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经济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洞而得名,其创造者是克罗马农人和格里马第人。他们使用的石器主要是用
石叶制作的。这种石叶不同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的石片。石叶狭长而小,
间接打击而成,有各种刮削器和雕刻器。骨器有全部分叉的尖头器和穿孔器,
已经装柄使用,并出现了由穿孔的兽牙和介壳组成的装饰品。这种文化的雕
塑和绘画较多,其中法国西南部拉斯科克斯洞穴中的野马和野牛壁画是著名
的代表作品,反映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巅峰。梭鲁特文化比奥瑞那文化为晚,
但并非由奥瑞那文化发展而来。梭鲁特人的石器种类多样,独具风格的是桂
叶状或柳叶状的尖状器,制作精致,器身很薄,有的甚至达到透明的精美程
度。骨器较少,但到后期出现了带孔小骨针,说明人们已能缝制皮衣。手镯、
串珠项圈、垂饰等装饰品的大量增加,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说
明了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马格德林文化是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最后
阶段文化,可能来源于奥瑞那文化,创造这种文化的人是尚塞拉德人。他们
善于制造一种嵌入骨柄或鹿角柄中使用的几何形石器,小巧而锋锐,还制造
出丰富的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和石钻。狩猎工具也有一些新的发明和
改进,有带肩的和钝边叶形投掷器、梭镖、罗网和陷阱,所以他们可以捕获
大群的驯鹿、野马和野牛,食物丰盛,开始过着半定居式生活。冬居洞穴、
岩棚,夏居帐蓬。由于生产的发展,法国多尔多涅河流域的部落已由梭鲁特
文化时期的1。5万人增至5万人。在生产活动中,捕鱼是马格德林文化中很
有特色的手段,他们的遗址中留下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骨制鱼叉和矛头,晚
期堆积中出土的双排倒刺鱼叉十分精良实用,还出现了类似箭镞的尖状器。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很多,主要有黄河流域的萨拉乌苏遗址、峙峪
遗址和小南海遗址等。较早的萨拉乌苏遗址位于黄河支流无定河的上游峡谷
中,在1922—1923年由法国生物学家主持发掘,出土了500多件石制品和人
类骨骼化石、动物化石和炭屑。峙峪遗址位于桑干河上游黑驼山东麓,共发
现2万多件石制品和丰富的动物化石,还出土了一块晚期智人的枕骨化石。
峙峪人制作的石器主要是小型的,正在向细石器转化。石镞的出现是他们的
一项重大发明,表明氏族成员已掌握了弓箭,使狩猎技术获得长足进步。猎
获的动物中有蹄类占70%以上的种类和95%以上的数量,其中普氏野马和野驴
最多,因此被称为“猎马人”。峙峪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28000年。黄河流
域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阶段的文化遗存以小南海文化为典型。小南海遗址位
于河南安阳市西南的小南海附近峡谷中,距今约2万年。洞穴内遗存堆积厚
达8米,出土了大批动物化石、石料、打制石器、烧土、炭屑和烧过的兽骨。
18种动物化石中,78%为现生动物。石器包括菱形或三角形尖状器及种类复
杂的刮削器、器形较小。小南海文化和峙峪文化出现的细石器雏形,是中国
北方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先驱。与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同时,在中国南方也有
许多氏族部落活动,其中有云南的龙潭山人、丽江人,贵州的兴义县猫猫洞
遗址,四川的富林遗址、资阳遗址,广西的宝积岩、白莲洞遗址及柳江人、
都安人等等。长江流域的江苏泗洪、浙江建德及台湾省的左镇,也都发现了
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物。
西亚是欧洲,亚洲和非洲各种文化的接触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旧
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发现不多,但已表明是从当地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发展
… Page 14…
而来,如巴勒斯坦卡尔迈勒山的沃德洞穴遗址、伊拉克北部扎格罗斯山沙尼
达尔洞穴中的上部堆积及黎巴嫩的库巴遗址等,都出土了很多与欧洲奥瑞那
文化相似的石叶和石核石器,对探索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传播有重要意义。许
多学者认为是这里的人们把石叶文化带到了欧洲。
澳大利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居民靠渔猎和采集为生,从南亚越海而来的
人们成功地适应了这个大陆从沿海到内地的生活环境,在使用细小石器进行
生产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其它地区未有的创举,如烘干的粘土砂团块用作
野炊烧烤的“炉石”,细腰凹槽、刃部磨制的石斧和研磨矿物颜料的石磨盘
等。在新南威尔士蒙戈湖畔,发现了人们留下的许多临时营地遗址,炉灶群
的发现表现他们已普遍用火。
… Page 15…
2。旧石器时代的经济特点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采集与狩猎。当时人们居住在山洞
里或部分地居住在树上,晚期已学会搭盖简单地窝棚。以一些植物的果实、
坚果和根茎为食物,同时集体捕猎野兽、捞取和刺杀河湖中的鱼蚌来维持生
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与猿人化石共存的都有大量哺乳类动物化石
和人类用火的遗址。除了粗糙笨拙的打制石器外,还有经过加工的鹿角和骨
器。这一时期的人类经济活动处于极其原始的萌芽状态。
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相当于地质史上的晚更新世,是考古学上的旧石
器时代中晚期。人类的经济活动逐渐活跃了。当时环球的气候都比较寒冷,
欧亚大陆各地发现的人类遗址,常伴有猛犸象、驯鹿、熊、野马、野驴、披
毛犀、狐狸、狼、羚羊、野猪等寒系动物群。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智
慧的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加强,因而人们活动的地域也迅速扩大
了。不仅整个非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都遍布人类生活的遗迹,而且人们
已能通过陆桥和驾驶独木舟从中国大陆到达台湾、日本列岛,从东北亚越过
白令海峡到达北美。人类正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和不断地创造,才逐步发展了
旧石器时代的经济,并完全脱离了动物界,转变为现代人的。
旧石器时代中期,打制石器的技术比早期有明显地进步。非洲北部生活
着的尼安德特人和撒哈拉以南的罗得西亚人,石器制造技术与西亚和南欧的
莫斯特文化基本一致,手斧和薄刃砍砸器制作得十分精致。当非洲的原始氏
族开始向森林和干燥地区扩展的时候,欧亚大陆的人类逐渐进入高纬度地
区。中国山西丁村人的石器种类很多,出土了各式砍砸器、刮削器、三棱大
尖状器和石球,有的形制相当规整,说明了石器功能作用的分化和生产的提
高。与丁村人相比,黄河流域与其相邻的阳高县许家窑人狩猎技术显得更高。
在许家窑人的遗址中发现各种石制品14000多件,其中刮削器和石球的数量
占绝对优势。一种龟背状刮削器和短身圆头刮削器,刃缘经过仔细加工,初
步开创了细石器工艺技术的风格。作为狩猎大动物的有效武器石球,在营地
里成堆地发现,数以千计,生动地显示了这个氏族狩猎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相
对稳定的经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中石器时代盛行的石叶,在许家窑已
经出现。这种工具与狩猎和吃兽肉有密切关系。许家窑发现的全部动物骨骼
数以吨计,但未见一具完整的个体,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头骨都没有发现,说
明基本上都是人们食肉后又砸碎的抛弃物。许家窑人的狩猎技术和经济生
活,代表了黄河流域的较高水平,在世界上也居于领先地位。当时华北一带
到处都有狩猎者的足迹。在河北阳原的虎头梁遗址,考古工作者清理出三处
篝火遗迹,灰烬中有烧过的兽骨和鸵鸟蛋皮,周围散布着大量石片、石屑和
用作石砧的大块砾石,这里显然是一个狩猎者的宿营地。
猎人们的生产活动在北亚和东北亚也有普遍发现。蒙古的色楞格河、鄂
尔浑河、图勒河流域以及北杭爱省、布尔干省和东戈壁省发现的许多遗址,
证明远古猎人的生产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的沙巴拉克遗址、莫尔特因阿姆遗
址出土的石器,明确表现出继承了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特点并向中石器时
代演变的因素。西伯利亚地区因自然条件差,遗址尚发现不多,主要分布在
叶尼塞河、安加拉河的上游和贝加尔湖地区,东部的勒拿河、阿尔丹河流域
也有少量发现。安加拉盆地的马利塔遗址,是一处河流阶地上的居住营地,
发现了许多半地穴式房屋遗迹,围墙用石块、猛犸象和披毛犀的骨骼及驯鹿
… Page 16…
角砌成,屋顶用猛犸象皮覆盖,屋后有炉灶和窖穴,是旧石器时代末期建筑
技术的创举。
旧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集中的石器制
造场的出现,另一个是人工取火技术的产生。
远古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
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
工具,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一般都是这种情况。到了晚期,随着生活环境的
变迁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这种捡拾的办法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需
要,于是在有条件时,人们便从适宜制造石器的原生岩层开采石料,制造和
加工石器。因此,一些能够提供丰富原料的山地就会常有人从周围地区不断
来到,从岩层开采石料,乃至就地制造石器,因而出现了一些石器制造场。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制造场极少,蒙古高原东部赛音山达的石器制造
场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中期阶段石器制造场有所增加,其中印度半岛中部潘
达夫瀑布附近的制造场比较典型。晚期的石器制造场在世界各地有更多发
现,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大窑村和前乃莫板村的两处石器制造场,就
是当时人类制造石器和采集石料的重要场所。大窑村地处大青山前的丘陵地
带,在村南的四道沟,有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制造石器的地点,相邻的二道
沟,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制造场。在这个地点,广泛地分布着晚更新世的
粉砂质黄土,它的上面是一层黑垆土。这两层土的底部都发现有很厚的石片、
石器、石渣层,其中典型的石片和石核数量很多,石器较少,制作石器所遗
留的半成品和废品则占绝大多数,反映出石器制造场的遗物特点。
人工取火技术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标志。狩猎,作为
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并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发生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自然
界的火被人们广泛利用并认真加以保存,鱼蚌类和动物成为人类经常性的食
物,火的作用十分重大,才发生了有计划地、规模较大地狩猎活动。到了旧
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人工取火之后,狩猎经济才渐趋形成。但这一时期,仍以
鱼蚌类和小动物为主要捕食对象,集体围猎大动物并不是经常性的劳动。总
的看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狩猎经济是附属于采集经济的。以狩猎经济为主
的生产方式,是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生产活动。
火,作为一种生产力,是远古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改进生产工具、提高
生产效率和丰富生活的有效手段。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用火将野兽驱赶至预
定的地区以便捕获;也用火的威力将野兽占据的山洞夺取过来做为棲身之
所;还经常用它烧烤木棒制作木矛或制作其它竹木工具;火的最重要的用途
则是带来光明和温暖,同时给人类带来力量与希望。这种力量与希望,成为
世界上许多地区原始部落对火的崇拜与信仰的因素。可以说几乎在世界每一
个地方,火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都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人类用火的遗址在全世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
旧石器时代人们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控制,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类对火的认识时期。这段时期人类由惧怕森林大火到利
用野火取暖,或者在野火燃烧后的灰烬中寻找被烧过的动物来吃。他们依附
于大自然,从自然形成的烈焰和灰烬中取得恩赐,对火的认识从惧怕逐渐转
变为敬畏和崇拜。
第二阶段,是对火的主动使用时期。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学会
将野火控制起来,移进洞穴加以保存,并由氏族中的老人和少年负责看守火
… Page 17…
堆,以便有效地用火来烧烤食物、驱逐野兽、取暖、照明和制作工具。
第三阶段,是人工取火即造火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本身积累的
经验,也随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智慧的增加,一些氏族从单纯地使用和控制自
然火发展到人工取火。他们首先从制造石器过程中燧石的撞击所迸射的火花
和制作木器过程中发热、冒烟的现象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燧石撞击引火和
钻木取火。这样,人类就彻底摆脱了黑暗,并为制陶业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的保存、使用和人工取火,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石器
制造场的出现和火的使用,在旧石器时代的采集和狩猎经济中起着巨大的作
用。
距今一万多年前,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逐渐结束了,在
长达200多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活动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经
济生产和社会发展基本上同步发展,各地的文化面貌大同小异,没有根本的
区别,共同迎来了狩猎经济的中石器时代。
… Page 18…
3。中石器时代的经济
在地质时代的更新世之末到全新世初期,即距今2万年左右,随着末次
冰川现象的消失,世界范围的山林地貌、江海水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等都
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植物群落和动物群体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
人类一方面顺应自然界的这一系列变化,使采集和渔猎经济有了较快的发
展,从而使古人在欧亚大陆先后向新人转变;另一方面则在不断变化的自然
环境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频繁的迁徙活动中寻找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劳
动生息。这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在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就是旧石器时代
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中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
期,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气候越来越温暖而干燥,许多冰冻的湖泊开始变成潮
湿的沼泽地,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覆盖着荒野。人们的主要活动从旧石器时代
末期的山麓洞居转变成在森林、草原和湖泊、沼泽进行狩猎捕鱼,并随处搭
盖草棚以蔽风雨,过着迁徙性很强的半定居生活。为了适应这种生活,前所
未有的宽刃打制石斧开始出现,以便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