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89-证治汇补 >

第12章

289-证治汇补-第12章

小说: 289-证治汇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中) 橘红(中) 丹皮(中) 
水煎。徐徐呷之。肺脉重按有力者。去人参。有血。加阿胶、童便。热盛。加地骨皮。泄泻。减归、地。加 
山药、茯苓。倦甚。加人参三钱。咳者。燥痰也。加贝母、桑皮。嗽者。湿痰也。加半夏、茯苓。不寐。加枣 
仁。汗多亦用。 
拯阳汤 治劳伤气耗。倦怠懒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遍身作痛。 
人参(上) 黄 (上) 肉桂(下) 当归(中酒炒) 白术(中) 甘草(下酒炒) 橘红(中) 五味(下) 
姜枣水煎服。如烦热口干。加生地。气浮心乱。加丹参、枣仁。咳嗽。加麦冬。挟湿。加茯苓、苍术。 
脉沉迟。加熟附。脉实数。去桂。加生地。胸闷。倍橘皮。加桔梗。痰多。加半夏、茯苓。泄泻。加升、 
柴。口渴。加干葛。夏月去肉桂。冬月加干姜。 
补肝散 
生地 熟地 当归 白芍药 石斛 丹皮 柴胡 甘草 
十补丸 即桂附八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各三两。 
秘传黑虎丹(初服) 下诸般痨虫。从大便中出。视其虫黄白者可治。青黑者不治。 
真牛黄(一钱) 真阿魏(一钱) 南木香(五钱) 真雷丸(五钱) 鸡肫皮(用线鸡肫皮洗净焙干二钱) 
将药研细末。用使君子去壳研末二两。加前药七钱。将飞罗白面打糊丸。如梧子大。听用。 
小红丸(次服) 
锦纹大黄一两。加前药末七钱。炼蜜丸。如黍米大。外用朱砂为衣。听用。 
打虫化积丸(三服) 
大黄(为末五两五钱) 槟榔(三两) 黑丑(头末三两五钱) 
三味用面糊丸。如梧子大。听用。 
初服起于四更时。用砂糖水化吞黑虎丹。若壮盛者服二钱五分。虚弱者服二钱。二次五更时。服小红 
丸。白糖水化吞。如壮盛者服四十丸。虚弱者服三十五丸。三次天明。服化积丸。用片糖化水吞之。壮盛 
者服三钱五分。虚弱者服三钱。虫下为验。如无虫。过二三日再服。至若收功保后。常服河车地黄丸。补 
其血气而收全功。如服后泻不止者。宜服异功散。 
秦艽鳖甲散 治风痨骨蒸壮热。肌肉削瘦。脉弦数者。 
秦艽 知母 当归(各五钱) 鳖甲(一两) 柴胡(一两) 乌梅(一枚) 
青蒿(五叶) 地骨皮(一两) 
神应丸 治干血痨病。用此推陈致新。然后调理。此方惟少男室女孀妇可用。若男女交接者禁用。 
大黄(四两醋炙) 鳖甲 桃仁(各一两) 当归 生地(各八钱)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三钱) 
用韭汁糊为丸。每丸六钱。朱砂为衣。经闭。红花酒下。骨蒸。地骨皮。咳嗽。桑白皮。俱用童便煎下。择除破 
日。空心。面东服。少顷。饮酒一杯。至午后。当利一二行为验。啜温粥碗许。忌荤冷油腻物。此药只可一服。 
病深者一月后再服除根。不可多服。 
灸痨虫法 用癸亥日。灸两腰眼低陷中之穴。每穴灸艾七炷。十一炷尤妙。先隔一日点穴。方睡至半夜 
子时。一交癸亥日期。便灸。其虫俱从大便中出。即用火焚之。并埋之深坑中。 

卷之二内因门
虫病
属性:x大意x 
虫得木之气乃生。得雨之气乃化。故非厥阴风木之气不生。非太阴湿土之气不化。(子和)湿热之虫。脏腑 
虚则侵蚀。(丹溪) 
x内因x 
诸虫皆因杂食生冷甘肥油腻。节宣不时。腐败停滞。以致中脘勿运。酿成湿热。随五行之气。变化而为诸 
般奇怪之形。若腐草为萤之义也。(汇补) 
x外候x 
凡虫症眼眶鼻下。必带青色。面上痿黄。或生白斑。或见赤丝。唇疮如粟。或红而肿。或缓而痛。饮食减少。肌 
肉不生。睡卧不安。肠鸣腹痛。口吐清水。目无睛光。甚则沉沉寒热。肚大青筋。或为鬼胎血鳖。(汇补) 
x虫分九种x 
一曰伏虫。长四寸许。为群虫之长。二曰蛔虫。长一尺许。轻则呕吐腹痛。多则贯心杀人。三曰白虫。长五寸 
余。母子相生。其形转大。至四五尺则杀人。四曰肉虫。状若烂杏。令人烦满。五曰肺虫。其状如蚕。令人咳嗽 
声嘶。六曰 虫。状如虾蟆。令人呕吐。七曰弱虫。状如瓜瓣。令人多睡。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九曰 
蛲虫。状如菜虫。形至微细。居洞肠间。令人痔痢。又有三尸虫。状如犬马尾。薄筋。根据脾而居。乃有头尾。皆长 
三寸。(医统) 
x脉法x 
脉洪而大。为脾家湿热。及好食茶叶生米草纸怪异等物。当困倦少食。今反饮食如常。形健不渴。悉属虫 
症。脉沉实者生。虚大者死。(类案) 
x治法x 
体实之人。虫攻脏内。心腹 痛。在上用吐法。在下用攻法。体虚之人。先宜调补元气。然后用王道药。佐以 
一二杀虫之品。或追虫之后。继以温补。不然则虫去而气亦随散矣。(入门) 
x治宜引导x 
虫之所居。必脏脾胃深处。药之所过。仅在中流。虫闻气而避之。安能攻取。故必用甘甜辛香之物。啖咽津 
液。引虫头向上。然后用药。大抵上半月虫头向上。用药易效。下半月虫头向下。用药不应。(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槟榔、木香、鹤虱、雷丸、苦楝根、使君子等。如体实可吐者。用樟木屑煎汤吐之。可下者。追虫 
丸下之。体虚宜调养者。用化虫丸治之。若在上中二焦。攻痛呕吐者。所服药中。加花椒、乌梅。治之尤当。 
x虫病选方x 
秘方 治诸般痞积。面色痿黄。肌体羸瘦。四肢无力。及食生冷壁泥茶炭咸辣等物。 
青皮 陈皮 三棱 莪术 香附 槟榔 藿香(各一钱) 益智(五分) 官桂(四分) 桔梗(八分) 大黄(一 
钱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露一宿。五更空心温服。不得须少饮食。不然则药力减而虫不行矣。 
追虫丸 
黑牵牛(取头末) 槟榔(各八两) 雷丸 皂角 南木香(各二两) 
蜜丸。 
化虫丸 
鹤虱 槟榔 苦楝根 胡粉(各一两) 白矾(二钱五分) 芜荑 使君子(各五分) 
蜜丸服。 
遇仙丹 治虫症如神。 
白黑丑(头末二两) 槟榔(一两) 三棱 蓬术(各五钱) 牙皂(三钱) 
为末。糖拌。小儿一钱。大人三钱。糖汤送下。空心服。是日绝食。待虫下行。然后用薄粥汤。 
治寸白虫 于每月初三日前。先炙猪肉一块。置口中。咀嚼其津而勿咽。使诸虫闻香争咂。如箭攻攒。却 
以槟榔细末一两。取石榴东引根煎汤调服三钱。 

卷之三外体门
发热
属性:x大意x 
经曰。阴虚则发热。此一端也。其他除外感客邪之外。有劳力劳色。气郁火郁。伤食伤酒。挟瘀挟痰。疮毒虚 
烦。皆能发热。宜熟辨之。(汇补) 
x内因x 
阴虚而阳气偏胜则发热。阳虚而下陷阴中亦发热。(东垣) 
x外候x 
五脏发热。各有其状。以手扪之。轻举则热。重按不热。是热在皮毛血脉间也。重按则热。轻举不热。是热在 
筋骨间也。轻手重手俱不热。不轻不重乃热者。是热在肌肉间也。肺热者。热在皮肤。日西尤甚。洒淅喘咳。 
心热者。热在血脉。日中则甚。心烦掌热。脾热者。热在肌肉。遇夜尤甚。倦怠嗜卧。肝热者。热在筋肉。寅卯则 
甚。筋缓善怒。肾热者。热蒸在骨。夜半尤甚。骨蒸如苏。(东垣) 
x郁火发热x 
郁火发热。左关弦数有力。或缓弱有力。肌肉如火。筋骨如烧。扪之烙手。或昼夜不减。或夜分即热。天明暂 
缓。其热必手足四肢更甚。缘脾主四末。热伏地中故也。此症亦有因血虚而得者。亦有胃虚过食生冷。阴 
覆乎阳。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者。宜用火郁发之之法。火郁汤主之。(准绳) 
x阳郁发热x 
阳郁发热。由劳役饥饱失宜。其潮热宛类瘵疾。日出气暄则热。天阴夜凉即缓。六脉弦数。宜补中益气汤 
加地骨皮。或逍遥散。(汇补) 
x骨蒸发热x 
四肢蒸灼如火者。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诸阳之本也。两阳相搏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 
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则止耳。如炙如火者。当肉烁也。(素问)外候口干体瘦。食少懒倦。遇夜尤甚。 
平旦不觉。宜秦艽鳖甲散主之。(汇补) 
x内伤发热x 
内伤饥饿劳倦发热。六脉微弱。或右手大三倍于左手。按之无力。懒言自汗。浑身酸软。甚至肌肤壮热。目 
赤面红。谵语烦渴。日夜不息。身不恶寒。为血虚发热。虽像白虎汤症。而脉不长实。宜当归补血汤。(准绳)轻 
者头眩倦惰。饮食无味。恶寒发热。时作时止。下午乃发。手心热而手背不热。所谓阳虚下陷发热也。轻者 
三发即止。南人呼为劳发者即此。又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一切火症。悉属内真寒而外假热。故肚腹频喜 
手按。口畏冷物。乃形气病气俱不足也。补中益气汤大剂服之。甚者加附子。若因热而汗下之。立危。(汇补) 
x阳虚发热x 
有肾虚水冷。火不归经。游行于外而发热者。自汗。不任风寒。烦渴引饮。不能下咽。面目俱赤。舌生芒刺。两 
唇黑裂。喉间如火。两足如烙。痰涎壅盛。喘息不宁。脉浮洪大。按之微弱。宜用八味丸导龙入海。所谓踞其 
窟宅而招之。即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汇补) 
x阴虚发热x 
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 
其舌。大而色赤者阴虚也。当滋真阴。宜地黄汤。若久而盗汗遗精。咳嗽毛枯。宜三才丸补水以匹火。是亦 
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之义耳。(汇补) 
x血虚发热x 
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 
所以有脱血益气。阳生阴长之法。使无形生出有形来。此千古传心之法。尝见庸流专执四物以争长。此 
未明大易之义也。(汇补) 
x痰症发热x 
痰症发热。向夜大作。天明渐止。必兼胸膈不快。恶心不食。肢倦体瘦。盖痰滞中宫。阻碍升降。故恶心痞闷。 
血无所滋。故夜分转甚。津液不化而体瘦。气血阻滞而倦怠。均宜健脾化痰。宽中清火。则痰利而热除矣。 
如果实痰为患。滚痰化痰二丸。皆可选用。(汇补) 
x伤食发热x 
伤食发热。必气口紧盛。或沉伏。头疼呕恶。噫气吞酸。胸口饱闷。或胀或痛。手不可按。蒸蒸然热。明知其热 
在内也。消导则已。(指掌)若兼左脉弦急。又是伤食夹寒。先宜解表。然后消导。如不愈。后变口舌干燥心下 
硬痛等症。当急攻之。大柴胡汤、枳术丸。(汇补) 
x瘀血发热x 
瘀血发热。必脉涩。漱水不咽。或痰涎呕恶。或两足厥冷。或胸胁小腹急结。或吐红鼻衄。均宜桃仁承气汤 
下之。(仁斋) 
x疮毒发热x 
疮毒发热。饮食如故。日晡寒热。拘急倦怠。脉数而急。须问有无痛处。以验其疮毒之候。治先发散。然后和 
血。(六要) 
x作止分辨x 
夫外感寒热。齐作无间。内伤寒热。间作不齐。此特论其常耳。(东垣)然外感初起似疟状。发亦作止不时。此 
邪气尚浅。而未能混淆正气。故乍离乍合。脉必至数有力。仍当解散。更有内伤劳倦。似阳明白虎。发热昼 
夜不减。此气血两虚。故亦齐作无间。脉必重按无力。仍当温补。(汇补) 
x昼夜热辨x 
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偏胜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昼则发热烦躁。 
夜亦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东垣)更有昼热阳虚。口中无味。病责之胃。宜甘温补气。暮热阴虚。口中有 
味。病责之肾。宜甘寒滋阴。(汇补) 
x三焦热辨x 
热在上焦。咽干口糜。热在中焦。心烦口渴。热在下焦。便闭溺赤。(入门) 
x虚实热辨x 
胸闷而恶心引饮便实者。实热也。胸爽而少食自汗短气者。虚热也。(入门) 
x表里热辨x 
有表症而身热者。外感表热也。无表症而身热者。内伤里热也。(汇补) 
x气血热辨x 
气分虚热者。用甘温以除热。盖大热在上。大寒必伏于内。用甘温以助地气。使真气旺而邪火自熄。血分 
虚热者。用甘寒以胜热。盖阴火浮于外。必真阴竭于内。用甘寒以补肾。使真水充而虚焰潜灭也。(汇补) 
x假热有二x 
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去复来。昼见夜伏。夜见昼止。时节而动。是无火也。热动复止。倏忽往 
来。时作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又寒之不寒。责肾之虚。寒之不久。责肾之少。方有治热以寒。寒之而谷 
食不入。此为气不疏通。壅而为是也。(玄珠)有病热脉数。按之不鼓击于指下者。此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 
假热。阴症似阳也。病热忽寒。手足俱冷。按之脉来鼓击于指下有力者。此阳盛拒阴。外假寒而内实热。阳 
症似阴也。(伤寒书) 
汇补曰。发热真假。幽显难明。苟不力辨。则刹那生死。能不畏哉。如上所说。深悉玄奥。真化工笔也。然究 
其参稽之力。非洞晓易义。不能道其只字。要知阴阳虽备于内经。而变化莫详乎羲画。若是则太少刚 
柔。阴阳动静。乌可不究乎哉。既明太少刚柔。阴阳动静。方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切真假逆顺。五脏 
幽显。无难推测矣。故医易曰。病治脉药。须识动中有静。声色气味。当知柔里藏刚。知刚柔阴阳之运用。 
而医中之玄妙。思过及半矣。 
x脉法x 
浮大无力为虚热。沉实有力为实热。病热有火者生。心脉洪大是也。无火者死。心脉细沉是也。脉盛。汗出 
不解者死。脉虚。身热不止者死。身有热。脉涩脉静者。皆难治。 
x治法x 
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实热之气。下以折之。虚热之气。温以从之。郁热之气。因其势而 
发之。假热之气。求其属而衰之。(汇补) 
x用药x 
内伤劳役气虚。补中益气汤。肝经郁火发热。逍遥散。血虚发热。四物汤。阴虚发热。六味丸。阳虚发热。八味 
丸。郁火发热者。火郁汤。瘀血发热者。当归复元汤。伤食发热者。平胃合二陈小柴胡汤。 
x发热选方x 
补中益气汤 六味丸 八味丸 四物汤(四方俱见中风) 逍遥散 火郁汤(二方俱见火症) 秦艽鳖甲散(方见 
痨瘵) 桃仁承气汤(见血症) 二陈汤 滚痰丸 化痰丸(三方俱见痰症) 平胃散(方见暑症) 枳术丸(方见伤 
食) 
当归补血汤 
黄 (三钱) 当归(一钱) 枣(二枚) 
当归复元汤 
柴胡(八分) 当归 穿山甲 花粉(各一钱) 甘草 红花(各七分) 桃仁(钱半) 酒浸大黄(三钱) 加 
青皮(七分) 
小柴胡汤 
人参 柴胡(各一钱) 黄芩(五分) 半夏(七分) 甘草(七分) 
加姜、枣。 
大柴胡汤 
即小柴胡汤加大黄、枳壳、浓朴。 
白虎汤 
石膏(三钱) 知母 花粉(各一钱半) 甘草(一钱) 
加竹叶。粳米。 

卷之三外体门
恶寒
属性:x大意x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仲景)夜寒者。阴气旺于阴分。昼寒者。阴气上溢阳中。重阴 
者。昼夜俱寒。(东垣) 
x内因x 
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内经)此第言阴阳正虚之病。他如风寒暑湿痰火郁瘀痈疮。一切邪气怫郁于 
表。表中之阳气不能发越。皆令恶寒。(汇补) 
x外候x 
恶寒者。虽居密室帏幕之中。猛火近热之处。仍觉憎寒拘急。甚则毫毛毕直。鼓颔战栗。非若恶风之候。见 
风则凛凛畏惧。无风则坦然自适也。(汇补) 
x阳虚恶寒x 
阳虚恶寒。以阳气能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阖辟。(内经)内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