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53章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53章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④ 
  万石左右,657年以后,关中的饥荒总是导致朝廷迁往洛阳,这样做代价很 
  高。 
       武后把朝廷长期定在洛阳,这样就更加忽视了这一段运输体系,同时使 
  为大平原服务的主要运河体系也日益衰败。到玄宗登基时,在运河与黄河会 
  合地的大坝和水闸闸门已经失修,不能通行。 
       同时,中宗时期的特征是饥荒连年不断。705年的一次大洪水使河北的 
  17个州受灾,同时淹没了渭水流域。706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旱灾,它从冬 
  季持续至707年夏初,结果造成了关中、河北和河南的饥荒。708和709年 
  又发生严重的饥荒,当时粮食必须通过陆路用大车从大平原和从江淮地区运 
  往长安。① 
       早在中宗初期,李峤和宋之问已力促他永远迁都洛阳,现在大臣们又重 
  提此议,但韦后利用他对皇帝的影响,加以阻挠。崔湜企图另辟一条跨山区 
  经商州的通往南方的路线,这个尝试是一次灾难性的和劳民伤财的失败。② 
        中宗之死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睿宗和玄宗的新政权仍很不稳固,所以不 
  可能离开长安,而自然灾害循环反复,不断发生。711年,河东汾水流域发 
  生一次大地震,很多人丧生。712年春长期干旱,另一次在夏初。712至713 
  年渭水流域和长安京畿区发生严重饥荒。714年又有一次严重干旱。 
       713年玄宗决定迁都洛阳,但他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政治危机使此行不可 
            ③ 
  能实现。但是运输体系终于有所改进。陕州刺史李杰被任命为水陆转运使, 
  奉命用陆路拉纤来改造三门峡上游的陕州与洛阳之间的漕运。这一工程大见 
  成效,结果它能每年运粮100万石,此数为高宗时期的五倍。714年,李杰 
  重建汴渠和黄河会合地的水闸,从而恢复了从南方到洛阳的直达交通。④ 
       尽管有李杰的这些成就,对长安的供应问题依然是严重的,部分地是由 
  于关中和西北的军事编制日益庞大,部分地是由于京畿区继续歉收和缺粮, 
  该地在714年遭到破坏性的飓风的袭击,然后又发生严重的旱灾。 
       但自然灾害的损失不限于关中。在玄宗朝初年,提供国家大部分岁入的 
  大平原也深受打击。715年,河南河北有大的春涝,然后在夏季又发生蝗灾。 
  716年,东部平原甚至遭受更严重的蝗灾,广大地区的粮食全部损失。716 
  和717年,洛水流域有严重的涝灾。在717年,河南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被淹, 
  洪水破坏了大片种粮区,并淹没汴渠边的巩县。河南和河北的这些洪水和自 
  然灾害的后果特别严重,因为这两个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生产力最高的区 
  域,政府依赖它们的收入的程度也最大。 
       717年初,势在必行的事情终于发生,玄宗被迫将朝廷迁往洛阳。与往 
  常一样,此行路途艰难,代价高昂,时间又长;玄宗一行用了24天才抵达洛 
  阳,朝廷留在那里直到718年冬。在以后的20年中玄宗共在洛阳度过9年, 
  朝廷的迁移不下10次,搬动花了很大的代价,并把政务严重打乱。由于规模 

③ 《通典》,卷10 第56 页;《册府元龟》,卷497 第8 页;卷498 第15 页。 
④ 《新唐书》,卷53 第1365 页。 
① 见《旧唐书》,卷37;《新唐书》,卷35、36 中关于自然灾害的材料。 
② 《旧唐书》,卷74 第2623 页。 
③ 《册府元龟》,卷113 第18—20 页;《唐大诏令集》,卷79 第451 页。 

… Page 221…

  扩大,管理日趋复杂,这些迁移的费用越来越高,它们必然耗费了国家的大 
  量资源。① 
        救济饥荒 
        政府认真地采取了与饥荒作斗争的措施。714年阴历九月,一份诏书命 
  在全国扩大从655年起在京师实行的常平仓制。这些粮仓在丰足之年以高于 
  正常市场价格的价格购进粮食,在饥馑之年以低于时价的价格出售储粮;这 
  是一种旨在减轻因价格过份动荡 
                                  表7 玄宗朝廷的所在 

           至717年正月初十日                                       长安 
           717年二月初三至718年十一月初一                          洛阳 
           718年十一月初一至722年正月十五日                        长安 
           722年二月初七至723年正月初三                            洛阳 
               723年正月初三巡行太原,直至三月初五 
           723年三月初五至724年十一月十四日                        长安 
           724年十一月廿二日至727年九月廿二日                      洛阳 
               725年十月十一日巡行泰山,直至十二月二十日 
           727年十月十一日至731年十月廿一日                        长安 
           731年十一月至732年十月十一日                            洛阳 
               732年十月十二日巡行太原,直至十二月初二 
           732年十二月初二至734年正月初六                          长安 
           734年正月十六日至736年十月初二                          洛阳 
           736年十月廿一日以后                                     长安 

  而造成农民困苦的措施。719年,又一份诏书命令在北方诸道以及长江流域 
  和四川的大城市建立这类粮仓。每个州拨给专款,作为资金。 
        同时,原来的义仓制也被改革。各州通过这些义仓应该保存根据地税征 
  收的储粮。但挪用这些粮食作为一般岁入运往京师的做法已成惯例。716年, 
  这种做法被禁止,储粮只准作救济饥荒之用。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到玄宗末期,在义仓储存的粮食储备相当充足, 
  特别在最易发生饥荒的关内、河东、河北、河南诸道更是如此。这些储粮在 
  很大程度上缓和了8世纪30和40年代自然灾害的冲击。① 
        税制 
        玄宗初期的财政问题并不仅仅是运输征收的粮食和布帛到京师的困难造 
  成的。长期存在的收入不足的局面仍在继续。因不完善的人口登记而使税册 
  漏登大批应该纳税的人这一主要的基本问题,在7世纪90年代变得严重了; 
  这一严重局势只是由于武后并不怎么连贯的重新登记的措施才部分地得到缓 
                                     ② 
  和。711年,韩琬重提此事,但在玄宗执政初期,政府未采取行动,不过在 

① 《旧唐书》,卷96 第3023—3024 页;《资治通鉴》,卷211 第6726—6727 页;《唐大诏令集》,卷79 

第452 页。迁都的详细情况,见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第25—31 页。 
① 《旧唐书》,卷49 第2124 页;《唐会要》,卷88 第1612—1613 页;《册府元龟》,卷502 第22—24 

页。崔瑞德的《唐代的财政管理》第193 页列举了这些储备的规模。 
② 《唐会要》,卷85 第1561—1562 页;《新唐书》,卷112 第4165—4166 页。 

… Page 222…

  使地方行政更有效率之前,这项工作的确是难以进行的。 
       几乎与丧失岁入的形式同样重要的是富户的数量庞大,它们的税虽然按 
  规定缴纳,却被指定用于贵族 (他们是皇亲国戚的武后、韦后时期授予贵族 
  称号和封地的许多官户)的食实封。这一问题的规模难以用数量表示,但 709 
  年韦嗣立的奏疏估计有60余万成年纳税者(占当时总数的8%)被分配给封 
  地的拥有者,这些封地所收的丝税超过太府寺。同年另一种估计列出一个数 
  字:140户贵族享有实封,从54个州取得收入,并选州内最富之户来履行义 
       ③ 
  务。在河南最富的一些地方,采邑户尤其是一个问题。确定为采邑户被普遍 
  认为比应征入伍更加糟糕,因为在饥馑之年可能得到的减免纳税的待遇,采 
  邑户常常被故意地取消。在有些地区,这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和促使许多被 
  确定的户出逃,从而加剧了未登记的人口的问题。① 
       玄宗对此不能立刻有所作为,因为实封与贵族称号一起是世袭的,不能 
  一笔勾销。然而他确实放弃了不分青红皂白滥封贵族的做法,并把实封减到 
  最低限度,其户数常常只是象征性的,远远低于律令的规定数。但这一制度 
  依然有效;玄宗本人就多子多女,共有59个子女,每人必须被给予贵族称号、 
  管理王府的机构和一份封地,这样就给帝国财政平添了沉重的负担。 
       玄宗在即位初年也极力公开表示他在杜绝铺张和不必要的开支。714年 
  阴历七月他颁布了严厉的节约法令,内容是禁止织锦,禁止穿刺绣之衣和戴 
  珠玉饰品。甚至此诏对后妃也不例外,为皇宫制造物品的织锦坊被关闭。同 
  月稍晚,为了平息关于玄宗正在为后宫选美的谣言,他把大批闲着的宫女遣 
  送回家。② 
       这时开始开征的一种税收的辅助形式是盐。710年和713年,专使被任 
  命去管理山西东南部的盐池。但这种形式纯属地方的权宜措施。③ 
       货币 
        自7世纪以来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官铸的钱奇缺。约从679年起,政府已 
  削减了铸钱,在武后在位的整个时期,华中和华南出现了大规模的地方性私 
  铸,其中甚至还牵涉一个未来的宰相。682年,规定私铸钱币者要处以死刑, 
  但收效甚微;从701至704年,政府被迫准许公开使用优质的私铸钱,以满 
  足商业的最低需要。705年,规定没收犯禁者的财产以代替死刑。713年,一 
  位大臣抱怨京师流通的钱质量低劣,以致不宜在其他地方使用。但货币的需 
  要量增长得太猛,远远超过了官钱的供应量,所以政府被迫准许私铸钱流通, 
  以免贸易呆滞。 
       随着宋璟在治政上得势,政府在717年终于企图处理这一问题,并实行 
  以前关于私铸的严格禁令。死刑被恢复,718年的一份诏书重申了禁令,御 
  史萧隐之被派往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这两个私铸最盛行的中心,企图收集和 

③ 韦嗣立的奏疏载 《全唐文》,卷236 第6 页;《旧唐书》,卷88 第2871 页;《资治通鉴》,卷209 第 

6634 页;《唐会要》,卷90 第1642—1644 页。韦又引了宋务光的奏疏,载《全唐文》,卷268 第22—23 
页。 
① 关于封地的问题,见仁井田升:《唐代的封爵及食封制》,载《东方学报》(东京),10。1  (1939 年), 

第1—64 页;砺波护:《隋之貌阅及唐初之食实封》,载《东方学报》(京都),37 (1966 年),第153—182 
页。 
② 《资治通鉴》,卷211 第6702—6704 页。 
③ 《唐会要》,卷88 第1608 页。 

… Page 223…

  销毁非法的钱币。但禁令和萧的使命都归于失败,结果导致物价大波动、商 
  业暂时停滞、民众不满和宋璟垮台。最后,政府不得不放松禁令。问题依然 
  没有解决。① 

                                           反佛教措施 

        在韦后去世之时,佛教已长期从国家和贵族那里得到无比的庇护,其权 
  势和财富已经盛极一时。公元711年辛替否上奏睿宗,请他注意佛教寺院聚 
  积的大量财富以及富人通过充任僧人或沙弥逃避纳税和其他义务的方法。睿 
                                                                                      ② 
  宗与他的姐妹一样,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已把道教置于佛教之上,并且不断 
  深受道士的影响。他下令调查佛教寺院拥有的土地和水磨,并命令凡是非法 
                                        ③ 
  取得的土地一律由国家没收。712年,他又下令拆除那些未得官方认可的寺 
  院。④ 
        玄宗登基后,在姚崇的鼓动下也迅速采取反佛教的行动,姚崇以前在河 
                                                 ⑤ 
  北任职时,曾以反对佛教寺院闻名。713年的诏书禁止豪门大户建造私人寺 
                                                                                              ① 
  庙或“功德院”,因为这些已经成了逃避纳税和各种形式的徭役的手段。714 
  年阴历五月,在姚崇提请玄宗注意为了同样目的公然不正当地滥用遁入空门 
  这种现象后,对佛僧的大规模调查开始了,结果使三万余名僧尼还俗。次月, 
  政府明令禁止建造新寺院,同时严格控制对现存庙宇的翻新。② 
        玄宗不但打击佛教界的物质基础,而且试图把佛僧的活动限在庙内和禁 
  止他们公开讲经,后一个措施可能与这一世纪初期几份诏书中公开宣布镇压 
                                           ③ 
   的各种宗教叛乱者的集团有关。他还企图使用由来已久的方法,要佛僧孝顺 
  其父母,换句话说,就是要承认他们自己没有完全脱离正常的社会关系和摆 
                                                                                         ④ 
  脱对当局的义务。在这方面,他并没有比他的前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他的其 
  他反佛教措施的成就是难以估计的。玄宗肯定仍不满足,因为在8世纪20 
  年代他又推行了新的措施,这将在以后论述。 

                                  710至720年的军事改组 

        玄宗时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在下面将予充分论述,这里只需提 

① 见崔瑞德:《唐代的财政管理》,第74—76 页。 
② 《全唐文》,卷18 第9—10 页。 
③ 《全唐文》,卷19 第3 页。 
④ 《佛祖统记》,载《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9 第373 页。 
⑤ 《旧唐书》,卷96 第3022 页。 
① 《唐会要》,卷50 第878 页。 
② 《唐会要》,卷47 第826—827 页;《全唐文》,卷26,第27 页;《资治通鉴》,卷211 第6696 页。 
③ 《全唐文》,卷26 第10 页;卷30 第10—11 页;卷29 第5 页。关于715 年河北的教派起义,见《新唐 

书》,卷5 第124 页;《旧唐书》卷8 第175 页;《资治通鉴》,卷211 第6710—6711 页;《唐大诏令集》, 
卷113 第588 页。这些记载提到教徒白衣长发。敦煌的《户部格》残卷(S。1344 号)引了674、695 和702 
年的类似的诏书。这些材料说明有些教徒受过很高的教育。 
④ 《旧唐书》,卷8 第172 页。关于对待佛教政策的更详细的情况,见S。温斯坦在 《剑桥中国史》第4 卷 

中所写的一章。 

… Page 224…

  供详细的材料来说明防务政策发生变化的背景。在睿宗执政之初,唐朝在边 
  境面临几个很突出的问题。 
       在极西部,武后在692年决定维持对塔里木盆地诸国和对准噶尔的牢固 
  控制。这使中国人负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