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证治汇补-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内因x
生冷油腻。留滞于内。湿蒸热瘀。伏而不作。偶为调摄失宜。风寒暑湿。干触秽浊。故为此疾。(指掌)其多发于
夏秋者。因脾主长夏。脾感酷暑。肺金亦病。至秋阳气收敛。火气下降。肺传大肠。并迫而为病也。(医统)
x外候x
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纯肠垢。或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大痛之分。然皆里急后重。逼迫恼
人。(丹溪)若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者。带表症也。初起有心烦口渴。腹痛呕吐者。里实症也。(汇补)
x分寒热x
痢起夏秋。湿热交蒸。本乎天也。因热求凉。过吞生冷。由于人也。气壮而伤于天者。郁热为多。气弱而伤于
人者。阴寒为甚。湿土寄旺四时。或从火化。则阳土有余。而湿热为病。或从水化。则阴土不足。而寒湿为病。(必读)
x辨虚实x
胀满恶食。急痛惧按者。实也。烦渴引饮。喜冷畏热者。热也。脉强而实者。实也。脉数而滑者。热也。外此无非
虚寒矣。其相似之际。最当审察。如口渴而喜冷者。为热。口渴而喜热者。为寒。腹痛而胀闷者。为实。腹痛而
喜按者。为虚。溺短而赤涩者。为热。溺短而清白者。为寒。后重而新病为实。后重而久病为虚。脉大而沉实
为实。脉大而浮洪亦虚。(必读)
x辨五色x
湿热之积。干于血分则赤。干于气分则白。赤白兼见。气血俱病也。纯下清血者。伤风也。色如豆汁者。伤湿
也。淡黄挟白者。食积也。微红焦黄者。热毒也。紫黑血丝者。瘀血也。杂下散血者。损伤也。如鱼脑者。脾失运
而陈积不腐也。如冻胶者。肠胃冷而真液下脱也。如白脓者。虚而挟热。津液努责而结也。如屋漏水尘腐
色者。元气弱极也。如鸡肝色者。百脉皆伤也。(汇补)
x辨寒热x
世俗多以白为寒。赤为热。似矣。然白色亦有属热者。如谷食腐熟而成脓也。赤色赤有属寒者。因血瘀凝
泣而入肠也。不可以赤白为准。但当以脉辨之。(医统)
x积分新旧x
旧积者。湿热食积也。当推荡。新积者。下后又生也。当调补。不可轻攻。脾运而积自化。若因虚而痢。虽旧积
亦不可下。虚回而痢自止。丹溪有先用参术。补完胃气而后下者。亦一时之权宜也。(汇补)
x邪分逆顺x
先水泻。后便脓。此脾传肾之贼邪。为逆。难愈。先脓血。后水泻。此肾传脾之微邪。为顺。易愈。(丹溪)
x里急分辨x
里急而不及更衣者。火也。火性急速。能燥物也。里急而频见更衣者。虚也。元气滑脱。不禁固也。(汇补)
x后重分辨x
邪迫而后重者。至圊积减。未几复作。此大肠经积滞。不能宣通也。虚滑而复重者。至圊不减。后反加甚。此
肺脾气降。不能发升也。(医统)
x身热分辨x
初痢身热脉浮者。可解表。初痢身热脉沉者。可攻下。久痢身热脉虚者。正虚可治。久痢身热脉大者。邪盛
难医。(汇补)
x腹痛分辨x
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大肠。宜苦梗开之。丹溪后随症用药。因积滞者。腹必胀满。血虚者。痛必喜按。
又有虚寒作痛者。必久痢见之。(汇补)
x色黑分辨x
下痢色黑有三。黑而焦色者。热极反见水化也。黑而有光如漆者。瘀血也。黑如尘腐者。乃死症耳。(汇补)
x呕逆分辨x
痢而呕者。胃气不和也。心法有胃中火逆而呕者。有毒瓦斯上攻而呕者。有胃虚而呕者。有肝旺而呕者。大
率久痢见之为逆。(汇补)
x气滞痢x
七情乖乱。气不宣通。郁滞肠间。触发积物。去如蟹渤。拘急独甚。必兼胸宇不宽。首宜化气。(汇补)
x食积痢x
饮食过多。脾胃不运。生冷失调。湿热乃成。痢下黄色。或如鱼脑。腹痛胀满。不嗜饮食。宜消导。(汇补)
x时疫痢x
有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长幼相似。是疫毒痢也。
当察运气之相胜。以发散疫邪。(大全)不可用克导攻下之剂。
x瘀血痢x
凡饱食疾走。极力叫号。跌仆受伤。郁怒不泄。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误吞生冷。恶血不行。凝滞于内。侵入肠
间而成痢疾。纯下紫黑恶血。脉现芤细结促。治当祛瘀。(汇补)
x噤口痢x
痢而能食。知胃未病。有脾家湿热。熏蒸清道而成噤口者。亦有脾胃素虚者。亦有误服利药。犯其胃气者。
亦有服涩剂太早者。如胃弱气陷。绝不思食。则难治矣。如大虚大热者。以人参同姜炒黄连煎汤。时时呷
之。或单用石莲肉炒香煎服。外用田螺捣烂。入麝一分。纳入脐中。引热下行。(汇补)
x休息痢x
屡止屡发。经年不愈。名曰休息。多因兜涩太早。积热未清所致。亦有调理失宜。亦有过服寒凉。亦有元气
下陷。亦有肾虚不固。均能患此。(医统)
x虚滑痢x
劳役过度。中州衰损。四肢困倦。谷食难化。下痢糟粕。腹中微痛。但有虚坐。并无努责。六脉沉伏。或应指模
糊。治宜调补。不可以常例治之。亦有痢久不愈而变成者。治法相同。如再用寒凉行气。则恶寒厥逆自汗
昏沉等症立见矣。须大剂辛温之品补之。
x阴虚痢x
有素患阴虚。偶感寒邪。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赤白稠浊。或见红水。发热夜甚。烦渴不宁。胸中似饥。得食则
胀。治以清解热邪。兼滋阴血。庶可保全。设用凉血攻积补气破气治之。必死。如白芍、生地、丹皮、山药、甘、桔、
阿胶、石莲、赤苓、陈皮、风、米、泽泻之类。(寓意草)
x蛲虫痢x
胃弱肠虚。则蛲虫下乘。或痛或痒。从谷道中出。其形极细。乃九虫之一也。宜清热杀虫。(医统)
x虫疰痢x
痢下黑色。形如鸡肝。口燥大渴。五内切痛。由服金石汤丸。逼损真阴。其血自百脉经络而来。难治。(医统)
x痢分轻重x
凡痢身不热者轻。身热者重。能食者轻。不能食者重。绝不食者死。(汇补)
x疟痢前后x
疟痢二症。同因暑邪饮食失宜。致有疟后发痢者。由汗多亡阳。元气下陷。后重里急。似痢非痢也。亦有痢
后发疟者。因下多亡阴。荣卫失调。寒热交争。似疟非疟也。俱不可纯用攻剂。若疟痢兼发者。内有积滞。外
受风寒。可双解之。(医统)
x死症x
下痢纯血者死。如尘腐色者死。如屋漏水者死。如鱼脑如猪肝者。半死半生。气短呃逆者死。唇若涂朱者
死。大孔如竹筒者死。身热脉弦者。半生半死。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五虚者死。直肠自下者
死。久痢。忽大下结粪者死。小儿出痘。即发痢者死。妇人新产。即发痢者亦死。(汇补)
x脉法x
肠癖下脓血脉沉小滑利者吉。浮洪弦数者凶。又洪弦者重。浮大者未止。微弱者自愈。虽发热不死。惟弦
急者难治。(汇补)
x治法x
和血则便脓自愈。行气则后重自除。(内经)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祛风。(东垣)因于
湿热者。去其湿热。因于积滞者。去其积滞。因于气者调之。因于血者和之。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
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必读)
x初痢忌涩x
初痢之法。化滞清热。直候积消毒散。脾胃已和。气血将复。方可调补。不可遽用肉蔻、诃子、白术辈。以补住
湿热。不可妄投粟壳、龙骨、乌梅等。以秘涩肠胃。恐邪得补而愈甚。腹痛欲死。变症百出。日久延迁而未已也。
(心法)
x久痢忌攻x
气本下陷。而再行其气。后重不益甚乎。中本虚衰。而复攻其积。元气不愈竭乎。湿热伤血者。自宜调血。若
过行推荡。血不转伤乎。津亡作渴者。自宜止泄。若但与渗利。津不转耗乎。(必读)
x痢有汗法x
初起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表症见者。即宜发散。所谓风邪内结者。汗之是也。(医统)
x痢有补法x
脉来微弱者可补。形色虚薄者可补。病后而痢者可补。因攻而剧者可补。(必读)
x痢久补脾x
久痢体虚气弱滑脱。徒知止涩。竟难奏效。殊不知元气下陷。当用升提补气。如参、 、白术、升麻之属。自能
渐愈。甚者灸气海天枢百会穴。(医统)如食少者。专调脾胃。饮食进而气血和。盖痢以胃气为本也。(入门)
x痢久补肾x
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未有久痢而肾不虚。故治痢不知补肾。非其治也。盖病在火衰。土位无母。设非桂、
附大补命门。以复肾中之阳。以救脾家之母。则门户何由而固。真元何由而复。(士材)
x用药x
主以保和丸。赤痢。加川芎、当归。白痢。加苍术。腹痛。加当归、芍药。后重。倍槟榔、枳壳。小水赤涩。加
茯苓、木通。肛门热痛。加大黄、朴硝。此通导之法。凡实热者用之。若赤痢久而血虚者。四物汤。加阿胶、陈皮、
白术、甘草。白痢久而气虚者。四君子汤。加黄 、扁豆、木香、砂仁。痢久而后重不去。此元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痢久而积滞不化。为脾气不运。六君子汤。中焦寒者。理中汤。下焦虚者。四神丸。此温补之法。凡虚寒者用之。若血
瘀痢者。用当归、桃仁、赤芍、枳壳、甘草、黄芩、香附、陈皮、肉桂。若食积痢者。用化滞汤。加山楂、枳壳、木香、
砂仁。此疏利之法。凡内伤气食者宜之。若时疫痢者。用防风汤。加羌活、白芷、柴胡、川芎。此发散之例。凡外感风
寒者用之。若噤口痢者。香连丸。同石莲肉、竹茹、枇杷叶、苍术。徐徐呷下。此清解之例。凡虚热者宜之。若秽
尽气虚。用芍药汤。加参、 、苓、术、诃黎、粟壳、乌梅、肉果、香椿皮。此兜涩之剂。凡滑脱者宜之。若阳邪
陷入阴中。脉沉数有力。肌肤晦黑者。初则升散。用人参败毒散。后则升补。用补中益气汤。服药时外宜坐殿肛门。
努力忍便。直待药势已行。皮间汗润而止。务使内陷之邪。提之转从表出。所以挽其不趋之势也。凡初痢
腹痛。不可骤用参术。虽胃气虚弱。亦当禁之。
x痢疾选方x
保和丸(方见伤食) 理中汤(方见中寒)
芍药汤 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诸症。
芍药(二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 大黄(三钱) 肉桂(二钱五分)
槟榔 甘草(各三钱) 木香(一钱)
每服五钱。水煎。加枳壳。名导气汤。
化滞汤 治下痢因于食积气滞者。
青皮 陈皮 浓朴 枳实 黄芩 黄连
当归 芍药(各二钱) 木香(五分) 槟榔(八分) 滑石(三分) 甘草(四分)
加味平胃散 治下痢因于湿蒸热郁者。
苍术 陈皮 甘草 黄芩 黄连 槟榔
茯苓 木香 泽泻 木通
加味防风汤 治下痢困于风邪时疫者。必有表症。乃可用之。
麻黄 防风 苍术 川芎 本 羌活
白芷 桔梗 芍药 甘草
香连丸(直指) 统治痢疾初起。乃和平之剂。
黄连(十两) 木香(四两)
末之。醋糊丸。淡姜汤下。(随症加入)
芩术汤 统治痢疾积去调理之剂。
白术(一两) 黄芩(七钱) 甘草(三钱)
每服三钱。水煎。
黄芩汤。
黄芩(二钱) 芍药(一钱半) 甘草(五分)
真人养脏汤(和剂) 治痢久脾肾俱虚。肠胃不固。经年不愈者。
人参 白术 当归(各六钱) 白芍 木香(各一两六钱) 甘草
肉桂(各八钱) 肉果(半两) 粟壳(蜜炙三两半) 诃子(一两二钱)
每服四钱。水煎。久病。加附子。
四神丸 治下焦不固。下痢不止。(方见泄泻)
卫生汤
即异功散 加山药、苡仁、泽泻、黄连。
钱氏白术散 治脾虚泄痢肌热。
即四君子加木香藿香、干葛。
四君子汤 治白痢久而不愈。属气虚者。
六君子汤 治痢久而积滞不减。脾气不运者。
补中益气汤 治痢久而后重不去。属脾气下陷者。(方俱见中风)
胃风汤 治中焦虚寒。下痢不止。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芍药 川芎(各等分) 肉桂(减半)
水煎。一方。加干葛。
四物汤 治赤痢久而不愈。属血虚者。(方见中风)
卷之八下窍门
便血
属性:x大意x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内经)盖因邪犯五脏。内伤三阴。或循经之阳血。阻结不
和。漏泄于外。或居络之阴血。着留不运。僻裂而出。(准绳)
x内因x
皆由七情六淫。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或坐卧湿地。或醉饱行房。或生冷停寒。或酒面积热。触动脏腑。以致
荣血失道。渗入大肠。(入门)
x外候x
纯下清血者。风也。色如烟尘者。湿也。色黯者。寒也。鲜红者。热也。糟粕相混者。食积也。遇劳频发者。内伤
元
气也。后重便减者。湿毒蕴滞也。后重便增者。脾元下陷也。跌伤便黑者。瘀也。先吐后便者。顺也。(汇补)
x粪前粪后x
先血后便。此近血。也由手阳明随经入肠渗透而出也。先便后血。此远血也。由足阳明随经入胃。淫溢而
下也。(准绳)
x挟寒挟热x
富贵之人。酒色浓味。藜藿之人。劳役忧思。均致热积于中。风生于内。血溢流走。尽属于热。惟病久真气渐
虚。或过服凉药。脾胃伤损。然后可用温补。(原病式)
x脉法x
尺脉芤涩。关脉微缓。俱为便血。脉小留连者生。数疾浮大者死。右关沉紧。是饮食伤脾。不能摄血而下走
也。右寸浮洪。是积热肺经。下传大肠而便血也。(汇补)
x治法x
大要初起当清解肠胃之湿热。久则调和中焦之气血。服凉药不愈者。必佐以辛味。服辛味不愈者。必治
以温中。(医统)下陷既久。升提可用。(汇补)益精气血气。皆生于谷气。胃气一复。血自循轨。(入门)
x用药x
主以四物汤。风加荆芥、防风。湿加苍术、秦艽。热加槐角、芩、连。寒加木香、干姜。气加香附、枳壳。瘀加桃
仁、韭汁。久虚者。加参、 、术、草。下陷者。加升麻、柴胡。虚热者。加阿胶、生地。虚寒者。加附子、炮姜。古
方。阴结用平胃地榆汤。(汇补)
x【附肠风】x
肠风者。自外感而得。邪气内客。随感随见。(戴氏)属足阳明经。(卮言)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客。或内风因
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风有以动之也。外症腹中有痛。所下清血纯血。当先解肠胃之风邪。次分内
外以调理。内风用胃风汤。外风用槐角丸。(准绳)
x【附脏毒】x
脏毒者。自内伤而得。蕴积毒瓦斯。血色浊黯。久而始见。(戴氏)属大肠经积热。久而生湿。湿从而下流也。(卮言)
外症腹内略疼。浊血兼脓。或肛门肿胀。或肠头突出。或大便难通。先以拔毒疏利之剂。逐出恶血。然后以
凉血祛风之剂。兼助胃气。(准绳)二黄柏叶主之。或用干柿烧灰。每朝米饮调下。以其能消宿血。解热毒。且
健脾敛肺故也。(汇补)
x【附肠癖】x
肠癖者。原因胃风飧泄。久则湿热成癖。注于大肠。传于少阴。名曰肠癖。俗呼血箭。因其便血唧出。有似于
箭也。又有如节。四散漏下。(入门)有恒发于长夏者。因湿热令行。客气盛而主气弱。故肠癖之病甚也。宜升
阳防风汤。加炒柏、酒芩、当归、陈皮主之。(准绳)
x【附蛊毒】x
脏腑败坏。下血如猪肝。如烂肉。心腹绞痛。涎唾沉水。嚼豆不腥者。中盅也。(准绳)在膈者。以胆矾溶化。升
麻煎汤探吐。在下者。以郁金为末。米饮调下。取泻后。以平胃散将养之。(入门)
x【附血痔】x
血痔者。湿毒留于脏腑。注于大肠。既有病根。复遇劳思饮酒。后即下血。由内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