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66章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66章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为担心杨国忠会派人追赶和拘捕他。宰相和帝国最有力量的将领之间的对抗 
  形势此时显然已无法扭转。但玄宗仍相信安禄山的个人忠诚,朝中无人再敢 
  提出他谋反的可能性了。 
       安禄山来朝廷的结果是使杨国忠能为自己清除高级官员中的一个敌对集 
  团,其中的成员与玄宗关系密切而且对他有相当影响。刑部尚书张筠和太常 
                                    ③ 
  寺卿张垍两兄弟为张说之子。张筠在京畿和地方任职时政绩卓著。他长于写 
  作,早就有担任宰相的野心,但一直被李林甫压制。李林甫死后,他成了陈 
  希烈的支持者,希望能够接替陈的位置。张垍在8世纪20年代也在朝中历任 
  显宦;玄宗对他特别宠爱,把宁亲公主下嫁给他,并准许他住在宫内的一个 
  府第内。玄宗把他用作起草诏书的私人秘书和精通重大礼仪的人。当陈希烈 
  请求批准辞职时,他也希望取代陈而担任宰相,看来玄宗也确有此意。另一 
  个弟兄为门下省给事中张埱。但张氏弟兄的权力与其说依靠他们的高级职 
  务,不如说是来自张筠和张垍所任的翰林院供奉之职。 
       前面已经谈过,玄宗在8世纪20年代有意识地发展集贤院,来为自己提 
  供一批年轻有为之士,使他们能协助他从事各种文学写作和准备、起草国家 
  的主要文件。集贤院最初由张说掌管,后来被陈希烈接管,但仍保持它的重 
  要地位。但在玄宗后期,它受到另一个由年轻有为之士组成的翰林院的挑战。 
  翰林院与集贤院不同,是直属皇帝本人的一个宫廷机构。它最初由一大批作 
  家、诗人、风水专家、占卜者、佛道僧侣、艺术家、画家、书法家甚至棋师 
  组成,这些人是使皇帝生活更加充实愉快的翰林待诏。738年,翰林院新设 
  一学士院。学士院的重要性很快超过原来的翰林院,它是为皇帝处理国务和 
                                                                                ① 
  起草文件的个人的机要处;在这一职能方面,不久就代替了集贤院。张垍是 
  学士院首批成员之一,院址就设在宫中他的府第内。到754年,张筠也成为 
  供奉。因此他们很有影响,很接近玄宗。 
       张垍实际上曾起草任命安禄山为宰相的诏书,但由于杨国忠的反对,诏 
  书从未被付诸实施。754年阴历三月安禄山离京时,玄宗的大太监高力士为 
  他送行;高向玄宗禀告,安禄山离京时非常不满,因为他知道玄宗原来打算 
  任命他为宰相,但最后没有做到。杨国忠猜测此事只能是张垍或他的某个弟 
  兄向安禄山透露的。玄宗大怒,因为翰林院学士必须严守机密,张垍及其弟 
  兄都被贬往地方担任次要职务。② 
       这一年晚些时候,杨国忠在政治上又赢得了一个胜利。陈希烈再三要求 
  辞去宰相之职,754年阴历七月玄宗在杨国忠的赞同下予以批准,因为杨国 
  忠与这个同僚已经不和。玄宗希望吉温代替陈希烈,此人凶残阴险,在746 
  至748年的清洗中曾是李林甫的主要代理人之一,并在御史台任职多年。吉 

① 《资治通鉴》,卷217 第6923—6924 页。 
② 《资治通鉴》,卷217 第6924 页。 
③ 传记载 《旧唐书》,卷97 第3057—3059 页;《新唐书》,卷125 第4411—4412 页。 
① 关于翰林院的发展情况,见F。A。 比绍夫:《翰林》(巴黎,1963 年),第6 — 9 页。 
② 《旧唐书》,卷97 第3058 页;《资治通鉴》,卷217 第6925 页。 

… Page 275…

  温此时已成为一个安禄山的支持者;这一年早些时候,安禄山曾要求他担任 
  自己的群牧副使,同时还策划提升他为兵部侍郎。杨国忠在想到必须与如此 
  一名危险的同僚对抗时,不禁惊慌失措,所以他反对玄宗的人选,并成功地 
  让年长的吏部侍郎韦见素担任吉温的上司兵部尚书并成为特任宰相。① 

               ② 
        韦见素 (687—762年)是名门出身的进士,他在睿宗登基前的王府担 
  任低级官员,所以玄宗了解他的整个成年生活。他在京师历任高级职务,以 
  为人随和温顺著称。正如杨国忠所希望的那样,他证明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他副署杨国忠作出的命令时从不怀疑。 
        754年晚些时候,杨国忠又清除了另一个敌人,他就是深得人心和能干 
  的皇族成员和京兆尹李岘。据某些记载,他把自753年以来影响长安的连绵 
  阴雨归咎于李岘,从而达到了清除的目的。其他记载则指出,杨国忠派密探 
  弄清了一件牵涉到安禄山的阴谋后,强迫李岘的京兆府官员去袭击在京的安 
  禄山的府第,在那里发现了安禄山计划叛乱的证据。安禄山的两个代理人安 
  岱和李方来都被处死。安禄山大怒,向玄宗申诉,玄宗为了安抚安禄山,就 
  给理论上应负责任的官员李岘以降级处分。③ 
       他还使河东太守兼采访使韦陟失宠,此人为著名学者,官声极佳;杨国 
  忠担心玄宗可能计划调他进京担任宰相。韦陟被指控挪用公款,于是御史们 
  前往进行调查。韦陟愚不可及,竟贿赂吉温为他说情,同时又写信给安禄山 
  求助。此事被揭穿以后,杨国忠不但能把韦陟贬往边远的南方,而且又能把 
  吉温调出京师,然后把他处死。安禄山因此在中央权府中损失了一员干将, 
  他要求宽恕吉温的呼吁未被理会。④ 
        次年初期,不敢再亲自来朝的安禄山派一名副将前来,要求批准以非汉 
  族将领取代许多汉族将领。杨国忠和韦见素以此作为安禄山计划谋反的确 
                               ① 
  证,要求玄宗拒绝此议。但是玄宗发怒了,他下诏照安禄山的要求任命新将 
  领。宰相们于是提议召安禄山来朝廷和担任宰相,但他所领的诸藩镇应予分 
  割并划归汉族将领节制,以剥夺他的实权。最初,玄宗倾向于按他们的意见 
  办理,而且必要的诏令也已拟就。但在诏令发出之前玄宗又作了进一步考虑; 
  他派一名宦官前往安禄山驻节之地,要他弄清安禄山是否真正在计划谋反。 
  这名宦官得到安禄山的大量贿赂,所以回禀说安禄山一直完全忠于王朝。因 
  此,玄宗命杨国忠和韦见素不要再用这类指控去打扰他。 
       但在755年初春,门下给事中裴士淹被派往河北巡视,据推测此举是一 
                  ②                                                                  ③ 
  个预防措施。 同时,安禄山又在与契丹和奚交战,并在阴历四月报捷。他 
  究竟是想重新取得玄宗的欢心,还是在自己谋反时希望使外敌置身事外,则 
  不得而知。安禄山留在范阳的大本营内,屡次称病,拒绝接见玄宗的使者。 
  当裴士淹抵达时,他一直等了三个星期安禄山才同意接见,甚至接见时他仍 
  受到冷遇。 

① 《资治通鉴》,卷217 第6927—6928 页。 
② 传记载 《旧唐书》,卷108 第3275—3278 页;《新唐书》,卷118 第4267—4269 页。 
③ 《资治通鉴》,卷217 第6923 页和《考异》;《旧唐书》,卷112 第3343 页。 
④ 《资治通鉴》,卷217 第6929 页。 
① 《新唐书》,卷118 第4627 页;《资治通鉴》,卷217 第6929 页。 
② 《资治通鉴》,卷217 第6929—6934 页。 
③ 《资治通鉴》,卷217 第6932 页。 

… Page 276…

       同时,杨国忠在京师继续打击浮在面上的安禄山的支持者,并且经常企 
  图制造安禄山有二心的证据。新任的京兆尹把安禄山的府第围困,逮捕了安 
  的一个代理人;经御史台审讯后此人被秘密处死。安禄山的一个儿子安庆宗 
  娶一个郡主为妻,并在朝廷任供奉。他秘密通知安禄山所发生的这些事。安 
  禄山此时更加惊慌,当玄宗的亲笔诏书召他回长安参加阴历六月其子婚礼 
  时,安禄山称病拒绝进京。 
       阴历七月安禄山奏称,他要进贡马3000匹,每匹马配备两名马夫,由 
  22名安禄山的非汉族将领带领。河南尹达奚珣向玄宗提出警告说,他推测这 
  些人可能会参加一场政变,所以建议让安禄山等到冬季送马,而且马夫由政 
  府提供,这样就可以不动用安禄山的军队。现在,连玄宗也意识到安禄山可 
  能有谋反之意了,就在此时,这一年早些时候他贿赂玄宗所派宦官之事真相 
  大白。这名宦官被处死;另一名宦官携带给安禄山的诏书前往范阳,诏书内 
  容如同达奚珣的建议,并邀请他在秋末玄宗依例在温泉逗留期间来见玄宗。 
  当玄宗的使者抵达范阳时,安禄山坐着接待,甚至拒绝按惯例表示敬意,几 
  天后使者被打发回长安。没有再被接见。① 
       事情现在很清楚,叛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在755年阴历十一月初九, 
  安禄山率领由同罗、契丹、奚和室韦诸部落民组成的军队和分队造反,他声 
  称已接到御旨,命他去平定叛乱分子刘国忠。 

① 《资治通鉴》,卷217 第6932—6934 页。 

… Page 277…

                                  玄宗朝的终结 

                                                       ② 
       在战争开始阶段,安禄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的十万多名主力军经河 
  北迅速南下进攻,实际上未遇到抵抗,同时命属将留守幽州 (范阳)、营州 
  和山西北部的代州等叛乱基地。一个月后不久,他们就已进入河南。 
       叛乱消息在几天之后传到朝廷。杨国忠甚至在这时还在安慰玄宗,说叛 
  乱在几天内就会结束;又说只有安禄山本人要谋反,他的部队并不是心甘情 
  愿地追随他的。但对王朝威胁的这种盲目低估立刻证明完全是错的;玄宗经 
  过了开始时的惊慌失措和不相信以后,就派效忠于王朝的将领前往洛阳和河 
  东南部去全力征募和训练部队,同时刚从塔里木盆地的安西返京的封常清则 
  被派往洛阳去准备防务,以对付叛乱者。封常清匆忙集结一支六万人的部队, 
  并切断了洛阳的黄河大桥以阻挡叛军的推进。但安禄山在此地下游渡过黄河 
  并进逼汴州 (今开封),于阴历十二月攻陷该城。就在此时,安禄山得知玄 
  宗已将他儿子处死,还迫令他妻子自尽。他一怒之下便屠杀了汴州的全部守 
  军。汴州为运河体系的主要港口之一,它的失守切断了朝廷的南方供应线; 
  安禄山派一名部将留守汴州,自己率军攻洛阳。 
       封常清的新兵组成的军队证明不能与叛军匹敌,屡战屡败。洛阳的河南 
  尹达奚珣在755年阴历十二月十三日向安禄山献城投降。同时,封常清已先 
  退到陕州,接着经过一次血腥的惨败后,又退到实际上难以攻破的潼关,这 
  是入侵者进入关中和京城长安之前的最后一个可守之地。他在这里与曾在中 
  亚身经百战的英雄并已在准备防务的高仙芝会师。叛军终于被挡住,他们的 
  主力在陕州东面数英里之处安营扎寨。 
       安禄山因攻下洛阳而达到了他的第一个目的,于是开始准备建立他自己 
  的长期统治的王朝。756年初,他自立为新王朝大燕之帝,同时宣布新年号 
  和着手任命大臣以组织自己的中央政府。不少唐朝的有声望的官员支持他。 
  同时,他的军队出击并占领了河南北部周围的地区。 
       他在这里第一次遇到坚决的抵抗。汴州东面和东北面的濮州和曹州在叛 
  军面前巍然不动,雍丘县一个足智多谋的地方将领的顽强抵抗使叛军不能向 
  陈州南进。为了阻止叛军向西南进入长江中游,邓州节度使鲁灵奉命指挥一 
  支基本上由黔中 (今贵州)和 

  岭南的非汉族部队组成的大军。虽然安禄山在756年阴历五月把他击退并围 
  之于邓州,但他得到一支经蓝田关的来自京师的部队的救援,叛军被迫北撤。 
       叛军不但在南方遭受挫折。在河东的极北部,一支辅助的叛军试图西进 
  攻打黄河的北套。他们屡败于郭子仪之手,郭子仪的勤王军收复了代州,并 
  控制了关键的战略要冲东陉关。 
       但安禄山的主要问题却在河北。在叛军向洛阳首次冲击时,他们没有有 
  步骤地降服或占领这个道,而只是留人数不多的守军控制通过太行山的井陉 
  关,以防勤王军从河东进入河北。几乎不久,在恒州刺史颜杲卿及其堂兄弟 

② 关于安禄山叛乱的情况,叙述最清楚的作品为浦立本的《安禄山之乱和唐后期长期存在的尚武主义的根 

源》 (载于J。C。佩里和巴德韦·史密斯编: 《唐代社会论文集》'莱登,1976 年',第33—60 页)。关于安 
禄山的基本史料,戴何都的《安禄山史》和霍华德·列维的《安禄山传》有译文,后者把《旧唐书》卷200 
上的传记译成英文。以下叙述基本上取材于《资治通鉴》,卷217—218 。 

… Page 278…

德州刺史颜真卿的领导下,一个组织松散但范围广泛的勤王运动在河北发展 
起来。这一起义有切断洛阳的叛军与其北方基地幽州的联系的危险。到 756 
年正月,正在计划亲自率军对潼关发动决定性大进攻的安禄山发现,除了河 
北最北的幽州周围的叛军基地和该道西南角紧挨洛阳附近的地区外,他已丧 
失了对全河北的控制。河北中部和东部约有人口1200万的17个州匆忙地组 
成了约20万人的军队,宣布它们效忠于唐朝。 
     颜杲卿派出代表,企图争取幽州基地叛军将领倒向勤王的事业。但安禄 
山得知这一密谋,于是就处决和替换了他的将领。叛军这时对颜杲卿的恒州 
据点同时从南北夹攻。经过激烈战斗,恒州失守,颜杲卿被俘,然后被押送 
到洛阳处死;叛军又控制了沿太行山山麓南北大道上的各个州,在那里进行 
血腥的报复。安禄山与他北方基地的交通线得以恢复,但勤王军仍牢牢掌握 
河北中部和东部平原的一些人口稠密和富饶的州。 
     同时,长安朝廷由于叛军的推进在潼关受阻和南面的叛军被牵制而得以 
喘息,它为了确保帝国的安全,已经采取了十分激烈和具有极其严重的长期 
影响的措施。当叛乱的消息被证实时,朝廷立刻决定撤出西北的全部常备军, 
只留下维持地方秩序所需要的少量守军。这一撤军没有立刻产生影响,因为 
吐蕃王刚死,吐蕃急于想维持和平。但从长期观点看,从河西和陇右撤出大 
量军队的行动将使西北和中国在中亚的统治听凭吐蕃人和回纥人的摆布,并 
标志着中国将在今后的几乎1000年中丧失了对塔里木和准噶尔的控制。 
     但玄宗别无其他选择。京师的军队人数很少,训练又差;在京畿区召募 
和训练新兵需要时间;在洛阳周围的最初几次遭遇战表明,这些匆忙征募的 
新兵无法与安禄山的老兵相匹敌。西北的边防军是唯一能与叛军相比的有战 
斗经验的部队。紧靠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