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金融风暴-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外资来资助消费是无法持久的。在东亚各国,外资流入大部分被用于投资,这样能提高生产率,增加出口和日后偿还的能力。
外国组合性证券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远比直接投资者(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稳定性差。前者指外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债券投资,这种投资投机性高,外国机构投资者(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一旦有吹草动便会转移资金。因此,相对来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更多的优越性。因为直接投资大多是投资于实业,其目标是争取在较长时期内获取较高的回报率,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投机性较小,稳定性较高。
墨西哥货币危机的启示
墨西哥货币危机爆发有价值的启示。墨西哥新比索与美元的汇价主要是由外国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来支撑比索,一旦外资流入速度减缓,或者在外资不能被利用来提高国内生产率以促进出口,并且实际汇率持续过高又损害了出口商品竞争力,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大量赤字的情况下,引发外资大规模恐慌性撤逃时,汇价的大幅度剧烈调整就势所难免,最终不得不宣布让新比索自由浮动,并给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从上述墨西哥政府利用外资的政策中可以看到,墨政府对于爆发这样的货币危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防范。大量的外资用来资助消费,在涌入的外资中又有相当部分是组合性证券投资,并且与主要相关的各国中央银行之间也无任何实质性的合作措施,以应付流动性流动资金流向的问题。无怪乎一旦危机引发,只能望洋兴汉,不堪一击。
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其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少数国家。与富裕的邻国进行自由贸易给墨西哥带来了空前的贸易危机,从而使墨西哥的外汇储备枯竭。自由贸易的结果只是美国低技术产业进入墨廉价劳动力市场,墨西哥的出口产品仍然是过去那些为替进口而生产的产品,对该国的产业升级毫无帮助。反思墨西哥的教训,若发展中国家按西方发达国家的苟刻要求加入世贸组织,会产生何种后果可想而知。
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新兴市场〃成为国际资金青睐的目标,外资也一度成为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外国投资的目的是牟取利益。大量美资涌入墨西哥后,随着1994年美国6次加息,以美元计价的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墨西哥的外债负担也骤然增加。另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墨西哥接收的3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约80%投资在有价证券方面,直接投资仅占20%。投资资金投向的不平衡更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一旦出现利率和汇率风险,外资大量流失,经济就会崩溃,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应以稳妥为原则,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要利用外资而不要被外资所利用。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墨政府金融调控失当有很大关系。该国实行的将本币贬值和自由浮动的政策,不仅未能遏止资本外流,反而使以外币计价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家有必要经常保持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本国货币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国家银行对金融体系的调控手段和机制,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等。此外,墨西哥金融危机也揭示希望利用证券市场来吸引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功效极为有限,发展中国家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外资的构成和流向,同时注意建立本国的金融稳定力量,以减轻大规模外资没机活动可能带来的冲击。
泰国危机与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异同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泰国不是墨西哥,但是无论如何仍要保持警惕。
如果用〃泰国铢〃代替〃墨西哥比索〃,这样看起来好像世界金融市场危机在今年夏季又出现了。 但是历史不会重演。1997年的泰国不是1994年的墨西哥。时代不同了。政府、投资商和国际金融专家记取了以往一些教训。 这仍可能是一场金融恐慌的第一幕,但是如果是这种情况,这场戏的情节将与上次的不同。
诚然,表面上的一些相似之处令人害怕。像墨西哥那样,泰国以其在经济政策方面获得的一些成就而远近驰名,这理所当然。但是也像墨西哥那样,它象国外借债太多;对它的银行极少担心;感到自己无法保护它的货币以及随着货币不可避免地贬值一些做法格外拙劣。同样像墨西哥的是,泰国不愿承认它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急救。西方的一位中央银行行长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从具有雄心壮志的亚洲虎之一沦落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救援的名单中。〃 更加不祥的是,这种状况有蔓延的迹象。自从泰国铢7月2日贬值以来,菲律宾比索下跌了6%,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菲律宾经济曾准备被排除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名单之外,现在又回到了急诊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货币目前疲软。希腊正在应付投机热。至少有一天的时间,人们早就预言的危机看起来好像要在巴西发生。但是相似之处并不总是很明显。
泰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同的。泰国比墨西哥小,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欠债没有墨西哥多,它在耗尽它的所有储备之前就对殊采取了措施。它可能需要外国钱使它的银行摆脱困境,但是与拉丁美洲明显不同的是,泰国及其亚洲邻国经济增长迅速,通货膨胀率适中,而且拥有庞大的国内存款。为摩根公司监督新兴市场情况的德里克·哈格里夫斯说:〃泰国的问题比较容易纠正,而又不会发生一场可怕的经济衰退。〃
□ 作者:李罗力
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录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警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警示是深刻的、长远的。东南亚国家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也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在大量地吸收外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我国也存在大量的外债;1995年末我国外债余额达1065亿美元,占同年GDP的15。68%。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从1991年…1996年8月止共计1610。7亿美元,我国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外资从1979年至1995年共计2291亿美元。近二年来,我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号引资大国,是世界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引资大国。
1996年我国出口贸易不尽如从意,特别是头6个月的出口贸易更是严重滑坡,后半年则稍有回升。有人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滑坡的直接原因是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导致的。但其中是否也有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有下降之虞呢?
尤其重要的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呆帐是困扰我国金融形势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的头号大敌。我国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同一比率,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也高出许多。据《经济学家》周刊的数字,我国银行负债资产在1995年的这一比率是80%左右,而美国是50%左右。亚洲国家除日本外都比我国低。
我国银行受国家的控制程度比大多数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受国家的控制程度要高出许多。在同一期的《经济学家》周刊中,以国有银行资产占整个银行资产的比率来反映的这一程度,中国的这一比率接近100%。印度为70%,台湾省为接近60%。俄罗斯为25%左右,韩国为18%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目前这是一种可能的风险,但是一俟条件成熟,就会转化为现实中的金融风险。
乍一看起来,东南亚金融危机似乎与平民百姓无关,仔细一想其实大谬不然。难道通货膨胀、银行倒闭跟咱们老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太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包揽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以致我们对金融市场中广泛存在的风险麻木不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如1988年1993年经济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过猛的情况,这也是市场金融风险的一种。
但我们的银行从来没有因为经营者管理不善,出现不能支付居民存款的现象。近几年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也曾有过几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但我们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考虑,没有抓住机会向储户们宣传因银行支付出现问题而出现的金融风险。因此我们对这一类的金融风险没有亲身感受。
其实,我们一直在市场中迈进,银行支付不济而导致银行挤兑风潮的风险会用它特有手段让我们付出代价。我国台湾省近几年不是也曾出现银行挤兑风波吗?日本前几年出现的银行倒闭一直都在困扰着日本经济的顺利复苏。去年日本市民不是为反对日本政府用财政收入来垫支住宅金融的巨额亏损吗?
银行也是企业,它亦存在着因支付困难和经营不善而倒闭的必然性。只是我国的金融才刚刚迈向市场化,银行的经营水平、资产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但这不是我们松懈对金融风险警惕的理由。只要风险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
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但给国际金融市场及其金融当局提了个醒,也给我国广大的老百姓们提了个醒。在当今老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种类繁多的金融资产的时候,他们特别需要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金融风险的预防能力和承担能力。
中国的股民们已经多次领教了股市的风云变化,他们对股市的风险有了切身感受。但是中国的老百姓们对银行会倒闭的金融风险则没有亲身经历。因此今天叫狼来了,会没有人相信。若是当真狼来了呢,我们只有亡羊补牢了。
要实行灵活的汇率政策
在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中,以泰国为首,包括其他东南亚各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韩国等国,因货币纷纷不支,目前,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都已宣布扩大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浮动范围,或相继与美元脱钩,倾刻间,东南亚的美元区支离破碎。在与美元挂钩采取钉住〃通货蓝〃的东亚国家中,除了香港外,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新加坡结果无一幸免地遭到了失败,付出了惨痛的高昂代价。
八十年代,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南亚各国都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将其固定在一定水平上,而不是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来进行调整。1995年,美日签定加强美元协议后,各国也未能及时调整汇率政策,结果逐步造成本国货币严重升值,最后成为投机商的攻击目标。
本来,不论哪个国家采用钉住特定〃通货篮〃汇率制度在实践中皆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联系汇率制度不能充分反映本国经济运行规律,因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几乎不可能长期与被盯住货币国的经济发展相同步、相一致。因此,在经济发展不同步、不一致的前提下,又竭力维持联系汇率,就必然要付出高昂的金融成本,当本国经济发展良好,国际竞争力强时,则撑住联系汇率不觉太费劲,若情况相反,则大家都看到了,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就是活生生的实例反映。二、由于联系汇率制度是单一与特定货币挂钩,为稳定汇率就必然牺牲本国货币利率的独立性,自己剥夺了对本国货币政策的控制权,一旦被钉住货币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调整利率,则本国货币被动地追随他国利率有时则可能是效果恰恰是相反的,即他国是刺激经济发展,本国却抑制经济发展。这方面例子有很多,举不胜举。比如,1994年以来美国为抑制通胀,振兴经济,多次提高利率,听任美元贬值,香港港元利率被迫随之提高,从而对香港的工业、地产、贸易、金融的发展皆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断定,长期采用钉住特定〃通货蓝〃汇率制度是完全不可取的,尤其是本国经济发展不发达,国际竞争力不强,金融体系不完善的国家更是不能采取钉住特定〃通货蓝〃汇率制度,否则,无疑是慢性自杀,为金融投机分子创造出良好的几乎无风险的投机机会,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事实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采取管理浮动汇率的国家由1990年的23国增至1997年的48国;采取独立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亦由1990年25国增至1997年的51国。这充分显示外汇市场进一步自由化,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已是沛然莫之能御的趋势。所以作为新兴工业国来说,应当不断调整汇率政策,使之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
外资是面双刃剑
无论哪个国家,外资从来都是被看作是发展本国经济的动力,都是大爱欢迎的。事实上,绝大部分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因此,人们普遍产生了这么一个思维定式:外资多多益善。然而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金融危机却是由于外资的投机活动兴风作浪造成的。即外资是面双刃剑,吸引进来了,搞不好会自伤身体,弄得遍体鳞伤。
在这次东南亚风暴发生后的蔓延过程中,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官员纷纷指责美国金融专家索罗斯的金融投机活动在东南亚货币、证券市场兴风作浪,是造成东南亚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的确,以金融投机作为职业的索罗斯今年瞄准了东南亚货币、证券市场。今年1…8月份,仅他属下的量子基金就动用数十亿美元资金,在东南亚货币、证券市场获利20多亿美元,投机十分成功。究其根本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东南亚各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超前,在快速引进外资的时候,未能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用好、监管好、调控好。
近几年来,东南亚国家外资的流入趋于失控状态。目前泰国的外债已达90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其他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别为54%、47%、39%。尤其严重的是流入东南亚各国的外资有将近25%属于短期贷款,这些资金出于逐利的本性,随时都会摇身一变成为投机资金成为〃始乱终弃〃的过客。
建立在投机泡沫和大规模外资进入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一旦投资的领域未能产生预期收益甚至亏损时,外资尤其是投机性质的短期外资就会以它们当初蜂拥而来的激情,迅速而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个国家和它的货币,将其经济肌体砍得鲜血淋漓。
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给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造成的伤害仅是货币、证券市场这一块就已是触目惊心:从今年初迄今,投资人在泰国货币、证券市场的损失已过54%;菲律宾居次为46%、马来西亚45%、印度尼西亚41%、新加坡25%。
外资本身还是个好东西,用不好、管不好、调控不好也会伤人。东南亚这次金融风暴带给东南亚各国的教训是惨痛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政府干预往往事与愿违
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后,东南亚许多国家政府纷纷采用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像印度尼西亚,当印尼盾兑美元的比率跌破3000的水平以后,为了缩紧资金的流动,其中央银行的利率已经上扬了2倍。更有甚者,比如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甚至直接干预市场:马来西亚一度采取措施宣布限制投资人卖空一百种重要的股票,印度尼西亚也步马来西亚的后尘,宣布了类似马亚西亚的做法,限制外国人外汇交易。这些国家直接干预市场的目的无外乎是遏制市场下滑,稳定投资人的信心。效果如何呢?
马来西亚宣布了新的限制后,令投资人无法按完全自己的意愿自由买卖,投资人信心大失,资金大规模移出,宣布实施新限制的当日,吉隆坡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