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

第3章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第3章

小说: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上帝爱圣徒,更爱罪人(4)  有一个人裹着一条装有食物的麻袋禁食了一周,马吉德见后对他说:“邪念诱使你披上麻袋,那些装模作样禁食、但暗地里偷吃的人,在灵?上要胜你一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在假禁食,而你本来就在假禁食,自己却不愿承认。他们欺骗的是别人,而你欺骗的是你自己。”

欺骗是不好的行为,欺骗别人不好,但更不好的是欺骗自己。我们可以以喝酒为例,一个人没喝酒前,往往会说,自己酒量不行,只能喝一点点,这时,他是在欺骗别人,因为他心里明白自己能喝多少。然而,当一个人喝醉之后,他说自己还能喝一瓶,这时,他不是想欺骗别人,因为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喝多了,他想欺骗的是自己。

  人们迫切需要认识自我、并真诚地面对自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是关于弗朗西斯?,说的是他对诚以待人和待己的认识。弗朗西斯一向谨小慎微,生怕一时的不慎,陷自己于自欺和不义之中。

弗朗西斯晚年时,有一次身体不适,侍从觅来一块狐裘,要为他缝在罩袍里面来御寒。可弗朗西斯非得要在罩袍外面也缝上一块,免得别人为衣服的粗陋外表欺骗,误以为他比实际更苛刻自己。

为什么这些被后人尊为圣贤的人都害怕虚伪和自欺?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清楚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人们无法看到自身的矛盾,就像无法看到自己的脸一样。想看见自己的脸,要借助镜子;想看见真实的自我,就必须通过真诚。“真诚地面对自我”就?一面镜子,如果我们失去了它,就无法了解自己的本性。一位哲人曾说过:

“真诚是竖起的一面镜子,让我们能从中看清自己,显示出本来的面目。”

二战的大屠杀之后,有两个故事广为流传。

雷咯夫教父对弟子说:“不承认也不纠正自己灵魂上污点的人,不会得到上帝的救赎;不承认也不改正自己错误的国家,同样得不到上帝的宽恕。无论是一国还是一人,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绝对得不到救赎。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就得到什么样的救赎。”

  “雅各的儿子告诉约瑟夫:‘我们都是正直的人。’约瑟夫答道:‘所以说你是奸细。’但后来?人真诚地向对方认错时,说的则是:‘这样对待兄弟,我们深感罪孽深重。’此时,第一缕救赎的曙光降临了。怜悯之情止不住涌上心头,约瑟夫别过脸哭了。”

世间有善有恶,但善恶的界线不在国与国、组织与组织或人与人之间;善恶的界线穿越每一个国家、组织,甚至每一个人的心,将世人一分为二的正是人们自身的局限性。人们不应该逃避自己的缺陷,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归咎他人,这样的做法大可不必,因为不完美本来就是人应该接受的。人类正是在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中才发展壮大起来的。

  倍受尊敬的哲人格雷高利说,人类唯一能够成就的完?就是——永无止境的进步。这种进步就像一个人学走路,跌倒了再爬起来。

第四章 什么是灵性(1)  害怕下地狱的人才需要宗教,去过地狱的人才会有灵性!

  ——罗斯 戒酒协会会员

追求完美让人分裂,承认不完美让人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长处,承认不完美是将一个人的缺陷和长处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己;追求完美则是企图将一个人的缺陷和长处分裂,让自己变得支离破碎。分裂,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虚假的幻象;完整,人们的心中没有了幻象,灵性却开始了觉醒。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缺陷和长处统一在一起,缺陷和长处这两股力量就会融合,产生核变,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能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灵性的觉醒。

  什么是灵性?灵性就是开悟,用佛陀的话说,就是苦难的终结。一位心灵导师曾这样描述过这一体验:

以前,我一直追求完美,对自己身上的很多缺点都不满意,我讨厌自己,憎恨自己,内心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我长期焦虑不安,陷入了深深的忧郁。有好几次我都想自杀,结束这条不完美的生命。

  一天,夜深人静之时,我一个人独自坐在家中,脑海里不断闪现一个念头:“我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突然,我感觉到我的意识似乎跳出了自己的身体,它游荡在身体之外,近距离地对着我的躯体说:“我是谁?自己又是谁?”接着,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思维似乎已经停止,剩下的只有感觉。我感觉自己的体内有两股力量在飘浮、翻滚,它们想要融汇在一起;我感觉到自己在一片黑暗中滑行,开始还有些恐惧,可后来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那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

  等我清醒过来有了意识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彻底地发生了改变。我知道那个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我”,是一个虚幻的我,根本就不真实;而那个差点被杀掉的“自己”,才是真实的。于是,我的内心不再有被撕裂的感受,变得完整起来;我不再讨厌自己,完完全全接纳了自己,心灵无比的自由和喜悦。

第四章 什么是灵性(2)  很多戒酒成功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他们承认了自己的不完美之后,当他们接纳了自己的所有缺点和优点之后,突然,心中就会涌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彻底改变了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从这个角度,他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于是,心灵便获得了自由。

  那么,如何才能让一个人的灵性觉醒呢?一位酒徒说出了其中的秘密:“害怕下地狱的人才需要宗教,去过地狱的人才会有灵性!”这位酒徒道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只有经历了苦难的人,才能体会到灵性;只有遭受了分崩离析之苦,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和慰藉;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没在地狱中接受过炼狱的人,他们的灵性根本就不可能觉醒。

  要让灵性觉醒,首先,我们就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包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正因如此,所以,那些犯过错误、历经苦难、去过地狱的人,他们的灵性才容易觉醒。相反,那些感觉良好,春风得意,仍怀揣追求完美幻象的人,他们根本就无法去感悟灵性。沙漠教父约翰?考罗保斯告诉我们:

“如果看到有人一心想爬上天堂,你一定要抓住他的后脚跟,用力把他拽下来。”

灵性不在天堂,只在尘世,它深深地扎根于凡间,甚至在地狱。灵性总是降临到那些满身缺点、扑朔迷离、支离破碎的人的内心。正如有人总结沙漠苦行僧的夸张做法时,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为灵性的觉醒,玩倒立的真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犯错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愿意去承认,不愿意去面对。因为人们的内心总会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情结,让人挥之不去。人本身就不完美,但内心却渴望尽善尽美;心本已存有疑虑,却又期盼确信无疑;根本就没有无瑕的白玉,我们却在追求白玉无瑕。

  霍高是希腊的一位神父,一天,他在亚索山上碰到了一位修道士。

这位修道士心情郁闷、痛苦,也很气愤。问他何以至此,他说:“你们看看我,到这儿都三十八年了,至今还没有过纯粹而完美的祈祷。”听完他的诉说,在场的人都觉得他真的?可怜。

  这时,有一个人说:“这事儿听起来的确可怜。但可怜之处在于,经过三十八年的修行,他依然对纯粹而完美的祈祷情有独钟。”

这一幕即令人不安,又令人安慰:这位迷茫、痛苦的修士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追求的“纯粹而完美的祈祷”正是他内心饱受煎熬的根源。然而,一位旁观者不仅知道了他的痛苦,还找到了他痛苦的根源——对完美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无完人,否认不完美实际就是否定自己。灵性来自疑虑、无助和失控,当人处于这样的境况之时,灵性的感觉便开始了绽放。

  千百年来,很多作家和思想家均有过这样的境,他们将此看做是一种失衡、失序、破裂和纠缠不清的感受。大约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说了四个字——苦海无边。为了解释这个“苦”字,佛陀用了一个词:dukka,意思是脱臼或车轴脱轨,暗示人自身的断裂和被撕扯。通俗地说,这就是人生的逆境。有意思的是,人在逆境之中,人在断裂被撕扯之中,人在无边的苦海之中,人,恰恰就是在这个最痛苦的时刻,他们的灵性开始了觉醒。所以,佛陀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不仅是佛陀,埃及的沙漠教父对人性的这种矛盾也非常清楚。这些苦行僧走进沙漠,为的是寻得一方天地,去探索人类的本性,因为他们深信自己“已蒙救赎”。沙漠俨然成了他们研究人性的实验场。在今人的眼里,埃及的荒野和地中海的山丘遥不可及,然而,这些灵性大师们用内心的紧张和挣扎来解释人们的疏远感,他们的思想,至今仍在启迪着我们。

  当代一位作家用了一个现今的小故事,阐释了接受不完美的必要性。

第四章 什么是灵性(3)  有家大公司的CEO才华出众、能力超群,深受大家的尊敬。可他有个难言之隐:每次到董事长那里做例行的周报,都会尿湿裤子。

  善解人意的董?长建议他去看泌尿科,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可第二周,他又在董事长面前尿湿了裤子!“你没去看泌尿科医生?”董事长问。

  “没看,他不在家,不过,我看了心理医生,这会儿没事了,我不再觉得尴尬了。”他答道。

要想灵性觉醒,最重要的是:真实、诚实和说真话。一句话,就是要正视自己,将自己看做是一个常人:一个迷迷糊糊的人,一个自相矛盾的人,一个满身缺点的人。相反,灵性觉醒最大的障碍则是否认这一切:否认人的不完美,否认内心的矛盾,否认自己的缺陷。否认就是逃避,它堵塞了灵性觉醒之路,让人滑向了自暴自弃和自欺欺?的深渊。

  承认不完美,固然不那么容易,就像直面问题会使人痛苦一样。但是,即便你选择逃避,问题也不会自动消失,所以我们只有承认,并勇敢地去面对。然而,奇妙的是,承认不完美后,我们的心灵感受到的不是绝望,而是喜悦,因为我们只有在不完美的现实中,才能找到渴慕已久的宁静和平和。犹太智者理震斯克说:

“虽然我不完美,但我坚信,我也能升到天堂。站在天庭的审判席前,主会问我:‘你认真学了没有?’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没有。’主又会问我,‘你按时祷告了吗?’我的回答还是:‘没有。’第三个问题是:‘你多?善事了吗?’我第三次的回答还是:‘没有。’接下来,判决将会偏向我这一边,因为我说了实话。”

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在上面这个“讲真话”的故事中,犹太智者认为,尽管自己劣迹斑斑,却还是可以升入天堂,因为他敢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诚实会带来痛苦,所以,一些人选择了说谎,希望能借此逃避说实话带来的痛苦。承认不完美,实则是要坦然面对一切问题。著名作家肯皮斯和弗兰克就是从“讲真话”的这个故事中,发现了祈祷的含义:紧随缺点之后的是寻求帮助的欲望。因为我们不完美,所以才要渴求“?明”,寻求帮助。心灵寻求帮助的第一声祈祷就是呼喊,这种寻求帮助的呼喊每天清晨都会从修道院中传来,它已经被传诵了一千五百多年:“哦,主啊,救救我吧!哦,主啊,快来救救我吧。”圣德兰修女说:

“祈祷的原始本质就是寻求帮助,在孤寂无助中,人的这声呼喊能划破黑暗,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他也会呼喊——我渴了!”


第四章 什么是灵性(4)  一个人只有在最无助的时候,才会发出求救的呼喊,然而,正是这一求救的呼喊却具有深刻的意义。它表示:这个人已经承认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助,已经承认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已经承认了自己需要帮助。因为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法独自面对和完成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会去寻求帮助。我们渴求“神明”,渴求它减轻我们内心的苦痛,渴求它填补我们内心的黑洞。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接受并承认了自己的无能和软弱,于是灵性就会应运而生,心灵的重担才最终得以释放。

  问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塔格威尔在《无法完美》一书中分析的那样:

“最大的恩典就是让我们开始明白出了什么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死,我们几乎无法掌控自己的一切。于是,我们就会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助,就会低下头来,让自己变得虚心。用戒酒协会的话说,就是当一个人万念俱灰、跌到谷底时,他就会变得虚心,就会明白只靠我们自己,注定会迷失方向。”

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有很多缺陷,我们的能力不足,很多事我们都无法掌控,用戒酒者协会的话说,就是我们不要去扮演上帝,追求完美。灵性的觉醒与完美无关,它隐藏在不完美中,是一种求助的呼声。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碰到不可穿越的障碍、无法跨越的阻隔。面对这些困难,你认为是上天在嘲弄你呢,还是在帮助你?认为是嘲弄的人会不断经历沮丧、悲哀、内疚、恼怒、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使自己的灵性继续沉睡。而认为困难是在帮助我们的人,他们通过困难,认清了自己的局限,承认了自己的不完美,于是,他们的灵性便被唤醒。

  伟大的诗人艾略特在《东科克》这首诗中这样描述了灵性觉醒的历程:

要想了解你所不了解的,

  必先经过愚昧无知。

  要想拥有你不曾拥有的东西,

  必先经过一无所有。

  要想功成名就,

  必先经过默默无闻。

  你不了解一切,

  正是你唯一的了解。

  拥有的正是你不曾拥有,

  功成名就恰恰是你的默默无闻。

第四章 什么是灵性(5)  这首诗告诉人们,唯有承认自己愚昧无知,我们才能对事物有所了解;唯有承认自己无能无助,我们才能获得帮助;唯有承认苦难,我们才能超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痛苦和不幸,总是选择逃避,而逃避则会带来更大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大师荣格说:“所谓神经官能症,其实就是人生痛苦常见的替代品,这种替代品带来的痛苦,比要逃避的痛苦更为强烈。”因此,我们要提醒的是:只有尊重事实,接受那些无法掌控的不完美,才能淡化心灵的不适,让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发现自我和承认自我是获得幸福的基础,当我们做到这一点后,灵性便开始觉醒,内心的智慧也会因此而生。

  《宗教之我见》一书曾对戒酒协会的早期成员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书中,詹姆斯把人分为两种:一是初生的人,一是重生的人。初生的人从不怀疑,他们懵懵懂懂,自信而内敛,常常身处宁静之中却浑然不知。他们认为事情总是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不会把偶尔的不幸放在心上,他们也不会以此为然。这些人活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