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相映生辉-外国文学与艺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卓别林十二岁时被一个戏班的老板看中,就跟随戏班,从伦敦到外省,到处巡回演出,过着漂泊无定,闯荡江湖的生活。后来,他还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当过一阵子杂技演员,并于1907年被卡尔诺剧团录用专演滑稽哑剧。在卡尔诺剧团工作期间,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他的节目保持了古典幽默剧的优良传统,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
这时,卓别林的经济状况已大有好转,但他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滴酒不沾。他的最大嗜好就是读书,他如饥似渴地啃着莎士比亚、狄更斯、叔本华和尼采的著作,甚至还涉猎医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他抓紧时间,珍惜分秒,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装室里,也会不顾一切地埋头读书。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使卓别林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文学艺术的素养。几年之后,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子,得到了出国演出的资格。1909年春,他在巴黎的演出引起了法国观众的注意,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称他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和舞蹈家”。1910年和1912年,他又先后两次到美国演出,名气越来越大。
卓别林在纽约演出时,引起了好莱坞制片商的注意。1913年,他和启斯东制片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合同。根据合同,卓别林从1914年1月起,每周要主演一部“启斯东喜剧片”。片子很短,一般放映15分钟,类似十七世纪意大利的即兴喜剧。当时的电影业还处于幼年时代。拍摄一部电影没有什么计划,更没有脚本,要想打破千篇一律的公式,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仅在一年之内,卓别林就主演了三十五部短片,其中二十一部是他自编、自导的。在第二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卓别林初次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出现,不过还没有拿手杖。到第四部影片《在阵雨之间》里,夏尔洛头戴小圆礼帽,留着小刷胡子,手拿文明棍,脚登大皮鞋,摆着两条肥裤腿,一拐一拐迈着鸭子步的完整形象才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
夏尔洛这个形象,是卓别林从自已的亲身经历中,从他所熟悉的各种类型的穷人中,概括提炼而成的。他在夏尔洛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天才和热情,只要一化好装,穿上那身衣服,再一挥动那根手杖,他便立即感到实有其人,沉浸在角色之中,各种笑料和噱头便油然而生,层出不穷了。卓别林很快轰动了全球,成了雅俗共赏、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空前残酷的帝国主义战争,千百万人民忍饥挨饿,惨遭屠杀。作为一个正直的艺术家,在这严峻的时刻,他决心用自己的电影来揭露、抨击残害人民的各种邪恶势力。
1917年1月,他拍成了第一部社会讽刺片《安乐街》,对恶霸的凶残和清教徒的伪善作了无情的谴责和辛辣的嘲笑。接着又拍了《移民》、《狗的生涯》、《夏尔洛从军记》、《寻子遇仙记》、《巴黎一妇人》等一系列社会讽刺片。从《移民》起,卓别林改变了过去那种即兴的创作方法,开始严肃认真地编写剧本,每一个镜头都要拍十几次乃至几十次。为了拍好《移民》,他一连工作了一百个小时,四天四夜没有合眼,离开摄影棚时已是东倒西歪、筋疲力尽了。
卓别林早期作品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是《淘金记》(1925)。这部电影描写了1898年美国发生的疯狂的淘金热潮。在冰天雪地、人迹罕见的阿拉斯加荒原,成千上万寻找金矿的探险者,从世界各个角落蜂拥而来。许多迫于生活、铤而走险的淘金人,不是葬身在风雪之中,就是丧命于虎狼之口;真正发现金矿成为暴发户的,仅是极个别的幸运儿而已。影片的艺术手法极其出色,其中的夏尔洛饱餐大皮鞋和跳小面包舞,已成为世界喜剧表演艺术的经典小品。这部电影原是无声的,有声电影发明后,卓别林两次为它配上对白和音乐,并亲自担任解说,可见它在卓别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淘金记》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既是他早期作品的总结,又为他以后的成熟作品奠定了基础。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狠毒的资本家却用棉花铺路,把麦子烧掉,把牛奶倒进河海……这时已成为百万富翁的卓别林,还时刻牢记自己遭受过的苦难,始终同情和关怀老百姓的疾苦,一直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失业,这个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攸关的问题记挂心上。为了反映生活真实,卓别林努力追求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他几乎付出了全部精力和全部财产去拍摄《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这两部揭示资产阶级的丑恶、反映三十年代美国人民生活的电影。这两部思想内容深刻、演技精湛的电影一上映,立即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但同时也遭到反动派的猛烈攻击。夏尔洛挥动红布的镜头被指责为“宣传共产主义”;在法西斯统治的德国和意大利,影片被禁映;还有一些反动报刊对卓别林进行了人身攻击和政治迫害。然而,由于各国观众的热情支持和鼓励,卓别林对敌人的挑衅毫不畏惧,他信心百倍,坚持走自己的路。
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1936年,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1938年希特勒出兵吞并奥地利……所有这一切都使卓别林异常愤慨。他夜以断日编写剧本,1939年春,《大独裁者》的电影剧本在报上发表了。在这部作品中,卓别林大胆地塑造了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形象,尖锐地讽刺和无情地鞭挞了战争狂人。他说:“我拍摄《大独裁者》是因为我痛恨独裁者,我要大家嘲笑他。”《大独裁者》的剧本一发表,立即震惊全世界。各国进步人士和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而德国的法西斯分子却气急败坏,对卓别林进行恫吓。卓别林还不断收到匿名信,信上扬言要杀死他。可是他成威武不屈,在私人警卫队保护下,于1939年9月正式开拍《大独裁者》。
1940年4月15日,《大独裁者》在纽约首次公映。这时希特勒正席卷欧洲大陆,疯狂叫嚣要吞并全世界。就在大独裁者凶焰万丈的时候,卓别林不畏强暴,以天下安危为已任,勇敢地投身于当时国际政治半争的旋涡,用自己的艺术向法西斯开火,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还值得一提的是,卓别林的母亲是犹太人,以前卓别林从未承认过这个事实。但是在希特勒疯狂迫害和屠杀犹太人时,他立即挺身而出,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来痛斥希特勒,这又是何等勇敢高尚的行为!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第一部对白片,观众初次从银幕上听到了卓别林的声音。他通过影射希特勒的托明尼亚总统兴格尔歇斯底里的叫嚣,进一步刻画了这个法西斯头子贪婪狂暴的形象。
1949年,他开始编写一部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电影剧本《凡尔杜先生》。剧本写好后,检查机关认为这样的电影应当禁映,并指责作者“抨击了整个社会结构和制度”。经过了干修改,剧本才勉强通过。1947年4月《凡尔杜先生》终于公映了。当时,美国政府正大搞原子弹讹诈,极右势力鼓吹第三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而这部影片却给了战争贩子当头一棒,敌人怎能放过它的作者?从这时起,对卓别林的迫害达到新的高潮。
卓别林在美国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并且还保持着英国的口音和生活情趣。象他这样一个知名人士,居然不肯承认美国生活高于一切,居然不愿做美国公民,在一些大人先生们看来,这简直不能令人容忍。这当然也成了他们攻击卓别林的佐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约翰·伦金要求驱逐卓别林,并禁映他的一切影片;共和党议员哈莱。凯恩攻击卓别林犯了“叛国罪”,也要求把他驱逐出境;好莱坞中的一些败类竞也提出判处卓别林死刑的要求。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问全世界控诉他所遭受的迫害。
1949年,“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传讯卓别林,卓别林拒绝出庭。他在给该委员会的复电中说:“我不是共产党员,我只是个和平贩子。”面临被驱逐、遭审讯、甚至判死刑的威胁,卓别林始终斗志旺盛,紧握手中武器,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他开始编写电影剧本《舞台生涯》。在影片中,卓别林第一次以自己的本来面貌出现,扮演老艺人卡弗罗。他通过这一形象,向摧残他本人和千百万善良者的罪恶社会提出了强烈控诉。《舞台生涯》是一出悲剧,但整部影片充满着斗争精神,又是一首人生的赞歌,它在卓别林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作半年旅行。1952年9月17日,他带着家眷登上“伊丽莎白女王”号轮船。两天以后,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宣称美国司法当局要对卓别林进行公开调查,调查他的“非美”活动。声明还说,美国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如果他返回美国,将立即被拘留。卓别林在船上听到这个声明后,立刻发表严正声明,说明了他离开美国的经过,说明他领有再入境签证。他说:这张签证不是废纸,而是美国政府的正式文件!
卓别林在伦敦、巴黎和罗马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
1953年4月16日,卓别林亲自到美国驻洛桑领事馆,交回那张在他离开美国时当局发给的再入境签证,宣布他“永远不再回美国了!”他就是这样来庆祝自己的64岁生日的。
第二天,他飞到伦敦发表了如下声明:“我在美国住了四十年,要我和我的家庭从那个国家连根拔走而不感到痛苦,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自从上次大战以来,我一直是许多有势力的反动集团造谣诽谤和恶毒攻击的对象。他们凭借权势,再加上黄色报纸的帮腔,造成一种不适于健康的气氛……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简直无法继续工作。因此,我已放弃在美国居住。”卓别林的这一声明是对美国政府的战斗檄文。
1954年5月,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鉴于卓别林“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和平事业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特殊贡献”,决定颁发给他国际和平奖金。6月3日,卓别林在他的寓所光荣地接受了奖金和奖状,奖状上印着毕加索画的著名的和平鸽。
1977年12月25日,这位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终于以八十八岁的高龄,在安眠中与世长辞。他一生共拍了八十多部电影,他用笑的艺术在人们的心田上播下了欢乐的种子,唯独把辛酸留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