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尊重是經,即是使人知是經之可尊重,由知尊重故生信,由信故起解,由解起行
,由行起證,即可直趨無上菩提也。又此經為諸佛之法身舍利,為諸佛之所護念,
能護此經即為隨順佛之本意,亦即為供養諸佛。
『若說此經,則為見我、多寶如來、及諸化佛。諸善男子,各諦思惟!此為難事
,宜發大願!
此二頌、頌說法者即是見我、與多寶如來與諸化佛。并言此為難事,宜發大願
。佛有身、語、意,此經妙義即為佛之本意,能說此經故如見佛。又說經為荷擔佛
法教化眾生,故曰難事。
庚二 對比勝劣
『諸餘經典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
為難。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
未為難。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
此六頌、頌說經之難,非但具神通力、及能演說無量餘經者可及。須彌為最高
之山,然仍為大千界之一部分。言大千界,則其體更巨矣。有頂、為大千界之最高
處,即色究竟天。
假使有人,手把虛空而以撸校辔礊殡y。於我滅後,若自書持,若使人書,
是則為難。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於梵天,亦未為難。佛滅度後,於惡世中暫讀此經
,是則為難。
此四頌、頌書持是經及暫讀是經之難,亦非但有神通力者可及。以大地升於梵
天,須通過欲界天,極言其高以先顯上升之難。而此經義為平等大慧法身之所流露
,彼為無明煩惱覆障之眾生,雖暫讀此經,因有覆障而不能入,較大地上升之通過
欲界天為尤難也。
『假使劫燒,擔負乾草入中不燒,亦未為難。我滅度後,若持此經為一人說,是
則為難。
此二頌、頌為一人說經之難。三災內之火災,至初禪天為止,業力既盡,世界
乃壞,故有劫火燒壞世界之時。乃求乾薪入劫火不燒易,求為惡世一人說經難,正
顯信解是經者不易得也。
『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雖能如是,亦
未為難。於我滅後,聽受此經,問其義趣,是則為難。
此三頌、頌教授神通易,聽受經義難。經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
,故曰法藏。十二部經,即契經等十二部之教相。六神通、謂天眼通等。均見前釋
。聲聞羅漢雖得神通,然未聞是經之義,仍屬小乘。若獲聞此義,即得回小向大以
趨於無上菩提,故聽經而能領受,因問而識義趣,為難事也。
『若人說法,令千萬儯鼰o量無數恆沙眾生得阿羅漢,具六神通,雖有是益,亦未
為難。於我滅後,若能奉持如斯經典,是則為難。
此三頌、頌奉持是經之難。奉持、謂敬奉憶持,使不忘失。
『我為佛道,於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而於其中此經第一,若有能持,則
持佛身。
此二頌、頌經最勝,并頌持經功德。
庚三 重募持人結成勝行
『諸善男子!於我滅後誰能受持、讀誦此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此經難持,若
暫持者,我則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
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
此四頌半、頌當誓持經,及暫能持經之功德。
『能於來世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滅度後,能解其義,是諸天人世
間之眼。於恐畏世,能須臾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
此三頌、頌當來讀持是經者之功德。富於決信,為淳善地。世間眼、謂具足如
來智慧光明,堪為癡闇世人之導引。恐畏世、即惡世;不信是經,更加謗毀,故此
世間令人恐畏。結言:於佛滅後如此讀頌受持是經,則為荷承如來事業,而堪受人
天之供養也。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此為歎人美法勸募持行章內之第三品。在全經各品中,則居第十二。提婆、天
也,達多、授也;斛飯王之子,佛之堂弟,乞於天而生,故名天授。他經記載佛與
天授往劫之事頗多,大概天授對於佛之行事多所摺Γ浊橹^冤敵也。雖亦
曾從佛出家,然意在學佛之神通,冀以炫眾而已。往劫見佛修忍辱行,遂發願生生
世世與佛相值,專害佛生命,乞其頭目、手足、骨髓等,以成就其忍辱之行。就道
言之,此實為佛之善友,但為摺壷朴讯Iw摺壣朴眩苁谷说佬挠鎴怨蹋
更勝於順緣善友,故修道者當視摺壷褳樯浦R也。文殊師利為龍女順緣之善友
,順則易見。天授為釋迦逆緣之善友,逆則難知。為表逆緣并示世尊無怨,故有此
又、龍女聞經,現前成佛,為顯此經殊勝,故有此品。
又、在顯一乘境之各品中,方便品以下已明一乘之境,法師一品遂明一乘境中
之行。見寶塔品敘多寶如來聽經現身,復明一乘境中之過去佛果;本品敘釋尊因往
劫求經成佛,顯一乘境中之現在佛果;又敘龍女成佛,即顯一乘境中之當成佛果。
為表經力能生三世佛果,故有此品。
丁三 順逆為友
戊一 明天授與佛摺壣朴阎
己一 明釋尊昔重法以求經
庚一 往昔求法
辛一 長行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
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為欲滿足六波羅密,勤行布施,心無吝惜
,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惱、身肉手足,不惜埽r世人民
壽命無量,為於馬故捐捨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
,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此釋釋迦往劫捨位求法。求者、不僅求能聞而已,求能信,求能解,求能行,
求能證,求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皆是。求法華經、即求無上菩提。心不退轉、謂或
受王位五欲之樂而不以喪其本心,或受怨敵摺χ喽灰孕钙涑踔尽O篑R等為外
施,頭目等為內施,妻子奴婢等為內外施。所有受用境界、及正報眷屬等,莫非個
人之福報,乃均不復滯著,願捨此報以求能為說此法華經者,并願為之終身服役。
釋迦遠劫以來,即勤求是經如此。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摺遥敒樾f」。王聞仙
言,歡喜踊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采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床座,身心
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命無所乏』。
此釋仙人許說、釋迦敬奉。不摺⒅^不摺湟庵济睢7鸲缺娚るS順眾心
以施教化,今仙人欲人之不摺湟饽藶檎f法,此已顯示為摺壷岩印a屽仁麓讼
人,不易行者行,難久行者久,於供給果薪而外,其間必已經有無量忍辱之行毫不
退轉,故曰乃至以身為床,蓋充類至盡之詞也。千歲無倦,給侍無乏,求法之願可
謂深重矣!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
貪五欲樂。椎鐘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時有阿私仙,來白
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時王聞仙言,心生大
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采薪及果蓏,隨時恭敬與,情存妙法故,身心無懈
倦。
此五頌半內,二頌頌求法,一頌半頌仙許,二頌頌敬奉。椎鐘、擊鐘也。阿私
仙、仙之上首也。蓏、瓜瓞之屬。
『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亦不為己身及以五欲樂,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
遂致得成佛,今故為汝說』。
此二頌、頌釋迦求法之由并勸示勤學。不為己身,言非為己身專求涅槃,亦不
為五欲之樂。正明捨大國之王位,悉因為眾求法,以能利眾故終致成佛也。
庚二 結會今古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由提婆達多善
知識故,今我具足六波羅密、慈悲喜捨、三十三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
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
自發大乘心,并助人發大乘心者,為善知識。六波羅密以下十一種功德,均見
前釋。成等正覺,廣度眾生,佛悉歸功於天授宣說是經之力。顯如來於一切眾生及
一切法相,悉照以平等大慧,了無執著差別之相也。
己二 明天授當來成佛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J澜缑斓馈r天
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
,恆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此為授現前記,即記天王佛成佛時之果相。大千界每一成住壞空為一大劫,一
住劫為一中劫。無上道心即菩薩心。無生忍者,證於無生法性之理,印可於心,不
復可退轉破壞,故名無生忍。菩薩已證於不生不滅之法性,即可得證無生忍。初地
創證真如,暨八地之無相行不退,均是得無生忍義。二乘人於平等真如之法性未能
了知,執著於善法、惡法之差別,因有生佛之異相。今法華會受佛記者,多為隨順
佛教之眾,而天授為摺Ψ鸾讨艘喃@受記。此大乘妙法所以為統攝群生,使一切
皆導歸佛智也,是為授無怨恨之記。
『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
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旛、寶蓋、
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悟辟支佛,不可
思議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此明授滅後記,謂記天王佛滅度後之果相。
己三 結聞經獲益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
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
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此釋淨信是經、獲受利益。淨心信敬,謂清淨其心信受敬奉也。若不體佛之平
等大慧,不知眾生皆有佛性,但執著於種種差別法相,以為某當墮獄,某當成佛,
某為善人,某為惡道,此皆摺度鐏砩鹜w之平等大慧,即為其心不淨。由不淨
故不信,由不信故疑。以為此品經文,不過示佛不念惡之德,及佛戒人以不當念惡
而已。甚或疑此品為本來無有,為非佛所說,如此皆為不淨、不信、不敬,斷佛種
子,即係自絕於佛,更何由永離惡趣,生恆值佛及當聞此經,或升梵天,或生淨土
,受有得近菩提之報也哉?
戊二 明文殊與眾順緣善友之力
己一 智積請歸釋尊留止
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
曰:『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
多寶如來本為枺竭^去古佛,茲云下方者,從其涌出之方稱之也。智積以說法
既畢,故請多寶還歸本土。而釋尊告使暫留,因以引起文殊師利教化龍女之事。
己二 文殊涌出來見智積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於大海娑竭羅
龍宮自然涌出,住虛空中,詣臁惿健纳徣A下,至於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
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
娑竭羅龍王、即埻酢6雷稹⒅付鄬毴鐏砼c世迦牟尼,因二世尊正同坐
於多寶塔中也。以多寶如來攝一切過去佛,以釋迦牟尼攝一切現在佛,故但云敬禮
二世尊足也。文殊禮佛既畢,往慰智積,遂啟以下問答之因緣。釋尊先時放光照境
及說方便等品,文殊本在法會,何忽於此時從大海龍宮涌出?蓋說此法華全經,本
非一朝一夕。方便一品開顯既畢,聞殊師利等諸大菩薩,即已本佛所說,往化十方
諸菩薩眾,去來無定,此次適於教化龍宮後復來法會耳。就事相言之,其義如是。
若就觀心義言之,海中龍宮,即眾生心海中自在清淨之本心。文殊師利,即如來藏
心中之根本無分別智。智積以修積為義,即後得智。根本智於心中忽然開顯,名為
涌出。坐蓮華者,顯其具足因行領證果位,如花開而蓮見,蓮實而花落也。
己三 文殊智積共為論議
庚一 論化眾多少
辛一 問化多少答數無量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文殊師利言:『其數
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證知』。
仁、猶言仁者,即具足菩薩之德者。以大智故名為菩提,以大悲故名為薩埵,
仁者、即其通稱也。智積問所化眾生幾何,而文殊答以非可口宣心測,蓋佛智境界
離於語言,不墮數量,唯證乃知也。
辛二 龍宮涌出文殊指示
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涌出,詣臁惿剑≡谔摽铡4酥T菩薩,皆是
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密。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
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
此釋化眾涌出、文殊指示。無數菩薩均坐寶蓮華,喻以無分別根本智為母,皆
能出生一切佛功德寶。又自見寶塔品以來,皆云諸大菩薩住於虛空,蓋顯無住而住
之義。此空非枯寂之空,乃菩薩具德之空。小乘之空,為灰身泯智之空;大乘之空
,為淨妙莊嚴之空。非證不知,非言可顯,故文殊師利先以所化菩薩萬德莊嚴之相
示之,而復明言其教化之事如是也。
辛三 智積讚揚文殊告化
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讚曰:『大智德勇健,化度無量眾,今此諸大會,及我皆已
見。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文殊師利言:『我於海
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
智積謂:文殊導眾之功,全由開闡一乘實相。而文殊亦言:我在龍宮,唯常宣
說是經,則妙法華經之尊重益彰矣。文殊亦名妙智、妙德,故云大智德。勇健、有
力之義。
庚二 論成佛遲速
辛一 智積問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
修行此經,速得佛不』?
此釋問修是經、得佛遲速。此經所以微妙者,正以其能為經中之寶。以有此寶
,故能轉一切法皆為佛法,攝一切經盡為妙法之經。智積欲顯經力能致現前佛果,
故問以啟之。
辛二 文殊答
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
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祕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
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
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此釋龍女受持是經、能至菩提。多慧則根利,根利多慧故於眾生則善知其根業
,於經義則能得其總持。因能受持此甚深祕藏之妙法華經,故深入禪定,證於法性
,通達法相。是以無上覺心任叨话l永發得不退轉,心念口演、謂心之所念
,口即能演,故說法度人恆不失時,亦不失機;所說法義,共見為微妙廣大。慈讓
和雅、謂煩惱習氣消除淨盡。以上種種,明龍女定慧具足,頓發大心,成就自利利
他諸功德,遂得疾至菩提。而悉由得聞是經之故,初不以惡趣女身為礙,則是經最
可尊重之義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