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经济史-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地位也高于奴隶,但受到的剥削与奴隶相差无几,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则
拥有大批畜群和财宝。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俘,海盗所劫夺的奴隶为数也不
少。贵族或首领家中都有一些奴隶,男奴从事耕种和放牧,女奴则主要从事
家务劳动及纺织。与迈锡尼文明时期的奴隶制不同的是,部落首领、氏族贵
族和军事联盟领袖除了经常参与战争外,平时尚未完全脱离劳动,包括农业
生产活动和手工业劳动,多利亚人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阶段。
约公元前16—前15世纪,小亚细亚北部和亚美尼亚山区的赫梯人发明
了冶铁术。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赫梯人禁止本地人将这种发明传给外族
人,所以铁器极少外流,价值亦同黄金一样昂贵。赫梯近邻的米坦尼王国君
主图什拉塔,曾以一只铁杯和一把铁刀作为重礼,赠送给埃及法老阿蒙霍特
普三世。在著名的图坦阿蒙陵墓中,曾发现一把极精美的铁刀,刀柄是用象
牙和黄金制作的。在这种情况下,埃及、西亚和印度等地的青铜文明各国都
没有很快掌握冶铁术,腓尼基人在海上贸易和掠夺中,一直把铁列为贵重金
属,价格是白银的2倍,是黄铜的60倍。在小亚的偏僻山区,赫梯王的势力
难以控制,铁器和冶铁术得以在邻近的一些部族中悄悄扩散,慢慢地从小亚
细亚传入东欧一带。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文明的末期,赫梯帝国瓦解,许
多冶铁工匠流落四方,冶铁术才在小亚细亚、叙利亚、腓尼基等地迅速传播
开来,但迈锡尼文明却没有接受冶铁术的流行。这时,希腊北部的多利亚人
则积极推广冶铁术,普遍使用铁器,并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直到公元
前10—前9世纪时,古希腊才较快地发展起冶铁业,雅典也很快成为冶铁工
业的中心。在雅典的古遗址中出土了这一时期的铁制刀、剑、斧、矛、锉、
锯等武器和工具,也发现了日常所用的铁制门闩、马衔和别针等,还清理出
铁匠的作坊。由于铁器的使用,荷马时代的造船业超过了迈锡尼文明时期,
因此,荷马时代作为古希腊铁器时代的开始,较之迈锡尼文明具有一定的进
步意义,并使古希腊的经济得以加速恢复。
荷马时代的制陶业在手工业经济衰落的形势下仍保持稳定发展的局面,
这与陶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有必然联系。早期的陶器称为原始
几何陶,其特征是用多管笔在器物上绘平行线纹、波浪纹和同心圆圈图案,
条理分明,繁简得当,器形多为双耳水罐。后来出现的几何陶,特征是图案
装饰呈现横带状且遍布器表,不像原始几何陶那样在器物中部和底部留有空
白。几何陶常在几何纹中杂有鸟、马等动物图像。此时制陶技术比过去有很
大提高,在土质、火候、釉色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古代制陶业的较高水平。
代表性的“狄甫隆陶瓶”得名于雅典古城遗址的狄甫隆门,这种巨型陶瓶高
与人齐,在腹部最宽的横带上绘有人物和车马等,表现出快轮制陶技术的高
超。
铁器在荷马时代的广泛使用,对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具有极大的促进
作用。由于希腊山地很多,耕地较脊薄,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开垦拓
荒。多利亚人侵入后,使迈锡尼原来的平川耕地多半荒废,铁农具的传播使
开垦的速度加快了。同时,大批移民迁入新的居地也需要伐树开荒,将许多
丘陵坡地变成较好的耕地,铁斧铁锄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对灌木丛生的坚硬土
坡发挥了显著的功效。因此,虽然荷马时代的商业、建筑业及部分手工业的
… Page 81…
发展滞后了,农业生产却超过了青铜时代的迈锡尼文明。无论著名的荷马史
诗还是考古发掘,都证明了铁器使用与推广的巨大作用。在这种经济基础上,
希腊的城邦得以恢复重建,古希腊的历史进入雅典与斯巴达时代。
… Page 82…
2。古代罗马的经济
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洲西南部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随着印欧语族人陆
续迁入,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初期的城邦。公元前6—前5世纪,意大利处于古代罗马
的王政时代和早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经济发展对欧洲大陆有比较重大的影
响,亚平宁半岛的古罗马文化和巴尔干半岛的古希腊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策
源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在欧洲闪烁的两颗璀灿明珠。
古代罗马的地理范围包括意大利半岛及其南端的西西里岛。意大利半岛
中部的罗马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全境,三面
环海,即深入地中海北部。半岛北部是广阔的波河平原。发源于阿尔卑斯山
的波河由西向东流入亚得里亚海,波河平原西部和北部的阿尔卑斯山群峰巍
峨,连绵起伏,顶峰长年积雪,成为分隔意大利与欧洲内陆的巨大屏障,仅
有些山口成为南北两地人们来往的通道,历史上经常是欧洲各地向意大利移
民的必由之路。
意大利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波河流域土地肥沃,适于农耕。亚平宁山
两侧也有许多低平的台地,河流较多,畜牧业十分发达,南部与半岛一水之
隔的西西里是古代欧洲著名的粮仓。由于海岸线平直,缺乏良港,航海条件
不如希腊那样优越,不过古罗马控制地中海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青铜
时代的古罗马,生活着非印欧语系的土著居民利古里亚人和印欧语系的许多
民族,也有非印欧语系的一些移民如东方的伊达拉里亚人、希腊人和北非的
迦太基人等。希腊文明对古罗马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1)青铜时代的泰拉马拉文化
意大利有比较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亚平宁半岛上
的远古居民是后来利古里亚人、西库利人的祖先。公元前1700—前1100年
间,印欧语族人移民在意大利越来越多,带来了先进的犁耕农业,并在河湖
海岸旁临水立桩建成干栏式住房村落,人口发展较快,形成了颇有地方特色
的泰拉马拉文化。
泰拉马拉文化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北部波河流域及附近的沼泽湿
地。考古发掘出许多较大规模的村落。出土遗物表明,这一时期居民主要从
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有一定的狩猎经济。农业生产普遍使用犁耕,农作
物以小麦和豆类为主,牲畜有牛、羊、猪、狗和马。马车成为当时欧洲大陆
最早的运输工具。在干栏式聚落附近有氏族的公共墓地,流行火葬形式,与
欧洲中部的青铜文化丧葬习俗相似,说明波河流域的居民至少有一部分来自
多瑙河中游的印欧语族。泰拉马拉文化的手工业生产以制陶业和金属制造业
为主。陶器一般呈灰色或黑色,器表磨光,常带有同心圆状线纹图案和角状
把手。中小型陶器制作较精美,大型炊器和骨灰瓮则较粗糙。各遗址还常发
现陶纺轮和陶质动物塑像。他们制造的青铜器主要有斧、长剑、短剑、刀、
矛、别针和箭镞等。公元前12世纪前后,泰拉马拉文化渐与南部的亚平宁文
化相融合,至公元前10—前9世纪,这种文化为维兰诺微文化所代替。
约公元前 1000—前 500年,古代罗马进入考古学上的维兰诺微文化时
期。这一文化以1853年开始发掘的波伦亚西面的维兰诺微遗址而命名。居民
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并有较高水平的冶金技术,晚期即发展到王政时代。
在维兰诺微文化阶段,来自小亚细亚的铁器制造技术在亚平宁半岛广为传
… Page 83…
播,铁制工具、武器和饰物普遍出现,包括斧、锄、剑、矛头、别针和手镯
等。当时的聚落面积也比泰拉马拉文化时期扩大了,并出现了许多有围墙的
城寨。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维兰诺微文化中期,意大利中部的一些村落开始
发展成为镇和城市,出现早期城邦国家的雏形,不过统治者大多是从小亚细
亚渡海而来的伊达拉里亚族人 (亦译伊特鲁里亚)。他们带来了包括水利灌
溉技术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使古代罗马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一
阶段中,许多地区的维兰诺微文化仍保留着土著文化的浓厚色彩,从各地出
土的陶器、石器及其它日用器物来看,仍承袭着过去的传统。不过从葬俗上
反映出土葬越来越流行了,石室墓也开始出现。
(2)王政时代的经济状况
公元前6世纪初,伊达拉里亚文化基本上取代了维兰诺微文化,在意大
利占据了统治地位。拉丁人、萨宾人和伊达拉里亚人分别控制着各个时期的
城邦政权,成为早期国家的国王,古罗马进入了传说中的王政时代。
王政时代的古罗马经济是逐渐走向繁荣的。由于伊达拉里亚学习并掌握
了东方的农业生产经验,善于开发水利,逐渐在意大利半岛建设起良好的灌
溉系统,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铁制工具,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特别是拉丁姆地区的平川土地肥沃,且有良好的牧场,农业和畜牧业始终十
分发达。第伯河入海口的古城奥斯提亚附近有盛产优质食盐的盐场,大批食
盐经第伯河东运销往内地,成为贸易中心。罗马城就是在奥斯提亚的基础上
发展建设起来的。
过去从中欧南下的拉丁人只是在罗马广场附近的山丘上筑起王族聚居的
宫室,拉丁人成为早期城邦的国王,与原来部落联盟中的萨宾人共同执政。
王政时代早期国家还推行着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度,没有文字,也没
有城垣和神庙等,国家体制还极不完善。到了王政时代的第五代国王老塔克
文执政,伊达拉里亚人成为统治者,古罗马才真正实现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老塔克文大兴土木,罗马城在过去氏族聚落及公共墓地的基础上扩建为较大
的城市,修筑起石砌的城墙,中心广场的积水被排干之后铺设了砾石路面,
成为集市贸易和宗教活动的中心。伊达拉里亚人更加全面地实施水利开发措
施,并努力发展工商业,所以说王政时代的经济是在老塔克文之后达到鼎盛
的。
老塔克文是依靠依达里亚人在罗马不断掌握的经济实力和强大武装而自
立为王的。他完全废弃了原始公社军事民主制的推举首领制度,他上台执政
标志着主权的真正建立,并实际上成为军事、政治、司法、财务和宗教各方
面的独裁者,也是古罗马的最高统治者。他用专制的手段强化奴隶制经济与
私有关系,促使大量经营手工业特别是金属加工业的伊达拉里亚人涌入罗
马,其他移民也随之增多,从而使工商业经济日趋繁荣。在氏族贵族经济和
政治的特权越来越强化的情况下,阶级分化也越来越明显,普通氏族成员的
贫困破产急剧增加。除了奴隶之外,大批贫困的平民成为阶级压迫和剥削的
受害者,他们无权再担任公职,无权再分得公地,与贵族的矛盾愈演愈烈。
在老塔克文统治时期,伊达拉里亚人仿效希腊和地中海沿岸各国,大力
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生产进一步发展。伊达拉里亚人
随着老塔克文执政而形成强大的统治集团和主要社会势力。大批农业、畜牧
业的产品由他们操纵向北通过阿尔卑斯山口运往中欧各地,并将海盐运到内
地销售。从巴尔干半岛贩运来的陶器、油、酒和各种精美工艺品亦全为他们
… Page 84…
所垄断,伊达拉里亚的贵族、商人、中小奴隶主以及大批有特殊技艺的工匠
成为当权的统治者赖以维系的统治基础。在这种形势下,罗马的奴隶制经济
和私有财产都比过去有了显著的发展。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罗马的手工业成就也很大。伊达拉里亚擅长冶金
工艺,金属制造业相当发达。王政时代生产的金银首饰、铜镜和各种工艺品
大量外销,受到希腊、迦太基和中欧各地人民的普遍欢迎,贸易往来频繁。
当时的建筑业取得的成就也很突出,伊达拉里亚人的建筑沿袭了希腊的传
统,神庙一般用柱廊环绕。但他们也喜欢用拱门结构,神庙以木构为主,外
壁饰以彩色艳丽的陶板,显得格外壮美。在一些规模宏大的贵族墓室内,都
保留着风格受到希腊影响的壁画,内容表现出新生的奴隶主阶段日常宴乐的
场面和一些神话传说。
在王政时代的意大利,相传境内有12个大小城邦国家,其疆域包括意大
利中部广大地区,北达波河流域,南及坎佩尼亚。肥沃的拉丁平原和繁荣的
罗马城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不过12个城邦当时并没有完全统一,是各
自为政的。现存主要城市遗址有维爱、卡列、塔奎尼亚、武尔奇、丘西等,
除丘西深处内地,维爱邻近罗马外,多数城市皆靠山临海而建,这种布局显
然与工商业经济有直接关系。
(3)塞维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老塔克文的独裁统治使罗马的阶级矛盾和贵族集团内部的矛盾都日益加
深。这位显赫一生的国王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刺身亡。新上台的第六任国王
塞维·图里乌斯顺应民情,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改革政策,史称
“塞维改革”,使古罗马走上了希腊式城邦国家的道路,彻底摆脱了氏族制
的羁绊,一个新兴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形成了。
塞维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建立以地域划分为管理居民的行政单位,彻底取代原来以血缘关系组
成的氏族部落,从而使氏族公社的血缘、亲缘关系转变为行政区划管理上的
地缘关系。在新的行政管理单位内设置管理机构,负责公民登记及征兵、征
税和摊派徭役等事务。这项改革取消了过去按氏族内外划分公民身份的界
限,使许多迁居罗马的工商业者、各类外来移民甚至被释放的奴隶都获得了
公民权,社会的生产力获得解放,对促进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②所有罗马居民,不论贵族和平民,都按照其财产多寡与提供军备武装
的能力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的第一级实际上是贵族集团。第五等级以下的最
贫穷的公民为等外之人,被称为“普罗列塔里”,意即“无产者”,也就是
后来传播世界的“无产阶级”一词的由来。不过,从当时五个等级划分所依
据的各等级拥有土地财产来看,财富的私人占有尚未过分集中,初期的罗马
国家尚属于古典的城邦类型。在城郊的广大农村,虽然也按地域进行了行政
区划,但氏族贵族势力仍很强大,氏族组织形式也仍有较多保留。
③以百人队为单位组成新的民众会议,即百人队大会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