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愣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

第16章

愣严经五十阴魔浅释-第16章

小说: 愣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来问’:譬如有人来请问法,一看他是个老修行,一天到晚也不讲话,在那个地方闭目养神,甚至也不吃饭,就吃点香蕉之类的。一般人以为这是个世间的圣僧了,于是乎就来向他问法,他也就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这么就答了,‘惟答一字’:就答一个字,这一个字就是一字禅。这一般人也不明白他说的道理是什么道理,所以就给它取名叫‘一字禅’。无论你问他什么道理,‘但言其无’:他就‘无’。
              你再问他:‘我怎么样修行?’
              ‘无。’
              ‘我念佛不念佛?’
              ‘无。’
              ‘我持律受戒好不好呀?’
              ‘无。’
              什么都是‘无’。啊!他这个‘无’字,这一套‘无’,把你弄得也蒙头转向的,东西南北也找不著了,也就是遗失章句了。你也不知道,尽想:‘他说的无,什么道理呢?什么无?无什么呢?’于是就周围找,也找不著东西。啊!真是无了。
              ‘除无之余,无所言说’:无论你再问他一个问题、十个问题、百个问题、千个问题、万个问题,他都是一字‘无’,就答你一个‘无’字。所以你这个问的人,就想:‘啊!他讲的这个禅理太高了,我们都不明白了。’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三者是人’:这是第三种矫乱的颠倒,矫乱的虚论。这个人‘谛观其心’:他也观看自己的心,看这十二类的众生,‘各各有处’:各各都有生有死的这个‘有’处,‘因有得证’:因这个有,他就觉得他证果了。其实呢,他不是证果,经上这么说,是形容他这种错误。他看一切众生都有,他就:‘啊!都有了。’他看见这个道理,他就认为他开悟了、证果了。哈!
              ‘有人来问’:有人来问他,‘惟答一字’:无论问什么法,他就答一个字。‘但言其是’:他说什么呢?说‘是’。
              你问他:‘我出家做和尚好不好啊?’
              ‘是’
              ‘我受五戒好不好?’
              ‘是’
              ‘我应该做什么好?’
              ‘是’
              无论问他什么,他就答一个‘是’字。
              ‘除是之余,无所言说’:除了‘是’字之外,他不讲了。所以你觉得:‘啊!这真是一字禅,这个真是高僧啊!他说这个法真是妙到极点,我也不懂。’你不懂那就是妙了。所以,好像我现在讲这个经,你们懂了,那就不妙了。你若说不懂,‘啊!讲来讲去,法师说什么呢?’哦!那就是妙了。因为你不懂,就是妙;你若明白了,就不妙了。为什么不妙呢?你明白了嘛!你没明白那个东西就是妙。所以你若想‘妙’,就不要学佛法了,你不学就不知道,这就是妙。
              他就只说一个‘是’字,你无论说什么,他还是说一个‘是’字。为什么?他以为他就由这个‘是’字上开悟了,那么他也这样告诉你,传给你法——Transmit 
            Dharma to you。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这第四种的矫乱,就是有无矫乱。什么叫有无矫乱呢?他又说是‘有’,又说是‘无’;又说‘无’不是‘有’,‘有’就不是‘无’。他也不知道是有,也不知道是无,这就好像那喝酒喝醉了的人那么乱讲。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他在这个行阴里边,也见到有,又见到无。见到这个行阴,像水波浪似的这么行,迁流不息,他说是‘有’。在这个迁流不息的时候,有断的地方,他又说是‘无’。
              ‘其境枝故’:他这个境界生出来一个叉枝,就好像木头生出一个旁枝来。所以他说这‘有’也是,‘无’也是。‘其心亦乱’:他这个心里也乱了,为什么他心里乱了呢?就因为他自己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真正的定力。这智力和定力,他不平等、不平均,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就生出一种执著,自己也找不著头绪了,就有个错路,他也不知道哪一条路是对了。
              ‘有人来问’:若有人来请法,向他请开示,‘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他说,也有,也就是没有。‘亦无之中,不是亦有’:可是没有的,就不能是有。亦有就是没有,但是没有可就不是有,你说这究竟是个什么道理?‘一切矫乱’:这就是个矫乱的道理,矫枉过正,说得自己也不知道说些个什么。所以我说这是他说醉话。
              ‘无容穷诘’:无容,你不能和他讲道理的,这个样子怎么办呢?就是我那个办法,你打他两个嘴巴,看看他还说是有、是没有?你这么打他一个嘴巴,他若说:‘你怎么打我?’‘你没有嘛!我打你也是没有啊!’还有那个办法,你拿刀把他杀了说:‘嘿!杀了你。’看看他有没有?这无容穷诘,就是不可以和他讲道理,没有道理可讲的,也不要问他了。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因为上边这四种矫乱的虚无,这种虚无飘渺的道理,讲得无有是处,讲这个没有真实的道理,‘堕落外道’:所以就堕落外道。为什么叫他外道?就因为他那个理论不正确,邪知邪见,所讲的道理,都不是究竟、不是彻底的。‘惑菩提性’:那么就把这个真正的菩提觉道给迷住了,给遮盖住了。
              ‘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这个就叫做第五种外道四种的颠倒性,就是前边那四种。
              第一种就说他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第二种,你无论问他什么法,他就用一个‘无’字来答覆你,一天到晚,旁的字他不说,就说无、无、无。有人和他一讲什么话,他就说‘无’。你千问万问,他就是无、无、无,千无万无。
              第三种就是那个‘是’、‘是’,你无论说什么,他都说‘是’。
              你说:‘我可不可以做贼?’
              他说:‘是’
              ‘我可不可以受戒?’
              ‘是’
              ‘我可不可以吃屎?’
              ‘是’
              ‘可不可以喝尿?’
              ‘是’
              ‘你可不可以死?’
              ‘是’
              ‘可不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活著?’
              ‘是’
              无论你讲什么,他都‘是’,也是千是万是,千万都是‘是’。没有一个不‘是’,他这个‘是’就是有。什么都是有,一切一切都是有,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就是现在讲的这一个,他又说亦有亦无,有就是无,无又不是有,究竟这是个什么道理?他就讲这种道理——这四种矫乱的性,不清楚、颠倒性、矫乱,‘不死矫乱’:他这个道理讲得是矫乱、不清楚。
              ‘遍计虚论’:他遍计虚无。以前讲过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这种道理不知道大家明不明白?什么是遍计执性呢?就是好像晚间,没有什么月光,在地上有一条绳,你看见这一条绳,本来这是一条绳,但是你怀疑,‘噢!这是不是一条蛇?’这就叫遍计执性。根本不是蛇,它是一条绳,你就妄加计度,说它是一条蛇。
              又好像晚间,看见一棵树的黑影,或者一株花的黑影,没有月光,你出去,突然间见这么一个黑影,‘噢!这是个鬼吧?’本来是一棵树,或者一株花,或者一块木板,你看了就‘噢!这是个人呀?是个鬼呀?’就害怕了。
              或者晚间看见一只狗,你就‘噢!这是不是狼呀?是不是老虎呀?’就生出这种遍计执性。结果你看清楚了,噢!这原来是只狗啊!不是狼,也不是老虎。这原来是只狗,这就是依他起性。因为你依照这狗,你就生出一个遍计执性。原来是只狗,那狗是个什么呢?狗就是一般的畜生,因为你有遍计执性,就以为它是狼、是虎啊,或者是个什么妖怪。那花草树木,也都是这样的。
              那么这条绳,你以为是蛇,你看清楚了,原来是一条绳,这就叫依他起性。这条绳是什么做的呢?是麻做的,这麻就叫圆成实性。怎么叫依他起性?麻可以造一条绳,这叫依他起性。依著圆成实性而起这个依他起性;这依他起性,然后你看不清楚,认不明,就生了一种遍计执性。
              现在这个外道,他也根本不是这样子,他就生出一种遍计执的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在这个定中,这一切修定的善男子,‘坚凝正心’:他坚固他这一种定力,‘魔不得便’:因为他坚固定力而有正心,所以魔王就没有办法了,魔术已穷。虽然魔术已穷,可是他心里又生出来自心的魔。这自心魔呀,是最不容易降伏的。
              他‘穷生类本’:穷这一切十二类众生的本元,‘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观看十二类众生,幽隐而清轻的这个本性,这个本性就是行阴。行阴在这个时候,有一种微细的动相。‘于无尽流,生计度者’:这微细的动相,就像水波浪源源而来,这种流是无穷无尽的。他在这个时候,就生出来一种计度。什么计度呢?‘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就生出这一种死后有相的计度。他认为死后也有相,所以又生了一种颠倒的思想,颠倒的心。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生出这种妄执的这一等人,他或者自己就执著,要坚固自己的身体,他说这个四大之色都是我。
              ‘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者见著我自性圆融无碍,十方的国土,都在我这圆融性里边包括著。他就说我有这个色,有什么色呢?有大色。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者他说这是一种前缘,随著我这么回复,也就是来回来回这么周而复始的。他说这四大之色都属于我的,‘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或者是我所依的;在这个行阴中相续,他说我在这个色的里边。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皆计度言’:前边所说这个色和前边的缘,这有四种。他说四大之色都是属于我的,四大之色就是我。又说这个色在我中,我大色小;这个色是小,我是大。又说离开我,无色。总而言之,他这个就是乱讲,讲的都是不合理的,有四种。从这四种,他就计度,‘死后有相’:他说死后是有相的。
              ‘如是循环’:他像前边所说这个道理,这么循环,来回来回地转,在色、受、想、行这四个里头,每一个里头都是有四种这样的理论,‘有十六相’:所以四四一十六,就分出来有十六种的相。在这色、受、想、行和地、水、火、风之间,他分出有四四一十六种相。根本你就不要问他,这个相是怎么样子分的,它根本就不合理的,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也弄不清楚它,因为它根本就不清楚。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从此或计’:从这四四一十六相,他看色、受、想、行这四阴,各有四相,这地、水、火、风和色、受、想、行,每一个有四相。所以从这个地方,他或者就计度,‘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他说烦恼永远是烦恼,菩提也永远是菩提;烦恼即菩提,这是不对的。
              ‘两性并驱’:这两种性是并行不悖的。并驱就是并行,并行而不相悖的。‘各不相触’:就是并行而不相悖,它们两个是合作的。根本这是不对的,根本就没有这个道理,他就这样讲,为什么他这样讲?就因为他惑菩提性了。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由前边色、受、想、行这四阴,四四变成十六相,他这样计度,就说‘死后有故’:死后是有形相的。‘堕落外道’:所以他就堕落到外道里头了,‘惑菩提性’:也是迷惑了他本有的菩提觉性。
              ‘是则名为第六外道’:这一种的人就给他取名字,叫第六种的外道。‘立五阴中’:在这五阴里头,这说是五阴,实际上就是四阴,这只是举五阴的名字。就在色、受、想、行里边,没有识。‘死后有相’:他说人死后还有形相的。‘心颠倒论’:这个心颠倒不正常,他立这种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修这种定力的这一些人,‘坚凝正心,魔不得便’:有这一种坚固的定力,又有智慧,所以魔就不得便。但是他这个智慧,不是究竟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不过魔王是没他法子了。但是他那自心魔,还不能降伏。
              ‘穷生类本’:穷一切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彼幽清’:他观看一切众生幽隐而清轻的这种根性,‘常扰动元’:在这个里边有微细的动相,‘于先除灭色受想中’:在先前除灭的这色受想三阴里边,‘生计度者’:他又生出计度来了。‘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这个人会堕入死后无相,他就说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这种的论议。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消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
              ‘见其色灭’:见到这个色阴灭了,‘形无所因’:他这个身形无所寄托了。
              ‘观其想灭,心无所系’:观这个想阴灭了,想阴没有了、破了,这个心也无所系了,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挂著这个心了,妄想也都没有了。
              ‘知其受灭,无复连缀’:知道这个受阴灭了,和外面就没有什么连缀了,也没有什么联系,没有什么联络了。‘阴性消散’:色、受、想这三种的阴性都消散了。‘纵有生理’:纵然有少少的生理,就是有这个行阴,‘而无受想’:也没有受,也没有想了。‘与草木同’:因为没有受,也没有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