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89-证治汇补 >

第20章

289-证治汇补-第20章

小说: 289-证治汇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绿袍散。或香盐散。 
x【附走马牙疳】x 
牙床腐烂。一时脱落。因湿热毒瓦斯。蕴积既久。一时齐发。势莫可遏。患此病者。十难一治。惟初发之时。急服 
泻胃清火之药。外以疳药敷之。庶可保全。 
x【附齿蚀】x 
凡饮食不洁。臭腐之气。淹积日久。由是热盛生风。风胜生虫。蛀食齿中。根有黑点。蚀尽一齿。又度其余。甚 
至疳 。皆其种类。宜清彻肠胃以治其本。擦牙诛虫以理其标。 
x齿病选方x 
清胃散 统治阳明经齿痛。 
黄连 生地(各二分) 升麻 丹皮(各五分) 当归 芍药(各三分) 
一方 用 生地 丹皮 山栀 知母 玄参 黄芩 石膏 升麻 干葛 甘草 
六味汤 统治少阴经齿痛。 
补中益气汤(方见中风) 
独活散 治风牙。吸风痛甚。走注不定。 
独活 羌活 川芎 防风(各五分) 细辛 荆芥 薄荷 生地(各一钱) 
每服三钱。水煎。 
白芷散 治寒牙痛连脑户。动摇肉脱。 
麻黄 草蔻(各一钱半) 黄 桂枝(各二钱半) 吴萸 白芷(各四分) 本(三分) 羌活(八分) 当 
归熟地(各五分) 升麻(一钱) 
末之。以水漱口。用此擦齿。 
化痰汤 治痰热毒瓦斯。攻注齿痛。 
贝母 枳实 黄芩 黄连 花粉 桔梗 元参 升麻 甘草 
外用二陈汤。加细辛、姜黄、荜茇等分。煎汤浸舌取涎。 
细辛散 治风蛀牙虫。 
荆芥 细辛 砂仁 白芷 川椒 鹤虱 牙皂 荜茇 
为末。擦患处。 
犀角地黄汤 治风热挟瘀血。搏结齿间。瘀而作痛。 
犀角 丹皮 生地 白芍 
绿袍散 
黄柏(四两) 炙草(二两) 青黛(一两) 
为末敷用。 
地黄丸 固齿益肾。 
白茯苓 人参 山茱萸(各四两) 枸杞(三两) 生地(五斤取汁) 蜜(一斤) 酥(少许) 
以前四味。用好酒一斗。煎至三升。去渣。入地黄汁、蜜、酥。同煎至可丸。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 
日三服。 
外治法 因寒作痛。得热饮稍宽者。用干姜、荜茇、细辛作汤漱之。因火作痛。得寒饮稍停者。用石膏、朴 
硝、牙皂、荆芥作汤漱之。虫蚀作痛者。用苦参煎汤。日漱三升。痛已止。齿衄。用烧盐、金墨。研匀擦之。 
牙寒痛。用胡椒、荜茇为君。细辛、石膏为佐。研末擦之。或用橄榄细嚼。即愈。 

卷之四上窍门
咽喉
属性:x大意x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内经)一阴。肝与心胞也。一阳。胆与三焦也。四经皆有相火。并络于咽喉。(王冰)气 
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胀甚则痹。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子和) 
x内因x 
因胸膈素有痰涎。或饮酒过度。或忿怒失常。或房事不节。火动其痰。涌塞于咽嗌之间。以致内外肿痛。水 
浆不入。(医鉴) 
x外候x 
热气上行。结于喉之两傍。近外作肿。形如筋头。是谓乳蛾。有双单之分。其比乳蛾差小。名闭喉。热结于舌 
下。复生小舌。名子舌。热结于中。舌为之肿。名木舌。热结咽喉。肿绕于外。且麻且痒。肿而赤大者。名缠喉风。 
毒聚于内。涎唾稠涌。但发寒热者。名塞喉风。喉闭暴发暴死者。名走马喉风。(子和)此症卒然失音。不省人 
事。痰壅口噤闷塞而死。与诸卒中相似。但必先有喉痛。为辨耳。 
x喉与咽分x 
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乃天气闭塞也。咽痛谓咽嗌不能纳唾。饮食不入。乃地气闭塞也。(类要) 
x表与里分x 
属表者。必兼恶寒。且寸脉弱小于关尺。乃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宜辛凉发散。切忌酸寒。属里者。身无寒热。 
而寸脉滑实于关尺。乃热积于内。壅滞生痰。宜苦寒折伏。及涌吐之法。(汇补) 
x虚与实异x 
实火因过食煎炒。热毒蕴积。胸膈不利。烦渴便闭。虚火因七情劳欲。气虚火炎。咽膈干燥。二便如常。(入门) 
x阴与阳分x 
阳虚者。两寸浮大。遇劳益甚。此肺脾气怯。不能堤防下焦。须培补中宫。阴虚者。两尺洪数。日晡转甚。此肾 
肝阴虚。不能制御龙雷。必滋养癸水。 
x脉法x 
两寸浮洪而溢者。喉痹也。两尺微细无力者。虚火也。若微甚而伏者。死。浮大而涩者。亦死。 
x治法x 
治实之法。先宜发散。次用清凉。或涌导痰涎。或针刺出血。治虚之法。须遵内经从治之旨。徐徐频与。(正传) 
x禁用寒凉x 
若专用芩、连、栀、柏之类而正治之。则上热未除。中寒复起。毒瓦斯乘虚入腹。变为败症。(正传) 
x死症x 
如胸前高起。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紫。七日以后。全不入食。口如鱼口者死。又急喉痹症。声如鼾睡。此为 
肺绝者死。用人参、竹沥、姜汁。或可救其万一。(丹溪) 
x吹喉法x 
凡见咽喉干痛。喉咙作肿。饮不可咽。舌不可吞。水浆难入。入则或从鼻孔出者。先用薄荷、冰片、玄明粉、硼 
砂、青黛、牛黄、朴硝、僵蚕等。研末吹入喉中。坠痰清火。 
x引吐法x 
凡喉风肿痛。痰涎壅盛。非风痰上壅。即痰火内煽。且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标。先涌其痰。乃清其火。用白 
矾与巴豆同枯过。去巴豆。以矾为末。同皂角末。入醋调。用鹅翎探吐。吐后以甘桔汤调之。如牙关紧急。不 
省人事。不能入药者。吹入鼻中。 
x熏鼻法x 
痹者。闭也。咽喉闭结。汤药不通。有形之物。已难下咽。必取无形之气。从鼻而入。用巴豆压油纸上。取油纸。 
拈成条子。点灯吹灭。以烟熏鼻。使口鼻流涎。牙关自开。(类案) 
x刺喉法x 
乳蛾诸症在关上者。必有血泡。用喉针或笔管点破即宽。在关下不见者。难治。用芦管削尖。令病患含水 
一口。从鼻孔放管进击一下。血出甚妙。 
x刺少商穴法x 
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后如韭叶。男左女右取之。刺入三分许。以手自臂勒至刺处出血。即愈。 
x火刺法x 
喉痈肿甚必当刺。用巴豆油涂纸上。拈条点火。才烟起即吹灭。令患人张口带火刺于喉间。俄顷即吐出 
紫血而宽。 
x用药x 
主以甘桔汤。加薄荷、荆芥、防风、黄芩、玄参、牛蒡、竹茹等。咳嗽。加贝母、陈皮。发渴。加花粉、麦冬。唾 
血。加紫菀。呕恶。加半夏。胸满。加枳壳。便闭。加大黄。痰甚。加石膏。火甚。加黄连。卒闭暴死。用解毒雄黄丸。 
此皆治实火法也。若属虚者。当从权为主。古人有用人参、附子、肉桂、僵蚕。但理其下而上自安。此求本之治也。大 
抵血虚。用四物汤。气虚。用补中汤。肝火。用逍遥散。肾虚。用地黄汤。兼佐治标之药。有命门火衰。龙浮咽嗌者。 
惟八味丸最力。而寒凉之药。毫不可用也。 
x【附伏气】x 
伏气者。名肾伤寒。谓非时暴寒。伏于少阴。寒邪抑郁。内格阳气。始初不病。旬日乃发。上行于咽门经会之 
处。寒热相搏。而成咽痛。脉息微弱。后必下利。当以辛热药攻其本病。顺其阴阳。则水升火降。而咽痛自已。 
用甘桔桂半汤主之。(伤寒) 
x【附疫气】x 
有司天运气过亢。其年乡村染患相似者。此时气乘虚蕴蓄上焦。发作寒热。变为喉痛。俗名虾蟆瘟。又曰 
鸬瘟。此症甚恶。切忌胆矾酸寒。郁遏阳气。硝黄攻下。引邪入里。须用辛凉甘苦。表里双解之品。普济消 
毒饮主之。 
x咽喉选方x 
桔梗汤 统治咽喉诸病。 
牛蒡 玄参 升麻 桔梗 犀角 黄芩 木通 甘草 
清热化痰丸 治痰火咽痛。 
贝母 花粉 枳壳 桔梗 黄芩 黄连 玄参 甘草 
四物汤 治血虚火动咽痛。 
四君子汤 治气虚火动咽痛。 
地黄汤 治相火上炎咽痛。 
桂附八味丸 治龙火上越咽痛。(以上四方俱见中风) 
逍遥散 治肝火上炎咽痛。(方见火症) 
普济消毒饮(方见头风) 
解毒雄黄丸 治急喉痹虽死尤可救活。 
雄黄 郁金(各一两) 巴豆(十四粒) 
加僵蚕二钱半、芒硝五钱。醋糊丸。清茶下。 
半夏桂甘汤 治肾伤寒病。 
半夏 桂枝 桔梗 甘草 
附子煎 治脏寒咽闭不利。 
大附子一片。蜜涂炙黄。每含一片咽汁。甘味尽则易之。 
快捷方式法(秘方) 治喉痹乳蛾。 
用鲜杜牛膝根一握、艾叶七片。捣和。入乳汗。灌入鼻中。须臾痰涎从口鼻而出。立效。此名天名精。又 
名蚵 草。抽梗开花如小野菊。结子如蒿子相似。最黏人衣。狐气更甚。名鹤虱。即此草也。 
x治喉急风秘方x 
用蜘蛛七个。先将明矾五钱研末。放在铁刀头上。列蜘蛛在矾内。刀下以炭火熔矾。俟矾枯。共研细末。 
藏入小瓷瓶中。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吐出稠痰即愈。 
鱼骨鲠喉 用橄榄或肉或核。磨水咽下。又方。用朴硝煎汤饮之即出。或威灵仙亦可。 

卷之五胸膈门
咳嗽
属性:x大意x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内经)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主气而声从此出。故咳之原。皆聚于胃而及 
于肺者。情关子母也。(汇补) 
x内因x 
肺居至高。主持诸气。体之至清至轻者也。外因六淫。内因七情。肺金受伤。咳嗽之病从兹作矣。(指掌)其火 
郁咳者。有声无痰。咳必连声。湿痰咳者。咳动有痰。痰出嗽止。食积痰嗽。面色青黄。五更转甚。吐痰如胶。瘀 
血嗽者。胸中窒碍。喉间腥气。或带黑血。胃火嗽者。口渴善饥。面赤脸热。午前尤甚。阴虚嗽者。五心烦热。气 
从下升。午重夜甚。劳伤嗽者。干咳无痰。喉痒声哑。痰中见血。停水嗽者。胸满头汗。怔忡吐涎。水逆不入。肺 
胀嗽者。喘急气粗。或左或右。则眠不得。有嗽久而成肺痈肺痿者。必云门中府引痛。咯吐脓血。腥秽异常。 
x外因x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也。咳嗽谓有声有痰。因伤肺气复 
动脾湿也。(机要)但风伤肺者。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寒伤肺者。咳则胸紧干哑。凄怆怯寒。 
或遇寒则发。暑乘肺者。咳则口燥鼻干。面赤心烦。声嘶吐沫。湿乘肺者。咳则身重首蒙。自汗溺涩。骨节烦 
疼。(入门)此皆暴病感邪。必兼头疼身热表症。 
x五脏劳咳x 
疲极伤肝。咳而左胁引痛。劳神伤心。咳而咽干咯血。劳力伤脾。咳而气短无力。叫呼伤肺。咳而呕吐白沫。 
口燥声嘶。房劳伤肾。咳而腰背引痛。寒热夜发。(汇补) 
x脉法x 
咳必先审肺脉虚实。实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则痰气盛也。虚者弦大无力。若沉细带数。则火郁极也。 
(入门)久咳虚羸。脉弱者生。实牢大数者死。浮软者生。沉紧匿者死。 
x治分肺脾x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治在肺。因痰而致嗽者。痰为重。治在脾。 
x治分内外x 
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忌寒凉收敛。当以辛甘散邪。内虚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 
宁。燥痒愈甚。忌辛香燥热。当以甘寒润肺。(必读) 
x治分四时x 
春气上升。润肺抑肝。夏火炎上。清金降火。秋湿热甚。清热泻湿。冬风寒重。解表行痰。(杂着)以上虽分四时。 
临症又当从权。 
x治分新久x 
新咳有痰者。属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是火热。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 
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入门)今人但知肺主皮毛。一遇外感风寒。疏散之外。牢不可 
破。殊不知久则传里。变为郁咳。遂成痨瘵。多由不分内外所因新久之异。夫形寒饮冷。新咳痰稠。固宜温 
寒散湿。若夫气动火炎。久咳无痰。当清热润燥。而温寒散湿之剂。又在所禁矣。常见痨症之发。每由咳嗽。 
治者不究其源。印定伤风。屡用辛温。发热自汗。食少便稠。卒成不救者有之。(汇补) 
x火忌发散x 
有肺伏火邪。腠理不闭。风邪易乘。遇感频发者。当兼清火。若数行解散。则重亡津液。邪蕴而为肺疽肺痈。 
不可不慎。(立斋) 
x邪忌补涩x 
肺为娇脏。易寒易热。虽参、 、术、草。甘温平补。惟气虚最宜。若肺热有火。及风寒初盛者。不可骤用。至于 
乌梅、栗壳、兜铃、五倍。尤不可遽进。恐致缠绵不已。(汇补) 
x肾虚滋肾x 
咳嗽烦冤。肾气之逆。以肾为藏气之脏也。凡咳嗽动引百骸。自觉从脐下逆奔而上者。乃肾虚气不归原。 
宜所服药中。加补骨脂五味子以敛之。(入门) 
x脾虚补脾x 
脾为黄婆。交媾水火。会合金木者也。久咳曾经泻肺。及房劳饥饱。以致脾肺虚而饮食少者。只理脾而咳 
自止。(类经) 
x死候x 
咳嗽面白。咽疮失音者死。上气喘急。面肿抬肩。身热不眠者危。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咳而 
呕。腹满泄泻。脉弦急欲绝者死。咳而脱形。身热脉小坚急以疾为逆。嗽而加汗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汇补) 
x用药x 
有余咳嗽。主以二陈汤。风。加羌活、防风、前胡、紫苏。寒。加麻黄、杏仁、葱白、金沸草。热。加黄芩、山栀、 
桑皮。湿。加苍术、防己、赤茯苓。食积嗽者。加山楂、枳壳。气滞咳者。加苏子、桔梗。不足咳嗽。主以二冬二母汤。 
火咳。加款冬、玄参、黄芩。痰嗽。加栝蒌、桑皮、苏子。郁。加苦梗、紫菀、枇杷叶。劳嗽。加参、 、芍药。见血。 
加阿胶、紫菀。滋阴。加丹皮、黄柏。若夫脾泄者。以异功散。加石斛、五味、百合、苡仁。肾虚者。以六味汤。加麦 
冬、五味、枇杷叶。水寒射肺成咳者。五苓散。痰火入肺成咳。面浮者。粉黛散。肺中有虫者。润肺丸。大抵肺位最高。 
针石不能及。药饵不能到。惟桔梗能载诸药入肺。须临卧时细细咽下。方能入肺。 
x【附肺痿】x 
久嗽肺虚。寒热往来。皮毛枯燥。声音不清。或嗽血线。口中有浊唾涎沫。脉数而虚。为肺痿之病。因津液重 
亡。火炎金燥。如草木亢旱而枝叶萎落也。治宜养血润肺。养气清金。初用二地二冬汤以滋阴。后用门冬 
清肺饮以收功。(丹溪) 
x【附肺痈】x 
久咳不已。浊吐腥臭。咳则胸中隐隐痛。口中辟辟燥。脉实滑数。大小便涩数。振寒吐沫。右胁拒按。为肺痈 
之病。因风寒内郁。痰火上凑。邪气结聚。蕴蓄成痈。若风邪内结者。小青龙汤。火邪内灼者。二冬汤。痰火郁 
结者。葶苈大枣泻肺汤。溃后收敛疮口。用团参饮子。若入风者。不治。面赤脉浮大者。亦不治。若觉胸膺有 
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者。当大补气血。佐以排脓之品。(汇补) 
x【附肺胀】x 
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 
利其痰。用四物汤。加桃仁、枳壳、陈皮、栝蒌、竹沥。又风寒郁于肺中。不得发越。喘嗽胀闷者。宜发汗以祛邪。 
利肺以顺气。用麻黄越婢加半夏汤。有停水不化。肺气不得下降者。其症水入即吐。宜四苓散。加葶苈、桔 
梗、桑皮、石膏。有肾虚水枯。肺金不敢下降而胀者。其症干咳烦冤。宜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又有气散而胀 
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若肺胀壅遏。不得眠卧。喘急鼻煽者。难治。(汇补) 
x【附胸痹】x 
胸痹者。胸中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气。寸脉沉迟。关上紧数。宜栝蒌半夏薤白汤主之。(准绳) 
x【附痰火】x 
有好色作劳之人。相火炽盛。气不归元。腾空而上入于肺叶空隙之间。膜原之内。聚痰凑沫。喘咳烦冤。日 
续一日。久久渐成熟路。只俟肾气一动。喘嗽俱发。外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