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明朝的《憨山大师年谱》记载,当年他在五台山住茅蓬时不能入定。于是他就找到底是什么原因?原来是五台山的积雪融化成水流到溪流嗡嗡作响。他想想没办法,于是他拿起蒲团在那桥上一摆,索性坐在最吵闹的地方让它去吵。忽然什么都听不见,等他一出定已经过了七天了。什么都听不见,这是功夫,不能说是他悟了道,这就是 “旋汝倒闻机 ”。那个能闻的作用不听声音了而回到能的本位上。
进一步要 “返闻闻自性 ”,什么都不知道也是一个定的境界,有了这个基础后,能够在入定以前、出定以后或是功力再深在那什么都听不见时,再用灵敏的智慧推究:这个现象是如何变来的,后面是个什么东西?这就叫做 “返闻闻自性 ”。在这个地方一悟,悟道了就 “性成无上道 ”,也就是明心见性,证得菩提。因此,随时随地六根六尘要关闭就能关闭才可以谈 “定 ”,有了定以后,才由定生慧而开悟。所以 “返闻闻自性 ”的 “闻 ”不做耳朵听闻的闻来解释,我们勉强把它换个字叫 “返闻追自性 ”,即一直追究下去看看自性在哪里?见到了自性才是性成无上道,就证到了耳根圆通。 “圆通实如是 ”,耳根圆通的道理在这个地方。
混元与圆通
如今以声为闻。背心循境。岂不是倒闻之机。若能旋声尘之有流。复本闻之无妄。则是返闻自性。得本归原。内灭翳根。外消尘境。能所既脱。本觉道成。寂照圆通。真实如是。
这里永明寿禅师自己再做结论:他说现在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所闻的现象,如果跟着声音走就 “背心循境 ”,违背了你的本心。有许多年轻同学告诉我:老师,我打坐时听念佛的录音带好不好?我说:为什么?他说:听念佛录音带越听越清净。这里就告诉你,那就是完全跟着声尘在流转。你觉得有点清净,我是承认,但那是你心影里头的假象,是妄觉。例如,听到高雅的音乐情绪会被引到有些飘飘然,这是意境的境界,是大妄想境界。对普通人来说是对的,但对修道求证的人来讲则是错的,这就是 “背心循境 ”。因为你的心已经动了,跟着音声的现象在跑了。
“岂不是倒闻之机 ”,这个机关开颠倒了,不但没有关闭反而打开了跟着流转了。
“若能旋声尘之有流 ”,打坐起来听录音带好不好呢?好呀!要能做到旋声尘之有流,开始听得很悠雅,听到后来什么都没有。乃至打雷或原子弹的爆炸都不受动摇。
“复本闻之无妄 ”,能闻的功能回转来,回到本位上,这个境界上没有妄想也无所谓能闻。道家的思想就用 “混元一体 ”来形容它。是人与宇宙混然一体,心跟物来混然一体, “是返闻自性 ”,这个时候,你那灵敏的作用自然回转来听那个能听的自性。
“翳 ”,就是眼睛得了白内障的毛病,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纱把眼睛给障住了。 “内灭翳根 ”,表示能闻的翳还障在那里,要把它拿掉。 “外消尘境 ”,一切外境都不相干了。 “能所既脱 ”,所闻的声尘及能闻的作用,这两种都解脱开了。 “本觉道成 ”,本来是佛的本性就现前了。 “寂照圆通 ”,这四个字是形容词,形容自己的本性是永远寂灭的,如果到达了这个境界就是到最热闹的西门町或是最吵闹的地方,他的身心内在的感觉都是寂灭的。虽然寂灭,然而一样能照见一切,不但自己起心动念的丝毫习气都知道,乃至外界一切众生的心理行为也都清楚。 “圆 ”,就是圆满。 “通 ”就是通达。不能把这四个字看成一个概念就带过去了。 “真实如是 ”,真如自性就是这样或是真实的佛法就是这样,到这里又是一节。
法眼清净时
所以佛告阿难。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消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是以若了闻性。即成正觉。于是心境双融。动静俱认。
这里又引用了《楞严经》的原文。佛对阿难讲,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眼睛看到外色、耳朵听外声,念头都跟着外界在跑。 “流转 ”这两个字形容得非常好,流就像流水那么流, “转 ”就是轮回。有许多人问有没有轮回?这个道理就好比课堂天花板上吊着的电风扇;刚启动时慢慢动,转到后来就分辨不出扇叶而只看到中间的那一点。还有,我们的地球也在转动,但是我们并不觉得;习气也一样,因为每天都以这种模式生活,习惯了,因此不觉得它在动。所以轮回的道理你怎么能体察得出来?因为转得太快了。
要在什么时候才知道呢?在开始启动时就知道。
因此,诸佛菩萨起心动念,念念分明、观照自在,无明一启动,习气一上来,觉察到了就马上把它关掉。所以说,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真正用功修行的人有一天把电源关掉了,解脱时才知道自己的心念转得那么快。因为电风扇把电关掉以后,要慢慢地转半天才会停下来。看了电风扇你就会懂得用功净化习气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曾不开悟,性净妙常 ”,因此永远不能开悟,证入妙不可言、不生不灭、干干净净的本性。 “不循所常,逐诸生灭 ”,可是一切众生不跟着自己不生不灭的自性走,反而跟着外面的生灭法在转。 “由是生生,杂染流转 ”,因此生生世世就在掺杂了后天坏的习气,染污了坏的心住在轮回里滚。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 ”,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够抛弃了生灭法,安住于不生不灭的境界。 “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消落 ”,灵光一现前,六根都起不了作用,外界的色、声、香、味、触都与你不相干了、意识不起了、妄念也不动了。 “消 ”,犹如把油滴在大火上顿时化去一样。 “根尘识心,应时消落 ”,这句话是形容禅宗顿悟的境界。
“想相为尘,识情为垢 ”,然后返过来告诉我们,凡夫众生被思想模式所构成的意识形态给困住了,因此老是看别人不顺眼、不合己意。就是这个看不到的灰尘(想相即意识形态)把我们给障住了。第二种是意识所变成的感情作用,这种情绪会影响到生理作用,这就是垢。例如,衣服穿了好久不洗它就会脏得变成衣垢。一个内向、忧郁、多烦恼,一点事情就想不开的人,要小心肝病、小心癌症。因为他几十年积下来就会变成这种垢。照中国的医理,病都是由心理来的。
“二俱远离 ”,修行的人想相与识情这两种都要远离。 “则汝法眼、应时清明 ”,那么你的法眼就开了。所以一个人要得到智慧的法眼,必须具备上述的条件,想相的尘劳没有了、识情的污垢去掉了,这时才能法眼清明、把智慧的眼睛打开。此时虽然能认识佛法修持的路,哪一条是对,哪一条是不对,但还没有悟道。 “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法眼有了知道该走哪一条路,慢慢去修一定成功。
接着又是永明寿禅师自己的说明。 “是以若了闻性即成正觉 ”,所以说,由观音圆通法门的返闻自性进入,一定可以成佛。 “于是心境双融 ”,到达了返闻闻自性的程度,由于心平等而归到真心,真心也空了,一切的音声也空。音声空了,一切境界跟着皆空,此时心与境自然相互圆融。 “动静俱泯 ”,因此,听到音声的动相与没有听到音声的静相,这两种相都平静了。
第四十九章 夜来千诗由病禅
如观音言。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观音菩萨报告他当年修持的经验是走这个路线进来的。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闻,是返回来听自己念佛的音声。且一边参究,这是思,昼夜二六时中如此修去,这是修,就这样进入了最高定慧等持的三昧境界。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比如,修念佛法门的人,每一字、每一句自己都听得清清楚楚;乃至不出声地念,自己回转来听意识境界念佛的音声,一字不漏都听得清清楚楚。如此持续下去念一百句、一千句都一直不乱,就差不多要 “入流 ”了,进入法性之流,顺流而去。久而久之就 “亡所 ”,外界的音声听不见了乃至念佛的音声也没有了,自己就安住在那个境界上,这个就是 “入流亡所 ”。
因此,修净土法门的道友也应该这样走才比较确实,你心中在念佛,一直回转来听听听,自然不听外界的音声,即使外面有人骂你,你也不理他,慢慢地就听不见了,只有心中这个念佛的声音;或者是听外界的音声来修也可以,古人喜欢在水边林下修道,依我的经验,在松树林最好,风一吹那个声音特别美,你慢慢地听听听就入流了,接着就可 “亡所 ”。由此自然就可进入到下个境界。
如果说这个境界你无法保任,又迷糊了,那又变成凡夫了。好比天天求黄金,有一天黄金到手了偏偏又把它搞丢,那有什么办法呢?因此,你依旧照着原先用功的方法用功下去,若干时或是刹那间 “所入既寂 ”,那个时候我们修持的境界会更进一步地深入到寂灭的状态。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到了这时候外界的一切音声都了然清楚,但对你毫无妨碍。此心如如不动、生而不生,一切都清楚,哪怕是风吹草动,甚至此时,有一只蚂蚁爬过,你也能听到。因此,当年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时 “闻蚁斗如雷鸣 ”,听到了蚂蚁在地上打架的声音,就像我们听到的打雷声一样大。修到这个程度时动相、静相都了然,如果不了然就不算数,这个了是明明了了之了。在这个时候你想找妄念也找不到,所以说,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个样子到家了没有?还没有。 “如是渐增 ”,再求进步。 “闻所闻尽 ”,能闻与所闻都没有了。 “尽闻不住 ”,什么都听不见,连听不见的也听不见;一切听见、听不见及动静了然的那个境界也不住。就如《金刚经》所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虽然有那么好的境也不住、不理,顺其自然。
接下来的就不是由音声来的闻;而是知了觉性的觉,禅宗的说法就是悟了。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开悟了,那个 “悟 ”就变成耽误的 “误 ”。 “觉所觉空 ”,悟到了觉性,能觉的与所觉的也空了。 “空觉极圆 ”,空了以后有空的境界,空与悟境都不住,悟了以后当然是空,真空了以后自然就悟,无论是空也好,悟也好,都不住,这个时候就圆融了。 “空所空灭 ”,所以能空与所空都没有了,谈不上空不空。因为空而自性自然起妙有,因此能空与所空都灭了。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一切生灭轮回也自然地解脱。此时寂灭的自性现前,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在寂灭自性中。观音菩萨把修持的功夫境界都切切实实的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还不懂那就只好慢慢地持诵观音菩萨的圣号,求他老人家的加被。不要认为这是迷信,因为你虔诚持诵佛号的关系,使得你的心与菩萨的心越来越接近而相应,他一定会来度你。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 “忽然 ”即顿悟了道理,突然之间你自己悟了,不但跳脱了世间也跳脱了出世间,无所谓在家或出家。 “十方圆明 ”,在这个时候也无所谓空间及时间的观念,圆满清净,在一片的智慧光明中。 “获二殊胜 ”,获得两种特殊的、讲不出来的好处。
是哪两种好处呢?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修持到了这个境界依禅宗祖师的说法是,与三世十方一切佛同一鼻孔出气,即你已修证到了佛果与诸佛合流了。合什么流呢?慈力,即法界慈悲的心愿;就像观音菩萨一样对一切众生无比地慈爱。慈下面还有一个力,有这个力量;我们凡夫发慈悲心没有这个力量,心力发不出来。修持到家的人,那个力量发出来有影响力,他坐在那里无形中就把你给影响了,可以使你的心念都平静下来。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有人开悟了,到了这个境界,心里有无比的悲心自然流露,惭悔自己以前为何如此愚蠢。再看看一切众生都是在解脱的境界里自找烦恼,真是好可怜!因此,与未成就的众生同一悲仰,这里不用悲力而用悲仰,意指仰慕悟道的人是多么解脱、平静,而发出了无比的悲感。
离妄法眼净
是以初从闻性入时,先亡动静声尘之境,次亡能闻所闻之心。既心境俱亡,又不住无心境,及能觉所觉之智,则觉智俱空。此空亦空,方成圆觉。故云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始尽生灭之原,到寂灭本妙觉心之地。
到这里又是永明寿禅师所下的结论: “是以初从闻性入时,先亡动静声尘之境,次亡能闻所闻之心。 ”
从闻性进入的观音法门,第一步先亡去动相、静相的声尘境界。第二步再亡能闻及所闻之心。 “既心境俱亡,又不住无心境 ”, “心 ”,此心念的体相, “境 ”是外面空的境界, “俱亡 ”,都没有了。但是他不住在无心的境界。所以古人说: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若到了无心境界便要当做是道,将来会变成白痴。 “及能觉所觉之智 ”,翻过了无心境界,你的智慧会突然开发,即使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会变成什么都懂。
例如,《憨山大师的年谱》记载他年轻时修行经验,在他用功的过程中,有一天夜里,突然文字智慧的境界打开了,就在半夜之间毫无思考地写下一千首好诗,想停却停不下来,此时才知道是禅病来了(楞严经里的五十种阴魔都是禅病)。
他回想起曾经参访过一位老前辈谈到禅病的问题,那位老前辈告诉他,得了禅病只有靠睡才能治好;睡不着就得靠喝酒把自己醉倒大睡一番。后来他老人家大睡一觉才把它给脱开。所以修道用功到这里,智慧爆发开来无所不通,有时候好像整个地球都被你看透了,好是好,但若著了相就会落入魔障。所以永明寿禅师告诉你 “则觉智俱空 ”,连悟道的智慧境界都要空掉。 “此空亦空 ”,连这个空的境界也要丢掉。 “方成圆觉 ”,才能到达圆满觉性的境界。
“故云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始尽生灭之原 ”,到了这个时候才不起生灭心,所以大家在问:如何才能不妄想?你若修到这个时候自然没有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