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148章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48章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所得之靜力,隨即資以斷煩惱而取寂滅,乃止與禪那并修,故云以至靜力,用
資寂滅。後乃進修於觀,起菩薩妙行,故云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是以齊修止及禪
那,後修觀。以上七種眩蓿砸孕拗篂槭祝砹腥缦拢

    止、觀。
    止、禪。
    止、觀、禪。
    止、禪、觀。
    止、觀
        禪。
    止、禪。
    觀
    止、觀。
    禪、


癸二  以觀為首之眩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
摩他。
變化力是修觀之所成就,能起種種妙行;今即隨順種種妙行而進取修止之至靜
,是以終日度生而無度生之相。此種修習,名先觀、後止。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
那。

以修觀所成就之變化力,而起種種如幻境界,以行化度;進而自斷煩惱,以取
禪那之寂滅。此為先修觀,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
,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以變化力而作佛事,修觀成就也。安住寂靜是修止,斷煩惱是修禪那,即從變
化力上安住於寂靜,進而斷除煩惱。此種修習,名先觀、次止、後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
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以修觀成就之變化力,起無礙作用之後,進修禪那而斷煩惱,再修止而安住至
靜。此種修習,名先觀、次禪那、後止。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
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修觀成就,故能以變化力方便作用。又同時隨順修習於止之至靜,及禪那之寂
滅,故云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種修習,名先修觀,齊修止及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
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以修觀成就之變化力,所起種種作用,而資助於修止之至靜,是觀與止同時兼
修,後乃修禪那而斷煩惱。故名齊修觀、止,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于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懀А4似兴_者,名齊修三摩缽提
、禪那,後修奢摩他。
修觀而同時兼修於禪那,故以變化力資於寂滅。無作者,不假功用也。觀於禪
那成就,後乃住於無功用之止,故云後住清淨無作靜懀А4嗣R修觀及禪那,後修
止。
癸三  以禪那為首之眩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寂滅力是修禪那成就,進修於止,故云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名先修禪那,
後修止。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
修三摩缽提。
以禪那所成就之寂滅力而起度生之作用,即進修於觀也。度生作用,既依寂滅
力而起,故一切化度境上,皆有寂滅功用隨順之,故云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名先
修禪那,後修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懀Ф鹱兓4似兴_者,名先修禪那,中
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禪那成就寂減力已,不滯於寂而觀眾生種種自性,欲行化度,但先修止安於靜

懀В崞鹬T變化作用,入塵不染,而能隨順種種自性以行化度。此名先修禪、次
修止、後修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懀А4似兴_者,名
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此中無作自性及清淨境界,乃禪那寂滅力所證之體。無作者,不假造作也。依
此無作自性進修於觀而起種種神通作用,後乃依此清淨境界進修於止,故云歸於靜
懀А4朔N修習,名先禪那、次觀、後止。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懀痨蹲兓4似兴_者,名先修禪那,齊
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禪那不著空有,永離礙無礙境,故得種種清淨。以此寂滅力之種種清淨,融於
止、觀,故同時住靜懀Ф拗梗制鹱兓抻^也。故名先修禪那,齊修止、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

修三摩缽提。
以寂滅力資於至靜,即禪那與止齊修;再起變化,即是修觀而起種種作用。故
名齊修禪那及止、後修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
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以寂滅力資於變化,是禪那與觀齊修;再從而起至靜,是進修於止。爾時境界
便得清淨明朗之慧,故云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名齊修禪那與觀、後修止。
壬三  明圓修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
性,清淨隨順。
本章所明二十五種定輪,皆是於圓覺門之修習方式。此中諸菩薩等,皆指悟入
圓覺而能隨順之人。有此隨順圓覺之智慧,即圓覺慧也。一切、謂空假等觀,真俗

等諦。今此菩薩以圓覺慧,而圓融契合於三種法門,即是圓頓之人,隨順法性。一
修一切修,故云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性、指三法自性,相、指同異差別諸相。性相
不離於淨覺之性,故云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意謂於諸法門,若性若相,皆能隨順圓
覺淨性也。此圓修門,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清淨隨順者,二十五輪雖云依
於未覺幻力而顯差別,要皆於圓覺門之修習故也。
辛三  結示依輪修習之方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
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
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此結示依輪修習之方。是名菩薩二十五輪,結前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之
語。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者,謂修習不出斯類。若諸下,示依輪修習者,不可以自意
取捨。梵行者,持戒清淨。寂靜者,止息妄情。思維者,一心正念。如是戒、定、

慧已具。求哀者,於三寶前請求哀憫加被。懺悔者,發露先罪,不可覆藏。經三七
日,感應斯通。標記者,以紙各書輪名。結者,以手結紙為團。取者,將所結各輪
混和,隨取其一,以決應修何輪。言隨手者,不可有意選擇也。疑者,疑所取之輪
不適於己而不修。悔者,雖修而有中輟之意。全段文義易知。
已二  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皆
依禪定生: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十方諸如來,三
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
世眾生,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此中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二語,為長行所無。頓覺人不假修行,直成佛道
,故不須依輪修習。法不隨順之人,如外道種性及無性闡提。闡提無佛種性,故不
隨順;外道雖有修習而非正法,故亦不隨順,故皆無依輪修習之事。


丁三  行病患
戊一  自心病──淨諸業障章
在修行之過程上,無論止、觀、禪定,難免不發生各種病患,所謂『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其故、乃因一切修習,無非要將無始無明降伏破除,而此根深蒂固
之無明勢力,必起而反動抵抗。無明用事已慣之心中,不知不覺生起邪思、邪見,
足以招致鬼神、外道、邪簦⑿皫煛9试谛姓撸坏氈嬉绾涡扌校囗氈
道反面之病而求對治。如果起於邪見或招邪魔,反自以為得無上道,證拢煞穑
為倒見。故此章及下章,特提出修行上之病患而抉擇之。譬如法愛,增上慢,惡知
見等病,在未修行時無由而起,即起亦無力;而依法修行者,則因此不成正果,起
外道或二乘種性,可惜孰甚?二菩薩預為發問,悲心深矣!此章明自心病,下章明
邪師病。
淨諸業障者,修行上之病患,是起於業障,如將邪知惡見覺破,則一切業障遠

離。菩薩已淨諸業,故宜為本章問師。
已一  長行
庚一  啟請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
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
曾有。睹見眨瑲v恆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世
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
,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因地行相,即指三種法門。眨撸{御士為佛十號之一。因聞開示法門,如
睹見諸佛歷劫勤苦,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故稱不思議事而深自慶慰。世尊下、再致
請辭,即承前章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等語。問意謂:若覺心本淨,不應染污
而有眾生。又諸如來悟入圓覺,眾生亦應同悟,不應迷悶不入!唯願下、請佛開示

。言法性者,大疏云:『法性者,諸法之性。若直談本體,則名覺性;若推窮差別
之法,皆無自體同於一性,即名法性』。今推破四相,豁融諸法,令同覺性,故云
開悟法性。
庚二  許說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
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
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庚三  正答
辛一  正明四相為迷悶所因
壬一  總明四相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
自此以下為佛正答。問意重在眾生云何染污,雖有種種修行方便仍是迷悶不入

,其故究竟何在?今佛一語道破,是因眾生執有我、人、眾生、壽命四相。此等執
著,是不可究詰與始起之時。因為眾生雖具覺性,但未曾暫時覺悟,故云從無始來
。迷無我理,橫計為我,故稱妄想。茲先略說凡夫粗執之四相:我者、主宰義,五
陰身心實無主宰,眾生妄計以為有我,名為我相。其次、知此身心非有主宰,轉計
能受生死者必是真我,如執有臁昵笊靽蛐奚裣芍悾词谴藞套饔茫淮朔N執
著,因對我相,名為人相。又次、了知前執我相、人相皆是虛妄,但又轉計,所謂
盛、衰、苦、樂種種變異而能相續,是必主宰存焉。此雖計有真我,而未嘗執定一
法如臁甑龋拭娚唷S执巍⒘酥皥探苑牵詾橐粓竺粩喽。匆詨
命為真我,是名壽者相。實則四相以我執為本,統唯我相,但以所計所執之不同,
而立四相之異名。上解四相,但約凡夫識境之迷;至求道者未空四相,是智境之迷
,經文自詳釋之。
『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

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四相均是顛倒之見,今不知顛倒而認為實我,以執有我體之故,是以順我者愛
,摺艺咴鳎试朴纱吮闵鳌鄱场N殷w是虛妄,憎愛更虛妄,於虛妄之我體
上更加虛妄之憎愛,是於虛妄體重執虛妄。如是固執實我而起憎愛;因有憎愛而更
執實有我體,故云二妄相依。妄體、妄境相依,則生種種造作之妄業,而妄招善惡
之六道。是以有妄業之凡夫,則妄見六道之流轉生死;厭流轉之二乘小拢娏
生死之涅槃。見有涅槃,仍由我證,我相宛在,故名妄也。蓋二乘見有涅槃,即是
法愛,亦即迷智之我相。
『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摺苤T能入者。有請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
息念,皆歸迷悶。
此正答因何使諸眾生迷悶不入之言。由於妄見流轉或妄見涅槃,故不能入清淨
覺。然而不入之故,既因執著我相等使然,可見非因覺性摺埽鼓苋胝卟蝗耄

云非覺摺苤T能入者。以答問中『使諸眾生』之意。下更推論:謂不但不入者非覺
使不入,即能入者亦非覺使之入。譬如菩薩隨順覺性,修諸觀行而證入者,是彼修
德契合覺性耳。故云;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人與不入,無責於覺。大疏云:『
如夢身未忘,必不能合於本身,非本身摺堋唬髦撩饕病M胛闯眯慕苑牵
不但凡夫之起惑造業,所謂動念歸於迷悶;即二乘之沉空滯寂,所謂息念,亦皆歸
於迷悶。故云: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以答問中因何迷悶之意。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
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我愛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
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何以故?徵起下文。意即動念歸於迷悶,義猶易知,息念亦歸迷悶,其義難知
。以下解釋皆歸迷悶之義,首先斷定乃由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即為根本原因
。本起無明,指生相無明,以不可知其起時及其起相,故稱無始本起。從本以來皆

是無明用事,使一切眾生不知不覺妄認為我,故云為己主宰。眾生因無慧目,不能
照見身心乃是無明幻化,猶如瓦器皆以土成,故云身心等性皆是無明。一向既以無
明為己主宰,即無斷除無明之可能,無明用事不能自斷無明,亦如人不自斷其命。
是故當知下,結明能為修道之障。謂眾生以無明用事而妄起我執,如是有順乎我而
可愛者,我即與之隨順,隨順、如云融洽。非隨順之境,即生憎怨之心。憎與愛既
從無明而生,轉而滋養無明更不易除,如波從水生,還助水勢。以此之故,不但動
念、息念皆歸迷悶,若使憎愛與無明互相熏習,互相長養,相續不斷,縱令勤苦修
道,以不離於四相故,終不成就。
壬二  詳明四相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眨m,忽忘
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鍼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
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此下別明四相,乃求道者智境之迷,即內心境上之事,極其耄ⅲ煌鲜雒
識四相,所以為修行上之病患也。首句,徵釋。次句、謂此我相既深且細,一向耄
伏不自覺知,必於自心有所取證,其相方顯,故云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大疏解曰:
『心、謂第七識,所證者、即第八識見分。一切眾生任邎虨閮任遥蚀讼嚯y可自
見』。
譬如下,設事明之。如人無病時,則百骸眨m不知有身;或因攝養未善,以致
四肢弦緩,亦忘有身。弦緩、軟弱麻木之類。鍼刺艾灸,皆醫術。在此忽忘我身之
狀態中,若微加鍼刺或艾灸,則為痛癢所激而知有我,以況行者知我執之妄而應斷
。於禪定之中,暫得忘情,不執幻化身心諸粗我相;若遇激刺,即不覺而有感知應
付之心,是即深細耄Х茨軘喑蚁啾卮X證者,故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西
哲柏格森亦有內心經驗之言,謂有真我存焉,即斯類也。善男子下,極言我相深細
難明,而為求道之障。謂不但尋常可知可見之事,理上有所證取名為我相,即使求

道者其心證至諸佛境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