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相映生辉-外国文学与艺术 >

第8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相映生辉-外国文学与艺术-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造成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因此抒情诗便应运而生,其中又分独唱与合唱两种,前者以女诗人萨福 (公元前612?——?)为代表,后者以品达(公元前522——前 422)为代表。此外,这一时期的散文(包括《伊索寓言》、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和苏格拉底、狄摩西尼的演讲辞)和文艺理论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希腊化时期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随着奴隶制的衰落,这一时期希腊本土的文学也每况愈下,日渐出现衰落的景象,只有米南德的“新喜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罗马及近化欧洲的戏剧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古希腊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在古代西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首先,希腊人粉碎了巫术的桎梏。自有人类以来,巫术就是使人成为依附于周围世界的一种力量。不论多么成熟,埃及人和加勒底人依然感到,在宇宙的巨大机械装置中,人不过是一枚轮牙而已,因而人类的智力,只能借助神力来缓和超自然力量的作用。为了凌驾于大自然,人类必须与神等同:法老即以人、神统一于己身使臣民确信现世和来世的。在古希腊的艺术里,人类不再倾向于与大自然精神的自我统一化,而试图以理智的手段凌驾于大自然,以便能够从其规律中吸取知识和力量。在古希腊人眼里,人类不再是神的创造物,于是他们便开始以自己的形象创造神。希腊万神殿 (Pantheon)将人类灵魂的才能和属性的化身统统置于其屋顶之下:智慧(雅典娜)、情感(阿佛洛狄忒)、侵略本能(阿瑞斯)、经商本领(赫耳墨斯)、创造才能 (阿波罗)和抒情力量(狄俄涅索斯)等。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在力学中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从而预示了现代的发现精神。

  希腊并不否定超自然力量,而是将它转化为形象和神话。神秘与神话之大相径庭,犹如白昼和黑夜;神话并非完全不是信仰的对象 (尽管有知识的头脑固然认为不是,奥林匹斯诸神很快成为传说中的神)。原始的宗教出自恐惧。希腊的宗教、或不如说是神话,则来自理智和诗歌的结合,诗歌也许就是希腊奇迹的本质。人的观念,不论是感官或智力的,也不论是个人或社会的,无一不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其最初的表现。在广大的神人同形同性的形象体系中,宇宙万物具体化为形状,这一形象体系是造型艺术:诗歌和戏剧的无尽无止的推理源泉。盛行于原始时代的直观自然主义,在希腊艺术中变成了理性地有组织的现实主义。

  希腊天才的有力刺激,丰富了拜占庭艺术的复杂性。在西方,它一直潜伏着,直至引出文艺复兴的黎明。

  古希腊艺术也分为三个时期:古风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希腊化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划分与文学时期的划分大体是一致的。

  威尼斯画家笔下的圣母形象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画家、雕刻家的作品都取材于《圣经》故事,而其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就是圣母。但是,在不同风格的画家笔下,圣母所表达的形象也各有差异。

  在威尼斯画派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著名画家乔尔乔·巴尔巴利·达卡斯特弗兰科(1477——1510),于1505年曾创作过一幅名为《卡斯特弗兰科的圣母》的祭坛画。在这件作品里,乔尔乔尼 (画家的简称)几乎没有越出十五世纪的构图框框;画面中央是圣母,她的两侧是圣徒,圣母怀里抱着熟睡的圣子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宝座的靠背蒙着一块带有花纹的布 (威尼斯画家惯用的手法)。圣母若有所思地凝视着下方,目光射出了画面,所以没有发现站在宝座下面的两个圣徒——一个穿着呆板的、闪光的骑士盔甲,另一个穿着圣芳济派修士的服装。这几个人从外表上看,互不联系,而相同的各自沉思默想的情绪和复活节时的忧愁,则从心理上把他们彼此联系起来。在露台的石墙之外是一片阳光灿烂的景色,寂静无声。画家画中的风景,是一种提高作品感染力的手段。

  另一名威尼斯画家和色彩大师提香·维切里奥(1485——1576)在1526年绘制了《比萨罗家族的圣母》这幅名画。在这幅画里,提香革新了古老的祭坛的构图形式,在群像构图中加进了无拘无束的、自然的因素。圣母 (通常在中央)被移到右侧,她周围的圣徒也很分散且不对称,中间拿书的老者圣马尔克被分离出来,引人注目。比萨罗及其全家跪在圣母面前。柱廊的大理石圆柱、满布乌云的天空,胜利的旗帜和服装的色彩搭配都给画面增添了隆重的气氛。

  保罗·委罗奈斯 (1528——1588)也是威尼斯画家,他以独特的构图技巧,巧妙自如的把《库钦家族的圣母》中众多的人物绘制在画布上。五光十色的大理石圆柱把画面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左边是传统的群像——圣徒们围着怀抱圣子的圣母。但是,占有画家想象力的并不是圣母,而是画家以真正的灵感所绘制的自己同时代人们的肖像,他们布满了大部分画面,即画的右半部分。他们中有家庭主妇和孩子。主妇是个善良的贵夫人,姿态庄严、优雅,跪在圣母面前。画家以极大的爱恋心情刻画了孩子,其中一个是柔弱的男孩,他若有所思地靠在圆柱上,另一个偎依着母亲,第三个最小,坐在地上把小手伸向画在前景上的小狗。整幅画描绘得那样可信,仿佛他们就是真实的人物。

  绘画艺术巨星——达·芬奇

  1452年4月15日,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伟大画家、卓越的科学家兼工程师列奥纳多·达·芬奇诞生于佛罗伦萨西边约六十多里的芬奇镇。他的父亲是一个法庭公证人,家庭比较富裕,而他的母亲却是一个贫苦的农妇。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在他出生以后,母亲就被父亲抛弃了,所以他从小就失去了母爱,是在父亲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儿童时代的达·芬奇很喜欢大自然的景色,常常攀登悬崖,展望祖国的美好河山。有时他一个人坐在草丛中,静静地观察色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花木,兴浓时就仔细去描绘那些花瓣和树叶。他也喜欢钻山洞,探索它的秘密,每从山洞中出来,总要捉些奇怪形状的小动物,拿回去观察、描绘。日子久了,他画的东酉便逐渐有了些画意。1466年,达·芬奇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名画家兼雕刻家弗罗基俄的画室学艺,从此决定了他天才的发展方向。

  弗罗基俄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他教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由于他的严格要求和达·芬奇自己的刻苦努力,使后者进步很快,几年以后,绘画技术就超过了老师。1477年,达·芬奇结束了学徒生活,离开了弗罗基俄的画室,开始独立的创作活动。他一开始从事艺术创作 (包括学徒时期)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七十年代,他完成了《受胎告知》、《吉涅芙拉·岱·宾奇肖像》和《贝诺亚圣母》等作品。《受胎告知》内容取自《圣经》故事。意思是马丽亚正在庭院读书,忽然天使降临,告诉她,她在神前已经蒙恩,就要怀孕生子,将来可以给孩子起名叫耶稣。这幅画是一幅风景画,又是一幅人物画,画得很优美:上有蓝天、下有密林,近有奇花异草,远有山涧流水。在这美好的环境中,马丽亚年轻貌美,天使柔和可亲。画面复杂多样,但又和谐统一,虽采用了宗教题材,却表现了对美的大自然和人物的歌颂。在这些早期作品中,不仅体现了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而且开始形成了他那精细、和谐、逼真、独特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1482年,达·芬奇离开故乡前往米兰。在那里,他进行了许多大型的艺术创作。在这些作品中,最有名的是他为当时统治米兰的公爵洛多维柯·依尔·摩西·斯福查的父亲制作的骑马雕像。这个雕像从1483年开始制作,1490年完成泥塑模型,到1493年在米兰城广场展出,断断续续,历经十年以上。这是达·芬奇第一次制作的大型雕塑艺术品,高七米,若用铜翻铸,需铜六万五千多公斤。1483——1494年之间,达·芬奇还创作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如《岩间圣母》、《来齐利亚·格莱拉尼肖像》和《李培圣母》等。《李塔圣母》是一幅很有名的人物画,它充分表现了圣母马丽亚的幸福与快乐。马丽亚正在给左手拿着金翅雀的婴儿喂奶,她慈祥地屈身向着儿子,出神地望着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宝贝儿子而充满骄傲。达·芬奇特别注意描绘了婴儿结实而肥胖的身驱,他那长着卷发的圆滚的头部,他那贪吃的嘴和紧紧抓住乳房的右手,以及他那稍稍斜视旁人的眼睛,是那样天真动人。这幅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形象之一。

  1495——1498年,达·芬奇完成了世界闻名的大作——《最后的晚餐》。这是为米兰马丽亚修道院绘制的一幅壁画,取材于 《圣经·新约》上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这是达·芬奇的精心之作,花了他四年的宝贵时光。据说他在第三年时已完成了这幅画的绝大部分,只剩下耶稣和犹大的头还没画好。他常常站在画前沉思苦想,或者上街去寻找模特儿。经过长期的物色,他终于在米兰流氓小偷聚居的地方,找到了满意的模特儿,完成了这幅千古不朽的作品。这幅画的十三人之中,只有犹大的脸色灰暗而显得与众不同。坐在中央的耶稣,态度庄严肃穆,他的背后是餐厅正中的窗户,从窗外透进夕阳的光辉,照在他的头上,形成了自然的“圣光”。耶稣和犹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一个崇高,一个卑鄙。达·芬奇通过耶稣被叛徒出卖的故事,表现对真理与正义的追求和赞扬,严厉谴责了叛徒的罪恶行为。这种爱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意大利人民争取国家统一,反对叛变投降的斗争意志和道德标准。

  在米兰的十七年是达·芬奇进行大量创作的时期,也是他的艺术达到成熟并取得伟大成就的时期。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入侵米兰,达·芬奇便又回到故乡佛罗伦萨。1503年,他绘制了《安加利之战》。1503——1506年,他又完成了另一幅世界闻名的作品《蒙娜丽莎》。这时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幅画的问世,彻底战胜了艺术领域内以神为中心的宗教观念,巩固了以人为中心的艺术思想,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1519年5月2日,达·芬奇这颗艺术巨星殒落了,但是他的艺术杰作将和他的名字一起永远与历史长存。

  杰出的雕刻艺术家——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1475——1564),是和达·芬奇同一时代、同一城市的人,他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跟达·芬奇不相上下,在绘画、雕刻和建筑方面,甚至比达·芬奇更为突出。历史上常把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另一位艺术大师——拉斐尔并列在一起,称他们为文艺复兴的“三杰”。

  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累斯镇,当时他父亲正担任这个小镇的行政长官。他从小就喜欢绘画,虽然他父亲并不赞成他这种志向,由于他的坚持,他终于被送到佛罗伦萨大画家吉兰达约的作坊去学习了。但是吉兰达约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当他看到米开朗琪罗有惊人的艺术天才时,害怕自已的学生会超过自己,便有意与他为难,米开朗琪罗在他那里学习一年就不得不离开了。之后,他拜贝尔托为师,学习雕刻艺术,贝尔托是十五世纪初期佛罗伦萨的伟大雕刻家——多纳太罗的学生,他的成就和造诣虽不及老师,但当时他正主持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索·美第奇的古典雕刻收藏所。米开朗琪罗是怎样学习的我们并不知道,因而很难具体说出他当时学到了什么东西。但是从他青少年时代的一些作品及他日后的基本思想倾向上,可以看出,他所采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习古典雕刻来提高自己现实主义创作的水平的。

  现存的米开朗琪罗的两件最早作品是,1490年至1492年间创作的浮雕

  《山道儿之战》和1493年创作的《阶梯旁的圣母》。山道儿是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马的怪物,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居住在山林草泽之中,时常和人捣乱。这幅浮雕是描写山道儿有一次参加希腊人的婚礼,醉酒后企图抢走新娘,结果被希腊人击败的场面。《阶梯旁的圣母》中圣母和婴孩的身形都非常健美,表现出强劲的力量。这样鲜明地赞美斗争和力量的作品,在古典雕刻中是非常罕见的。

  1494年,侵入意大利的法国军队逼近佛罗伦萨,正当美第奇统治者准备屈膝投降,激起了人民的起义,推翻了美第奇统治的时候,米开朗琪罗却惶惑不安地逃出了故乡。这次出走,使他尖锐地感受到时代的矛盾和苦难,也暴露了他思想感情上的弱点。同时也正是在这种对时代、对自己有所醒悟和了解的过程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而进入充满斗争、创造的青年时代。1497年天主教把古典和人文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品当众焚毁的那场大火,使米开朗琪罗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思想感情上的这种变化,很好地体现在一座完美的雕像上,那就是他在1498年——1500年间创作的《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的题材很简单,是说圣母在基督殉难以后,抱着基督的遗体默哀悼念。雕像就是两个人物:圣母坐着,她膝上躺着基督僵硬的尸体。米开朗琪罗用这一艺术形象,寄托自己对于人民运动的追念。创作这个雕塑作品时,他只有二十多岁,但由于他把圣母的形象表现得精细完美、恰到好处,因此当雕像在罗马展出时,立即轰动了全城。

  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作的壁画,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件艺术品。这幅以《圣经》中的创世纪故事为题材的壁画,用宏伟的建筑装饰作为框边,把其中连续性的九幅画和十几位先知的形象联成一体。在这幅壁画中,米开朗琪罗固有的那种雄伟、强劲、豪壮的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作品外,米开朗琪罗还创作了《大卫像》、《垂死的奴隶》、《昼》和《夜》、《旦》和《夕》等雕塑艺术品和一些壁画。应当指出的是,米开朗琪罗笔下的人物一律都是裸体的。这是他的创新,也是对教会中仇视人文主义的反动势力的公开挑战。

  米开朗琪罗是现实主义造诣很高,个人风格极为突出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在文艺复兴时代标志着西方艺术发展的高峰,对后来的欧洲,甚至世界的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戏剧泰斗——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在他的作品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充分,艺术性也最高。他的作品为资产阶级的兴起作了最有力的舆论准备,堪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戏剧泰斗。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中,他一共完成了三十七部剧本和许多诗篇,这些剧本和诗篇被译成了各种文字,成为今天世界文学宝库中非常珍贵的一份遗产。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沃里克郡艾冯河畔一座名叫斯特拉特福的小城,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富裕市民,还担任过地方政府的好几个职务。莎士比亚六、七岁时,同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