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36…
亿马克贷款,以拯救其生存,并收购了70%的私人银行股票。
三是农业危机。这个时期,尽管德国从1930年起,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
限制外国农产品倾销德国市场,但仍出现了农产品销售困难,导致了农产品
价格暴跌,农业生产下降。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及财产而破产。由于危机,
造成了农业减产30%,农业收入大幅度下降。
四是对外贸易迅速下跌。世界经济危机使德国对外贸易一落千丈,一蹶
不振,进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1935年,德国的出口总额较1929年下降了
70%,进口总额减少了71%,出现了对外贸易逆差。
总之,经济危机削弱了德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沉重地打击了德国经
济。
德国的反危机措施
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政策措施,直接干预
经济生活。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是支持帮助垄断资产阶级。在危机期间,德国资产阶级政府,包括布
吕宁政府,借口克服危机,对垄断组织和容克地主实行支持及扶助政策。主
要是提供贷款和补助金。在这个时期,德国政府工商界及航运界共发放贷款
及保证金100亿马克。并加强对大企业的国家订货,加速实行卡特尔化。其
目的是将危机负担转嫁于劳动人民身上,保护垄断资本的利益。
二是增加税捐,剥削人民群众。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在危机期间,实行
增加税捐政策。主要是增加新税,如增加了啤酒税、零售税、人头税、烟草
税、黑人税等附加税。还有独身税、就业税和危机税等税种。通过各种税收,
德国政府搜刮了人民群众几十亿马克。同时,德国政府还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降低工人工资。在危机期间,德国企业减少了职工工资或薪金的50%左右。
此外,还降低了残废者、退休者的救济金及养老金,减少失业者的补助金等。
这些措施使工人群众生活日益恶化。
三是实行高关税政策。在危机期间,德国实行高关税政策,主要是提高
关税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外汇管理,推行赤字财政等。
四是实行紧急法令。在危机期间,德国政府颁布了紧急法令。1930~1932
年,除了颁布了“紧急状态法”外,还颁布了“关于降低工人、职员、官吏
的工资的法令”,“关于减少资本家的税额的法令”和“关于向劳动人民征
收新税的法令”等等。其目的是镇压工农群众的政治经济斗争,剥夺人民的
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
③法西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法西斯
夺取了德国的国家政权,并开始实行法西斯专政制度。法西斯政府除实行法
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制度外,还根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原则对全国的国民
经济进行改组,建立德国经济总会,发展垄断资本和经济军事化,进行备战,
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这些政策推动了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它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向垄断组织实行巨额军事订货,保证垄断资本的利润不断增
长。
法西斯统治年代,国家军费支出不断提高。1932年,布吕宁德国政府的
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占国家年度预算支出的10%或占国民收入的1。5%。
在1933~1939年期间,法西斯纳粹德国的军费总支出为600多亿帝国马克,
占同期国家预算支出的40%或占国民收入11%。这些军费主要用于向垄断组
… Page 37…
织进行军事订货。例如,1938/1939年度国家向克虏伯军工公司进行军事订
货额,从1932/1933年度的930万马克增长到1。45亿马克,扩大了约15倍。
与此同时,克虏伯公司所得的纯利润额也从700万马克增长到1。22亿马克,
即增加了17。5倍。所以,垄断资本家大发备战横财。
二是国家颁布“卡特尔条例”等法令,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
这是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发展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德国采取两大措施:一方面是强制推行卡特尔化。为此目的,1933
年7月,希特勒法西斯政府颁布了“卡特尔条例”,它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
组建新卡特尔组织,各种卡特尔有权兼并局外企业,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
卡特尔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集中化的进程。1930年德国有卡特尔2100
个,1936年有2500个,1937年有卡特尔1700个。这证明卡特尔组织和生产
资本日益集中化了。另一方面,是发展股份公司。1937年德国政府颁布了“股
份公司改革法”,它规定要淘汰那些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股份公司,新建股
份公司的股份资本金不准少于50万马克。这个政策有力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发
展和集中化。1933年德国有股份公司9148个,1937年有6094个,1939年
有5353个。这样,1939年德国股份公司数量较1933年减少了43%。1939
年,股份公司的平均资本总额也从1933年的220万帝国马克增长至380万帝
国马克。这些数字说明德国的生产和资本集中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此外,
德国政府还强迫封闭了约20万家手工业企业和约10万家小型零售企业。德
国法西斯政府推行的反动政策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促进了德国垄断
组织和资本的发展。
三是实行经济军事化。
这是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德国经济军事化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军事化经济体制。首先是建立专业管理局。希特勒政权在1933
—1936年期间,建立了帝国经济部,负责调节指挥全国经济工作。为了开展
扩军备战,在帝国经济部下又设立了各种专业管理局,分别管理工业、农业、
外贸、市场、物价等部门。其次是根据1934年“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规
定,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和各垄断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两类经济调节机构,由
垄断巨头控制。一类是部门调节机构,它包括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
动力经济和手工业等六个经济集团。在全国经济集团下又分设44个部门经济
组,350个专业组,640个专业小组。另一类是地区调节机构。其组织形式是
省经济厅、市、区经济分支机构,全国共建立了18个地区调节机构。以上两
类经济调节机构都在全德经济院管制下履行政府权力,根据德国经济有机结
构条例规定从事活动。
第二、建立德国经济总会。法西斯政权为了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于1937
年7月15日建立了“德国经济总会”。它由德国的工业、银行、商业巨头及
纳粹分子管制,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及法令的制定。具有实权,被誉为“德
国的真正政府”。
第三,实行扩军备战的“四年计划”。从1933~1939年,德国经济政策
的最高目标是实现经济军事化,为了实现战争经济的目标,德国政府制定了
发展军工生产的“四年计划”(1935~1939年)。戈林负责“四年计划”的
全权督办工作,法本公司的经理卡尔·克赫负责计划实施工作。德国法西斯
政权鼓吹“大炮代替黄油”,将巨额资金用于扩军备战和生产军工产品。
… Page 38…
总而言之,德国法西斯专政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约有250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20%以上,控
制了全国政治及经济命脉。法西斯政权成为了垄断资本及垄断资产阶级的统
治工具。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经济
①实行战时经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发展军工生产,在
德国推行经济军事化和战时经济的方针。德国加强经济军事化的措施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经济总署。战争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国家就在国防军最高指挥
部下建立了经济总署,负责对战时经济的管制。1943年10月又设置了军备
及军事工业部和有关原料、军事供应、生产、主要军用品技术、建筑工程和
动力工程等6个专业管理局,负责战时经济组织工作。
二是成立军备委员会。1942年春,德国在军火弹药部下建立了军备委员
会,其职责是对全部经济部门实行监督和管制,并成为德国重要的调节军事
经济的机构。
三是发展军工生产。这是德国战时经济的重要内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
后,立即采取措施,将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战争经济轨道,扩大军事订货,发
展军工生产。战时,德国政府向垄断巨头进行军事订货价值达7000亿马克以
上。从1938~1944年,德国的军工生产扩大了5倍多。
四是实行战时经济政策。在战争期间,德国法西斯政权为了筹集军费,
在各个领域实行战时经济政策。首先是增加税收。战争期间,德国通过提高
税收取得了1827亿马克。其次是发行国债。1945年发行国债为3793亿马克,
较1939年的371亿马克增长了10倍多。再次是大量发行货币。德国政府在
战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扩大货币流通量。1939年为87亿马克,1945年春
为528亿马克。结果导致财政状况恶化,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赤字额占国
家预算总额的34%。最后是对占领区实行掠夺,推行以战养战方针。德国发
动战争后,先后占领了10多个欧洲国家,为了解决资金、战略原料、财力及
物力等问题,对占领区进行疯狂的劫掠,掠夺了大量的战略原料、物资、黄
金、外汇、运输工具及机器设备,从而加强了德国的反动军事力量。
②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事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势力获得了新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大战期间,德国的垄断组织代表人物不仅掌
握了战时军工生产的计划和领导的大权,而且在国家强制卡特尔化过程中扩
大了股份资本和组织规模。1939~1943年期间,拥有股份资本5000万马克
以上的特大公司从63个发展为108个,它的资本总额扩大了约1倍。这些大
公司的资本在全部股份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从32%上升至49%。同时,
出现了一批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实权的新财阀,德国法西斯第二号头目赫
尔曼·戈林就是典型的新财阀代表人物。戈林康采恩这个大型垄断组织是依
靠强权剥夺犹太人和盗窃国库发展起来的。1938年,戈林康采恩有资本4亿
马克,1941年的资本增长到25亿马克,1943年扩大至60亿马克。其它垄断
组织,如法本化学公司、克虏伯、钢托拉斯、费利克等康采恩的资本也获得
了很大增长。这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集团的资本总额在全德国的资本总额
中约占33%以上。
二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战争期间,德国法西斯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Page 39…
新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个时期,
德国政府及各级地方政权,为了扩大军工物资生产,先后建立了一些国有企
业。1938年,德国有国营企业333个,资本213。396亿马克。战时,德国的
国有企业迅速发展。如铁路、邮电、煤气、电力等国营企业的资本在全国资
本总额中占90%以上。
③纳粹德国经济的崩溃。战时,德国法西斯实行战时经济,发展垄断资
本,使经济畸形发展。1938—1943年,德国工业生产提高了19%。其中,生
产资料扩大了63%,消费资料生产减少10%。1944年,工业生产猛跌。在
战争中,军事工业职工人数猛增。1944年职工人数从1939年的210万人增
至600万人。1945年初,战争从国外转入德国境内后,工业、农业、交通、
运输、贸易、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这时,纳粹德国经济象军事一样,困难重
重,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
因德国法西斯军事失败,经济崩溃,政治危机,加上德国人民和世界人
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兴起,加速了希特勒政权和纳粹德国的灭亡。1945年5月,
苏军占领柏林,希特勒自杀,标志着纳粹德国寿终正寝。同年8月,邓尼茨
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了德国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代,掀开了
德国经济史新的一页。战后,联邦德国在美国等盟国支持下和民主德国在苏
联帮助下从事经济恢复工作。
(4)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思想
①弗莱堡学派的产生和发展。弗莱堡学派,又称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
是世界现代后期西方经济学界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派。它出现于两次世界大战
之间,即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广泛推行弗莱堡学派的
经济理论,后来这种理论成为西德的经济指导思想,西德政府根据弗莱堡学
派的经济理论制定社会市场经济的方针,是西德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
论依据。
②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理论。弗莱堡学派产生于帝国主义垄断阶段和资本
主义发生巨大经济危机时代。它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即“非社会”的
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实行“社会的市场经济”。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理论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反对
社会主义。二是反对垄断,发展自由竞争。三是稳定通货,平抑物价,保证
经济增长。四是主张公平分配,加强社会福利,实现经济人道主义。五是提
倡自由贸易,反对贸易限制,消除关税壁垒,允许自由兑换货币,促进对外
贸易发展。由于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反映了西德垄断资本的需要,因此,它成
为了西德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政府制定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依据。
③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弗莱堡学派是主张实行“社会市场经济”
的一个资产阶级学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欧根、威廉·罗勃凯、弗朗茨·柏
姆、弗·卢茨、亚历山大·鲁斯托夫、路德维希·艾哈德等人。这些人大都
是弗莱堡大学的教授,所以,它被世人称之为弗莱堡学派。他们每个人的理
论都有自己的特点。沃尔特·欧根 (1891—1950)是德国弗莱堡学派的创始
人、主要代表和其理论的奠基者。欧根生于德国的耶拿,早年求学于耶拿、
基尔、波恩,1913年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军役,1925
年任杜平根大学教授,1927年任弗莱堡大学教授等职。他的代表作有:《德
国货币问题的研究》(1923年)、《资本理论研究》(1934年)、《国民经
济基础》(1940年)等,他的基本思想——“经济理想典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