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七诫-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优秀员工永远不会忘掉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的。
美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玛丽·凯公司每年举行一次奖励晚会,8千名推销员沉醉在掌声、赞美中,从计算机到红色卡迪拉克小汽车的奖品中。数百名优秀的女推销员将在舞台上举行“红夹克”大游行,接受几千名同行的掌声和羡慕的目光,其中最优秀者将被封为“皇后”,接受总裁的花圈、权杖、钻石戒指。玛丽·凯认为,对一个女人而言,她在同行们面前崭露头角,其意义比收到一个昂贵的邮寄礼物而没有任何人知道要大得多。
要想方式多样,倒不见得非得多花钱,花钱少照样可以创出新意。有家小企业条件不太好,年终奖给两名优秀员工的奖品一个是一套《资治通鉴》,一个是一付雅致的围棋。原来这两位员工一个爱看历史书,一个爱下围棋。他们非常愉快地接受了奖品,并称赞领导的体贴和关心。这和一些企业在生日时给员工送鲜花一样,花钱不多,格调高雅,形式新颖。
第八章 选择合适的人才
□确定合适的门槛
用人的规则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换来最大的利润产出,使利益最大化。这是企业用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所有领导者选人的着眼点。
1.选人门槛定多高
本单位需要什么层次的人才?什么层次的人才能够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要回答需要什么层次的人才很难,而确认不需要什么样的人却相对容易得多。一般企业在招聘时都把“大专以上”学历作为录用人才的门槛,非大专以上学历莫入。企业招聘的管理人员、研发人员、营销人员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文秘、行政人员要求有大专学历,甚至酒店招聘保洁人员也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敏感之士惊呼: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陷入高消费怪圈!
我们暂且不去争论人才高消费的利与弊,使我们感兴趣的倒是为什么人才高消费会是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因素支撑着整个社会的人才高消费?某书店原来招聘高中毕业生作理货员,后来由于求职者太多,于是挑肥拣瘦,把门槛由高中毕业改为大专毕业。试想高中生和大专生的待遇几乎没有区别,而大专生的学识和产出要远远大于高中生,书店有什么理由弃大专生不用而用高中生?水涨船高,在中初级人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人才高消费在所难免。
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盛水能力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长度,最低的那块木板如果很长,与其他木板接近,那么整个木桶盛水就多,如果木桶最低那块木板很短,与其他木板相差悬殊,纵使其他木板很长,整个木桶可容纳的水量也非常有限。
2.用生手抑或熟手
企业用人时都喜欢熟手,这种心态在各种招聘广告中暴露无遗,企业要求岗位招聘对象有2年或4年不等的工作经验,甚至招聘一般文秘人员也要求其有几年的工作经历。
偏爱熟手反映了企业拿来主义情结:我不想培养人才,也不想在培训上下工夫,最好其他企业或社会代我培养,等你培养好了以后再为我所用。由于企业的这种普遍的懒惰心理和竞相抢夺,炒热了熟手的身价,同时贬低了生手的身价。一个优秀的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当他怯生生地敲开公司大门时,企业给出1000元的薪水就可以令他激动不已;而对一个素质平平但有两年工作经历的跳槽员工,2000元的薪水却难以使他忘我工作。而两者之间的工作经验的差别,优秀毕业生一个月时间的实践就可以填平;两者创造力的差别,素质平平的有经验者穷其一生也难于拉齐。
从选拔优秀人才和节省人力成本角度看,选择生手比选择熟手更可取。生手要价低,企业由此可以节约一大笔用人成本;生手不被人注意,里边沉淀着优秀选手,这些人稍经培训开发,就会成长为对企业忠诚度极高的优秀人才。难怪一些优秀企业特别是外企青睐高校,每年到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在赞助高校奖学金上慷慨解囊、一掷千金。
在信息爆炸、知识日新月异的新经济时代,经历、经验开始贬值,持续的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对员工的最本质要求。
3.用最合适的人胜过用最好的人
就创造价值的能力讲,高中生要优于初中生,本科生要优于大专生,研究生要优于本科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用人也有最合适的问题,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用管理学界的口头禅说就是“用最合适的人,而不是用最好的人”。
大材小用、用非所学,对人才个人来说是资源浪费,对企业来说则意味着资金浪费。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盲目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设备引入后无人能用,结果让先进的设备躺在车间里睡大觉,几年折旧期一过,先进的设备变成一堆废铁。企业人才的大材小用如同盲目引进先进设备一样,只不过有形的设备损失我们能看到,无形的智力资源的损失我们看不到。
一些公司在聘用不同学历员工时明码标价,比如大专月薪1000元,本科月薪1500元,硕士月薪2000元,博士月薪3000元。从表面看,不同的薪水似乎对应的是不同的学历,实际上薪水真正对应的应该是价值,不同的创造价值的能力对应不同的薪水。
如果工作本身价值有限,不值得聘用高学历的人,而企业却偏偏聘用高学历的人才;或虽聘用了高学历的人,而高学历的人却不能创造出相应的高价值,企业用人时就会陷入边际效应递减的怪圈:用人成本不断增加,而员工创利水平却在下滑。
从学士、硕士受欢迎,博士、博士后大多企业不敢问津的事实可以推断:博士是很多企业有意或无意判断的边际效应递减区,也许是企业工作本身价值有限,容不下高层次人才;或者博士的期望薪水与其创利能力不相称,企业宁可花硕士或本科的薪水聘用与其能力名实相称的人才。
□选人的六种基本
选人是用人的第一步。我国封建时代选人靠科举考试。现代西方选人一般靠广告招聘。要想从中物色合适人选,就要想办法。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选人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笔试法
这是通过考试来测检人才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论文式笔试和测验式笔试。论文式笔试,是以长篇文章的论述测试应试者对某种问题的看法,以及所具有的知识、才能和观念等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测知候选人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力和联想力;它的不足之处,是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命题范围不够广泛。测验式笔试,是以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或改错题等来考验其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评分公正,抽样较广,免去模棱两可的答案,可测出人的记忆力,试卷易评阅;它的缺点是,不能测出应试者的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选人时,应按工作性质来确定哪种笔试法。
2.面谈法
“不知言,无以知人。”面对面交谈,能使总经理对考察对象产生直接的亲身感受和较深的体验,从中窥见其思想水平高低,见识深浅,了解其工作经历、受教育情况、专长、兴趣、志向、气质以及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如,欲考察其学识,可问他各种知识;欲考察其应对能力,可问他各种机敏性问题;欲考察其社会成熟度或性格的稳定性,可采取压迫式的面谈。压迫式面谈是有意地施加压力,使对方焦虑不安,以探究在这种压迫情况下,对方到底如何应付。有效的面试是成功的选人之法,但面谈取人的明显缺点是,主试者与面谈对象容易串通作弊。为此,可采用笔试与面谈相结合来综合测试人才。
3.招聘法
招聘作为一种求才的方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战国时燕昭王设的“黄金台”,三国曹操发布的“招贤令”,诸葛亮设的“招贤台”,均收到了发现人才、广聚人才的效果。当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采用登广告招聘的方式,使被埋没的人才得以重用。但是,在实行招聘人才的同时,应更有效地利用本地区、本单位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4.动态考察法
总经理将被考察者置于动态情景之中,运用多种评价技术,观察被考察者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急能力,称为动态考察法。这种方法西方称为“情景模拟法”。其主要方式是:
(1)公文测验:主试人给被试者一些日常工作必须处理的公文,包括电话记录、命令、备忘录、请求报告、各种函件等,并限时处理完。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要求被试者在3小时内处理25件公文。这些文件数量多,需分轻重缓急,有的必须亲自处理,有的必须请示上级,有的可授权下属。通过动态中的表演,可以观察被试者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处理问题是否果断,是否善于发现问题,通过一番限时紧张的表演,被试者能力的优劣自然就见分晓。
(2)无总经理小组讨论:将6~12个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不明确召集人,要他们讨论一项业务或人事安排问题。通过讨论,可以看出谁具有决策能力并驾驭整个会议,说服他人达成一致决议,从而对每个被试者的决策能力与说服能力作出评价。为了考察被试者的决策能力,还可特意设置一个情景压力场面,如:每隔20分钟就发出市场价格和成本变化的信息,有时甚至等他们刚作出决策时就告诉他们又发生了某种变化,迫使他们快速做出应变反应,改变原方案并进行新的决策。在紧张压力下,有的显得焦躁不安,甚至可能大发脾气;有的沉着灵活,应付自如。通过这样的测试,谁有才干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5.试用考察法
总经理在正式任用所选人才之前,最好给他一段试用考察期,经过试用确实称职者方可正式录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由于被考察者的巧妙伪装而造成的主观判断失误;也可以使其他下属口服心服,便于将来合作;还可以使被选用者熟悉工作,获得经验,以便在正式录用后工作更得心应手。
6.综合选拔法
这种办法主要用来选拔高一级总经理人才。它包括上述各种方法,从而克服单一方法的缺点,吸收上述方法的优点。全面考察选拔人才,实行层层遴选、优中选优、逐轮竞争淘汰,大体分为以下步骤:
(1)通过测试式笔试和论文式笔试,择取知识面广、记忆力强、具有较高判断力、推理力者,参加下一轮竞争。
(2)将第一轮产生的优胜者,置于动态情景之中,现场考察,对于周围的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限定时间,写出长篇对策,以观察被试者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中选出优胜者参加第三轮竞争。
(3)优胜者参加公开的答辩竞选。主持人提出一系列包括理论和实际工作遇到的难度大的问题,要求被试者立即答出,以观察被试者的应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考察被试者的气质、风度及对听众的反应。通过答辩竞选排出被试者名次,对前几名,由人事部门再全面考察权衡,最后确定人选。
(4)试用期能圆满完成任务确实称职者,则可正式予以任用。
□灵活把握选人标准
1.不片面追求文化程度
近年来企业公司招聘人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仔细想一想,这种人才“高消费”的做法未必合适。往往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些企业招聘了一批又一批人员,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留存人数很少。只好继续招聘,周而复始地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很大损失。
早在20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就认识到,公司应招募适用的人才,程度过高,不见得就合用。松下指出:各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程度过高,不见得一定有用,“适当”这两个字是很要紧的。
20世纪60年代,盛田昭夫的《让学历见鬼去吧》可谓一鸣惊人。因为,当时的日本还沉浸在一种过于重视文凭的氛围中,盛田昭夫的这一创新使得索尼人才济济。
索尼公司不仅拥有众多的科技人才,还特别重视选拔和配备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经理班子。在选拔高级管理人员这个问题上,索尼从不雇佣那些仅仅能胜任某一个具体职位的人,而是乐于启用那些拥有多种不同经历、喜欢标新立异的实干家。索尼公司也从不把人固定在一个岗位上,而是让他们不断地合理流动,为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提供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索尼人特别乐于承担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个个积极进取,人人奋勇争先,整个企业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几十年来的辉煌历程清晰地表明,索尼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源泉正是索尼人。
2.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必须认识到,知识分子常自陷于自己知识的格局内,以至于无法成大功立大业。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越好的技术人员,越不敢活用知识。”
福特是在企业经营上屡次发现增产方法的人。他为了增产的事和他的技术人员研商时,他的技师往往说:“董事长那太难了,没有办法的,从理论上着眼,也是行不通的。”而技术越好的人,越有这种消极的个性。因此令福特大伤脑筋。
福特的那句话实在说出了一种真理。
在日本,常听人说“白领阶级是弱者”这句话。其实仔细想一下,所谓“白领阶级是弱者”这句话是可笑的,学历良好,有丰富知识的人,不可能是弱者。实际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准的话,办不了的事着实很多。但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知识阶级是弱者呢?这是由于他们自陷于自己的知识格局内,而不能活用的关系。
在面对一个工作时,一个人如果对有关知识了解不深,他会说:“做做看。”于是着手埋头苦干,拼命地下工夫,结果往往能完成相当困难的工作。
但是有知识的人,常会一开头就说:“这是困难的,看起来无法做。”这实在是面地自限,且不能自拔的现象。所以有:“知识阶级是弱者”的说法。
今日的年轻人,多受过高中、大学的教育,所以有相当的学问和知识。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分工很细,公司的工作项目也愈来愈繁杂,所以年轻人具备高程度的学问知识,在一方面来说,是必要而且是很好的事。但重要的是不要被知识所限制,也不要只用头脑考虑太多,要决心去做实际的工作,然后在处理工作当中,充分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这样的话,学问和知识才会成为巨大的力量。
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最容易被知识所限制,所以要十分留心这一点,发挥知识的力量,而不是显示掌握了知识后的弱点。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虽然学历不高,却往往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相反,一些高学历人员,虽然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却没有强烈的个性,与他们谈话留下的印象不深。一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并不能单从学历或应聘时笔试、面试的成绩,就可以看得出来的。具有了实际工作经验,也未见得能力就强,创造性就高。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人员招聘中提出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