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宗镜录略讲 >

第5章

宗镜录略讲-第5章

小说: 宗镜录略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息就没有了,当然睡着并不一定是道,可是他还要问,再问我就给他一个 “向南南风,向北北风 ”,让他迷糊去算了。

 

  不给他迷糊,他不感谢你, “老师又传我一个 ”,早就上了老师的当! “丧力捐功 ”有什么用?所以,要想眼睛不看见幻相,只要清净眼睛;要想身体没有影子,无心即无影。如何能做到?

 

    若能回光就己,反境观心,佛眼明而业影空,法身现而尘迹绝。

 

  告诉你们方法。一切回光返照,回转来找自己,观心。怎么知道有境界?念头动了,念动也不错,念动也空嘛!不要另外找个空,回光就是,回转来找自己,管外面境界干什么?境界皆幻相,不要管幻相,一切反过来,亦即儒家孟子所言: “反求诸己 ”就到了。佛眼明,业影就空了。大家念佛、念咒子,一天念一万遍,我一听 ……有些老太太念佛拿纸画圈,功利主义,好像攒钱一样,攒到死的时候带走。真的假的?真的,她那业力硬是累积成善业带走,等于做坏事,一点一滴累积,恶念也带得走。这是现象、应用,讲道体则全要空,善也空,恶也空,业也空,所以要 “反境观心 ”。

 

  反境观心以后,佛眼明,业影空,那么,法身自然呈现。什么是法身?法身是代名, “本体自性 ”,不生不灭。法身呈现,你以为真有个法身啊?你们诸位少见,这些我看得多了,譬如最近有位青年,打坐忽然看到自己在打坐,那是常有的,为什么看到自己打坐 ——“精神飞越 ”,用功紧切把自己生命逼出体外,或者体质衰弱,而产生这种现象。那时才晓得自己面孔原来如此,原来鼻子向下面。许多人把此种现象当成法身,错了!那个是法身上面的妄影,法身是 “无相 ”、 “无念 ”、 “无住 ”。 “法身现而尘迹绝 ”,心里没有尘世间一切烦恼。

 

    以自觉之智刃,剖开缠内之心珠;用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

 

  这叫见道。到达法身无相境界,始叫见道、明心见性。永明寿禅师把硬性的佛学名词,变成软性的文学美。他说这是怎么达到成佛的?完全靠自觉自悟。

 

  学佛成道,不管净土、禅宗、密宗、天台宗 ……,都要靠自悟自觉。什么自觉?智慧的成就。 “智刃 ”,智慧像一把利刀,剖开缠内之心。缠是佛学名词,一切众生被烦恼所缠缚。佛学上常引用唯识学玄奘法师翻译的一个名词 ——“缠眠 ”,不是文学上的 “缠绵 ”。烦恼的作用叫 “缠眠 ”,也叫 “随眠 ”,称 “随眠烦恼 ”。

 

  这些佛学名词用到中文,真是高明绝顶。翻译得好极了!人的烦恼是 “随眠 ”,它跟着你一步不离,连睡觉都跟着你,比夫妇还厉害。太太跟着睡,你有时还溜出来。经常有人问我,某人夫妇感情不好,同床异梦。我说世界上有哪一对夫妻是同床又做同一个梦的?如果两人梦得一样,是神经病。那要送精神科看病,人本来同床异梦。只有一个东西不跟你同床异梦,你的业力烦恼,你睡着了,它就睡在你那个睡着里;你醒来它已经跟在你旁边,你脱不掉。《八识规矩颂》讲烦恼是 “俱生犹自现缠眠 ”,从你生命来的时候,它就跟来了,缠住你,你有本事用自觉之智刃,把缚解除了,那就解脱成佛成道: “以自觉之智刃,剖开缠内之心珠 ”。

 

   “用一念之慧锋 ”,慧剑斩情丝,中国文学常用。这一把剑是什么剑?(有同学答; “慧剑 ”),好聪明!可见你有这把剑,我都没看到这把剑,只看过日本武士刀。这把剑看不见,最利,在哪里?在你一念之间 ——“一念之慧锋 ”。

 

  文殊菩萨为什么手里拿一把剑,要杀人啊?那是表法,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就是那一把慧剑。

 

   “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 ”。什么见网?八十八结使。这些都是佛学专有名词, “见 ”代表一切观念。我们许多烦恼都是 “见网 ”把我们网住了,只有用智慧的刀锋才割断得了。

 

   此穷心之旨,达识之诠。

 

  我们跟着永明寿禅师这么美的文字般若兜了一圈,受他的骗,最后归纳所有佛经的道理!一念不受。他骗走的是什么?就是叫你回转来找自己这一段,很简单。他说,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就是 “穷心之旨 ”。学佛修道、明心见性的宗旨就在这里。 “达识之诠 ”,诠即解释,你对唯识最高的注释都理解了。

 

     言约义丰,文质理诣。揭疑关于正智之户,剃妄草于真觉之原。愈入髓之沉疴,截盘根之固执,则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炉;名相临慧日之光,释一真之海。斯乃内证之法,岂在文诠,知解莫穷,见闻不及。

 

  这段文字气势连贯,明白这些道理才好修行。

 

   “言约 ”,真正讲道理,用言语文字表达非常简单,譬如中国讲修道 ——“放下 ”,这句话多简单!怎么样放得下?实在放不下,电梯还好办,按一下就下去了,我们不是电梯。现在的大肚子弥勒佛就是布袋和尚,其实永明寿禅师也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弥勒菩萨化身为永明寿写这部书。布袋和尚光着膀子,大个肚子,一天到晚背个布袋到处走,人家请和尚传道,他把布袋一放,看着你;你不懂,他布袋一背又走了,一句话不说。本来是嘛!只要把我们这个布袋放下就行了。

 

  其实我们不但放不下这个布袋,口袋更多。四十年前有位朋友告诉我,我们这一代谁都要钱,过去中国人穿 “大寿 ”只有两个口袋,现在我们有十三个口袋。我说你瞎扯,他说你看嘛!一个、两个 ……六个还有个小包包,七个、八个 ……十三个。现代人一身都是口袋,怎么放得下?放下布袋就到了,但是做不到。

 

  二十多年前,我有个湖北朋友,很妙,是北大学生,我们叫他北大三朝元老,大学读了十年,因为家里有钱,读一读休学,回家玩个一年半载又来,十年当中,北大学生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福气有这样好。这个人啰嗦到极点。前一辈公子少爷,穿西装像穿长袍,走路优哉,悠哉,慢慢晃过来: “在 …家 …吧! ”,在,他就进来。有一次他问空的酱油瓶子: “这是什么? ”“瓶子。 ”“酱油瓶啊?酒瓶? ”“酱油瓶。 ”“你吃哪一种酱油? ”就那么惨咦!平常我们搞惯了,不在乎这位好朋友。

 

  有一次他来我家: “唉哟!这里又挂了一张画。 ”我说: “对啊! ”“谁画的? ”“某某法师画的。 ”“画的什么人啊? ”“弥勒菩萨你不认得? ”“噢!是,弥勒,画的不错,这是背的布袋噢! ”“是啊! ”“南老师,我问你,他这个布袋里装的什么东西? ”这一下我把桌子一拍说: “你去问他去! ”他听我这么一吼,也哈哈大笑起来。我说你这个人啰嗦到这种程度!假使我写回忆录写上这一段,那笑话真够多,他每次来,有时把你气得肚子痛,有时把你笑得肚子痛。他是人,我也是人,这个脑袋就装那么多放不掉的啰嗦。其实不只他,我们每个人都如此。

 

   “言约 ”,佛学的道理很简单;如果真要研究、辩论,道理说不完, “义丰 ”得很,义理丰富,等于北大那位三朝元老,他问得也对,学唯识讲逻辑的人要像他一样,就够得上资格学逻辑。瓶子是总称,什么瓶子?酱油瓶子也是总称,吃哪种酱油?他很逻辑,科学求证,没有错,这样下去,就 “言约义丰 ”越来越多。

 

   “文质理诣 ”,真到了家,言下顿悟, “放下 ”一句话包括三藏十二部道理。 “文质 ”到了,道理也就到了,理与事一样。真悟道,理到、见地到,工夫也到。大家研究佛学,真讲得好?理并没有通。 “文质理诣 ”,文到、理到、事也到。这个时候就 “揭疑关于正智之户 ”,揭开疑关,永远不疑。禅宗彻悟,是直到不疑之地,永远不疑。

 

   “剃妄草于真觉之原 ”,把妄心剃掉。 “愈入髓之沉疴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骨髓里都是毛病。 “截盘根之固执 ”,执着离开了,此时不仅我空、物空,一切都空。

 

   “则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炉 ”,一切唯心的道理,的确证到了。 “名相临慧日之光, ”名是名,相是相,综合言名相。名相接近慧日之光。 “释一真之海 ”,一真法界,华严经境界,换句话说,一真法界还是名词,禅宗祖师不用什么教理名词,而直言 “就是这个 ”。宋朝以后许多禅宗祖师悟道,悟个什么? “就是这个 ”,后来很多人打坐就去找 “这个 ”,真没有办法。

 

  禅宗祖师有位 “一指禅师 ”叫俱胝和尚,住的庙子供准提菩萨,叫俱胝寺。俱胝和尚悟道后,人家来问道,他的教育法很怪,手指一伸 “就是这个 ”,很多人经此一点,悟道了,所以人称 “一指禅 ”。有一天师父不在,有人来问道,小徒弟如法炮制,果真悟道。师父回来,小徒弟一五一十向师父报告,重复说到 “就是这个 ”,指头一伸,师父冷不防一刀把指头削断,血一冒,唉哟!悟道了,小和尚 “就是这个 ”悟道了!不过大家回去不要乱砍。

 

   “一真法界 ”是华严经名词,本体的代名词,以禅宗言,什么叫一真法界? “就是这个 ”,当然不是砍了指头的这个。

 

  禅宗丢开一切名词,那么要怎么办到?佛法叫 “内证 ”,回转来反照自己。

 

   “内证之法,岂在文诠 ”,文字上找不到的,文字语言只是表达了 “这个 ”给你看,你懂了文字,要丢开文字。我经常说一般人学佛,别的没学到,满口佛话,一脸佛气。唉呀!那个味道真难受,变得每一根神经、肌肉都跳出来的佛法,你看那怎么受得了!搞久了变成什么?佛油子,把佛法当口头禅就完了!真正的佛法不在 “文诠 ”。

 

   “知解莫穷,见闻不及 ”,如何证道?放下就对了!拿知解研究,越研究越被网住。这一段以 “知解莫穷,见闻不及 ”八个字做结论。

 

    今为未见者,演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圆闻;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所冀因指见月,得兔忘第(竹 → 皿),抱一冥宗,舍诠检理,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可谓搜抉玄根,磨砻理窟,剔禅宗之骨髓,标教网之纪纲。

 

  一气呵成的文章,姑且在此切断。既然道(佛法)不需要一切文字,永明寿禅师写这部书岂不多余?

 

  刚骂了人家,自己又写书。他说明写这部书的原因,注意这几句话: “为未见者,演无见之妙见 ”。你以为明心见性真有个东西看见啊?那叫明心见鬼。无见之见,是谓真见。有些人问观音圆通法门,听耳朵、听闻啊!闻到哪里去? “未闻者,入不闻之圆闻 ”,有个闻就不对了。 “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 ”,这是解脱知见。

 

  注意!不管大乘、小乘,学佛有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譬如学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 ……,你说没有受戒,何必受戒?不敢乱动妄念,一心不乱念佛,已经是戒了;由戒生定;千百万解脱,非经过定不可,否则便是狂慧。真的大智慧来了,一一在定境界上、智慧上,定慧不可分,讲程序则分开,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得了慧然后才得真解脱。真解脱以后呢?大觉之用、所知所见,解脱知,解脱见都来了,所以称 “解脱知见 ”。

 

  常有同学问我,打坐看光、定,定了以后又怎么样?真想甩他两个耳光。唉!真是没办法!耳光硬是甩不出去。也不敢甩,他也没有资格让我甩。那怎么办?只好说: “嗳!你到了那个时候再说嘛 ”!

 

  你说得定以后怎么样?成佛以后怎么样?肚子饿了吃饭,吃饱了怎么样?还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你说吃饱了以后怎么样?解脱以后如何呢?我只好告诉你: “解脱以后再来问我,当然我有办法给你 ”。很简单,把你绑起来,再去解脱。现在把我的秘密告诉你,解脱以后千万别再来了,再来就把你绑起来,再让你去慢慢解脱。

 

  永明寿禅师说他为什么写这部书?不得已的事,为那些没有到达的人,未解脱的讲解脱。 “所冀 ”,目的是 “因指见月,得兔忘筌 ”。禅宗有部《指月录》,是根据《楞严经》说的;月亮在那里?不要拿指头说月亮在这里,那就糟了!这部书就是用指头指月亮给你看,你要去找月亮,等猎人网到兔子后就要丢开兔网。

 

  雪窦禅师有一首形容打坐的诗。

 

    一兔横生挡古路,苍鹰一见便成擒。

 

    可怜猎犬无灵性,只向枯椿境里寻。

 

  一只兔子横睡路中,鹰看见自空中飞下,一转眼就把兔子叼走,可怜猎狗没有灵性,只会向枯椿里头寻找。

 

  大家打起坐来拼命想去妄念,妄念像路上的兔子,本来跑掉(本空),懂得的人就晓得兔子早跑掉,没有了。可是一般用工夫的人都像猎犬用鼻子找妄念。妄念动,那个不相干的在哪里?妄念,妄念早跑掉了!不要去找妄念,那个空了!

 

   “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 ”文字非常简单 ; 可是大家注意!我们都晓得佛法专门谈空的多,其实讲到佛法的宗旨,是: “空有双融,非空非有。 ”如果认定佛法全是讲空,那是有偏见的。当然偏有不对,偏空也不对。

 

  这里讲到了佛法真正的见地、宗旨; “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 ”。特别注意!了万物完全由我,并没有讲无我。佛最初开始说法传道时,讲 “无常、苦、空、无我”,诸行无常,一切世间法无常,都会过去,不会永恒存在;一切皆苦,一切皆空。这是佛法的基本理论,几乎每本佛经不离此理。但是,依《大涅槃经》所说,佛将涅槃时却宣布: “常、乐、我、净 ”。佛性(自性)是常的,与无常相对;非苦,是乐的;是真我,不是无我;是净的,空即是净。

 

  要注意一个 “了 ”字,了了以后才知道万物由我。这里发现几个大问题,文字看起很简单,好像很容易了解,但我们的思想,经常被这些好句子及其丰美的文采覆盖住,如果不帮大家深思细读,很容易忽略过去!

 

  第一个大问题:佛法的本性。

 

  第二个问题:自老庄以下,道家思想,综合僧肇法师的观念,归纳出两句话: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此为 “心物一元 ”。这个观念同 “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 ”大家研究看看,拿一句禅宗古代术语来讲: “是同是别? ”

 

  一般人喜欢学禅,说这个悟了,那个悟了,理(道理)上到达,但境界是否到达“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是个大问题。换句话说,见地与工夫一起到了没有?没有到,那是 “误 ”了!你说心里空空洞洞,没有念头,那很简单,稍稍吃一点带麻醉性、放松精神的药,马上没有念头,那也得道悟了?不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问题:后世称专谈修证做工夫的道家为丹道家(炼丹成仙)。丹道家偏重形而下工夫的求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