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刷盘子还是读书 >

第13章

刷盘子还是读书-第13章

小说: 刷盘子还是读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银印钞票填补亏损,是47…48年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由于是基干产业先行恢复,消费品生产被押后,国民的生活被压缩到最低,粮食和生活必需品配给,取缔自由市场。1947年10月,东京地方裁判所的34岁法官,由于遵纪守法,拒绝食用黑市的粮食,营养失调死亡。48年的《经济白书》:〃配给的实绩,比如火柴1人1天只有4支,肥皂1人1年1个,国民消费的日用品大半来自黑市。〃

国民节衣缩食,艰难地推动基干产业恢复,日本逐渐从崩溃的深渊中脱离出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产业界大量订购军需,形成朝鲜特需,日本经济急速回复。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七节 历史的遗产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七节 历史的遗产


中国经历8年抗战,然后3年内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接收的历史遗产,简单的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财阀和帝国主义三井物产和中国》,作者是名古屋经济大学经济学部的坂本雅子教授。此书是平成14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资助下出版,2003年7月第一次印刷。下面是此书的一些节选。

中国实际没有自己的政府,实际统治中国的是英美日同盟的商会。1930年前英国为主导,之后日本为主导,美国则门户开放,利益均沾。918后,由于三国联盟,国联自然倾向日本,且日本还与美国商社提携共同开发东北的资源。

1911年辛亥革命后,继承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和债务。袁世凯以非常优厚的条件做抵押,获得多国同盟的善后大借款。其实,孙中山开出的条件不比袁世凯少,但列强经过评估,最终选择了袁世凯。列强还资助各地方实力派,军阀混战。列强的资本运作、武力及投资,使中国的资源大量流向国外。

苏俄支持的北伐军,高扬打倒帝国主义的旗帜。英美日同盟想用武力干涉,扑灭中国的革命。3月24日,北伐军攻入南京,侵入日英领事馆和美系大学。英美军舰随后炮击南京市街,约2000中国人伤亡。但日本军舰没有参与炮击,当时日本的币原外相认为,如果列强武力干预,会助长中国民族主义,还不如资助蒋介石,要蒋介石消灭共产党。3月28日,日美英三国代表在北京开会,敦促蒋介石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对关系者进行处分赔偿。

蒋介石对共产党的镇压,不能不考虑列强的软硬两方面的压力。硬的压力,当时中国领水域有列强170余艘军舰,陆战队正逐次上陆。虽然列强没有达成共同派兵协议,但这样的军事压力是蒋介石发起反共政变的重要原因。软的方面以币原外相为代表,如何给蒋介石做工作,如何给钱,如何提携等等,为了维护蒋公和民主国家的光辉形象省去若干字,一系列的转化工作后,反共政变终于开花结果。列强在不污手的情况下,实现了〃煮豆燃豆萁〃。

以上是此书有关南京事件及412政变的相关描述。在这之前及之后还有许多相似事件描述,由于篇幅的原因,以及为了维护民主国家和蒋公形象,也就不介绍了,往事不堪回首。蒋介石是靠列强扶植的,自然继承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和债务。他的轻工业资本完全靠列强维持,对外非常软弱。918时不敢抵抗,77时不敢宣战,因为英美日同盟还有效。

英美日同盟的商会通过资本运作,各种借贷款,如铁路贷款,电话电报贷款,武器贷款等,中国则用各类资源、各种税收做抵押。中国的资源大量流向国外,但却统统算成了GDP。中国的民族资本虽然与列强有矛盾,但也依赖列强的设备和技术,轻工业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资源加工好后送到国外,挣来的钱没有用来改善和提高民族的知识和技术,而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奢侈消费,当然也都算成了GDP。GDP在高速增长,人民极端贫困,民族在流血。没有重化学工业支撑的所谓经济发展是对民族的犯罪。

1949年,中国12岁以上的人口90%是文盲。而1955年的日本,新就职的学历构成为,中学毕业60%,高中毕业31%,大学毕业9%,人力资本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日本。

自然条件方面,中国的面积约为日本的26倍。东南部的面积不足40%,却生存了95%的人口,人口密度与日本相当。沙漠、高原、荒芜、干燥、寒冷等环境恶劣的西北部,总面积超过60%,但只有5%的人口。日本是土地狭小的国家,但日本农民的人均耕地却是中国农民的2。4倍,且日本的气候土壤条件比中国好得多。中国农业实际没有多少发展潜力。中国的矿物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率低,且品位低,埋藏分散。探查技术、采掘设备、运输手段严重不足。

中国的近代工业非常薄弱,作为国防自主,经济自立的重化学工业几乎为空白。中国粗钢生产,包括外资工厂,1936年是历史最高水准,才41。1万吨,同样作为殖民地国家的印度同年钢产量为88万吨,不足印度的一半,到1949年时则只有15。8万吨。作为对比,苏联革命前夜的1913年,钢产量为423。1万吨。几乎没有任何重工业技术和人才,而当时的日本则拥有门类齐全重化学工业和大量的专业人才。民国期高速发展的轻工业,早就在战火中烟消云散。

1945年的日本保存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设备基本保留,没有受到很大的战争破坏,只是原材料输入断绝,即使如此,战后复兴经历了约10年时间。而1949年的中国,则一无所有,现代工业技术几乎为零,绝大多数人口是文盲,中国实际落后日本近百年时间。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八节 高度经济成长的秘密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八节 高度经济成长的秘密


随着重化学工业的逐步恢复,消费品逐步放松管制,1955年日本的消费生活恢复到战前水准。日本经济进入高度成长的时代。

日本的GDP,从1955年到1973年18年间的实质GDP成长率达到了9。3%,总量近5倍扩大,成为〃经济大国〃,且人均收入大体赶上了先进国家。约20年的高度经济成长是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事。近10%的高度经济成长,是战前及高度成长期以后的经济成长率2倍以上。

战前有坚固基础的钢铁和造船业;战前已经萌芽并登场的汽车、家电等耐久消费财产业;战后初登场的石油化学、合成纤维、电子产业等,推动日本重化学工业急速成长。1955年以前,与先进国家相比,日本的重化学工业的比重低。55年以后仅5、6年间,在数量上成为世界一流的重工业国,如图6。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图6 重工业化率的国际比较

图中从上到下的国家为日本、英国、西德、美国和意大利。日本的重化学工业率急速提高。推进重化学工业的主体是企业集团。50年代中期是三菱、三井、住友,60年代初又形成了富士、第一和三和,共6大企业集团。日本的大银行也是它们办的,三菱银行、三井银行、住友银行、富士银行、第一银行和三和银行。近年由于银行不良债权问题进行了合并重组,剩下4大银行,分别是三菱银行、住友三井银行、瑞惠(富士、第一)银行和UFJ(三和)银行。
银行不仅给财阀伞下企业贷款,还给财阀外部企业提供资金。伞下企业贷款大约只有20%前后,而战前主要是给伞下企业提供贷款,形成了更大规模的企业集团。由于现代技术高度复杂,需要很多专业门类协调配合,银行采取一种被称为〃系列One set支配〃的独特投资政策,对新兴产业在财阀内部施行成龙配套的投资,便于系统地导入外国技术。由于各财阀的技术背景相同,技术垄断的可能性小,促进了财阀间的技术竞争。企业集团内部的企业相互持股,增强集团内部联系的纽带。同集团的经营者结成社长会,如金耀会(三菱)、五日会(三井)、白水会(住友),进行情报交换和恳亲,统一及调整集团意志,具有经营执行委员会的特性。财阀的产权模糊不清,47年财阀家族及财阀系的主要经营者被强制排除在经营阵之外。

以大企业为核心,还有大量的部品下请、协力的中小企业群。大企业对伞下的下请企业群择优选择,通过持股、金融援助、人员派遣等进行经营指导,特别进行质量管理等技术指导,并且还把它们编入自己的经营计划。对伞下企业进行选择育成,比较典型的有日产的宝会,丰田的协丰会,三菱和川崎重工的下请协同组合等。

高度成长期的日本被称为〃企业国家〃,即国家整个是一个企业,叫〃日本株式会社〃。有以下三个特征:

(1)牋牋通过财政投融资等方式,国家机器将巨大的货币集中,是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中介者和组织者。

(2)牋牋国家机器自身拥有巨大财富,是高度集中的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作为大机能资本家出现的国家垄断。

(3)牋牋国家装置对生产、流通、信用、土地、资源利用,贸易、资本输出等诸分野进行规制,也就是国民经济的〃组织化〃和〃计划化〃的展开。

高度成长期的〃企业国家〃的权利构造是政官财复合体。国会的机能低下,实际的权利核心是财界的代表经团连,经团连才是日本真正的政府。首先,政府的各项政策由经团连提出公式意见书,为了制定政策,经团连内设置了各种委员会,与政府的各省、厅、部、局、会对应。其次,经团连向政府的各审议会、调查会、恳谈会派遣委员。对于全体产业经济的审议会,关系省厅必须邀请经团连的委员成为通例。第三,各省厅的担当局与经团连的事务局保持日常接触,进行政策调整。制定新政策法律的省厅,担当官需要事前与经团连的事务局会晤,询问财界的意向,然后做成政策的原案。

日本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较,与纯粹的资本主义,即小政府和民间企业几乎相反。所有者支配、阶级区别、贫富差距很小,与欧美相比是社会主义。日本即是资本主义又是社会主义,却又都不象,有种说法叫〃会社主义〃或〃企业主义〃。(见《现代日本经济史》'新版'2002)

日本就是这么一个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产权不明,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僵化保守的政治经济体制。就是这种体制推动日本迅速现代化。首先对国内市场进行严密保护,强制进口替代,限制外资。60年代前期,日本的国产品依然是粗恶品的代名词,但消费者没有选择,洋货的价格极贵。这种极端保护措施进入90年代后,日本被迫签订了一系列开放市场协议才放松。到今天,日本依然是非常封闭的市场。缩小贫富和地域差距,使多数国民都能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市场基盘扩大,反过来推动生产发展。

1955年的日本技术是落后的,战时中的技术空白面很多,但潜在的工业技术水准和劳动力素质其实与欧美没有很大差距,拥有吸收消化外国新技术的能力。技术导入,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使用,而是消化吸收提高。技术的引进和提高注重各产业间的关联,逐步把大多数产业卷入技术进步。钢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优质价廉的素材,促进造船业和汽车业发展。石油化学的出现,促进了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的成长。自动机械的出现使制造工程合理化。这些新技术的相互配合,产生了大量的新制品。国内市场扩大,使得量产和削减成本成为可能。各产业关联的紧密化,产生了相乘的效果。

随着技术引进革新,生产扩大,消费一直受到压制,消费带着产业链逐步成熟。日本进入大消费时代已经到了60年代末。日本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则到了70年代的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在这之前,日本在外观上还像第三世界国家。

日本的战后追求平等和限制竞争,可能损害了效率,但实际上没有产生大的社会摩擦,构筑了安定的社会,有利于人才和技术的蓄积,实际上达成了非常高的效率。日本的经济基盘是重化学工业,无论战前还是战后都优先发展,成长迅速。由于采用的是僵化保守的计划运营体制,经济效益极其低下,政府背负了巨额国债,重工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堆积如山。就是这么一个从诞生起就不断赔钱的怪物,却是日本富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研究自由市场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研究种苹果卖苹果,永远也搞不清其中的奥妙。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九节 万吨巨轮的诞生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九节 万吨巨轮的诞生


中国长期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出卖资源和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要么奢侈消费掉了,要么作为赔款、外资利润流失,要么被通货膨胀吞噬,要么变成金银外汇被席卷一空。生产设备或毁于战火,或被拆迁。几乎一无所有。作为民族安身立命之本的知识和技术,一片空白。国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知识分子对现代工业社会一无所知,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发展民族的知识和技术是发展民族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国必须走〃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 知识和技术蓄积之路。

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造万吨巨轮。首先要有各种钢材,需要一炉炉炼,一炉炉试验,一炉炉失败。有了钢材还不行,还需要锻造成大型锻件,需要研制万吨水压机。有了锻件,还需要用车磨铣刨等机床精加工。万吨轮还需要油漆、各种非金属材料,需要建立化学工业。万吨轮的控制调度通信,则需要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技术……

第一艘万吨巨轮的诞生是那么艰难,充满了坎坷和失败,就像煤的诞生,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只是一小块。需要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从无到有建立和协调配合,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和比较优势,但它积累了民族的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大量的各门类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随着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逐步成型完善,汽车、火车、飞机、建筑、桥梁、家电,及形形色色的新制品都会从这根干上长出枝条,开花结果。

新中国并不是传说中那样闭门造车,而是积极谋求从国外导入技术。由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债务,不依法依契约办事,被民主国家强力封锁。50年代中期,系统地从苏联导入156项重点基干工程,中国开始了发展自主技术力的历程。但是,苏联要把中国纳入以苏联为核心的经济分工体系,1960年中苏经济断交,撤走专家和图纸。中国走上了以自力更生的道路。

民族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之路是那么艰辛坎坷。日本赶上了殖民时代的末班车,可以对外征战掠夺。中国只能依靠全民族的节衣缩食,默默奉献,构筑民族奋飞的翅膀。1964年原子弹实验成功,67年氢弹实验成功,标志着中国迈进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197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