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因者,與前說緣,亦無二事,就觀察點不同,別為因耳。當有因者,謂無
明所發、愛所潤等業種因成就,當來有果。相屬因者,所現境界屬於能現之心,而
攀緣後熏成種子,為相屬因。相因者,前心滅後,後心剎那續生,不能同時,無間
相續。作因者,作增上緣,言其有勢力,喻如轉輪王。顯示因者,為能顯示於境,
通於心心所及名字言說,能見見分了於所緣相分;如燈之照現形色等,無顯示因不
能明了。待因者,待世間萬物滅時作無想,所謂觀有計無等想。
辛二 揀因緣計
『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漸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若復俱生者,作所作
無分別,不得因相故。若漸次生者,不得相我故,漸次生不生;如不生子,無父名。
大慧!漸次生相續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緣、次第、增上緣等,生所生故。
大慧!漸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計著相故。漸次、俱不生,自心現受用故,自相、共相
外性非性。大慧!漸次、俱不生,除自心現,不覺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緣作事方便相
,當離漸次、俱見』。
此揀因緣計也。謂因緣法非漸生、非俱生。計俱生者,則因果相不能成立,能
作之因、所作之果、不能分別。漸生者,果尚未生,因何由而名?如父因有子而為
父,無子之先,未得父名也。故無一定生因可得,唯是因緣、所緣緣等四緣,無有
能生所生之法,所以漸次生亦不生。俱、漸二皆妄計,無實因緣則亦無自共相,是
故唯識諸法,生即無生。此乃大乘所修觀行,非小乘及凡夫外道所知矣。
庚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一切都無生,亦無因緣滅,於彼生滅中,
而起因緣想。非遮滅復生,相續因緣起,唯為斷凡愚,癡惑妄想緣。有無緣起法,是
悉無有生,習氣所迷轉,從是三有現。真實無生緣,亦復無有滅,觀一切有為,猶如
虛空華。攝受及所攝,捨離惑亂見,非已生、當生,亦復無因緣。一切無所有,斯皆
是言說』。
一切法無生滅者,因緣所成壞之生滅,即無生滅。然非撥有取無有,故緣起之
因果宛然,隨凡愚之癡妄而斷其執,說為不生滅耳。三有境界,皆無始分別習氣之
所現,有無悉不可得,就世諦說,施設何礙?凡夫不明真實義理,惑亂於一切有為
生滅之法,猶如翳目而觀空華,悉皆當體無有。但須除目翳,不用撥空華,以目病
除則空本無華故。故須以離分別正見離諸妄想,則能攝、所攝一切皆是唯識耳。
戊二 加行位──觀言說妄相門
己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言說妄想相心經!世尊!我
及餘菩薩摩訶薩,若善知言說妄想相心經,則能通達言說、所說二種義,疾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以言說、所說二種趣,淨一切眾生』。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
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此修意言唯識觀也。前文曾明觀一切法唯識即依他起,但有漏依他從遍計執而
起。無始來遍計習氣,實即言說妄想,必如何可轉有漏為無漏?須在緣起自性上,
遣除諸言說妄想習氣,方可泯一切相,證真實性,此乃為大乘加行位菩薩所修之意
言唯識觀,亦即遣除言說妄想習氣,所以大慧代表眾菩薩請佛說此言說妄想相心法
門。蓋心能積聚諸名言習氣,而起諸言語分別相,所以觀照根源,以通達能詮之名
言及所詮之法相,遣除二執無始妄習,乃證無分別智,起後得智,直趨無上菩提。
此已入資糧位菩薩,由加功行持而入於通達位也。
己二 解說
庚一 長行
辛一 正答所問
佛告大慧:『有四種言說妄想相:謂相言說、夢言說、過妄想計著言說、無始妄
想言說。相言說者,從自妄想色相計著生。夢言說者,先所經境界,隨憶念生,從覺
已境界無性生。過妄想計著言說者,先怨所作業,隨憶念生。無始妄想言說者,無始
虛偽計著過,自種習氣生。是名四種言說妄想相』。
言說依於妄想,妄想亦依言說。一有能詮之名,即有所詮之相,名相不離,唯
第六識之所了別,他識並皆無此作用。所以在加行位之煖、頂位菩薩,必須修四尋
思觀:即一、觀察一切法名言,但是名言而無實事。二、觀察一切法之事實。但是
事實,離於名言。三、觀察一切法自性,但是自性,離於其餘。四、觀察一切法差
別,但是差別,亦離其餘。如是專心致志,尋求探討,思此四法確確分明,由頂位
進入忍位,得四如實智。由下忍而中忍、而上忍、而世第一位、而通達位、而修習
位;此則略表加行位進修之經過耳。今明一切名句言說之妄想分別相不出四種:一
、相言說,謂不了達從自心分別所現之色相,而分別生種種言說。二、夢言說,謂
從前所經歷之事,至今覺醒,渾如一夢,如遽伯玉五十年而知以前四十九年之非。
蓋以前四十九年事,皆作夢境觀,但覺後仍復憶念此不實無性之境,所以老人每每
喜談故事,其實、過去之事已全無矣。三、過妄想計著言說,謂過去時所有冤讎罪
業,憶念懊悔而發種種言說。四、無始妄想言說,謂無始來種種虛妄分別習氣種子
熏習而生種種言說。此第四是總相,前三種皆不出此無始妄習所生起。
辛二 問答言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以此義,勸請世尊:『惟願更說言說妄想所現境界。世
尊!何處、何故、云何、何因眾生妄想言說生』?佛告大慧:『頭、胸、喉、鼻、脣
、舌、АX、和合出音聲』。
大慧問言說妄想所現之言說,何處、何故、如何而生。佛答謂:由面部、身部、
內外關節、及音聲上之高低屈曲差別,而發生為一種可記別意義之符號,即諸語言
。此明言說之生。
辛三 問答言想
大慧白佛言:『世尊!言說、妄想,為異、為不異』?佛告大慧:『言說、妄想
,非異、非不異。所以者何?謂彼因生相故。大慧!若言說妄想異者,妄想不應是因
。若不異者,語不顯義,而有顯示。是故非異非不異』。
又問言說與妄想異不異,蓋欲明其關係也。佛答謂:非異非不異。蓋言說以妄
想為因而生,故非異。但妄想不顯義,而言說能顯義,故非不異。
辛四 問答言義
大慧復白佛言:『世尊!為言說即是第一義,為所說者是第一義』?佛告大慧:
『非言說是第一義,亦非所說是第一義。所以者何?謂第一義拢龢罚哉f所入是第一
義,非言說是第一義。第一義者,拢亲杂X所得,非言說妄想覺境界,是故言說、妄
想不顯示第一義。言說者,生滅動搖展轉因緣起,若展轉因緣起者,彼不顯示第一義
。大慧!自、他相無性故,言說相不顯示第一義。復次、大慧!隨入自心現量,故種
種相外性非性,言說、妄想不顯示第一義。是故大慧!當離言說諸妄想相』。
又問言說與第一義之關係,能說之語言文字為第一義?抑所說之法相義理為第
一義?第一義者,即諸法實相也。佛答謂:兩皆非是。惟拢撬宰C覺之樂境,假
言說遣去妄分別,引無分別智證之者,是第一義。如以指指月,離去能指之指,及
所指之處所,真月方得。非言說妄想境界所及;言說假詮,妄想假智,但能得諸法
之共相,不得諸法之真實相。退而言之,言說、妄想,非但不能通達拢常词篱g
切法自相,亦不能證。如說火時,言說上、文字上、均不能得火之相性,況言說
文字乃是生滅法,動搖無常,眾緣展轉生起,故不顯示第一義也。第一義心中無自
相、他相、都無自體,所以妄計心外現種種相,心外毫無所有。外性非性,即外法
無有義。是故第一義離於言說妄想相。
庚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性無自性,亦復無言說,甚深空空義,
愚夫不能了。一切性自性,言說法如影,自覺拢亲樱瑢嶋H我所說』。
諸法無自性,非言說所能安立。甚深畢竟空之義,乃無分別智所顯。二乘及凡
夫、外道,皆不能了知,所以恆流轉於三界生死及變易生死之中,不了達一切法意
識上所現法塵影子,一切法皆假名言說。然佛對愚夫只得說此相似法,否則無由引
導。若為得自覺拢侵鹱樱炎C離妄無分別境,方開示離言實際也。
戊三 修習位─觀遠離四句門
己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離一、異、俱、不俱、有、
無,非有非無,常、無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覺拢撬小kx妄想自相、共相,入
於第一真實之義。諸地相續漸次,上上增進清淨之相,隨入如來地相,無開發本願,
譬如眾色摩尼境界,無邊相行,自心現趣部分之相一切諸法。我及餘菩薩摩訶薩離如
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見,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一切眾生一切安樂具足充滿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問我如是之義,多所安樂、多所饒益,哀愍一切
諸天世人』。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大慧白佛
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修習位者,謂菩薩初地至十地,修習滿足諸佛法位。依成唯識論,在此位前尚
有通達位,然時極短,即加行位所得之果。蓋前一剎那為世第一位,後一剎那即入
於修習位,此通達位祇在一剎那間,無所修行,故此不說。修習位後,曰究竟位,
從修習至究竟,所證真如法性平等,在能證之智有溕睿剐蘖曋挥袧u次。八地
以下、曰下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修。八地以上、中品智。至得佛果,圓滿妙觀
平等二智一地一地所分證者,而得大圓鏡智、成所作智,為上品智。隨智溕罴词
真如,所修即十度等。地前初修時,依教理為增上緣而修,隨順真如,未能親證,
名曰緣修。入初地證真如,稱性起修,名曰真修。到第八地,一切行上修一切行,
蓋不拘一行廣修眾行矣。
此段大慧問義,蓋因菩薩未證真如,在在不離四句。四句義,在前百八句中說
,今照此段句義亦可。一異對,謂觀物相對皆有同異相,如思想言論得有意義之規
律,西哲謂有同一律、矛盾律、為根本者是也。俱不俱者,謂能和合或不和合,如
心所、心王為相應,而水火、冰炭不能相入也。有無者,言色等有法與虛空等無法
。常無常者,永久存在及有生滅之謂。一切思想言說根本規例,總不出此四句,若
離此四,則思想言論即無所安立。所以成不思議,為外道二乘智所不能行。菩薩以
無分別智為前導,行一切行皆第一義,諸法自相共相不離而離,所謂離於名種等分
別之現量清淨智也。初地至八地證第一義空,然以本願力故而不住空,證一切差別
相皆自心現,妄想悉除,菩提疾得,普入塵剎,利樂眾生。此充足德用之佛境,且
非菩薩所能,以菩薩於不知不覺中尚有妄也。故佛讚許眨牐蠡凼芙獭!
己二 解說
庚一 長行
辛一 略標
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癡凡夫,取內外性,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
非無、常無常,自性習因,計著妄想。
凡夫無智,計內根身,計外塵境,取心外法,不明唯識如幻之意;動輒依於四
句,因無始妄習而執我執法。
辛二 喻說
壬一 識境計
『譬如群鹿,為渴所逼,見春時燄而作水想,迷亂馳趣,不知非水。如是愚夫,
無始虛偽妄想所熏習,三毒燒心,樂色境界,見生住滅,取內外性,墮於一異 俱不
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想,妄見攝受。如犍闥婆城,凡愚無智而起城想,無始
習氣計著相現,彼非有城非無城。如是外道無始虛偽習氣計著,依於一異、俱不俱、
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不能了知自心現量。譬如有人夢見男女、象馬、車步、
城邑、園林、山河、浴池、種種莊嚴,自身入中,覺已憶念。大慧!於意云何?如是
士夫,於前所夢憶念不捨,為黠慧不』?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大慧:
『如是凡夫惡見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夢自心現性,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
有非無、常無常見。譬如畫像,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如是未來外道惡見習
氣充滿,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自壞壞他。餘離有無無生
之論,亦說言無,謗因果見,拔善根本,壞清淨因。勝求者,當遠離去。作如是說:
彼墮自他俱見有無妄想已,墮建立、誹謗,以是惡見,當墮地獄!譬如翳目,見有垂
髮,謂眾人言:汝等觀此!而是垂髮,畢竟非性非無性,見不見故。如是外道妄見希
望,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誹謗正法,自陷陷他。譬如火
輪非輪,愚夫輪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惡見希望,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
非無、常無常想,一切性生。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無智作摩尼想,計著追逐,
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如是外道惡見妄想習氣所熏,於無所有說有生
,緣有者言滅』。
譬如群鹿至妄見攝受者,此第一喻所取之色境也。如群鹿渴逼,似陽燄為水,
馳趣數求,卒之水不得而渴反加甚。諺謂:『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洠Р駸
,情景正同。夫三毒燒心之愚夫,日逐逐於六塵境界,分別四句助長其癡,妄見攝
受,卒之外無所得,渴毒愈熾。如犍闥婆城至不能了知自心現量者,此二喻境計。
犍闥婆、此言香陰城。但影可見,而非有城;愚者妄見,亦非無城。以譬外道無始
四句妄見現分別相,不了達能見所現皆自心現量。譬如有人至常無常見者,此三喻
境計。言夢中之種種快樂,絕無其事,愚夫以為實境實樂,覺後猶復憶念不捨。正
譬凡夫愚惑,為外道邪智之惡見所吞,不達如夢,起四句見。譬如畫像至當墮地獄
者,此四喻境計。畫像本平,而心妄作高下之想。譬外道依四句惡見自壞壞他。夫
佛說無生法,離於有無,外道以為斷滅,於是謗無因果,拔善根,壞淨因。佛子求
最勝出世法者,當離此見,勿執常斷墮地獄也。譬如翳目至自陷陷他者,此五喻境
計。空中垂髮,無病之人不見,故非有性;翳目者見之,故非無性。夫諸法相性本
空,外道妄見希望,致依於四句自陷陷他,有謗法咎。譬如火輪非輪至一切性生者
,此六喻境計。火一星耳,以相續旋轉遂幻似為輪,以惑愚夫之想。譬外道惡見迷
亂不清,依於四句,妄計一切法俱生、漸生等等。譬如水泡至緣有者言滅者,此七
喻境計。水泡似珠,非可取,故非摩尼;愚小無智取之,故非非摩尼。譬外道妄想
惡見妄習,於無所有處而計有,迨至有不可得,又以為滅至無所有。妄計從無而有
,從有而無,迷執緣有緣滅為實有實滅也。
壬二 佛說計
癸一 顯所說法
『復次、大慧!有三種量,五分論,各建立已,得拢亲杂X,離二自性事,而作
有性妄想計著。大慧!心意意識,身心轉變,自心現攝、所攝諸妄想斷,如來地自覺
拢切扌姓撸混侗俗餍苑切韵搿H魪托扌姓撸缡蔷辰缧苑切詳z取相生者,彼即取
長養及取我人。大慧!若說彼性自性自共相,一切皆是化佛所說,非法佛說。又諸言
說,悉由愚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