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維摩詰、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釋 本文之科判如下:
┌觀自身
┌大眾問疾 ┌分別觀身─┤
觀身發心─┤因疾說法─┤ └觀他身
└聞法發心 └勸導發心
世間眾生,因不覺妄動而有病,淨名菩薩以大悲方便而示疾。非眾生病,如來
無施教之功,眾生無自行之果。緣菩薩疾,法界有應機之教,菩薩有利他之行。若
不覺妄動之病滅,則大悲方便之疾除;若大悲方便之疾起,則不覺妄動之病轉。感
應道交,內外熏通,故以維摩詰疾,而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波羅門、及王子
、官屬等無數千人,雲集興問。淨名於是乃令人人以彼有病之身,推之人人自己之
身。先觀身是無常、苦惱之聚,無足依恃,遂說十喻、以明人人自身無常及苦之理
。立比量云;身是無常;不久立故;諸不久立者皆無常,如泡。餘之九喻,例推可
知。
問曰:何以知身是眾苦之聚也?答曰:以身乍生,即為老與病死所依,呼吸無
常,甚為危迫,故知是苦。問曰:何以知身是無常耶?答曰:此身血肉業風所持,
如吹水沫聚為一團,不可撮摩,撮摩即散,故知是無常也──初因無明業識為中心
力,遂攬父精母血凝為自體──。問曰:不然,身有個形體故。答曰:身根色狀業
力暫現,猶如漚泡不得久立,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長時存在故。答曰:
渴愛所注,相似相續。如彼燈燄從油炷生,油乾炷燼,燄續則斷;渴消愛歇,亦復
如是,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有自體相故。答曰:層疊纏裹,恍似有實,
然同芭蕉中空無堅,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體本常一故。答曰:本無常一
,顛倒故見。如觀眩人幻無為有,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明了現前故。答
曰:雖有身相,如在夢中,見自見他,皆是虛妄,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
體是真實故。答曰:由三世業集四大緣,在心鏡中現身如影,故知是無常也。問曰
:不然,身本自然有故。答曰:業識為因,名色為緣,身依起滅,如聲之響,故知
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個形自存故。答曰:業緣牽合,時變時滅,猶如浮雲倏
然有無,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有形現存故。答曰:眾緣集起,緣起即滅
,如閃電光剎那不住,故知是無常也。能見此身現前剎那、剎那變滅不住,則無常
觀成矣。
下有八喻,觀身無我。問曰:身是無常與苦,此義不然。身有生命,有自在力
,主宰環境,造作受用,何得比同影、響、雲、電、無我無生之物?答曰:不然,
身體如地,非能自主。身心如火,豈為吾我?身之業用,動作如風,何來性命?身
之生死,流轉如水,安有魂臁克拇蠹俸希瑢幱姓鎸崳慨旙w全空,何我何物?如草
木瓦担o知,故知地無主。為風力所轉無作,故如風無壽。此身無我,故無常、苦
、空也。
以下六句,合觀不淨及苦。蓋苦與不淨是事,而無常、無我是理。雖悟無常、
無我之理,觀身是苦,而習慣自然已成常事,貪玩色身深生愛著,然此實唯互相誑
騙而自欺其明耳。何則?涕、淚、屎、尿、痰、唾、汗、垢,凡所流溢無非不淨,
足知全身穢污充滿,外包薄皮,偽現形容。雖復澡浴香潔、鮮衣美食,病與老死輒
相凌逼,凡是又誰不曾身歷目擊者哉!顧猶貪玩愛著,非自欺欺人而何?故此身實
為毒蛇、猛獸、怨佟汗硭壑畷缫埃幋松蹩刹牢罚蹩蓱n患,甚可厭惡。此
為觀自身竟,即無常、苦、空無我、不淨四枯念處也。
一切可樂皆自身起,身既如是,除此身外復有何者以為樂耶?使更無堪樂者,
雖悟此身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不唯無可除卻,除卻亦何所得,則翻不如不知
此為愈也。答曰:不然,有佛清淨法身甚是可樂。所以者何?以從無量功德智慧生
故,從五分無漏法生故,從四無量心生故,從六波羅密生故,從方便、神通生故,
從道品、止觀生故,從佛果不共力生故,從斷智二德生故,從真實嚴重生故,故當
欣樂。此為觀佛身竟,即常、樂、我、淨四榮念處也。
釋尊昔於雙林之間現般涅槃,林之八樹變現四枯、四榮之相,以表四枯、四榮
之間為大涅槃。六凡執世間法為常、樂、我、淨,固迷大涅槃,二乘執一切法為無
常、苦、空無我、不淨,亦迷大涅槃。而大涅槃實亦不離四枯、四榮,四枯四榮全
即大涅槃也。大涅槃性如是,本不生菩提心亦復如是。故淨名令分別觀身相為剴切
而顯發真心也。
雖然、此身既不足依,縱有佛身可樂,亦與吾今有何交涉?答曰:不然,吾人
自心本真如性,亦即佛心本真如性;而此心真如性,本非是人亦非是佛,然具能起
諸佛、眾生一切因果業報依正染淨之事。心迷性摺瑹o明妄動,遂成吾人可患身世
。心悟性順,圓覺真淨,遂成如來可樂法身。今且能迷之、摺纱丝苫忌硎溃
夫甯不能悟之、順之而成佛可樂之法身也哉!亦在當人悟本心性,自覺佛性本具,
發無上正等正覺心,學佛修習無量清淨之法焉耳。然佛清淨法身,圓明真常,離名
絕相,隨九法界眾生淨善根緣,以本因地中大悲行願,故現諸差別福智身士。是以
得佛現身,須淨眾生善根緣力;欲得眾生緣力,須斷一切眾生煩惱生死之病,非由
自求解脫之所能得。必焉發大乘心,普遍種植、發生、長養、成熟一切眾生善根德
本,乃能得之。故曰:沼麛嘁磺斜娚 ⒌梅鹕碚撸敯l無上菩提心也。此為勸
導發心竟。
夫維摩詰既因身疾,當前指點,深切著明,如應解說。彼問疾之無數千人,遂
皆發無上正等正覺心。此為聞法發心竟。
然此經是修取淨佛國土法門,故專從利他一方面,示為維摩詰度人發心耳。須
知此經即俗而真,即事而理,非所謂從假入空以自度,再從空出假以度他,然後自
度度他入中道者。此圓頓門,一時同具,即利他而自利。故從自利言之,則淨名自
發菩提心,猶善財初遇文殊耳。
┌─透視障礙
┌─天眼─┼─明矚微遠 ┌─身能飛行如鳥無礙
│ ├─能見未來 ┌─┼─移遠令近不往而到
│ └─遍觀諸趣 │ ├─此洠П顺霰藳'此出
├─天耳─聞 聲 無 礙┌─到達─┘ └─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六通─┼─他心─知他心事無礙│ ┌─小大互變
├─宿命─知過去事無礙│ ├─一多互變
├─神境───────┼─轉變─┼─彼此互變
│ │ └─有無互變
│ │ ┌─應機不測
│ └─應化──────┤
└─漏盡─自能漏盡遍知一切眾生漏盡不盡 └─化現無方
┌─天眼 ┌─菩薩明─般若
三明─┼─宿命 又─┼─如來明─佛德
└─漏盡 └─無明明─法空
┌─觀身不淨
┌─四 念 處─┼─觀受是苦
│ ├─觀心無常
│ └─觀法無我
│ ┌─未生惡令不生
├─四 正 勤─┼─已生惡令滅
│ ├─未生善今生
│ └─已生善令長
│ ┌─欲
├─四 如 意足─┼─念
│ ├─進
│ └─慧┌─信
三十七道品─┼─五 根─┐ ├─進
│ ├──┼─念┌─念 ┌─正見
├─五 力─┘ ├─定├─擇 ├─正思
│ └─慧├─進 ├─正語
├─七 覺 支───────┼─喜 ┌┼─正業
│ ├─輕安 │├─正命
│ ├─定 │├─正進
│ └─捨 │├─正念
└─八拢扩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缉俯ふ
┌─因果 ┌─發一切智心堅固…………解脫
├─業 ├─不捨眾生大慈……………救苦
├─定 ├─具足大悲……………………觀
├─根 ├─信一切佛法精進……………忍
佛果十力─┼─欲 因地十力─┼─思行禪定……………………智
├─界 ├─除二邊智慧…………………斷
├─至處 ├─成熟眾生……………………聞
├─宿命 ├─觀法實相……………………願
├─天眼 ├─入三解脫…………………圓滿
└─漏盡 └─無礙智………………………愛
┌─總持……………一切智─┐
四無畏─┼─知根………………漏盡─┼─果地
├─決疑……………說障道─┤
└─答報…………說苦盡道─┘
┌─三 業 無 失
│ ┌─無不定心
├─無 三 心─┼─無 異 想 ┌─欲
│ └─無不知捨 ├─念
十八不共法─┼─六 無 減────────┼─精進
│ ├─智慧
├─三業隨智慧行 ├─解脫
│ └─解脫知見
└─知 三 世無礙
紀 此章、淨名因疾說法,不出四諦法門。是身無常下、先說分別觀自身,厭
苦、斷集;觀四念處,知五陰、諸入所共合成。此可厭惡、當樂佛身下,次觀佛身
,慕滅、修道。明法身從無量功德智慧生,乃至五分無漏法,四無量心──梵天亦
修此而量不同,僅能遍一世界,拢齽t隨分修習──,六波羅密,六通──本心無礙
,是謂神通──、三明,三十七道品──小乘亦有生滅道品,對治煩惱而起者,此
則為平等法性,菩提煩惱皆同──,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從如是無量清淨
善法所生。在眾生身中,觀苦、不淨──即是事觀──,無常、無我──即是理觀
──,如來涅槃四德中、即常、樂、我、淨耳。從業緣現句:吾人當知業為過去身
中未斷之貪、愛、生因,與夫父母、四大之性緣相合,便現此身。設有因無緣、或
有緣無因,皆不能生此身也。百一病惱句:人身有四大痛苦,苦即惱義。地、水、
火、風各有百一病惱,共為四百四病惱。
丁二 從心起行
戊一 直心正念真如
紀 此章、通攝弟子、菩薩二品。直心正念真如,即迴事向理,不立一法,以
法皆事故。一起法見、佛見,便摺嫒绫倔w也。
己一 弟子品
釋 夫「聞法發心」之後,繼之以「從心起行」者,全心成行,全行成心,三
心總攝眾行,眾行集顯三心,雖復三心一行中發,眾行一心中修,然亦不廢前後層
次,秩焉無紊,成厥條貫。初由勝解開發覺心,雖復遍修眾行、廣歷萬法,而唯念
念求證真如法性。確立不拔,直往無前,把持要津,截斷凡拢蹌'空,佛魔齊
斬,是所謂實際理地不留一塵者。迨夫離念相應,樱C真如,顯如實空即是如實不
空,淨德深淳充周法界。由不可思議之熏起不可思議之變,妙用繁興,靡從軌則。
雖然,未應勝善獨居,還得昏蒙兼濟;盡而不盡,寓之無竟,大悲方便等虛空界,
利樂眾生窮未來際。故由直心進乎深心,遂終之以大悲心也。夫不可思議解脫之妙
行,即俗而真,即真而俗;即事而理,即理而事;即自而他──自即菩薩,他即眾
生,自即箇人,他即社會──,即他而自;即人而境,即境而人;即色而心,即心
而色;即因而果,即果而因。然此經標佛國為宗,歸宗有在,故專從化他一面以明
之。夫淨名者,即是真如實相,亦即直心正念真如。從本以來,唯是一心,名之真
如。無真如名,非可修相,非可證相,擬心即錯,起念斯乖;小乘之真慧所不能到
,大士之俗智亦不能契。故聲聞魁首、菩薩班頭,均被彈訶也。而先之以弟子品者
,從信滿發心,經十住行,多修定慧,近於二乘,第知而不滯、過而不留耳。觀善
財十住、十行間所參多比丘者,可知之矣。故佛國品師資感應,染淨耄КF,從不可
思議心湧不可思議境,觀不可思議境發不可思議心,依不可思議心起不可思議教,
聞不可思議教得不可思議益。諸佛華嚴初成正覺,於海印三昧中一念炳現微塵剎土
、十世古今,頓從佛地詮顯歷劫修行諸菩薩法是也。次、方便品兼談小乘之法,示
疾說法,開發勝心,猶佛華嚴入法界品,祇園會上已有舍利弗等聲聞僧眾。文殊師
利撸Щ馔瑴Q名示疾,善財乃因之發心也。此弟子品,淨名彈訶舍利弗等,正猶
善財參學德雲等耳。華嚴以策進行人至於佛地為宗,故就他之益自者以明。此經以
攝受眾生淨乎佛國為宗,故就自之益他者以明。宗本無本,遇緣即宗;建宗有殊,
行法斯異;行法雖異,程序同也。
弟子品第三
釋 師資禮道,不摺篱g。師視資如弟,以兄自居;資事師如父,以子自處;
相影合稱,故名弟子。然如來為三界大師、四生慈父,孰非弟子、而獨標名聲聞眾
者何哉?蓋釋尊忍土之教法,雖復從大施小,迴小成大,而化儀則存乎聲聞。捨家
從佛,為法眷屬,住持三寶,宏範三界,從聞生解,事事資承,弟子之儀,事理圓
足。不同俗人雖信佛而在家奉事君親,大士雖契佛而隨處撸Щ篱g。故弟子之名義
,有廣有狹:廣雖遍及一切,狹則專屬聲聞。又依大乘經之廣義,皆稱佛子;此依
小乘經以稱為弟子,故專指聲聞也。然此應名弟子述昔被呵斥因緣辭不堪往維摩詰
問疾品,今略之、故但標名弟子品第三也。
庚一 淨名弑写
爾時、長者維摩詰,自念:寢疾於床,世尊大慈,甯不垂愍?
釋 現疾弑毓蛞颍慌d念佛慈,回因向果。寢床、即證真如法性。智悲
同現,體用圓彰,如首楞嚴經所說上同十方諸佛慈力,下同六道眾生悲仰者是也。
此本屬文殊領眾入室後,從甚深慈悲之根本心集諸善法者;佛是具足眾善法者,故
念佛心為深心也。而此弟子、菩薩二品,則從佛應感邊,倒顯淨名已曾歷空一切人
法證入法性,非根本智、究竟智之文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