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经济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北部陶鲁斯山口的矿产,都经马里及另一城邦阿苏尔运输到南部各地。阿
卡德国王萨尔贡曾一度侵占马里城,毁坏了许多庙宇及宫殿,但不久马里人
开始复兴,在公元前19世纪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伊新——拉尔萨统治
时期,在马里建立的大衮神庙中发掘出两只青铜狮像,以及富丽堂皇的王宫
建筑,显示出这座城市当年的繁华。马里城内出土的两万块泥版文书,记载
了公元前19世纪—前18世纪的政治、经济情况,是研究西亚古代史的宝贵
资料。
公元前19世纪,两河流域中枢地带的另一支阿摩利人建立起来的巴比伦
城邦逐渐强大,由于其地理位置极富战略意义,境内土地肥沃、水源丰富,
经济发展很快。约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第一王朝建立的初期,在苏美尔平
原伊新、拉尔萨、埃什努那和马里等城邦的角逐中尚不居重要地位,不久拉
尔萨为埃兰人所破,马里和埃什努那又被北方的亚述人所征服,伊新也日趋
衰落,新兴的巴比伦才因势发展,南征北战,完成了称霸200年的古巴比伦
大业。
巴比伦第一王朝时代,两河流域的经济从诸城邦争霸的停滞阶段渐趋复
兴,至第一王朝的第6位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全部苏美尔地区统归于巴
比伦权力之下,使两河流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土地和奴隶的买卖以明确的法律契约所确认,刻在雪花岩石柱上的著名《汉
谟拉比法典》,详尽地记载了当时奴隶制经济的内容。同时,在南部的拉尔
萨和北部的吉尔巴特、西巴尔等遗址出土的泥板文书,也保存了大量买卖、
交换、雇佣、租赁的文据,生动地阐述了公元前19—前16世纪两河流域的
私有土地、私有奴隶的具体状况。
汉谟拉比统治之前的拉尔萨城邦里木新统治时期(公元前1821年—前
1761年),拉尔萨出土的泥板文书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①奴隶主巴鲁木·纳木海在9个证人在场时,用11舍客勒银子购买了奴
隶查里鲁木,把银子交给了查里鲁木的母亲。这个女人“以自己的国王宣誓,
在将来她不再提出要求。”证人包括捕鸟者、首饰商等;
②奴隶主巴鲁木·纳木海在10个证人在场时,用13舍客勒银子向另一
个奴隶主尼切尼买下他的奴隶舒·阿木里。证人包括小酒馆老板、首饰商、
… Page 54…
酿酒人等;
③奴隶主巴鲁木·纳木海用自己的财产中生长在两个不同地方的33棵椰
枣树,换取另一个庄园主塔里布的一块长着33棵椰枣树的果园,并用3舍客
勒银子买下果园旁的一块处女地,在场有12个证人;
④一个叫阿皮里·阿穆鲁的人用3舍客勒银子购买了与他的土地相邻的
辛·乌布拉木的—伊库(约3528。36平方米)处女地,有8个证人在场。
在汉谟拉比确立了统治地位后,拉尔萨、吉尔巴特、西巴尔等地出土的
泥板文书继续记载了一些奴隶主贵族之间租用房子、雇佣帮工、租佃土地等
契约。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4—前1750年)伊新、拉尔萨旧地成了
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的经济支柱,他同时使马里、埃什努那摆脱了北方亚
述人的控制。他又沿幼发拉底河北上,占领了在叙利亚的厄布拉,并迫使强
悍的亚述王朝俯首称臣,其统一的规模远比阿卡德王国更为庞大。
这一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的经济已经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各地的灌溉系
统比过去有了更大改善,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专门的条款涉及水利工程和
灌溉系统的管理,如自由民开启其水渠,不慎而使水淹了邻人的田地,则应
以谷物赔偿,以及由于不及时修复河渠而使村社被淹的赔偿办法等。法典中
还记录了汉谟拉比主持大修运河的几个时间,特别是他在位的第33年开凿了
命名为“天神所爱的汉谟拉比民丰运河”,受惠面积非常大,为尼普尔、埃
利都、乌尔、乌鲁克、拉尔萨、伊新等城邦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并进而使过
①
去许多分散灌溉的沟渠联结成网,是王国统一后的一项伟大工程 。
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得到体现。
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已广泛使用,农业劳动中已推广一种附有播种漏斗的改进
犁具耧。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在重视农田水利的同时,耕田若以双牛牵
引重犁则可收到加倍的粮食。用一种名为“巴迪尔”的犁开垅破土后,还要
用一种称作“苏金”的犁反复深耕,然后再行耙压、锄松土壤,可见耕作十
分细致。《汉谟拉比法典》多项条款指出,倘自由民佃田以耕而田产不丰,
则以未尽力耕耘论处,除了照交田主谷物外,如田地荒芜,还必须“将其所
荒芜之田犁翻耙平,交还田主”,说明对深翻和平整土地的重视。这时的犁、
铧、耙、锄、斧、镐等农具亦用铜制,使用这些农具和精耕细作的技术,显
示出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奴隶的数量开始减
少,虽依附王室和神庙但已有相当自由的小生产者家族大量涌现。农业生产
的较快发展与小生产者的增加有直接关系。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土地私有制越来越发达。法典中有许多条文记述了
土地买卖、出租、抵押和继承的规定。当时除了王室和部分神庙土地分给依
附民耕种而不准买卖外,其余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而成为私有财产。王室的
一些土地也由国王在必要时赐给臣属而成为贵族和官吏的私有土地。根据拉
尔萨出土的泥版文书记载,为数极多的王室土地是以贵族的份地形式分给各
类人员的,除军政官员和士兵外,还有书吏、占卜者、歌手、金银细工、碑
铭刻工、宝石工匠、木工、石工、纺织工、轿夫、厨师、渔夫、牧人等等。
这些人除了领有份地外,还领取一定数量的粮食和衣物以作劳役的酬金。领
取份地的面积一般为6—12公顷,足以形成小农经济的生产规模。
① 转引自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 Page 55…
《汉谟拉比法典》表明,国家对私有土地采取完全承认的态度,并对土
地买卖积极肯定。在土地私有制发达的基础上,农业劳动者之间的租佣和雇
佣关系也随之活跃。法典规定佃户须向田主交纳1/2—1/3的田租,并允许高
利贷流行,但遇洪水或旱灾“田不长谷”,则佃户可以在当年不交纳田租与
利息,重新改定契约,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佃户的破产沦为奴隶,
对发展农业是有利的。不过,剥削关系的活跃使一些自耕农破产成为必然,
沦为奴隶的人还是不断出现,当时的农业经济主要仍是奴隶制的经济。
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后期,国内的政治矛盾比较尖锐,东部山区的加
喜特部族不断向中央王国侵扰,南部沿海地区也多次出现分裂和独立的局
面。公元前1595年,赫梯人攻陷了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宣告结束。
赫梯人退兵后,伊新人建立起巴比伦第二王朝(约公元前1590—前1518年)。
后来加喜特人又占领了两河流域中央地区,建立了巴比伦第三王朝 (公元前
1518—前1204年),基本上承袭了苏美尔地区的传统文化,并在第一、第二
王朝的基础上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最后重新崛起的巴比伦人又建立起第四
王朝(公元前1165—前689年)。在这一千年左右的历史阶段,两河流域的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或者可以说处于一个相对停
滞的时期,直到亚述帝国的兴起,才使西亚进入奴隶制经济的繁荣阶段。
… Page 56…
7。亚述帝国的经济
亚述位于两河流域的北部,早在苏美尔文化时期,这一带就有塞姆人建
立的以底格里斯河西岸亚述城为中心的城邦。亚述地区东接伊朗,西靠小亚
细亚,南为巴比伦,北至乌拉尔图与亚美尼亚,扼西亚交通和战略要地。亚
述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西亚的商业中心之一。公元前25—前16世纪,塞
姆人在底格里斯河北部两岸定居,建立了古亚述王国,曾一度称雄于地中海
东岸,不仅埃什努那和马里表示臣服,而且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亦曾表
示归顺。公元前15—前9世纪,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中亚述时
期、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上与巴比伦相同,对亚述城市遗址的发掘,反映出当
时的文化面貌和经济生产状况。这座著名的古城位于今伊拉克巴格达以北
300公里处,现称舍尔加特堡。古城遗址平面呈三角形,面积约60万平方米,
西面和北面均修筑高大的城墙,长约4公里,分内外两重。考古发掘出8座
城门。内墙厚7米,每隔30米设一塔楼,城门上装饰着彩色琉璃砖。外城墙
之外有宽20米的护城河,两端与依城流过的底格里斯河相通,沿河修筑着防
洪石堤。史载该城有38座神庙,在已发掘出的5座神庙中,有两座始为苏美
尔主神恩利勒所建,后改献给升为主神的阿苏尔(亦译亚述)。王宫建筑面
积长112米,宽98米,其西侧是结构独异的天神安努和雨神阿达德的双庙;
王宫的南侧是日神夏马西庙和月神欣庙;王宫的西南有爱与战争女神伊丝塔
尔庙。这些宫殿和神庙都经多次修缮重建,早期有明显的苏美尔风格,晚期
则演变成亚述的风格与布局。居民住房分布在城的西北部,居民区域内清理
出一些地下窖穴。城内的街道不甚规则,出土的遗物主要有石雕、圆筒印章、
各种石板、铭文泥板、首饰、武器、生产工具、陶器和一批金属器皿。其中
铭刻着亚述法典的一些泥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一些圆筒印章上雕刻着
狩猎、放牧、祭祀等图案,反映出人们的经济生活与宗教习俗。从泥板文书
的亚述法典中,可以看出土地、房屋、牲畜等财产的继承、买卖、抵押的法
规是相当严格的;对开拓土地、掘井修渠、种植树木、修筑围墙、划定界标
等也都有所规定;奴隶可以随意买卖、抵押;以及高利贷的债务契约,等等。
中亚述时期的奴隶制经济为此后亚述帝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
础。
公元前883年,国王亚述纳西尔帕二世 (前883—前859年)执政。他
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四处扩张,在位25年间发动了14次以上的远征,不仅横
扫了两河域北部地区的各个城邦,而且西侵叙利亚、黎巴嫩与腓尼基,在两
河流域中游占据了很多领土,逐步完成了帝国的大业。他把昔日的王宫改为
陵墓,门前设置一对巨大的带翅人面公牛护卫,在古都亚述城以北另建新都
卡拉赫,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修造起一座空前豪华的王宫。卡拉赫(今名尼姆
鲁)遗址发掘出的极其丰富的遗物,记载了亚述帝国初创时期的辉煌。由于
亚述纳西尔帕二世所过之处往往城毁人亡,他的军队烧杀无度,甚至对投降
的城市继续横征暴敛,勒索金银财物,所以不断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起义
曾使继位的沙尔马纳塞尔三世的王权一度瘫痪。杰出的军事将领提格拉特—
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前727年)在动乱中登上王位,调整了帝国政
策,才使新兴的帝国重展宏图。他在行政方面划省而治,对各省收税募兵、
提供军需、组织劳役、督察吏治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他重新编制军队,在
逐渐兵多粮足的基础上新增了工兵和辎重兵,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他改变
… Page 57…
了过去亚述军队对被征服的地区斩尽杀绝的政策,将俘虏及其妻儿、部分用
品用具集体迁往指定地点分散安置,允许按户领取土地耕种,向政府或指定
的奴隶主贵族交租。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力日强,各地的民心亦有
所安定。在这种形势下,对外扩张屡传捷报,使西亚的广大地区都进入亚述
势力范围,其版图包括了小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古巴比伦。
立国千年的巴比伦不甘奴役,多次掀起反抗,一些城邦也彼此响应,但都未
能从根本上动摇亚述人的统治。经亚述几代帝王的反复征战,从萨尔贡二世
(公元前721—前705年)到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68—631年),亚述帝国
越来越稳固地占有了西抵地中海滨,北达高加索山地,南接尼罗河,东临伊
朗高原的世界历史上空前大帝国,不仅拥有西亚全境,而且曾暂时占领了埃
及,以雄厚的实力完全控制了两河流域。
新亚述帝国的都城尼尼微,位于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市底格里斯河东岸,
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末。考古发掘表明,这座古城占地约7。5平方公里,城
内的建筑多为亚述国王西拿基立(公元前704—前681年)移都到这里后所
建。城墙全长12公里,为内外两重,外城墙带有雉堞,每隔一段距离便筑有
城塔,城外有壕沟。城门计有15座,从已发掘出的几个城门看,门前均有一
对石兽护立。尼尼微古城中有西拿基立的西南宫和亚述巴尼拔的北宫。西南
宫为方形,长190米,宽180米,内有71个房间,主要宫门前均有一对带翼
的人面雄狮或公牛护卫。在北宫的南面,有主司文字之神的那布神庙和护城
女神伊丝塔尔神庙。城中还建有石砌水道以引泉水入城。在两座宫殿内均发
现大量饰墙浮雕石板和泥板文书。在石砌水道附近发掘出阿卡德王萨尔贡一
世的青铜像。这座新亚述帝国的都城,显示出当时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实力
和水平。
在亚述帝国的统治下,奴隶制经济得到了空间规模的发展。据历史文献
记载,亚述在历次战争中所俘获的奴隶人数之众为任何其它古代国家所未
见。这些奴隶大多数为王室所有,也有不少被分配给各地神庙、贵族甚至立
有战功的亚述士兵。他们与土地、房屋、牲畜一起被随意买卖。由于战乱的
迁徙和时局的动荡,奴隶主一般不再组成规模庞大的农庄,而是让奴隶按户
领地耕种,交纳各种赋税及担任许多繁重的劳役。这种奴隶制生产方式,可
以说是继承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农业小规模经营方式,是两河流域农业耕作方
式的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才有了广泛的基础。亚述帝
国没有改变过去两河流域的土地买卖政策和耕作技术,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
稳定。与此同时,奴隶们也经常被征调去完成兴修运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