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48章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48章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影中,頓現安耄АI崂柟剩雷鸫鹧裕河扇炅暁夥N子未斷,故鷂視之心尚驚
恐。譬如以香熏物,香雖除去,熏習尚存──如經云結習未盡。喻舍利弗殺機雖斷
,而未能除去戒此殺機之心。此為佛說戒之徹底精義,亦即淨佛國土之理。世界實
由眾人心造句:世界乃無量因緣所成,大都眾同分心理業力之所招感。造物主、即
是眾生心。此為共業之果報,亦即世界之正因緣。
釋  二、於此閻浮提,舍利弗與大梵王各見不同,明雜業界中各人有各人不同
境界;以業障、報障故,雖居佛淨土中不得樱堋l妒欠瓞F本界淨土以明此土本淨
,一人心淨即能一人現前,不事他求。而淨名告諸問疾者,當求佛身,廣讚佛德,
隨其宜聞開發道意,此皆由「各為人生悉檀」而說此經者。
三、由藥病對治悉檀而說此經者,大略為三:

甲、從鹿苑三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比丘以來,除常隨眾千二百五十人,其餘從
佛出家成四沙門果者,殆不可以數計。十大弟子各有專長,五百比丘咸稱第一,持
佛威音弘化三界,濟濟僧寶盛極一時。在小乘、即謂現生不出家行比丘法,不能成
就阿羅漢果;且文殊師利與彌勒等菩薩之上首,亦是出家之眾。於是在家士女,遂
於出世三乘之法,咸生絕分之想,非從事種種異道而不知信佛,則亦供養佛僧、修
行人天戒善之法,以冀緣福而增福耳。在家菩薩之領袖、若長者子善德,亦僅能設
大施會,餘可知矣!卒之出家僧眾,究屬人中少分,使必出家乃能修證佛法,則佛
法豈不限於一部份人而不能普及於世人乎?夫此豈眾生心──體、相、用大之佛法
本來如是哉,抑豈釋尊大悲度世之本懷哉?於是如來邚氐字蟊粶Q名菩薩承佛
大悲,現居長者、居士之位,不離六蔽之相而能具足六度之行,不離白衣、居家、
妻子眷屬乃至博戲、異道、淫舍、酒肆種種塵勞之相而能成就菩提之道。入一切眾
為眾中尊,示其禪定、智慧、辯才、神通,且能折服諸聲聞眾、諸菩薩眾而超其上

。於是人人知佛法可不離世網俗染而得;及既得矣,且較絕俗離塵而修得者功德尤
為殊勝。於是雖至屠沽、颍洹⒊珒灥容叄嘟阅茏詩^於佛法,不視佛法為分外之
事。貴倨之侯王、將相,富有之鉅商、素封,虛驕之文人、學士,耄е贮h、邪
徒,胥能沐浴如來德化,以之自正正人俱適乎道,更無論矣!雖然、此豈舍利弗等
大阿羅漢、彌勒等大菩薩實為淨名所訶斥哉!蓋同承釋尊徹底之悲心,現為抑揚,
互贊玄化而已。由是觀之,則此經實流出於釋尊之大悲,淨名、舍利弗、彌勒、文
殊師利等仰承佛意共為宣說,以對治塵俗自畫而不敢發心修佛法者,使知佛法平易
近人,咸欣慕修習耳。夫然,令群俗得周洽佛法之利,千百年後猶有聞風而興起者
,又寧能不深感諸拢t眾洋洋之盛德歟!然考覈其本意:出家者,當勤修戒、定、
慧,息滅貪、瞋、癡,現生求證四沙門果,住持如來清淨律儀,為世福田,生人淨
信。而在家者,則當敬事三尊,振興眾善,攝受眷屬,饒益眾人。但須不昧本菩提
心,則出家、在家所行者皆菩薩道,莫非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而修淨土行者也。若不

勤其分所當行,繫心欣厭,著念愛惡,畏塵煩而取簦В角屐o以馳思,妄執山林幽
閒以為佛法,則正淨名所治之病而非得淨名之意者。因之、見有入塵同事、弘法利
生之摩訶衍人士,騁其顛倒之情,橫興譏毀之誚,不知菩薩將以建三寶之廣居,致
群生於樂地。蓮華生於污泥,宮室起於空地,非高原、虛空能有如是之事也。甚或
外崇佛言,內蘊魔毒,逞辯聰之世智,浮f法之虛譽,刺取佛祖、經錄之片言隻語
,假借為高尚清淨之說,以覆藏其污垢瑕穢之行。絕人之善,破人之信,鬥諍堅固
以為莊嚴,名利恭敬以為希求,將三寶法用為提倡三惡道之具,牽率好心學佛法者
與之俱墮,其為辜負釋尊與淨名、彌勒、鶖子、妙德諸拢济系刂蟊疃髡撸
更為何如哉?此令人即俗而真者。
乙、天台諸家,皆以維摩詰為方等時斥小彈偏、歎大褒圓之中堅。今衡以法華
開顯之佛意,雖舍利弗與彌勒等皆是大權示現,而厥徒屬實多執滯其主導偏小之行
跡以為至者。得淨名之痛棒熱喝,為之打破所崇奉者,絕其依傍,遂得蕩然無閡,

共會大圓滿覺。此與前番同法而異其用,乃令從真出俗者。
丙、種種菩薩之行皆成佛因,而佛之依報、正報同謂之佛果。依報之果謂之佛
土,正報之果謂之佛身,身土圓融不可分別,故種種行皆是修佛土行。法性身土與
自受用身土,如如不二,平等平等;至他受用身土與應化身土,則大有差別。即就
凡拢邮垦裕瑴Q穢相殊不可以數量計。蓋凡拢邮磕巳颂焱瑯I之所感,種種異
類眾同分業,遂有種種不同形之世界。未能不動當處而周遍十方者,輒為眾同分業
之所限量,不能互相通徹;且不知淨土有淨土種種功德,穢土亦有穢土種種功德,
欣淨厭穢,不能平懷泯放。於是香積之飯,既令飽滿大眾氣味充盈三界,不離娑婆
而入眾香;彼土所來菩薩,亦獲知此土之功德,入盡無盡解脫法門。彼此淨穢鎔融
無間,乃能隨其所應現佛國異,不致拘牽一割求齊之見而自礙礙人也。
紀 復開藥病對治悉檀為三:甲中,在小乘即謂現生不出家二句:佛說小乘本
為人設,立得效果,證非虛故。且說小乘現獲二利:一、實驗得效,二、解脫分段

以便度生,本為大乘方便。佛法二字,為超越世出世法──又名一乘法,對世法(
凡夫法)、出世法(小乘法)說。故本科之甲為對凡夫說法,乙為對小乘說法,丙
為對菩薩大乘說法也。
釋  四、由顯第一義悉檀而說此經者,略出四例:
甲、顯第一義性一如無二如,不帶功用行位之相。夫始自凡夫終至佛地之一切
行位,皆似空中鳥跡當其鳥空緣會,雖現千差萬別之跡,而曷嘗實有蹤跡從鳥身出
或虛空生哉!種種跡象皆因空顯,實皆虛空性耳,雖屎溺、螻蟻亦與彌勒何別哉!
故令爽然自失其一生授記之地位也。
乙、顯第一義非內外凡拢T法,而內外凡拢T法無非第一義性。須菩提雖善解
空義,而實未能空內外凡拢ㄒ姡患创艘灰姡阏系谝涣x性不得顯現。亦猶牛頭
山道融禪師,雖能觀空,愕然猶有一佛念梗心耳。
丙、顯第一義事理性相通徹無礙。全事皆理,全理皆事,全性皆相,全相皆性

,不壞高下、小大諸相而現高下、小大平等融合之事。此義、經中開顯最多,借燈
王之座於室中,擎不動之界於掌上,而其說見於舍利弗宴座。
丁、顯第一義空寂離相,不落作為,不涉言說。是故空室獨臥,離來去相。文
殊問以不二法門,則默然離文字言說心緣之相,離念相應以為真入不二法門而證第
一義性。
紀 開第一義悉檀為四例:甲例中,功、用、行、位四字,即功行、業用、相
位──如十地,皆由修行造作所成,非第一義。第一義者,一切法皆無施作──即
無功行業用相位,皆無自性,以真如為體故。講義所云,反顯此種不如法見──不
如實相法之見解,登地菩薩亦所不免。乙例中,非內外凡拢T法句:正以真如法性
本同一體,無二無別。須菩提善解空義句:見一切法空,涅槃亦空。道融禪師事,
載道融見四祖時,忽來一虎,四祖少形驚避之態,道融譏其身相未除。四祖知其心
念,乃書佛字於座上,道融見之不敢就座,知其尚有佛念未空。丙例中,事理性相

二句:反徵動時即斷靜功,便為事礙,便為相礙,亦是性與理礙。下引借燈王之座
於室中二句:正顯性與理即事相也。丁例中,默然離文字言說心緣之相句:反徵一
有文字即落分別,一有言說即落二三。分別、二三,皆對待之法,必圓融(非分別
)絕待(非二三),乃得不可思議解脫,為真實第一義也。

二 解釋經睿
甲 定名
釋  此經、據疏共有五譯,二種不知失傳抑係睹,嘗見之藏經者唯三種。
尋厥文義,大致相同。一名維摩詰經三卷,吳支謙第二譯。一名說無垢稱經有六卷
,唐玄奘譯。一名維摩詰所說經,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即是今所講者,乃三藏法
師鳩摩羅什奉姚秦詔所翻譯者。鳩摩羅什,此云童壽,以其童年而有耆德,故立斯
名;復以遍通經、律、論藏,尊稱之為三藏法師:蓋在中國翻譯佛經之第一大師也
!前之譯者,非不諳梵語,即有昧華言,縱或華梵兼曉,而亦才智疏短,學行麤

,未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且不大護法如姚興之合朝崇奉,得以聚天下之英俊於
門下而共研習,有若生、肇、融、叡諸哲。故譯經之功,獨盛乎什師,此經亦以之
獨傳也!然此經睿p列維摩詰所說與不可思議解脫為二。今謂維摩詰即是能說
不可思議解脫之人,不可思議解脫即是維摩詰所說之法,故當定其名曰「維摩詰所
說不可思議解脫經」。
紀 此經、據智者大師疏,有五譯。茲所講者,為姚秦鳩摩羅什三藏法師所譯
。什師七八歲時,便能講經,常受人禮敬。外如法華經、大智度論、金剛經等,皆
出其手。合之真諦三藏,玄奘法師、不空三藏,為枺了拇笞g師。
乙 明義
釋  此中經之一字,乃大藏諸經之通睿痪S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十一字,乃
此經之別睿=浫绯Uf。
紀 經之一字,即梵語修多羅,翻云契經,含契理、契機二義。契理者,謂合

真如妙理。契機者,謂適時機根性也。
1 能說人──維摩詰
釋  此維摩詰一言,在古來傳述之梵語,賒促不同,譯梵為華,義亦不一。一
云、毗摩羅詰帝搿朔瓰闇Q名無垢稱,或淨名無垢歎。一云、毗摩羅詰,此翻淨
名。一云、毗摩羅詰栗致,此翻淨無垢稱。今按:無垢即淨,稱歎即名,可依肇法
師翻淨名為定。今用三釋釋此淨名:
(一)相摺寽Q者、真淨,在五法是正智、真如,在三身是法性身、受用身
,佛土亦然,在二諦是真諦。名者、名相,在五法是分別、法相、名言,在三身是
他受用身及應化身,佛土亦然,在二諦是俗諦。淨不是名,名不是淨,非淨淨名,
非名名淨,淨之與名不相關屬。此云淨名,猶云淨之與名。
(二)依士釋淨者、滌盪洗淨之謂,以淨淨名,謂之淨名。所淨之名,約為
三種:甲、一切法體本自無名,無名而有名者,皆自心現,故心即是名也。成唯識

論謂之顯境名言,亦曰名言種子,故淨乎名者即淨其心也。乙、攝大乘論謂三界皆
名言假立。依例推之,十種依正五陰法界,皆是名言假立,無邊剎土總屬名言,故
淨名即是淨國土也。丙、世間種種名字言說,皆屬愛論、見論所攝。愛、見未空,
即從佛經所學種種名字言說,亦皆愛論、見論所攝。淨此愛論、見論,轉愛、見為
慈悲智慧,一字一句皆成妙淨陀羅尼門,謂之淨名。
(三)持業釋淨名者、謂「真淨名相」。真淨名相,亦名諸法空相,亦名諸
法實相,亦名一真法界,亦名常住真心,亦名法性,亦名佛性。此性最尊最貴眾法
中尊,故名淨名長者。祇此淨名長者,人人本具,箇箇不無,常在人人六根門頭、
六塵堆裏、六識巢中說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現不可思議神通變化,能令人人不離塵
勞而具足諸波羅密行,不離俗欲而具足諸清淨律儀,不斷煩惱而證菩提,不捨生死
而般涅槃。諸君欲速證不可思議妙心者,不可不急急著眼以識取之也。
紀 講義用三種釋釋此淨名:一、相摺專合噙‘二字,即牴樱x。如講義謂:

淨不是名,名不是淨,淨之與名,各明一義互不相屬是。二、依士釋:依士二字,
即依伴義。如俗云連帶,以淨為伴,名者為主,依主連伴,依淨帶名。如淨一字,
只見為淨,必依名字乃顯淨名是。三、持業釋:持業二字,即名是淨,淨是說此名
之德相。
凡釋經之法,共有六種釋。云何為六?除講義採用之三釋外,更有鄰近釋,帶
數釋,有財釋。講義相摺屩校呙嗑洌好该裕嘀阜ㄏ唷S忻匾漓断
,名之實體即是法相故,故名即為相。依士釋中,顯境名言句:謂心了別以顯境,
明了分別,為心之通相故。名言種子句:謂所成就之觀念。三界皆名言假立句:以
凡相皆可名故。十種依正五陰法界句:謂佛亦有五陰法,亦名究竟眾生,與一切凡
夫眾體無差別故。皆屬愛論見論所攝句:論苦樂利害之受用名愛論(慈悲門攝),
論邪正真偽之見解名見論(智慧門攝)。淨此愛論見論句:應念慈悲、智慧,皆隨
順法性。皆成妙淨陀羅尼門句:妙淨、則重重無盡,一即一切,齊彰萬法。一切即

一,泯同果海耳。
2 所說法──不可思議解脫
(一)不可思議
釋  思謂思量,亦即觀念;議謂議擬,亦即推論:乃分別之端,學理之根也。
一切法相依之明晰,一切名言依之建立,然皆彼此、是非相為對待而起,虛假無實
。由名理而達乎實際,即為思量之所不可得到。故雖吾人尋常日用之事,亦莫不由
無思而為、不勉而成,一涉思量議論,即睡不成睡、行不成行也。然此不可思議之
實,且約六事以為揀別:甲、尋常日用之事、現實之境,皆是不可思議。故孔子曰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乙、世間之科學、哲學者,推
論名理至於極處,即為思路之所不可得通,言端之所不可得執。故老子曰:『道法
自然』,謂之『無名之樸』。又曰:『無名天地之始』。名之曰道,唯是強名,恍
惚窈冥,豈曰不嘗審思明辯之哉,其如審思明辯之所不能到乎!丙、思量議擬,必

經尋伺。凡外、拢t修習禪定,入二禪天定生喜樂地以上者,即入無尋無伺之地,
超過擬議思量。此則第二靜懀е豢伤甲h境,非治俗學者之所能企也。丁、三乘拢
人,皆依無為法性而有差別,三人同以無言說道而般涅槃。故此經散華天女問舍利
弗耆年解脫,舍利弗默然,繼謂『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於是不知所云』。此則出
世三乘之不可思議境,非三界凡夫之所能逮也。戊、大乘不共般若相應真如法身,
所謂自覺拢蔷辰纭H舸私浳氖鈳熇麊柧S摩詰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
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此則初地以上菩薩根本智所證不可思議境,非二乘人所能與也。己、若此經不
思議品之所顯現。又若天女告舍利弗:『言說文字皆解脫相,無離文字說於解脫』
。此則八地以上菩薩乃至唯佛與佛所能究盡之不可思議境,即事而真,事事無礙。
此之六重,前之二重似而未是,中之二重是而未真,復之二重乃為真不可思議耳。
今淨名所有之不可思議,即後之二重也。

紀 睡不成睡、行不成行二句:譬若吾人於紛亂之餘,收心斂意,執著思量一
定入睡,翻不能睡,甚且狂起。又如小兒於懷抱之餘,扶牆摸壁,執著思量一定強
行,反行不成,甚至傾跌。後約說不可思議,雖出六類,實別三重。前二、謂是人
心量中不可思議境,故曰似而未是。中二、三乘拢硕洌簾o為法性,謂真如本一
。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