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证治汇补-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粗为实。色枯气短为虚。(微论)
x胀分朝暮x
朝宽暮急为血虚。朝急暮宽为气虚。朝暮皆急。气血俱虚。(入门)
x胀分脏腑x
心胀烦心。肝胀胁痛。脾胀呕哕。肺胀喘咳。肾胀腰痛。胆胀口苦。胃胀胃脘痛。大肠胀肠鸣飧泄。小肠胀小
腹引腰痛。膀胱胀小便癃闭。三焦胀气满皮肤。(入门)
x胀分诸症x
气胀者。七情郁结。胸腹满闷。四肢多瘦。食胀者。谷食不化。痞满醋心。不能暮食。虫胀者。腹痛能食。善吃茶
叶盐土等物。积胀者。痞块有形。心腹坚硬。水胀者。停饮肠鸣。怔忡喘息。瘀胀者。跌扑产后。大便黑色。虚胀
者。腹柔软而食入倒饱。更有单腹胀者。腹大而四肢极瘦。此由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
其病更重。(汇补)
x脉法x
关上脉弦为胀。又迟而滑。盛而紧。大坚以涩者。皆胀也。又虚为虚胀。牢为实胀。浮而大者易治。细而微者
难治。(汇补)
x治法x
实者。下之消之。直清阳明。虚者。温之升之。调补脾肾。其有不大满不大虚者。先以清利疏导。继以补中调
摄。惟有标实而本虚者。泻之不可。补之无益。最难调治。宜却盐味。以防助邪。断妄想。以保母气。(必读)
x寒胀宜温x
脏寒生胀满。胃中寒则胀满。(经文)盖脾为阴中之至阴。同湿土之化。运精微而制水谷者也。脾湿有余。无
阳以化。聚而不散。因成胀满者。宜以辛热药治之。(东垣)
x热胀宜清x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经文)因湿热之气。不得施化。壅滞于中而成胀满者。宜以苦寒药治之。若脾气不宣。
郁而成火。吞酸吐酸。渐成胀满者。用药宜刚中带柔。连理汤主之。(喻嘉言)
x实胀宜下x
腹坚惧按。舌黄脉牢者。此实邪有余。法宜推荡。所谓下之则胀已是也。(汇补)
x虚胀宜补x
脾虚之人。偶因气滞。误用克伐。致中气散乱不收。故水气横决而作胀。此脾虚不能统摄。法宜补土理中。
浊阴自化。
x肝胀宜调x
肝旺而胀者。虽当伐肝。然本性太过。肝亦自伤。不可过用克伐。宜扶脾疏肝。两法并用。使木性条达。不郁
土中。则胀自已。(准绳)
x肾虚宜温x
常见作劳好色之人。脾肾交虚。浊邪横溢。外为肿胀者。当收摄肾气。使水无泛滥之虞。此益火之源以消
阴翳。金匮肾气丸主之。(直斋)
x治无速效x
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比水肿更难。盖水肿饮食如常。鼓胀饮食减少。病根深固。三五年而后成。治
肿惟补中行气足矣。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不责速效。乃可万全。(入门)
x胀当大补x
俗云。气无补法者。以痞闷壅塞。似难于补。不思正虚不运。邪着为病。不补其气。则气何由行。(凡溪)
x治无峻攻x
医者不察。病起于虚。急于取效。病者苦于胀急。喜行利药。以求一时之快。不知稍宽一日。胀愈甚。病愈增。
正愈伤。冀其再下。不可得矣。(丹溪)
x死症x
腹胀不食者死。腹胀身热者死。腹胀寒热如疟者死。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为逆。腹胀便血。脉大如绝
者死。腹胀时喘。汗出厥逆者死。胸膛胀满。脐关突出者死。(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浓朴、木香、苏梗、大腹皮。去甘草。肥人多湿。加苍术、木通、瘦人多火。加芩、连、山栀。食
积加山楂、神曲。蓄血加桃仁、莪术。郁气加香附、抚芎。怒气加柴胡、青皮。内寒凝滞者。加木香、炮姜。外寒郁
束者。加升、葛、苍术。便闭实热。加大黄。溺短湿结。加木香、泽泻。凡腹胀初起。宜行气疏导之剂。加木香、槟榔、
陈皮、青皮、枳壳、浓朴等。久而挟虚。宜补脾调气。如六君子加苏梗、砂仁等。虚而挟寒。宜温补。如理中汤加肉桂
等。若脾肾俱虚。少火不能扶脾者。宜补肾。然补肾有两法。能食而胸膈舒畅者。金匮肾气丸。不食而胸膈满
闷者。复元丹主之。惟大实大满坚硬而按之痛者。量其元气下之。三花神佑丸、导气丸等。下后仍宜调补脾胃。
x【附虫蛊胀】x
虫蛊由湿热既久。血化为虫。肚腹胀大。按之有块。形如稍瓜。四肢削瘦。腹虽痛而唇色红。能饮食。脉滑数
者。乃为蛊症。宜积块丸下之。(准绳)
x胀满选方x
六君子汤 治气虚中满。(方见中风)
连理汤 治脾虚肝郁。吞酸腹胀。(方见泄泻)
胃苓汤 治脾湿腹胀面黄。身浮溺涩。(方见暑症)
肾气丸(金匮) 治脾肾两虚。肿胀。腹濡而胸不硬者。(方见湿症)
补中益气汤(方见中风)
调中汤(方见斑疹)
复元丹(三因) 治脾肾俱虚。发为肿胀。心腹坚满。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浓朴 独活
白术(炒) 陈皮 桂心 吴茱萸(炒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煨) 槟榔(各半两)
为末。糊丸。紫苏汤下。
导气丸 治诸腹胀大。痞塞不通。大便虚秘。形气病气俱实者。
青皮(水蛭炒) 莪术(虻虫炒) 三棱(干漆炒) 槟榔(斑蝥炒) 吴萸(牵牛炒) 赤芍(川
椒炒) 菖蒲(桃仁炒) 黄芩(大黄炒) 浓朴(干姜炒) 山楂肉(草果炒)
以上同炒药熟。去水蛭等不用。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空心。紫苏汤下。
中满分消丸(东垣) 治中满热胀。
黄芩(炒) 黄连(炒各五钱) 姜黄 白术 人参 炙甘草
猪苓(各一钱) 白茯苓 干生姜 砂仁(各二钱) 枳实(炒) 半夏(各五钱)
浓朴(炒一两) 知母(炒四钱) 泽泻 陈皮(各三钱)
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每服百丸。
中满分消汤(东垣) 治寒胀。
吴茱萸 浓朴 草豆蔻 黄柏(各五分) 益智仁 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各三分) 人参 青皮 当归
黄连 泽泻 生姜 麻黄(不去节) 柴胡梢 干姜 川乌 荜澄茄(各二分)
水煎。热服。
广术溃坚汤(东垣) 治中满腹胀有积。
浓朴(姜炒五分) 升麻 红花 甘草 吴茱萸(汤泡各二分) 黄芩
益智 草豆蔻 当归(各五分) 黄连(三分) 半夏(七分) 广术(煨三分)
柴胡 泽泻 陈皮 神曲(炒) 青皮(各三分)
渴。加葛根四分。水煎。
保安丸 治症结内积。上抢心痛。脐腹痛。
大黄(三两) 附子(五钱) 干姜(一两) 鳖甲(一两五钱)
为末。先用醋一升。煮四五合。和药丸。空心服下。取积为度。
鸡矢醴(素问) 治湿热胀满。
羯鸡矢八合。炒微焦。无灰好酒二碗。煎至碗半,滤取汁。五更热饮。则鸡鸣辰巳时行二三次黑水。次日
足有绉纹。又饮一次。渐绉至膝上而愈。
积块丸
京三棱 莪术 自然铜 蛇含石 雄黄(各二钱) 蜈蚣(一钱一分)
木香(一钱半) 铁粉 辰砂 沉香(八分) 冰片(五分) 芦荟 天竺黄 阿魏 全蝎(各四钱)
炼猪胆汁为丸。每服八分。重者一钱。五更。酒送下。
x肿满外治法x
用水蓼花、皮硝、牙皂、大黄各五钱。生姜十片。葱、蒜各七枚。莱菔子三钱。栀子五钱。捣烂作一大膏药。贴
脐腹上。外用绵絮裹暖。
又法
方士用商陆根打烂。入麝香少许。贴脐中。外以绵絮裹暖。引水下行。
又有用蝼蛄捣碎服法,每称神奇。
又法。以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研为膏。作大饼敷于脐上。使从便旋出。
又法。用大戟、牵牛各一两。大枣二升。入锅内煮。去药食枣。即愈。
铺脐药饼
真轻粉二钱、巴豆四两、生硫黄一钱。研匀成饼。先以新绵铺脐上。次铺药饼。外以帛紧束之。如人行十
里许。即下水。待行三五度。即去药。以温粥补之。一饼可治十人。
卷之六腹胁门
胁痛
属性:x大意x
足厥阴肝经之络。令人胁痛。(内经)然亦有少阳胆经病者。亦有肝乘脾经者。有肝侮肺经者。有肝肾同治
者。当推原之。(汇补)
x内因x
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风冷外侵。跌仆伤形。叫呼伤气。或痰积流注。或瘀血相搏。皆能为痛。
(医鉴)至于湿热郁火。劳役房色而病者。间亦有之。(汇补)
x外候x
胁痛宜分左右。辨虚实。左胁痛者。肝受邪也。右胁痛者。肝邪入肺也。左右胁胀痛者。气滞也。左右胁注痛
有声者。痰饮也。左胁下有块作痛。夜甚者。死血也。右胁下有块作痛。饱闷者。食积也。咳嗽引痛。喘急发热
者。痰结也。时作时止。暴发痛甚者。火郁也。满闷惧按。烦躁多怒者。肝实也。耳目 HT 。爪枯善恐者。肝虚也。
隐隐微痛。连及腰胯。空软喜按者。肾虚也。胁痛咳嗽腥臭。面赤唾痰者。肺气伤也。胁内支满。目眩。前后下
血者。肝血伤也。两胁搐急。腰腿疼痛。不能转侧者。湿热郁也。胸右近胁一点刺痛。内热咳嗽者。肺痈也。当
须防之。(汇补)
x危候x
虚甚成损。胁下常有一点痛不止者。此因酒色太过。名干胁痛。大危。(入门)
x胁痛成积x
凡胁痛年久不已者。乃痰瘀结成积块。肝积肥气在左。肺积息贲在右。发作有时。虽皆肝木有余。肺积
郁。不可峻攻。(汇补)
x脉法x
脉双弦者。肝气有余。两胁作痛。(脉经)弦而紧细者。怒气也。弦而沉涩者。郁滞也。大抵弦涩者顺。洪大者逆。
若弦急欲绝。胁下如刀刺。状如飞尸者。不治。(汇补)
x治法x
治宜伐肝泻火为要。不可骤用补气之剂。虽因于气虚者。亦宜补泻兼施(玉策)胁者。肝胆之区。肝为尽阴。
喜条达而恶凝滞。胆无别窍。喜升发而恶抑郁。故凡木郁不舒。而气无所泄。火无所越。胀甚惧按者。又当
疏散升发以达之。不可过用降气。致木愈郁而痛愈甚也。(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柴胡。青皮。气加香附、枳壳。火加胆草、芍药。痰加南星、苍术。食加枳实、山楂。瘀加桃仁、
红花。肝火旺者。左金丸。木气盛者。当归龙荟丸。如气血俱虚。脉细紧。或弦大。多从劳役怒气得者。用八珍汤加
木香、青皮、桂心少许。劳役太过。肝伤乘脾者。补中益气汤加芍药。或建中汤与六君子合用。房色太过。肾
肝两伤者。地黄汤加芍药、当归。有膈间停痰宿食。或挟恚怒。抑其肝气。不得上达。两胁大痛。面青或黑。脉
代者。用盐汤探吐。得吐则生。不吐则死。(汇补)
x胁痛选方x
柴胡疏肝散(统旨)
柴胡 陈皮 枳壳(各一钱) 芍药 川芎(各八分) 香附(三钱二分)
甘草(四分) 生姜(一片)
水煎。
左金丸 治肝火作痛。
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
为末。水丸。
加味柴胡汤(良方) 治伤寒少阳症胁痛。
柴胡 黄芩(各二钱) 牡蛎 半夏 枳壳 甘草(各一钱)
姜、枣。水煎服。
枳壳煮散(本事) 治悲怒内郁。风寒外束。肝气受伤。两胁骨疼。筋脉急。腰脚重。两股筋急酸痛。渐至脊背。
腰急。此方主之。
枳壳(麸炒四两先煎) 细辛 川芎 桔梗 防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一两)
为粗末。每服四钱。姜、枣、水同煎。空心服。
控涎丹 治痰痛。
甘遂 大戟 白芥子
香橘汤(良方) 治七情气滞。中脘不快。腹胁胀痛。
香附(炒) 橘红 半夏(各三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水煎。食远服。
推气散(济生) 治气痛。
枳壳 桂心 姜黄(各五分) 甘草(三分)
姜、枣。水煎。
桃仁承气汤 治血瘀。(方见血症)
当归龙荟丸 泻肝火痛。
当归 胆草 山栀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
一方有青皮、柴胡。痛甚者。以姜汁吞下。
八珍汤 治虚症胁痛。(方见中风)
x外治法x
或用白芥子水研敷患处。或用吴茱萸研细。醋调敷。或用韭菜打烂醋拌。放在痛处。以熨斗火熨之。
卷之六腹胁门
腰痛
属性:x大意x
腰为肾府。乃精气所藏。有生之根蒂也。假令作强伎巧之官。谨其闭蛰封藏之本。则州都之地。真气布护。
虽六气苛毒。勿之能害。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肾气虚伤。膀胱之府安能独足。所以作痛。(必读)
x内因x
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凡冲风冒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夫失志作劳。并能
患此。(心法)
x外候x
悠悠不止。乏力酸软者。房欲伤肾也。体骨如脱。四肢倦怠者。劳力伤气也。面黧腰胀。不能久立者。失志伤
心。血脉不舒也。腹满肉痹。不能饮食者。忧思伤脾。胃气不行也。胁腰胀闷。筋弛白淫者。郁怒伤肝。肾肝同
系也。冷痛沉重。阴雨则发者。湿也。足冷背强。洒淅拘急者。寒也。牵连左右无常。脚膝强急难舒者。风也。举
身不能俯仰。动摇不能转侧者。挫也。有形作痛。皮肉青白者。痰也。无形作痛。胀满连腹者。气也。便闭溺赤。
烦躁口渴者。膏粱积热也。昼轻夜重。便黑溺清者。跌损血瘀也。(汇补)
x死候x
腰者。肾之外候。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内经) 痛甚。面上忽见红点。人中黑者死。(丹溪)
x脉法x
腰痛之脉。必沉而弦。沉弦而紧者寒。沉弦而浮者风。沉弦而濡细者湿。沉弦而急实为闪肭。(刘三点)芤涩者
瘀血。滑伏者痰气。虚豁者肾虚。(汇补)
x治法x
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
真元。养血气。(汇补)
x治禁x
凡诸痛本虚标热。寒凉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又不可纯用参、 大补。大补则气旺不通而痛愈甚。(心法)
x用药x
主以归芎汤。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等。肾虚。加生熟地、枸杞、牛膝。虚火。加黄柏、知母。瘀血。加桃仁、红
花。痰涎。
加苍术、半夏。跌损。加猴姜、玄胡索。气滞。加香附、枳壳。风寒。加威灵仙、羌活。风湿。加五加皮、海桐皮。
湿热。加
苍术、黄柏。风加独活、防风。寒加干姜、肉桂。湿加萆 、防己。凡腰痛久不愈。古方多用肉桂者。取其性达下
焦。辛温开导也。又虚腰痛多用磁石者。取其引肺金之气下达肾中。可使大气周流也。(汇补)
x【附肾着】x
肾着腰痛。腰冷如冰。身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腰以下冷重如带五千钱。多因作劳汗出。衣裳湿冷。
久久得之。治宜流湿为主。兼以温暖之药散之。肾着汤。(医统)
x腰痛选方x
芎归汤 统治腰痛。
当归 川芎
独活寄生汤(宝鉴) 养荣血。祛外邪。
独活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各一钱五分) 甘草
当归 熟地(各一钱) 生姜(五片)
水煎服。
调荣活络散 治瘀血腰痛。通经络。
大黄 当归梢 牛膝 杏仁(各二钱) 赤芍 红花
羌活 桃仁(各一钱) 川芎 桂枝(各三分) 香附(一钱半)
水煎服。
无比山药丸(子和) 补肾气。益诸虚。
熟地 赤石脂( ) 山萸肉 白茯苓 泽泻 巴戟肉
牛膝(各一两) 杜仲(姜炒) 山药 肉苁蓉(酒浸) 菟丝子(各三两)
加萆 、骨碎补、续断、木瓜、破故纸、桂心、鹿角、青盐等。炼蜜为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青娥丸(直指) 补肾强腰。乌须壮脚。
杜仲(四两生姜片炒) 破故纸(四两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