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法国,它就打上了深深的官方烙印,是君主专制政权下的产物,并为它服
务的。在“皇家雕塑绘画学院”的领导人勒布伦(1619—1690年)看来,绘
画应是由一套法则和观念主宰的艺术。这“法则观念”就是古典主义的准则。
这正如在悲剧创作中推行所谓“三一律”一样。
但是,应该说明,古典主义虽然是王权所支持、倡导和钟爱的,而且在
建筑、绘画和雕刻以及音乐和戏剧等几乎所有艺术领域,都有一批艺术家主
要是投宫廷所好,为它而进行创作的,然而还有一些艺术家不属于宫廷。他
们虽也崇尚古希腊和古罗马,继承文艺复兴传统,却不去为王权效劳。于是
形成了宫廷古典主义和宫廷外的古典主义。
同时,学院派所定下的准则并不是对所有文学艺术门类都同样严格。例
如对音乐的统制就较为松驰。虽然宫廷的音乐生活十分兴盛,也形成了专门
的宫廷音乐,在某些方面同样有规范,但总的说不是很严厉。再说,古典主
义在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抵制巴洛克的影响。应该强调,它甚至从后者吸取了
大量养分。
(2)古典主义绘画、建筑和雕塑
①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半世纪,
宫廷古典主义出现了乌埃(1590—1647年)、佩里埃(1600—1650年)和勒
絮尔(1617—1655年)等重要画家,同时宫廷外的古典主义产生了两位大师
——普桑 (1584—1665年)和洛兰 (1600—1682年)。
乌埃生于巴黎,在罗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期,于1627年回到法国,成为
路易十三的首席宫廷画师,从此放弃他以前在意大利所形成的卡拉瓦乔风
格,而把学院派和巴洛克折衷起来,绘制了许多意在歌颂王权、路易十三和
黎世留的作品,其画面大多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实际是寓意现实,例
如以女神弥涅尔瓦象征法国王朝,赞美王宫对艺术的弘扬,等等,代表作有
《贤明带来和平与丰收》、《富饶》、《丘比特与普赛克》、《赫尔古勒斯
在奥林波斯山》、《路易十三肖像》和《缪斯乌拉尼亚和缪斯卡利俄珀》等。
勒絮尔是他的学生,代表作有《尼罗河边的婴儿——摩西》、《三个缪斯》
和《圣马丁的弥撒》等。
… Page 16…
17世纪上半期是宫廷外古典主义的辉煌时期。后人普遍认为真正创造法
国绘画上的古典主义传统的两位大艺术家都是宫廷外的名家,即普桑和洛
兰。普桑在1624年去罗马,除1640年曾往巴黎为卢浮宫工作了两年外,大
半生都在意大利。他深受古希腊和古罗马传统的熏陶,又特别向往提香的人
文主义精神和拉斐尔的充满理智的艺术观念。他本人认为:“绘画总应该表
达思想。无论是绘画也好,或者部分的构图也好,绝对不应该是故意做作出
①
来的,而应该是完全符合主题的性质的。”所以他的全部作品都遵循着严格
的理性,画中的人物都被理想化,描绘成为崇高的、充满英雄气概的形象,
代表作有 《纳尔西斯和伊奥》、《花神王国》、《诗人的灵感》、《沉睡的
维纳斯》、《劫夺萨宾妇女》、《酒神的节日》、《阿斯杜德的鼠疫》、《台
阶上的圣母》、《所罗门的判决》、《基督一家和伊利沙白、圣约翰》和《自
画像》等,题材大都取自神话、历史、宗教和文学故事。1648年起,风景在
他的作品里日益占据重要地位,使大自然与某些道德主题密切地结合,例如
《圣马太和天使》、《福西翁的下葬》、《季奥吉尼斯》和《俄耳甫斯》等
作品都是如此。
洛兰原名热莱,年轻时就去了罗马,并在意大利渡过一生,长达50多年,
他专长于绘画风景,作品中的人物有的是助手绘制的。罗马风光、乡村景色,
海港和海景、圣经和神话中的田园都是他的题材。重要代表作有《埃及女王
克娄巴特拉在塔尔索登岸》、《示巴女王乘船》、《劫走欧罗巴》、《海景,
阿喀斯和枷拉忒亚》、《中午》、《早晨》和《逃亡埃及》等。他的空间概
念和构图方法都严格按照古典主义原则,其成功之处包括善用色彩,有的色
泽柔和,有的光彩夺目,有的层次分明,有的浑然一体。景物充满诗意,富
有魅力,人物往往只起点缀作用,但恰到好处,主题很明确。
在17世纪后半期,法国宫廷古典主义进入全盛阶段,继而逐渐衰落。主
要画家除勒布伦外,还有米尼亚尔(1612—1695年)、里戈 (1659—1743
年)和拉吉利埃 (1656—1746年),后面两人已跨进18世纪。
勒布伦在1663年被任命为皇家雕塑绘画学院院长。该院接着制订了更明
确的古典主义原则,把古希腊艺术视为最高的艺术,其次是拉斐尔和普桑的
艺术,宣称这是遵循“伟大风格”,不容违背。他本人作为路易十四的首席
宫廷画家,从事了多方面的创作,包括绘画、建筑、家俱、挂毯和雕塑,产
量惊人。他在绘画中常以古代人物隐喻路易十四,例如《亚历山大·马其顿
进入巴比伦》等,实际上歌颂了“太阳王”的显赫战绩。凡尔赛宫镜廊的天
顶壁画也是他的巨作,始于1679年。他的宗教绘画《圣母哀悼基督》和《圣
家族》等也很著名。他还绘制肖像画,如《大法官赛吉埃骑马像》等。米尼
亚尔的代表作《亚历山大·马其顿伟大的胸怀》等,里戈的代表作《路易十
四肖像》等,都是间接或直接歌颂“太阳王”的。
②古典主义建筑和雕塑
17世纪初开始的“国泰民安”使法国社会对大兴土木产生了巨大需要。
教会开始修建新的教堂,如赦罪谷教堂、巴黎大学教堂和巴黎圣絮尔教堂纷
纷破土。贵族特权的加强、王权的巩固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则使富丽堂皇的
宫殿和豪华的住宅一座紧接一座拔地而起。1640年以后,以主要建筑物为中
心的群体建筑出现了,代替了中世纪的封闭式的城堡。大型住宅里有了华丽
① 引自《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年版,第192 页。
… Page 17…
的走廊或厅堂,以便满足举行沙龙、宴会和舞会的需要。城市规划中,交通
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得到优先的考虑。
在17世纪上半期,法国建筑风格受到意大利巴洛克的许多影响,例如由
著名建筑师列麦尔斯(约1585—1654年)设计的卢浮宫钟表厅和索尔彭教堂
都是巴洛克式的。但古典主义建筑的特征已经形成并且日益明显,由布洛斯
(1562—1626年)主持的卢森堡宫就是一个例子。
在路易十四时期,各种建筑大工程等由国王直接批准进行,设计工作由
建筑大臣会同一位官方建筑师及宫廷首席画家共同完成。1671年建立的建筑
研究院把这种工作方式进一步明确和固定下来。勒布伦提出的古典主义艺术
原则也因此成了控制建筑艺术的指针。路易十四首先指示扩建卢浮宫。贝尔
尼尼曾被聘来主持其事,但他的巴洛克式设计思想没有被法国人接受。后来
由有勒布伦参加的工作小组重新设计,遵循古典主义实施了扩建计划。
更加重大的工程是凡尔赛宫的建设。凡尔赛宫本是路易十三的行宫,建
于1624年,路易十四决定对它作根本性的修改,使之成为欧洲王宫建筑的典
范。1668年正式动工,路易十四曾亲临工地视察和指挥,1690年主要工程已
获完成。从宣扬王朝的荣耀功德出发,它建得像是奥林匹斯山的诸神的住所,
以阿波罗的太阳象征图形为中心,东面有三条大道,犹如太阳的光芒四射,
王权威力无边。
凡尔赛宫的建筑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在迷宫般的宫殿里,既有国王的
公务处所和王室的居宅,也有举行盛大饮宴和大型舞会的厅堂。从外部看,
它气势磅礴、庄重、朴实、协调、和谐与严谨,宏伟而有节奏,确是古典主
义的充分而恰当的体现。不过,从内部看,则有相当明显的巴洛克情调,以
豪华见著,由此说明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尤其宫廷古典主义艺术,与巴洛克
艺术始终不是绝然分开的。在众多厅堂中,又数镜廊最为富丽堂皇,其长73
米,宽9。7米,高13。1米,天顶是勒布伦的绘画,墙面用白色大理石贴面,
与窗户相对着的是17面大镜子,晚上举行舞会时,在灯光映照下,一片灿烂
辉煌,明丽非常。主持凡尔赛宫的设计的,除勒布伦外,先后还有勒沃(1612
—1670年)和阿杜安—芒萨尔(1646—1708年)等。宫外的园林占地 100
万平方米,设计者是列诺特尔(1613—1700年),花园里雕像林立,水池和
喷泉、花坛和草坪互相衬托,棋盘形的道路和林中的旷野十分协调,给人以
舒适写意的美感。后来,欧洲各国都纷纷以凡尔赛宫及其园林为仿效的榜样,
正中路易十四当年的希望。
17世纪初期的法国雕塑也受到意大利较多影响,中期以后仍有好些重要
作品表现了巴洛克的风格,例如普热 (1622—1694年)的《美杜萨头像》,
人物似在痛苦中抽搐,张开的大口令人感到如闻其呐喊;但他的更多作品或
者兼有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或者主要是古典主义的。前者如《克罗托纳
的米洛》,既显示了人物与狮子搏斗时的痛苦,但又表明了他的意志无比坚
强,悲与壮并存,激情与理性同在。后者如《亚历山大与提奥奇尼斯》,人
物形象肃穆庄严,格调高雅。吉拉尔东(1628—1715年)则主要体现了古典
主义的典型特色。他的《阿波罗沐浴》以表现群神的优美和力量称著。为旺
多姆广场创作的路易十四铜像看似古罗马皇帝,更是他在为宫廷服务的原则
下的杰作。科伊赛沃克斯(1640—1720年)是另一位重要雕塑艺术家,他的
浮雕《胜利的路易十四》是凡尔赛宫战争厅的巨型装饰品,把那位好大喜功
而征战频繁的统治者刻划得威风凛凛,成为典型的宫廷古典主义作品。
… Page 18…
(3)表现平民生活的现实主义画派
如果说宫廷古典主义是“官方的”,同时也是远离普通人生活的艺术,
那么,宫廷外古典主义则是“非官方的”,但仍然是远离普通人生活的艺术。
然而在17世纪的法国,还有一批重要画家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怀着浓厚的兴
趣,他们从意大利接受的主要是来自卡拉瓦乔的影响,做着后来狄德罗也强
①
调的“到乡间小酒店去”寻找创作对象的事情。
出生于农村的列南三兄弟是其中的代表,大哥安东尼(1588—1648年),
老二路易(1593—1648年)和老三马蒂厄(1607—1677年)在巴黎同一工作
室作画,都以严肃而简朴的风格表现农民生活。安东尼的代表作有《家庭肖
像》、《家庭会议》和《室内群像》等。成就最大的路易的代表作有《幸福
家庭》、《农民家庭》、《铁匠铺》、《割草归来》、《卖牛奶女人的家庭》、
《午餐前的祈祷》、《在房子前的农民》和《小酒馆》等。在路易的画笔下,
法国农村普通人的劳动、家庭生活和风土人情无不得到真实的再现,人们看
到了农民的勤劳、刚毅、俭朴和贫穷,恰似珍贵的历史文献。无论是环境还
是人物,他都以逼真取胜,下笔简洁而自然,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体现了现
实主义的特点。但是,这些作品在当时的官方批评家的眼里却不屑一顾,在
画家去世后更被长期冷落。到18世纪末,人们才重新发现其价值,不仅承认
它们的题材的意义,还看到其技巧的成熟。马蒂厄的早期作品与两位哥哥一
样,以表现农民生活为主,如 《农家》和《清算时的殴斗》等,后期则受了
宫廷古典主义的影响,偏离原来的方向,创作了《三人掷骰子戏》和《页子
戏》等,带上宫廷艺术特色。
17世纪上半期长期生活在洛林地区的拉杜尔(1593—1652年)虽然多以
宗教为题材,但总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去处理它们,所以从他的画里实际上看
到的,更多地是当地的风土人物,像是带着宗教题目的世俗生活,代表作有
《粗木匠圣约瑟》、《牧人来拜》、《油灯下的抹大拉的马利亚》、《约伯
和他的妻子》和《圣母受教》等。拉杜尔在画技上最善于绘画夜间烛光下造
成的黑白分明的景象。此外,人物形象常表现出几何图形。
另一位杰出的平民画家卡洛(1592—1635年)以创作版画称著。他出生
于法国南锡,曾长期生活在意大利,最后几年返回法国,与众多老百姓有密
切往来,有意识地用艺术反映他们的生活,乞丐、农民、吉卜赛人、瞎子、
贫妇和残废者等等,无不出现在他的画面上,其代表作有《穷人》、《战争
的苦难》、《绞死者的树》和《狂想曲等》。
(4)宫廷音乐
①宫廷芭蕾舞音乐
17世纪的法国音乐,主要成就表现在为王权和贵族服务的宫廷音乐。它
的发展受到意大利音乐的强烈影响,常被视为巴洛克音乐的一个特别部分。
在同一时期,古典主义建筑、绘画和雕塑兴盛,古典主义文学中的戏剧也十
分发展,音乐与戏剧都属表演艺术,有许多共同特点,不过在欧洲音乐史上,
一般并不称法国17世纪音乐为古典主义音乐。人们更多地说它是宫廷音乐,
包括宫廷芭蕾舞音乐和宫廷歌剧。法国统治者,尤其是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
① 参看《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第368 页。
… Page 19…
非常重视宫廷内的音乐生活,经常举行豪华的演出,这不仅满足了王室自身
对享乐的需求,还显示了它对群臣和贵族们的感召力。在“朕即国家”的路
易十四时代,贵族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他们在文化娱乐上也要仰仗国王的
恩惠。
这里先谈法国宫廷芭蕾舞音乐。芭蕾舞虽然充满了宫廷气息,但它的起
源是民间舞蹈。欧洲各国,尤其是意大利的许多地方,民间舞蹈早已十分流
行,芭蕾舞原指其中场面特别壮观者,并未有特定的形式。在宫廷里才可能
经常举行规模宏大的舞会。那时候并不要求女演员穿特制的脚尖舞鞋及用脚
趾尖端跳舞,这一特征是19世纪才出现的。
在法国,早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