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孩子成长的保证:怎样提高记忆力 林格 主编 >

第1章

孩子成长的保证:怎样提高记忆力 林格 主编-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故而养成教育承担着两大任务;一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人格;二是启迪智慧,提高能力。这也正是现代教育的两大核心任务。本书一课题研究为基础,科学、权威、实用,案例丰富,有大量精辟的训练题,是多位资深教育名家的集体智慧,编撰过程前后向加长达五年之久。全书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到繁,是青少年及家长亲子共享的优秀读物,也是中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核心资料,本书在教育界将产生重大影响。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林格 主编 
目  录
 1第一部分: 
记忆是一种智力活动,表现为一种经过或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呈现。而记忆力是人们在记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人们记住事物的形象或事情的经过的能力,实际上包括了对各种信息材料的识别、分析、加工、抽象、比较、概括、储存、再现等各种综合能力。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记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当然,在其他如观察、想像、思维、创造等各种智力活动中,记忆力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1节:什么是记忆力第6节:一心多用
第2节:影响记忆力的因素第7节:分散记忆法
第3节:提高记忆力第8节:分类记忆法
第4节:按规律遗忘第9节:图表记忆法
第5节:唤起兴趣记忆法第10节:左右脑协同记忆法
2第二部分: 
有人将学生均分三组,只告诉甲组学生10张画上的内容,不让学生看画;只让乙组学生看这10张画,不讲解画上的内容;既给丙组学生讲解画上的内容,又让他们看这10张画。随后测验,甲组记住60%,乙组记住70%,丙组记住86%。如果将需记信息寓于影视节目中,同时启动视觉和听觉的能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极大的提升作用。现在很多有条件的学校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课堂生动有趣,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记的积极性。 
 第11节:多通道协同记忆法第16节:事件发散记忆法
第12节:借助联想想像第17节:结合记忆法
第13节:博知记忆法第18节:交友记忆法
第14节:阅读记忆法第19节:思维是什么
第15节:改错记忆法第21节:七种重要思维
3第三部分: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处延,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 
 第21节:七种重要思维第26节:提高思维力的方法
第22节:逻辑思维第27节:具体方法
第23节:逆向思维第28节:保护好奇法
第24节: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第29节:活动法
第25节:要遵循的原理第30节:抽象概括法
4第四部分: 
下雨的时候,井里的这股气会随着上面落下的雨水沉入井底,这时下井去更换朽木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当时在陵州做官的杨佐,针对这一情况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叫木工做了一个大木盘,在木盘上凿了很多孔。然后他叫人把木盘架在井口上,不断向木盘内倒水。水从孔内下流,就像下起雨来一样,通过木盘上的孔流入井里的水柱,同样能使井里的气体向下坠。这样,人们也就可以下井更换井壁的朽木了。 
第31节:连锁联想法第36节:观察力与注意力
第32节:仔细观察法第37节:观察是发现的源头
第33节:及时转向法第38节:提高人的素质
第34节:观察的奥秘第39节:遵循感知规律
第35节:观察力的结构第40节:周密系统法

5第五部分: 
有些事物的发生发展及现象的变化,随着时间愈演愈烈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这时最好运用时间顺序法来进行观察。例如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草履虫无性生殖现象等。有些被观察的事物所产生的现象变化,既同时发生,又同时消失,观察时应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在观察一些化学和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运用这种方法。所以,观察不同的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时间顺序或结构次序入手,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获取的信息当然会有所不同。 
 第41节:独具慧眼法第46节:异类观察法
第42节:随意观察法第47节:告别成见法
第43节:重复观察法第48节:拨开假象法
第44节:多感官并用法 
第45节:调查研究法 
    
第1节:什么是记忆力

 
  记忆力自主训练全案

  一、什么是记忆力

  1.记忆力的基本理论

  记忆是什么

  〃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记忆是一种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究竟是什么呢?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同时又密不可分的环节,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其中识记和保持属于〃记〃的方面,再认或认知属于〃忆〃的方面。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是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或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从生物学角度讲,记忆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殊机能,其本质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即脑生理活动的过程,因此也可以把记忆看成人脑接纳、贮存、提取事物讯息的心理和生理协同合作的综合过程。

  记忆≠记忆力

  记忆与记忆力虽密不可分,但不能直接划等号。

  记忆是一种智力活动,表现为一种经过或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呈现。而记忆力是人们在记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人们记住事物的形象或事情的经过的能力,实际上包括了对各种信息材料的识别、分析、加工、抽象、比较、概括、储存、再现等各种综合能力。

  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记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当然,在其他如观察、想像、思维、创造等各种智力活动中,记忆力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时启动的主要人体感官划分:

  (1)视觉记忆(2)听觉记忆(3)嗅觉记忆

  (4)味觉记忆(5)触觉记忆(6)平衡觉记忆

  (7)视听觉结合记忆(8)视听触觉结合记忆

  (9)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记忆

  按记忆的材料在脑中保持的时间划分:

  (1)瞬时记忆

  又称感觉记忆,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钟,瞬现即逝、须臾即忘,人们往往感觉不到。大脑对此类信(讯)息不作加工和重复,形成的痕迹是表浅而活动的,一秒钟以后就消失,遗忘后不能恢复。

  (2)短时记忆

  也叫操作记忆,保持时间大于一秒但不超过一二分钟,常和一定的操作动作相联系,操作结束,准确的记忆内容也就消失。边记边忘的短时记忆是一种正常现象,能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

  (3)长时记忆

  保持时间大于一二分钟,通常能保持较长时间,有的可终生不忘。大脑对此类信(讯)息进行了储存前的主动、积极加工,形成的痕迹大都是结构的、深刻的、牢固的,保持时间较长,遗忘后大都能回想起来。

  同一内容经过反复记忆,可以延长记忆时间,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记忆痕迹在受试老鼠的脑中至少要持续90秒钟,短时记忆才会转变而巩固为长时记忆。对人类则只需四五秒钟。

  按记忆材料的大脑半球划分:

  (1)左半球记忆:负责记忆逻辑信息、语言信息

  (2)右半球记忆:负责记忆形象信息、艺术信息

  此外,人们还从心理特征方面将记忆划分为情绪(感)记忆和非情绪(感)记忆;按照生理特征将记忆划分为运动(动作)记忆和非运动(动作)记忆等。

  3.记忆的特点

  易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对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等的记忆并不是原封不动的。其中的一些内容、形式或形象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一些原有经验在新经验的不断充实中逐渐丰富、完善和更新。

  不可见性

  记忆是不可见与非直观的。只要人们不肯将记在脑中的内容转录,以说、写或其他方式复制出来,别人就无法得到它。

  不完全可靠性

  记忆的易变性导致了回忆时的不完全可靠性。回忆起来的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的形象等,不能确保是首次识记时的原型,随着时间的顺延,其中的一些可能更完备;可能出现残缺;可能走形或变样;亦可能整体或局部扩大或缩小。

  瞬捷性

  据研究,在50毫秒至半秒钟的时间里,人脑可以记住4个不同的数据。正常人的大脑可在一眨眼之间记住感兴趣的知识、经验、事件等。

  人们所记住的内容,取用时也具有瞬捷性。人们还能于短瞬间去比照记住的信息,如此事与彼事、过去和现在等。

  无穷性

  每个正常人的记忆潜力都无穷大。达尼尔·达宁形象地描述说:〃我们的记忆力活像套娃(一种农妇装束的玩偶,一般以木质制作,最外边的一个个头最大):卸下一个,里头还有一个。〃

  4.优秀记忆力的表现

  敏捷

  与速度相关,也就是〃记得快〃。记忆敏捷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识。

  持久

  与牢固度相关,也就是〃记得牢〃。记忆持久、长期不忘,能提高记忆的效益。 
 
第2节:影响记忆力的因素

 
  正确

  与准确性相关,就是〃记得准〃。记忆如果不准确,其他的记忆品质就无从谈起。

  5.影响记忆力的因素

  压力影响记忆

  严重的情绪危机和压力会对记忆力造成影响。

  压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情绪压力,情绪可以是正面的愉快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恐惧或愤怒。一个人有良好的自制能力,情绪就会被压抑。另一种是生理压力,主要源于身体某方面的功能超负荷,如浮肿、暴饮暴食、过度工作等。

  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记忆力的发展。轻微的压力比没有压力更能帮助人们发挥潜能。

  睡眠与记忆力

  拥有充足的睡眠、保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最可靠的能长久促进记忆力发展的好

  办法。

  睡眠可以解除大脑疲劳,同时制造大脑需要的含氧化合物,为觉醒后的思维和记忆做好充分的准备。适度睡眠为记忆和创造提供了物质准备,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对促进记忆巩固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熬夜和过度睡眠都会损害记忆力。

  不良嗜好影响记忆力

  适量的酒精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使身体活性化。但酒精对记忆却有百害而无一利,酒精对脑细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导致暂时性记忆丧失。

  研究表明,吸烟会加速记忆力丧失。如果人到中年还有吸烟习惯,记忆力受损更加明显。最新研究显示,烟瘾大的人,即一周抽上15根香烟以上的烟客,长久记忆与日常记忆都比常人差。

  健康营养提高记忆力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适当食用包含天然神经化学的物质可以增强智力,也许还能防止大脑老化。这些有助记忆的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脂肪含量高的鱼类、糖、维生素B等。

  营养保健专家也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对大脑十分有益,如:坚果、全麦面包、豆腐、南瓜、蛋黄、葡萄、柚、深海鱼以及肝脏和肉类等。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和学生不妨经常食用。

  二、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性

  1.〃记忆是智慧之母〃

  〃记忆是智慧之母〃,不了解记忆机理的远古人类把记忆看成智慧的母亲,认为记忆可以生发出无数美妙而高贵的事物。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致力于记忆的研究,留下了启发后人的感悟,如中国张载的〃不记则思不起〃等。现代,有更多对记忆重要性的感悟被作为名言广为流传: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谢切诺夫(俄)

  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培根(英)

  假如没有记忆力,我们便会成为转瞬即逝之物。从将来看过去,所看到的便会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谓现在,随着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会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基于过去所产生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可能存在,就连我们一生中实际上持续不断地进行的,并且使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学习活动也不可能存在。

  C·л·鲁宾斯坦

  千百年来,人类依靠记忆积累经验,凭借记忆得到的能力征服大自然,到达理想的彼岸。没有记忆力,人就如同行尸走肉过去和现在所接受并贮存于脑中的一切信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都将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智力和技能亦将荡然无存。

  2.杰出人物记忆超群

  古往今来,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头脑清晰、记忆超群的人: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遇碑文,吟诵一遍,即可不忘;

  拿破仑,于15年后在制定法典的会议上能随口引证19岁时在禁闭室内看的罗马法典;

  前苏联的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只要扫视一眼,就能说出人们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的杂乱无章的大小不等的、有的甚至相互交切的近百个圆圈的准确数目。他被带到陌生城市里去应试,每到一个地方,只要在街上走一次,就能对那里的交通线路、十字路口的情况以及各家大型商店、剧院、酒楼的名称与地址了如指掌。他只要2小时的记忆时间,就可以快捷地背诵一本有一千多家用户的电话薄中每家每户的称谓、号码等;

  达·芬奇,在十几岁时到一寺院里游玩,目光被一幅壁画吸引住了。回到家中,他毫不费力地把看到的壁画默画了下来,物象比例和细节点缀宛如原作,连色彩明暗差别都再现得十分逼真;

  被称作音乐神童的莫扎特,有一次在西斯汀教堂里,只听了一遍就把神秘不外传的大合唱(是相当复杂的变调音乐,包括4个声部的重唱和5个声部的合唱)默记在心了;

  唐朝的王维,有一次在洛阳城里看到一幅《按乐图》画的是一个乐队在演奏。他仔细观察了一阵子,然后微笑着对旁人说:〃这幅画描绘的,恰好是《霓裳羽衣曲》演奏到第三叠第一拍。〃大家听了以后既诧异又不相信,都说:〃你怎么知道?这是骗我们的吧?〃于是王维请来了一队乐工,叫乐工们演奏《霓裳羽衣曲》。当乐工们演奏到第三叠第一拍时,乐工们的手指、嘴唇在乐器上的位置以及动作和姿势,刚好跟画上描绘的一模一样。大家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