倒執著。能如實覺知者為佛,或稱佛陀、浮屠,即覺者。覺即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云無上遍正覺。覺者、謂於諸法實相如如相應者,因此法是如實
覺知之法,故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一切眾生,無始迷惑顛倒,今以佛之覺法開示,使眾生聞而悟入。在此世界應化
現身,為開示眾生故,方便說三藏十二部法,謂之佛法。楞嚴經,亦是佛隨順眾生應機
說法所開示的一部經典。佛即現身人間說法,人類為眾生之一,今即以人類來代表一
切眾生。  

眾生的根本動力,即是意欲。意欲是一種傾向和願望的精神作用。人類或其他一
切眾生相續不斷生長發展的原因,即由意欲所發動。法華經云:『三界所生,貪欲為
根』。阿含經云:『三界有情,皆依食住』。住字有相續生存義。食分段食、樱场
思食、識食四種。段食、樱常I受六塵,資養身命。段食如每天領受飲食是。樱
指所穿衣服、所住房屋、所見所聞等等而言。故衣食住均包括在食字內。思食即前途有
希望,向前進取,如希望斷絕而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延續生命之義。識食指第八識
,受前七識熏成諸業種子,持身命相續不斷義。欲界眾生,不離段食;無色界甚深禪
定非非想天,壽命相續,不離識食。故三界眾生,皆依食住。圓覺經云:『欲界眾生
,皆以婬欲而正性命』。欲,包括五欲。由色、聲、香、味、樱蜇敗⑸⒚⑹
、睡起欲。欲界中之有情眾生及無情器界,均由陰陽二性所結合而生存。據科學談物
伲娮佑申庪娎@陽核而成原子。有情眾生更為顯著,由父母和合而成身命,生命相
續。須由二性和合而成或陰或陽之性,再求和合,由矛盾而統合,由統合而矛盾。

故欲界特性,即依婬欲。婬欲亦是意欲之一,為人類欲之一種。人類在天性上即有男
女、飲食之意欲。欲界眾生,賴食與色生命相續,不斷地造作和享受。  
對於欲界人類意欲的發展或制止,中外拢齻苜t豪,主張不同。一、縱欲說:西洋
的近代文化,對於意欲,縱任其流行,不加阻止。儘量的發展意欲,滿足意欲。所以
征服自然,創造出物伲拿鳌6⒐澯f:中國儒家及各國賢哲,多有不主縱欲者。
要在相當的限度內,施以節制,不令泛濫。三、絕欲說:中國道家及一部分宗教家與
印度數論派等,修禪定求解脫,認定人生意欲是根本使人不安寧的枺鳎粚兑庥
主張斷絕超脫。根本否認食、色五欲,超出欲界,修色、無色定、到無想定或非非想
定。而佛教之聲聞、獨覺二乘法,超出三界,斷絕意欲,證無生,入涅槃,亦屬絕欲
說。  
大乘佛法,對於有染性的劣欲,要降伏斷除;縱劣欲則為患不湥食龕簞毡M。
無漏的清淨勝欲,同是意欲,如節勝欲又妨礙向上發展,故應導引擴充。惟大乘佛法,

伏斷劣欲,發達勝欲,故法身般若大悲大願。
修行者,發何種信,是何趣向,所行所趣,在何地位漸次伏斷劣欲,發達勝欲。
由菩薩行以至成佛,有斷德、智德、恩德。斷德即伏斷劣欲而致;智德、恩德,即發
達勝欲所成。由此有楞嚴之緣起。楞嚴經的當機人,即阿難陀尊者,為佛弟子,多聞
第一。發心出家,持比丘戒,求阿羅漢四沙門果。所處行位,尚未發大乘菩提心大悲
願。經云:『塗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撸С牵蔚谘颉弧r
因阿難未證拢蚴迟Y生,因有宿緣,遇摩登伽。經云:『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
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摩登伽女之母有咒
術,迷惑人性。其時阿難遭遇苦難,不能自救。仗佛力說咒,由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救脫
,並引摩登伽出家修行。 
眾生生死輪迴,緣食、色之欲,初修行人易墮其難;要仗大乘佛法不可思議力之
所救護,故楞嚴經之緣起,即在如此。蓋明小乘無力,自救不了,非由大乘威德以救

之不可。為降伏食、色劣欲之障難,乃依菩提心四弘誓,發展大願大欲。故阿難既脫
苦難,即痛哭流涕,求大乘修行禪定功德法、及聞法開悟。即云:『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
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
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依欲界生死相續之法,身心均不清潔。一念大乘
智慧相應生空法空,一切劣欲降伏,真如法身現前,遂發為大乘勝欲。  
以上伏斷劣欲以發達勝欲,為全經緣起,乃有以後七卷經文之演述。
二 佛法與宇宙變現
  
        非色集 非神造 非空出
     心迷業繫與心悟量超
      由此顯楞嚴之實相
一、色集:色,與物伲囊饬x彷彿。如曰四大、五根、五塵,在佛典上均名色法

。印度、希臘古哲學家,講萬物由風──即空氣──所成,或說萬物由水所成,由火所成
,由土所成,或說四大合成。我國說由五行所成。現在科學家說:心理的精神現象,
從生理的有機體發生;生理上的有機體,從無機體的物伲亟M成。由化學上分析,
萬物不過由八九十種原伲伞S稍|析成分子,分子析成原子,原子再析成電子。
故宇宙萬物,是由色法集合而成。二、神造:婆羅門教,認為世界萬物由大梵天或大
自在天所創造所主宰。耶教等均主神造,一切由神支配。三、空出:萬物出於有,有
出於無,虛無為道本,虛無為萬有出生的根源。如中國的道家。在印度亦有虛無外道
,萬物之本,歸之於空。上列各種學說,離合錯綜,非常眩s。舉其大要,約分前述
三類。  
如上所述,宇宙變現,似有一定體相不可踰越之界限。其實三界眾生生死流轉,
無始無明迷惑顛倒,起煩惱業,得分段報,而有一切大小、自他等差別。經云:『一
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

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因心迷故,佛與眾生平
等不二之真性迷失,業果相續,起種種顛倒煩惱,造種種業。心迷業繫,則成各類眾
生世界。心悟則所有一切世界眾生業果限量,當下超脫;一切眾生,同於諸佛法身。
現前眾生世界,即是諸佛淨土。宇宙變現,大致如此。經云:『寶覺真心,各各圓滿
,如我按指印海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寶覺真心,具足無量清淨功德莊嚴。迷
惑顛倒未盡,不得自在。故經云:『疑惑銷除,心悟實相』。    
三 楞嚴之行門與禪密問答

        即諸法而通法性
     即定刺而成性定
      以律儀清淨為基楚
       以密咒誦持為扶助
楞嚴經中最主要的,即是楞嚴之行門。阿難遭摩登伽之難,蒙佛說咒度脫。本經

第七卷上,阿難復請佛說咒。佛說咒時,頂上放光,光中現佛。因咒之持誦功德,古
今來不少入以楞嚴經屬於密宗。然以楞嚴經之全部茫j義理觀察,明理、修行、證果
,仍以歸入千餘年來最盛行的禪宗較為確切。且經中以律儀清淨為基楚,以密咒誦持
為扶助,而正行則在反聞三昧;與純粹以咒儀為主者不同,實唯禪宗的修行法門為最
相近。從經的意義觀察,以救摩登伽之難為發起,制服劣欲,發達超三界、二乘之勝
欲;從所明理,修所宗行,均合禪宗。而與密宗修大悲方便,活用貪、瞋、癡以行四
攝不同,此為對於楞嚴行門總相的觀察。  
從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明皆妙真如性。由於真性之迷惑顛倒而成六凡流
轉;覺悟了達而成四拢饷摗K幸磺惺莱鍪篱g之法,皆依妙真如性之或迷或悟。迷
則煩惱生死,悟則涅槃解脫。所以一切諸法,本來是妙真如性。即諸法而通達法性,
如一念智慧相應,無明煩惱分別當下淨盡。凡夫眾生不出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七
大之法, 一一法即是如來法身。 如是觀察,依一一法,門門入道, 頭頭解脫。   

從阿難尊者多聞功能習慣,易起分別。本經第四卷阿難受如來訓,阿難自謂猶如
旅泊之人,忽蒙天主賜與華屋,不得其門而入。如來為他示兩種決定義:於四大、五
濁眾生世界中欲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令因地心同果地覺,須依不生滅心作因地心。
此心拢财降炔欢四芘c果地覺平等不二。依是發起趣向菩提,堅固不壞。先明諸
法實相之理,從以增修禪定,得證定益,對治定病,均於此為本。  
從六根以說明六塵、六識之十八界法,闡明六根功德溕顝V狹。耳根、舌根、意
根、功德圓滿,眼根、鼻根、身根,功德缺少,始知選擇依那一種法去修。拢卜ń
依六根為本。從圓滿根修圓通行,與依不圓滿根,一日一劫相抵。欲從六根覓最圓通
者去修,乃選出耳根。即從四大、五濁中見不生滅性,依不生滅性為因地心,是為第
一根本。次明一切生死煩惱根本都在六根,欲得修行入手之處,選出耳根為修行圓通
門。十方如來,依一門深入,證無生忍,得大解脫。經云:『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
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又云:『汝但不循動、靜

、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黏
內伏,伏真歸元,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
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然佛及十方菩薩,依十八界諸法,皆可為
悟入法門。  
本寺大殿上供楞嚴圓通諸拢瑑膳远奈唬B中間觀音,共二十五。自憍陳如
從音聲悟入得成阿羅漢,以及大勢至、彌勒,從根大、識大通達法性入無生忍。就修
禪定,文殊師利乃選觀音耳根圓通門,為最當機。從耳根通達無生法性,以雖心迷業
繫之眾生,耳根在睡眠不昏。經云:『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椋А⑼ā⑷
行雖寐,聞性不昏。縱汝行銷,命光遷謝,此性云何為汝銷滅』?故圓通常義俱勝。
三摩地、此云定,又云三昧,直譯等持。平等任持,攝伏攀緣六塵的定心。從反
聞以修禪定,散亂易離。定心成就,不入色,聲、香、味、樱痪壩鍓m,不起五識
,定心在意識相應,專注不紛。若到真正定心成就,行住坐臥常在禪定。然修禪定入

手工夫,在乎靜坐。坐得平穩眨停酃忾'斷前境,鼻、舌停辨香、味,身、心眨
,冷、熱、輕、重、铮栔|覺亦不起。其時最難離者即耳聞的聲。在經論上講,
聲為定刺。如刺入肉體,使痛不安;聲亦刺定心,令不安穩,不成長久相續。故止靜
時,打板以聲止靜,出靜亦以磬聲或板聲。昔四川吹倒一大樹,內有一僧人入定,似
死非死,但未斷煖氣。地方官送入京師,召佛教大德,施出定法,在其耳邊打磬,遂
漸出定。可見定心不獲堅住,不易相續,聲聞是最大甚深的關鍵。聞聲使從定心起散
亂分別,故修禪定在身心眨歪幔瑥亩德劊瑸橹股y最勝方便。  
經云:『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
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
世出世間』。如何修持?即於聞中入流亡所,逆聞流使返入聞中,亡脫所聞,能亦不
得。反聞以聞如來藏妙真如性,融化聞根,入人空境界;見、聞、覺、知六根,融化
成一體圓明妙覺,證生空真如涅槃法。進到覺所覺空,悟入法空,一切皆空;空所空

滅,俱空不生。所有一切生滅對待悉皆超脫,寂滅現前,超越世出世間;法法悉成解
脫,塵塵俱證菩提。此謂從耳根反聞入三摩地,故經云:『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
復次、經云:『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
退屈』?而先之以淫、殺、盜、妄四根本戒清淨,為修耳根圓通定之基礎。經云:『
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  
倘受戒不能圓滿,持戒不能具足清淨,因有宿習不能滅除,故以密咒誦持為扶助
。經云:『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羅無上神
咒』。阿難倘無宿習,不墮摩登伽之難,則持戒修定,不須佛咒救護。  
以上、闡明悟妙真如性以修圓通行門。
四 楞嚴之果位與頓漸問睿
  
        從顛倒亂想示十二類生

     依首楞嚴定開五十七位
      由增進行漸歷諸位
       獲金剛心頓起諸位
倘不明楞嚴之果位,起增上慢,非但不得利益,反易墮落。見性成佛,頓悟法門
應無漸次,即事明理,無不皆頓。即理明事,則有漸次:有頓中之漸,頓悟中有漸次
之修證;有漸中之頓,漸修中有頓發之覺悟。  
眾生顛倒亂想,從無始來迷妄不覺,故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
、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如是十二類生。經云:『
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捏目,亂華發生,顛倒妙圓真淨明心
,具足如斯虛妄亂想』。  
為欲超脫眾生世界,證涅槃,成菩提:開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七位。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經云:『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
、增進摺洮F業』。第一漸次,斷除五種辛菜。今之煙、酒、賭博,亦屬助因,應當
去除。第二漸次,嚴持清淨戒律。第三漸次,反見見自性,反聞聞自性;守護根門,
不令六根放逸到六塵上去。因戒生定,所謂返六根之流,順一體之覺。持自性六根戒
,身三口四自然清淨。經云:『妙圓平等,獲大安耄В磺腥鐏砻軋A淨妙皆現其中,
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拢弧弧! 
金剛心,在成佛以前之無間道。若一位攝一切位,則每一位上具足五十五位真菩
提路。於金剛心中再經五十五位,皆是首楞嚴定中安立位次,即漸而頓之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