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佛的法相(佛陀的样子)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妙相能制止眾生的惡口業,滅無量罪,受無量樂。
23。牙齒緊密相:諸齒皆不粗不細,齒間密接而不容一毫。是以十善法化益眾生,常稱揚他人功德所感得的相,表示能得清淨和順、同心眷屬之德。
24。牙齒齊白相:四十齒外,上下亦各有二齒,其色鮮白光潔,銳利如鋒,堅固如金剛。是以常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的相,能摧破一切眾生強盛堅固的三毒。
25。兩頰隆滿相:兩頰隆滿如宇a。見此相者,得除滅百劫生死之罪,面見諸佛。
26。常得上味相:佛口常得諸味中的最上味。是由見眾生如一子,復以諸善法迴向菩提感得的相,表示佛陀的妙法能滿足眾生志願之德。
27。舌廣而長相:舌頭廣長薄軟,伸展則可覆至髮際。是發弘誓心,以大悲行迴向法界感得的相。現此相,可滅除百儯巳f四千劫生死罪,值遇八十儯闹T佛菩薩授記。
28。聲如梵王相:佛清淨的梵音,洪聲圓滿,如天鼓響,亦如迦陵頻伽之音。是由說實語、美語,制守一切惡言所感得的相。聞者隨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權實亦得惑斷疑消。
29。目紺青色相:佛眼紺青,如青蓮花。是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歡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的相。
30。眼如牛王相:睫毛整齊而不雜亂。此相是由觀一切眾生如父母,以思一子的心憐愍愛護眾生而感得。
31。頂上肉髻相:頂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的相。
32。眉間白毫相:兩眉之間有白毫,柔軟如兜羅綿,長一丈五尺,右旋而捲收,以其常放光,所以稱為毫光、眉間光。是佛在因地時,見眾生修三學而稱揚讚歎,遂感此妙相。
參?八十種好
1。無見頂相。 2。鼻高不現。 3。眉如初月。 4。耳輪垂埵。
5。身體堅實。 6。骨際鉤鎖。 7。身旋如象。 8。行時現印。
9。爪如赤鋼。 10。膝骨圓好。 11。身上清潔。 12。皮膚柔軟。
13。身不彎曲。 14。指圓纖細。 15。指紋藏覆。 16。茫畈滑F。
17。踝不突出。 18。身相潤澤。 19。身形滿足。 20。行不逶迤。
21。容儀具足。 22。行止安詳。 23。住無能動。 24。威振一切。
25。見者安樂。 26。面大適中。 27。貌色不撓。 28。面容美滿。
29。唇如赤色。 30。言音深遠。 31。臍深圓好。 32。毛髮右旋。
33。手長過膝。 34。手足如意。 35。手紋明直。 36。手紋細長。
37。手紋不斷。 38。見者如悅。 39。面廣殊好。 40。面如滿月。
41。說和悅語。 42。毛孔出香。 43。口中出香。 44。容如師子。
45。進止如象。 46。行如鵝王。 47。頭如醉果。 48。聲分具足。
49。牙齒白利。 50。舌色如赤。 51。舌薄而長。 52。毛多紅色。
53。毛軟而淨。 54。眼廣而長。 55。死關相具。 56。手足蓮色。
57。臍不現出。 58。腹不突出。 59。腹細勻適。 60。身不傾動。
61。身相持重。 62。其身長大。 63。手足軟淨。 64。光長一丈。
65。光照身行。 66。等視眾生。 67。身相雄偉。 68。不輕眾生。
69。聲不增減。 70。說法不著。 71。隨緣說法。 72。音應眾聲。
73。次第說法。 74。觀不盡相。 75。觀不厭足。 76。髮長而好。
77。髮長不亂。 78。髮自旋好。 79。髮如青珠。 80。有德之相。
以上所敘述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各經典上的記載,稍有出入,但是佛陀的莊嚴相好,是不容置疑的。
肆?結語
「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佛在因地摩頂放踵行菩薩道,累劫積集福德因緣,一相一相,點點滴滴,修習成就的色身,同時也是佛陀為了廣度有情,由法身顯發的應身。所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緣起性空的假名幻有,能夠了知這一點,才能如實見到佛陀的相好光明。所以《金剛經》說:「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經典上敘述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有一次想要測試佛陀說法的聲音,於是飛身到距離娑婆世界無量遠的枺椒饑Y果佛陀的音聲依舊相近如故。另有一位外道,因為聽說佛身一丈六尺長,心生懷疑,用尺去量,誰知量了丈六,還有丈六,永遠也量不完。可見佛陀的金容相好,豈是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能道盡!而我們用分別妄心來觀佛見佛,無異以管窺天,以釐測海,是無法得其堂奧的。因此,《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陀曾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如來。」當我們了知緣起性空,一味平等的法性時,不但佛陀的金容相好,即便是森羅萬象的當體,也都是佛陀的真實面貌了。
第三篇 佛陀十號 壹?佛陀十號的定義
我們除了從佛身來瞭解佛陀以外,還可以從佛的名號來認識佛陀。
由於佛陀實在是太偉大了,所以世人用種種異名來稱揚佛的巍巍功德,例如:世雄、世眼、世英、天尊、大覺世尊、覺王、覺皇、法王、大導師、大拢恕⒋笊抽T、大仙王、大醫王、佛天、佛日、兩足尊、兩足仙、天中天、人中牛王、人中龍王、人雄師子、能人等等。然而,最通用的尊號有十一種,那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VT經論往往開合成為十種,例如:《十號經》以世間解、無上士合為一號,《大智度論》卷二十一、《成實論》卷一、《菩薩地持經》卷三都以無上士、眨煞蚝蠟橐惶枺Q為「如來十號」。
貳?佛陀十號的內容
一、如來
「如」,梵語 tath,又作如如、真如、如實。指萬物真實不壞、無有變異的本性。一切法雖有各自不同的屬性,如:地有堅性,水有濕性等,但是這些屬性都不是實有,都是以空為實體,所以將這種實性稱為如。「如」也是諸法的本性,所以稱為法性;而法性是真實究竟的至極邊際,所以又稱為實際。
諸法雖然各有差別,但是理體平等無異,這種理體平等無異的真理,也稱為如,又稱為真如;此理為一,故稱一如。
由此可知,如、法性、實際、真如、一如等等,都是諸法實相的異名。
如來,梵語 tathgata,音譯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薩阿竭、怛他多、多阿竭。各種經典對於「如來」有不同的解釋,歸迹缦拢骸
1。以如實之智,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
2。以如實智慧解脫,得究竟涅槃,故名如來。
3。如實覺了真理,故名如來。
4。如實知眾生種種欲樂,悉能示現,故名如來。
5。如實成就一切善法根本,斷一切不善根本,故名如來。
6。如實為眾生指示解脫之道,故名如來。
7。能令眾生遠離邪道,住於真理正道,故名如來。
8。演說諸法真實空義,故名如來。
9。諸佛來到三解脫門,也令眾生入到此門,故名如來。
10。通達諸法實相,故名如來。
11。如實修行,來到佛地,故名如來。
12。以佛法真理,來到佛地,故名如來。
13。以權智二足,證至佛地。《助道經》說:「智度無極母,善權方便父,生故名為父,養育故名母。」智慧善權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出生諸佛,因此以修習二者而證入佛地者,稱為如來。
14。從如如自性而來,故名如來。
以上是如來的解釋。也有人將如來譯為如去,這是因為梵語 tathgata可分解為tath…gata (如去),tath…gata (如來)二種。 如果作如去解,則是乘真如之道,往至佛果涅槃的意思。不管是「如來」也好,或者「如去」也好,佛的法身體性平等,有如虛空般清淨常住,離言絕懀В豢擅麪睢!督饎偨洝氛f:「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道盡佛陀境界的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二、應供
應供,梵語 arhat或arhant,音譯阿羅漢、阿羅訶,又稱作應真或應。
阿羅漢具有三種意義:
1。殺伲嘿,指煩惱,能盜走一切善法功德,故名佟7鹜訑啾M一切煩惱,所以稱為殺佟!
2。不生:佛陀證入究竟涅槃,心中不再生無明煩惱,所以稱為不生。
3。應供:佛陀斷盡三界內外一切煩惱,智德圓滿,所以應受十方眾生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幢幡、寶蓋、香、花、燈、等最勝莊嚴具禮敬供養。
阿羅漢雖有三義,但以「應供」能涵蓋三義,故一般均以「應供」作為佛陀的異名之一。
三、正遍知
正遍知,梵語 samyak…sambudha,音譯作三藐三佛陀,又稱三耶三佛檀、正遍智、正遍知、正遍覺、正真道、正等覺、正等正覺、正覺等、正等覺。指佛陀所證得的智慧正真而又圓滿,週遍含容,無所不包。
凡夫俗子的世智辯聰固然微不足道,即使是聲聞、緣覺與菩薩,雖然已入拢唬麄兊闹腔酆头鹜颖绕饋恚是有所不足。《法華文句》卷五和《大明三藏法數》卷十八,對於四種拢叩闹腔圩髁艘韵碌谋容^:
1。聲聞的智慧有如螢火:聲聞雖觀四諦,悟得空理,但是還不究竟,僅能自度,不能度人。有如螢火蟲的光芒微弱,僅能自照而不能照物。
2。緣覺的智慧有如星光:緣覺雖觀十二因緣,悟真空之理,但是對於中道妙諦仍然不能明了。好比天邊的星辰雖然發出光芒,但是不能照到遠處。
3。菩薩的智慧有如月光:菩薩雖然具有智慧,但是惑業未斷,所擁有的智慧有多少之別,好比月亮有盈有虧,光芒也就強弱不等。
4。佛陀的智慧有如日光:唯有佛陀的智慧能覺了諸法實相不增不減,悉知十方諸世界的名號及眾生的名號、先世因緣、來世生處,以及一切心相、結使、善根等宇宙諸法,所以稱為「正遍知」。
四、明行足
明行足,梵語 vidy…caraa…sapanna,音譯鞞侈遮羅那三般那。又作明善行、明行成、明行圓滿、明行。
在經典中有多種解釋,歸迹缦拢骸
1。明,指宿命、天眼、漏盡等三明。三明與六神通的名稱雖然相仿,其中仍有如下差別:
(1)二乘及菩薩等拢咧恢雷约阂约氨娚^去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劫之事,是為宿命通;佛陀能知道無始劫來自己以及眾生一切因緣行業,是為宿命明。
(2)二乘及菩薩等拢咧恢辣娚磥砩怂辣酥拢菫樘煅弁ǎ环鹜舆M一步知道其行業因緣果報及生死相狀等事,是為天眼明。
(3)二乘及菩薩等拢唠m斷煩惱,猶存習氣,不能了知他人煩惱是否已斷盡,是為漏盡通;佛陀則斷除一切煩惱習氣,而且了知眾生煩惱是否斷盡或已斷若干,是為漏盡明。
行,指身、口二業。四善六道中,惟有佛陀的身、口二業圓滿無失。
佛陀具足三明二業,所以稱為「明行足」。
2。明,指離諸癡闇,證得佛果。行,指三學、六度等修行。
佛陀在因地時,曠劫精進,修諸善業,而得究竟解脫,永離無明煩惱繫俊苑Q為「明行足」。
五、善逝
善逝,梵語sugata,音譯修伽陀、蘇揭多、修伽多。又稱善去、好去。有下列三種意義:
1。指如來進入種種甚深三昧與無量妙智慧之中,是妙往的意思。凡愚六道心中充滿貪瞋痴等,所以常流轉於生死苦海中,就不是善逝。
2。如來正智能斷諸惑,妙出世間,往至佛果,故名善逝。
3。如來如實去往涅槃彼岸,不再退洠ъ渡乐!!
也有人將sugata,譯為善說、好說、善解、善說無患。指如來能依諸法實相,不著於法愛而說,並能善於觀察弟子的根器,應機說教,令入佛智。
六、世間解
世間解,梵語 lokavid,音譯路迦憊,又作知世間。
世間可分為二種,即:眾生世間、非眾生世間。如來不但遍知眾生、非眾生之間的一切相狀,而且能如實了知世間的非有常、非無常;非有邊、非無邊;非去、非不去等,心不著相,如虛空般清淨無染。
七、無上士
無上士,梵語anuttara,音譯阿耨多羅,又作無上、無上丈夫。具有下列意義:
1。佛陀的智慧、禪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圓滿,福慧具足,於人中無有過之者,所以稱為無上士。
2。在諸法中,涅槃法最為殊勝,佛陀不但自己證得涅槃,也教導眾生,令入涅槃,所以佛於眾生中,也是最勝無上。
3。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眾生中無與倫比。
八、眨煞颉
眨煞颍笳Z purua damy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