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54章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54章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极西部,武后在692年决定维持对塔里木盆地诸国和对准噶尔的牢固 
  控制。这使中国人负担了相当沉重的军事义务。在塔里木盆地,以龟兹为大 
  本营的安西四镇提供了一支分驻于重要城市的“保护性”力量,但这些城市 
  仍保留着土著统治者。这些部队防卫这一地区,使之免受南方的吐蕃以及西 
  突厥、特别是北方突厥的强大的部落联盟突骑施的压力,同时也为了对付阿 
  拉伯人从西面侵入河中地区所构成的潜在威胁。在这里驻军的主要目的是控 
  制经塔里木通往中亚、克什米尔和北印度的商路和经近代阿富汗通往伊朗的 
  商路。 
       更往北,中国的军队和分遣队分驻在沿天山北侧经伊犁河谷和费尔干纳 
  通往中亚的路线上。哈密和吐鲁番绿洲还驻有中国的守军,那些地方在太宗 
  时期被征服,并正式归中国文官治理。在这些地区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定居者 
   (其中许多是强制迁来的罪犯和家庭),但绝大部分人口仍是非中国人。这 
  一在今乌鲁木齐附近、以北庭都护府为中心的地区必须加以守卫,以防西面 
  的突骑施、北面的黠戛斯和东北的突厥的侵犯。 
       8世纪初期驻在西面的守军总数约为五万人,这意味着中国人必须不惜 
  一切代价牢牢地控制经甘肃西北绿洲这条供应他们的路线。在这里,唐朝面 
  临的最强大和最咄咄逼人的敌人是吐蕃人。在7世纪后半期,吐蕃国已经征 
  服和逐渐并吞了在今青海省的原吐谷浑领地。从这一富饶的放牧区,吐蕃人 
  能直接对甘肃西部的敦煌直至四川这一弧形的中国边界施加压力。为了对付 
  这一威胁,中国人自7世纪70年代起逐渐设立永久性的卫戍部队和分遣队, 
  它们以军垦为后援,使部队在这一交通困难的地区至少能部分自给。直接的 
  吐蕃侵略在700至702年的一次惨败后结束,此后发生的内乱和吐蕃幼王的 
  登基暂时迫使吐蕃人把精力集中在内部事务方面。从707至710年与中国人 
  的长期和谈,在睿宗即位前不久以和亲结束。吐蕃人能够从唐朝廷取得非常 
  有利的条款;和谈的部分内容是把黄河上游称之为“九曲”的领地割让给吐 
  蕃,这一地区对武后时建立起来的防务体系是极为重要的。吐蕃人可以由此 
  直接威胁长安周围的京畿区,它的丧失大大地削弱了中国的战略地位。 
       714年,吐蕃人要求缔结一个正式的和约,玄宗同意。但和约刚缔结, 
  吐蕃人就攻击兰州,造成很大的破坏。虽然在714年后期吐蕃人遭受了决定 
  性的失败,中国人从此能够控制其边境并再次建立起防御工事,但吐蕃人这 
  种欺人的背信弃义使玄宗产生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痛恨,并多年不愿再作 
  任何和平安排。① 
       沿关中和河东两道的北部边境,唐王朝面临的是游牧民族宿敌东突厥 
  人。691年默啜可汗登上汗位后,突厥又发展成一个令人生畏的强国,到8 
  世纪初期,它在从满洲边境直到西方的费尔干纳的整个草原地带称霸。突厥 
  人在武后时期屡次袭扰中国边境,但中国人在705年惨败于他们之手后,就 
  沿黄河北道建立了昂贵的、由常备军和永久性堡垒构成的防务体系,以重兵 

① 关于与吐蕃的关系,见伯希和:《古代西藏史》(巴黎,1961 年),书中把《旧唐书》卷196 上和下及 

 《新唐书》卷216 上和下译成法文。最佳的批判性研究载于佐藤长的《古代西藏史研究》(两卷,京都, 
1960—1961 年),此书把中文史料与J。 巴科、F。W。托马斯和Ch。图森编译的《敦煌文献中有关西藏史的材 
料》 (巴黎,1940 年)中的藏文编年史互相印证。 

… Page 225…

  驻守,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进一步的大规模入侵。同时,基本上以他个人统治 
  为基础的默啜的“帝国”受到西面和北面的臣服民族的日益加强的挑战,所 
  以在睿宗登基时,默啜在全力进行他在极西部的战役。从711年起,他不断 
  与唐王朝进行和亲谈判,以期支撑他在其臣服民族中的衰落的权力;714年, 
  虽然他攻打了中国西面的北庭诸前哨,但他从未严重地威胁中国本部的边 
  境。716年他的死亡进一步削弱了突厥人的力量,他们的许多附庸部落纷纷 
  投向中国。以后北部边境的动乱并不是突厥人造成的,而是来自已在北部关 
  中和河东(今陕西和山西两省)的中国领土上定居的突厥族和其他游牧民族 
  的集团;驻守在这一区域的强大的边防部队负责对付它们内部的暴动以及来 
  自草原的袭扰。① 
       从696至697年,生活在今河北和辽东省边缘地带的两个游牧民族—— 
  突厥血统的奚族和准蒙古族的契丹人——在东北崛起,构成了强有力的威 
  胁,当时他们已把中国人赶出南满并侵入河北。他们被赶回后,由于得到突 
  厥的援助,就像新兴的振国 (后来的渤海,由在南满的高丽残余组成)那样 
  成了突厥的附庸。他们多年来被幽州 (今北京)都督薛讷所阻。薛在711年 
  调任后,新督愚蠢地企图对他们发起进攻,结果造成了一段时期的严重对抗。 
  ②但到714年,鉴于默啜的力量明显地衰落,奚和契丹都决定作唐朝的属国。 
  717年,中国在东北的地位又牢固地树立起来,并在位于现代辽东的营州恢 
  复了都督府,719年还在那里派驻强大的军队。③ 
       因此,这段时期对中国的防务政策来说是相对安定和有成就的,部分地 
  是因为邻近的几个最具侵略性的强国每况愈下,部分地是因为武后和中宗时 
  构筑的永久性的防御工事起了作用,部分地是因为唐朝一般采取了和解性的 
  外交政策与和亲手段。姚崇和宋璟都经常力促玄宗在对外关系方面要谨慎从 
  事;玄宗也许需要克制,因为714年吐蕃入侵以后,他计划亲自领兵进行大 
  规模的讨伐,只是由于边境将领的胜利才未成行。717年,宋璟甚至反对把 
  中国的管辖扩大到辽东,因为这是不必要的负担。 
       然而,虽然这十年中国人没有采取任何侵略性的扩张政策,但他们仍不 
  断在易受攻击的北方和西北边境一带构筑防御工事。到722年,据张说估计, 
                                  ① 
  军队总数已增加到60余万。在玄宗初期,极力加强兵力的地区是陇右 (甘 
  肃南部)、河东和东北,这是一些能使中国境内关键的道遭受外来威胁的地 
  区。 
       但比单纯建立边防军更加重要的,是对他们的控制和部署的变化。在所 
  有的边境区,尽管它们的战略位置迥然不同,中国人仍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危 
  险因素。他们的潜在敌人吐蕃人、突厥人、契丹族和奚族都是高度机动的游 
  牧或半游牧民族,他们的目标不是永远征服中国的领土,而是对边境地区进 
  行突然袭击以掠夺粮食和其他物品,并掳俘居民为奴,特别是抢走牲畜和马 

① 关于突厥人,见岑仲勉在《突厥集史》(两卷,北京,1958 年)收集的详尽的史料;刘茂才(音)的《关 

于东突厥史的中文资料》 (两卷,威斯巴登,1958 年)翻译了主要史料。勒内·吉罗的《突厥帝国:骨咄 
罗、默啜和默棘连诸汗(680—734 年)的统治》 (巴黎,1960 年)主要根据突厥史料写成。 
② 《资治通鉴》,卷210 第6672—6673 页。薛讷曾在710 年打退了一次奚族的入侵,《资治通鉴》,卷 

210 第6659 页。 
③ 《旧唐书》,卷39 第1521 页;卷185 下第4814 页;《新唐书》,卷39 第1023 页。 
① 《旧唐书》,卷97 第3053 页;《资治通鉴》,卷212 第6753 页。 

… Page 226…

匹。只有吐蕃企图长期征服中国的边境领土,但即使在当时它也是很有限度 
地进行这一活动的。 
     这类一般不很持久的战争尤其需要指挥的灵活性和作出迅速反应的可能 
性。它还需要庞大的边防军,因为所有这些民族能够把数以万计的精于骑射 
的军队投入战场。要对付这类挑战,像唐初建立起来的那种唐代军事体制是 
很不够和不能适应形势的。整个军事组织高度集中。无数以几百人驻守的小 
的镇(或戍)已在边境成立,置于地方行政的控制之下。但万一出现超过规 
模很小的地方冲突,中央政府就必须集结“行军”。这种军队的组成部分是 
通过动员隶属于各卫的府兵,部分是通过大规模征兵。通常政府必须从京师 
禁军的将领中任命出征期间的统帅及其部属,但有时从正式的官员中任命, 
其中许多人能随时出将入相。这种完全特殊的组织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 
组成。所有动员、训练、向前线运兵、兵员的供应和装备等工作都必须临时 
完成。当需要进行计划周密的反攻或大规模讨伐时,它证明可以应付裕如。 
但如果要对只有有限目标的机动灵活的敌人的攻击作出迅速的防御反应,这 
一制度实在太慢,太不方便。到大军到达边境时,敌人一般早已撤回自己的 
境内了。 
     在高宗和武后时期,防务因成立大批长期的边防戍军而得到加强。这些 
军队一部分是有长期任务的府兵,但长期服役的健儿的人数日益增加,他们 
之中——特别在骑兵中——有的人是非汉族人。这些常备军最早设在吐蕃边 
境的西北和中亚;从7世纪90年代起,河东和河北北部边境一带也部署了这 
种军队。但即使这些军队中最大和最训练有素的力量,在孤立无援时也不能 
抵挡一次大进攻。 
     随着睿宗的即位,边防不但得到足够的兵力,而且还有一个经过协调的 
指挥机构;如果遭到进攻,这一机构能够迅速部署这些部队而不会有一成不 
变的制度所带来的那种等待中央政府任命战地统帅和动员野战军的长期延 
误。从710和711年起,任命长期的节度使以指挥各防区的做法逐渐成为定 
例,而根据传统,以前各防区是归远征军的总管指挥。这一制度并不是一下 
子在全边境实行的,而是在以后十年中逐渐发展而成。但在8世纪20年代初 
期,北方和西方边境已被组织成九大藩镇。这些可见之于表8和地图10。 
     表8所列各“藩镇”的节度使拥有一大批他直接指挥的部属和军队(通 
常称经略军),对规定数目的边州军务有完全的管辖权,并且能指挥该地区 
所有独立的军、镇和小分队。归节度使调动的兵力十分庞大,其数从两万直 
至九万余人。对如此众多的兵员的维持造成了后勤支援的大问题,由于运输 
口粮和物资到边境地区的困难,这些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后勤供应由支度使 
负责,他们受权掌握大量中央政府的资金,以购买军粮、军衣和军用装备。 
许多军队高度依赖军队自己耕种的地方屯田。这些田地由营田使经营管理。 
在最初,这些职位由专门的官员担任,但从8世纪20年代初期起改由节度使 
兼任;节度使另外配备有专门知识的部属来 
                        表8 玄宗时期的边境藩镇 

… Page 227…

    名称     驻营地      设立日期 *                     战略目标 
    平卢      营州        719年+  控制南满。防御契丹和奚的侵袭。 

    范阳      幽州         714年     防御契丹、奚和突厥对河北道的侵袭。 
    河东      太原        723年前  防御突厥、奚和契丹对河东的侵袭。控制定 
                                     居在境内的突厥等民族。 
    朔方      灵武      713或721年 防御突厥对关中的侵袭。控制定居在鄂尔多 
                                     斯区的部落民族。 
    陇右      鄯州         714年     防御吐蕃对关中西部的侵袭。 
    河西      凉州         711年     防御吐蕃和突厥对河西走廊的侵袭。维护往 
                                     中亚的通道。 
    剑南      成都      717或719年 防御吐蕃对四川边境的侵袭。控制边境少数 
                                     民族。 
    北庭      庭州      727或733年 控制往中亚的通道,防止突厥、黠戛斯和突 
                                     骑施等族的侵袭。 
    安西      龟兹         718年     控制塔里木诸绿洲。 
      *不同的藩镇设立的日期很不相同,人们往往很难确定,日期是指授予 
       节度使头衔的时间,或是指正式设立藩镇的时间。 
      +平卢虽然单独设藩镇,但在742年前总的说受范阳节制。 

处理这些后勤和财政问题。729年后,范阳的军队部分地通过海运得到供应, 
因而范阳节度使另负海运的专责;而朔方的节度使则控制连接其各地军队的 
黄河上游的河运,同时还掌握地方盐的生产。 
     节度使历年取得的非军事职能还不止这些。朔方的节度使在734年,后 
又在746年兼任关内道的采访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个远比他们实际的 
边境藩镇广大的地区管理民政。从737年起,剑南 (四川)的节度使甚至兼 
有邻近山南西道采访使的头衔。725年,政府正式承认把节度使的藩镇纳入 
行政体系的做法,节度使 

获准使用“木契”,使他们正式有权进行重大的财政转帐和个人指挥大军。 
节度使身边有时有一监军,监军通常是御史,但737年后有时是宦官,他负 
责报告节度使的行动和维护朝廷的利益。但一般地说,节度使获准有很大的 
行动自由和选用自己部属的权力,不受文官政府繁琐行政手续的不当的掣 
肘。 
     边境藩镇的组织在玄宗初期逐步形成,它们的情况肯定不一样。至少在 
732年前,在设立永久性新藩镇的同时,政府仍在动员野战军和任命其统帅。 
军队的固定建制、小分队和军队的人数及支撑他们的固定财政拨款都是最后 
直到737年才被确定下来的 (下面将予论述)。 
     在初期,直到8世纪30年代中期或更后,除了西部各藩镇外,大部分节 
度使为高级文官,他们兼任其他高级职务,希望在任期满后调至中央政府。 
例如,范阳最早的五个节度使都曾一度担任过宰相。许多这类官员虽然身为 
文官,但可能在武职中几乎度过他整个官宦生涯,而且是与许多将军一样的 
职业军人。但他们仍渴望在中央政府担任高官。他们的任期一般比较短,在 
藩镇的时间很少超过四年,然后又重任文官。因此这些最强大的军队是牢牢 
地受朝廷控制的。 

… Page 228…

       只有位于中亚的安西和北庭及吐蕃边境的河西和陇右诸藩镇是例外,因 
  为那里边境战争的危险不断出现。这里文官很少接受带兵的任务,这项工作 
  一般由职业军人去做。这些将领镇守的时间一般比其文官同僚更长。他们通 
  常根据需要在西面的藩镇中调动,但很少担任文职。他们的部属也几乎全部 
  是职业军人,由此产生了一批久经沙场和在战斗中得到锻炼的将领,他们的 
  戎马生涯全在边塞度过。到8世纪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