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犹大·玛卡伯》和《耶弗他》等一个接一个与观众见面,受到热烈欢迎。
他此时所用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圣经中的英雄故事。信奉新教的英国民众十分
熟悉和尊崇这些英雄,他们的事迹在现实生活中起着鼓舞和激励作用。亨德
尔把他们作为歌颂的对象,常常直接引用圣经中的某些段落、词句,配上庄
严强劲、气势雄伟的领唱和合唱,充满了壮伟的气概和史诗性。新兴的英国
市民阶层把这些作品视为自己的理想的有力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全
部唱词都用英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
由于亨德尔对英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去世时被隆重地埋
葬在英国名人墓地——伦敦西敏寺,并被誉为“英国民族音乐家”。
① 参看下一节。
… Page 48…
(4)戏剧表演艺术发展中的波折
英国戏剧的创作和表演艺术,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获得了高度的发
展,成为欧洲和世界戏剧史上的光辉篇章。当时最重要的戏剧家莎士比亚
(1564—1616年),就是整部英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按一般的文学
史或戏剧史看,莎士比亚是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而按本书所确定的以
17和18世纪为时间范围来说,他的艺术活动延续到17世纪初的最初16年
间。在莎士比亚稍后,一位虽没莎氏那么重要,而也很著名的戏剧家本·琼
生 (1572—1637年),通常亦被划归文艺复兴时期,但他在17世纪初生活
和创作的时间较长,达到37年。他的著名作品差不多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
的。莎士比亚和本·琼生都是身兼剧作家和演员的人物,不仅以其剧本给戏
剧表演艺术提供了坚实丰盛的基础,而且亲自从事演出,并给其他演员讲解
剧本,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导演的作用。
17世纪初,伦敦的剧院已近20家,最著名的有“帷幕”、“天鹅”、
“玫瑰”、“环球”、“希望”和“红牛”剧院等,规模颇大,就当时伦敦
人口来说,剧院所能容纳的观众人数,足以说明戏剧事业的发达。但是高峰
之后竟是衰落。
原来,新兴的英国资产阶级的中坚力量当时是些清教徒,他们大概视戏
剧为贵族的消遣品,或者认为剧院是宣扬君王贵族统治的场所,还可能感到
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剧本中对新生的资产阶级关系所进行的
批判,有碍于这种关系的普遍推行,于是便对戏剧演出大加讨伐。1642年他
们利用已掌握在手中的政权,根据议会法案禁止了所有的公共戏剧演出,所
有剧院的大门都被封闭了。接着在王权复辟时期,戏剧表演有过短促的恢复,
但主要局限在宫廷贵族的小圈子里。当时有两个特权剧团,即约克公爵剧团
和皇家剧团,规模稍大的剧院只有德乐利街剧院。
1688年发生了所谓“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对戏剧的态度改变了,
特别是启蒙主义的追随者们,认识到可以利用戏剧来批判贵族阶级并宣扬资
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纷纷为创立新型戏剧而努力。到 18世纪上半
期,英国出现了第一部标准的资产阶级戏剧《伦敦商人》,作者是李洛(1693
—1739年)。在李洛前后出现的著名剧作家还有盖伊(1685—1732年)和菲
尔丁(1707—1754年)等。在18世纪中后期,则有哥尔斯密(1728—1774
年)、科尔曼(1732—1794年)和谢立丹(1751—1816年)等人。他们的剧
作,连同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时代的剧作家们的作品,纷纷被搬上舞台。
戏剧的种类开始多了起来。李洛的 《伦敦商人》和另一位也写出了资产
阶级标准戏剧的戏剧家摩尔(1712—1757年)的《赌徒》被视为家庭悲剧。
盖伊则创作了介乎歌剧和戏剧的民谣歌剧,有说有唱,大量采用民间歌谣,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叫《乞丐的歌剧》,内容是讽刺官场中的贪污贿赂和上层
社会的不道德行为,1728年元月开始演出,立即轰动伦敦全城,受到广大群
众的热烈欢迎,与当时仍只是迎合于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的旧歌剧形成鲜明
对照。菲尔丁在民谣歌剧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政治讽刺喜剧,最著名的有《咖
啡店政客》、《唐·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和《1736年的历史纪事》
等,其主题思想的深刻比盖伊的作品又大大进了一步,以至引起受到严厉抨
击的政府开始实行戏剧检查。菲尔丁在创作方法上摈弃一切清规戒律,很注
意情节的趣味性,把滑稽诙谐的手段淋漓尽致地用到对社会政治黑暗的揭露
… Page 49…
上,有的情节离奇怪诞,充满寓意,令人深思,语言简洁有力,给人以十分
深刻的印象。民谣歌剧的长处被他巧妙地吸收进来,常以歌曲穿插其间,音
乐效果显得特别重要。
有了这些重要的剧作家,英国的戏剧舞台就迅速重新热闹了起来。当时
除了著名的德乐利街剧院和一些没什么名气的小剧院外,1732年建成的伦敦
的第二座大剧院是可文花园。新建的剧院主要依据意大利的多层包厢剧院的
结构,并参照法国和英国本身的传统。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众剧院的舞台前
部较为向前突出,使观众不仅可以从正面,而且也可以从左右两面看戏,这
种做法得到恢复。
在表演方面,逐渐活跃的英国表演艺术家们很重视外国的成就和经验。
法国古典主义给了他们许多有益的启迪,从朗诵技巧到芭蕾舞式的步伐,无
不受到仿效,诗、音乐和舞蹈美的结合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但是,法国古典
主义的陈腐方面,包括过分严格的三一律、过于夸张的姿态和生硬的动作,
以及为朗诵而朗诵,不顾舞台上的同伴与舞台下的观众的反应等等,也对英
国的演员们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鉴于与现实社会有密切关系的剧本要求有新
的表现风格,在演艺队伍中终于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改革家。
最著名的表演艺术改革家是加立克(1717—1779年),他原是个剧作家,
1741年初次扮演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大获成功,此后长期在德乐利街
剧院写戏和演戏,他任主要演员兼导演,还是剧院的股东,因而较容易实现
自己的主张。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克服流于形式的过度的夸张,说话和动作都
要切合真实,以简单朴实的手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在表达强烈的感
情时有一定的节制,不能违反自然。加立克亲自实践这些主张,成功地扮演
了理查三世、哈姆莱特、奥瑟罗和李尔王等莎剧形象。在他的影响下,一批
新的有才华的演员不断涌现,其中有肯波(1757—1823年)和他的姐姐西顿
斯 (1755—1831年)等。
2。 17和18世纪中欧地区的艺术
(1)德国和奥地利的建筑与雕塑
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意大利刚一诞生,德国和奥地利等中欧国家就因得地
理之便,有许多建筑师慕名前往,领略其风采,仿效其设计。同样,法国古
典主义也很快传来,给德、奥两国很明显的影响。于是,在17、18世纪的中
欧地区,巴洛克和古典主义建筑与雕塑并存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中还夹杂着
各地固有的传统与它们互相融合的情况。当洛可可风格和新古典主义在法国
先后兴起以后,德、奥两国也或迟或早跟上了潮流。所以,中欧地区的艺术
风格呈现多姿多彩的盛况。
德国最早出现的巴洛克建筑,是 1560—1570年所建的科隆市议会的门
楼。其后是海德堡的宫堡,它的原有部分是1556年起建的沿用文艺复兴传统
的宫殿,另一部分建于1601—1607年,已是巴洛克式。18世纪初期更是德
国巴洛克建筑饮誉的时期,在宗教建筑方面尤为突出,较著名的有班贝格郊
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修道院教堂和慕尼黑的特亚蒂纳教堂等。后
者始建于1663年,工程延续多年。其正面在1768年才竣工,已是晚期巴洛
克的格调了。在世俗建筑方面,柏林的王宫、德累斯顿的圆亭回廊和斯图加
特的路德维希堡宫等,都显示了巴洛克的壮观和华贵。其中柏林王宫和路德
… Page 50…
维希堡宫同时受巴黎凡尔赛宫的影响,在殿堂前都有内部庭院,后面的花园
里水榭喷泉衬托着茂密的园林花卉,一派古典式景象。洛可可风格首先在萨
克森、普鲁士、弗朗科尼亚和莱茵兰等地落户。新古典主义较晚才进入德国,
以1790年建的柏林勃兰登堡门为代表,主持它的设计工作的朗汉斯 (1732
—1808年)当时拿雅典卫城的入口作为榜样。
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教区教堂建于1696—1707年,是著名的巴洛克代表
作之一。阿德蒙特教堂及其图书馆在1615—1626年早已建成巴洛克式,后来
教堂曾被烧毁而后又重建,图书馆则安然无恙,其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原
貌依然。维也纳的圣·斯狄芬大教堂原建于12世纪,在18世纪实现了部分
巴洛克化,华美绚丽,令人眼花缭乱,总体看是巴洛克与哥特式的结合体。
著名的美泉宫在1744年扩建后,宫内绘画壮丽异常,宫外绿草如茵,花园的
两侧矗立着一尊尊塑像,各具英姿,成为巴洛克式与古典式同放异彩的作品。
许雷特尔(约1660—1718年)不仅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德国建筑家(柏林
王宫是他的作品之一),而且是有名的雕塑家。1698年他为柏林夏洛登堡宫
创作的普鲁士选侯帝弗里德里希·威廉的骑士雕像最为成功,是独立的雕塑
杰作。不过,在17世纪的德语国家,雕塑艺术总的说发展比较缓慢。人们完
成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哥特式雕像,尤其是那些宗教性雕像,差不多都是传统
的群像雕刻,像是舞台布景似的。许雷特尔的创作因此显得特别突出。到了
洛可可时代,雕塑艺术有了新的生机。例如,在弗朗科尼亚的维茨霍什海姆
花园里出现了美丽的园林雕塑。
(2)从巴洛克音乐到维也纳古典乐派
德国巴洛克音乐及巴赫的创作
巴洛克音乐在18世纪上半期,进入新的兴旺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
①
表,是德国音乐家巴赫和亨德尔 ,尤其是巴赫,他后来被人们视为与格鲁克
和贝多芬并列的德国18世纪音乐的权威。
巴赫和亨德尔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17世纪初,德国已产生过著名的巴
洛克音乐家舒茨 (1585—1672年),在他之后,又有跨越到18世纪初的库
赛尔 (1660—1727年)和克撒尔 (1674—1739年)等人。舒茨曾在1627年
依据意大利歌剧 《达芙妮》重新谱曲,其歌词由著名诗人奥皮茨编译,使之
成为第一部德国歌剧。不过,舒茨的创作重点在清唱剧上,代表作有《耶稣
在十字架上说的七个字》和《耶稣圣诞》等,都是根据教堂里流传的宗教故
事编写的。库赛尔和克撒尔把主要精力放在歌剧上。前者的作品达到一百部
以上,题材多为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两人的作品都供给曾经盛
极一时的汉堡剧院上演。
除歌剧以外,17世纪德国乐坛上的重要成果是出现了一种抒情性的艺术
歌曲。有独唱曲,也有合唱曲;有带乐器伴奏的,也有不带伴奏的。它们既
吸收了新教圣歌的某些特点,又运用了民间歌曲的旋律,很有群众基础,所
以很快就流传开来。
总的来说,当时的德国是欧洲音乐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无论在它的北
部,还是中部和南部,都可以看到音乐活动的中心,如汉堡、吕贝克、图林
根、柏林、曼海姆和莱比锡等。出生在18世纪中叶的伟大诗人歌德,他在自
① 关于亨德尔,见本书英国音乐部分。
… Page 51…
传里非常具体而生动地记述的童年时看音乐表演及接受音乐教育的事实,是
①
对德国人热爱音乐的很好说明 。
巴赫(1685—1750年)出生在一个五代相继的音乐家族中,在年纪尚小
时,就由父兄教会了某些乐器的演奏技巧,继而四出寻访名师,在宫廷和教
堂里担任提琴手、钢琴师、风琴师、乐队和歌队指挥等职,他的创作与自己
的表演实践的关系因而特别密切。在他生前,实际上他仅以演奏家闻名。直
到1800年经门德尔松的推崇,他的创作才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从写风琴曲开
始,继而有交响曲、钢琴曲、提琴曲、笛子演奏曲等,各种乐曲总数达到500
多首。除此以外,他还从事音乐教育和理论研究,为教学目的而完成的《赋
格的艺术》一书在音乐史上有重大价值。而且,以赋格曲显示的对位风格正
是他创作复调音乐的重要艺术特色。从题目来说,他的著名声乐作品有《农
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耶稣圣诞清唱剧》、《马太受难乐》和《约
②
翰受难乐》 等,著名器乐作品有《勃兰登堡协奏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
等。从内容上说,他的声乐曲目多与宗教有关,他站在新教的立场上,在当
时是有进步性的。利用耶稣受难的故事,他歌颂了为拯救人类而勇于牺牲的
精神,体现了18世纪上半期德国人文主义的理想。同时,有一些作品已属世
俗音乐,如狩猎曲、结婚曲和节日乐曲等,连农民的日常生活细节,以及指
出喝咖啡过量有损于健康等题材也用上了。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和德国洛可可音乐
巴赫在一生中都没写过歌剧,但是在他的受难曲、清唱剧、康塔塔等体
裁的作品中都有一定的情节,富于动人的戏剧性。例如著名的康塔塔《醒来,
一个声音在高喊》讲述的是《圣经》里的一个寓言故事:有10个童女拿着灯
去迎接新郎,5个聪明的准备了充足的灯油,5个愚笨的则没准备。新郎来了,
这后5个没灯油了,赶忙去买,回来后天国的大门却关上了。这种情节令人
在轻松愉快中得到启迪。亨德尔的主要成就分别在歌剧和清唱剧中。在他们
之后,德国又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音乐家,他的贡献着重在歌剧的创作以及它
的改革上。
格鲁克不是出自音乐世家,但1736年已作为室内音乐家活动于当时的欧
洲音乐中心维也纳,不久后去意大利深造,所以他开始创作歌剧的时候,遵
循的是当时以华丽的声乐技巧为基础的那不勒斯派传统。17世纪40—50年
代,他连续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