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
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如果该条件能够成立,即本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足够大(两者之和大于1),则该国贸易收支状况会因本币贬值而得到改善。
(三)毕肯戴克一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
在以上所做的分析中,我们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无穷大,事实上也就是假定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供给曲线为水平线,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保持不变。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如果推广到更为广泛的情形,在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有限的假定下,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状况的条件将变为:
?
(1…7)
?
该条件被称为毕肯戴克一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Bickerdike…Robinson…Metzler Condition)。其中ηx、ηm分别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在(1…7)式中,令ηx、ηm同时趋向于无穷大,可以得到:
(1…8)
由此可见,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实际上是毕肯戴克一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的一个特例。
(四)J曲线效应
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到底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否得到满足?围绕这个问题,几十年来许多国际金融学者致力于现实世界中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估计。20世纪20年代,理论界普遍持“弹性乐观”说,国际金融学家普遍认为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是很大的,马歇尔在其《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中提出了这一观点,但未对此进行经验证明。4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开始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对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进行估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蒋(T。C。Chang)的两个研究:一个是1945年对21个国家1924…1938年期间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的数量分析,另一个是1949年对22个国家1924…1938年期间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数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20多个国家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勉强超过1。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因此战前的“弹性乐观”说就被战后的“弹性悲观”说所替代。50年代,又有一些经济学家对“弹性悲观”说提出了质疑。奥特卡(G。H。Orcutt)认为,用经济计量方法测算的弹性导致真实弹性从总体上被低估了,从广义而言,马歇尔等的结论很可能还是正确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40年代所估计的弹性,依据的是一年或者更短时间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影响的数据,测度的是一种短期弹性,而贸易量对价格变动所做出的反应往往存在时滞,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是指: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如图1…3所示,假设一国在时点t0实行本币贬值,贬值并没有马上引起该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从时点t0到t1贸易收支状况反而恶化,只有在经过t1时点之后,贸易收支状况才会逐步得到改善,到时点t2该国贸易收支实现平衡,并从此点以后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由于该曲线与英文字母“J”的形状十分相似,故称之为J曲线效应。
?
之所以会产生J曲线效应,是因为试图通过本币贬值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会顺次经过以下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和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本币贬值而发生改变,因此,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定值,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那么本币贬值必定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已开始改变,而数量还没有发生变化,这里存在着五种可能的滞后现象:①认识滞后,指新的价格信息不能立即为交易双方所掌握;②决策滞后,指贸易商需要时间来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以便做出决策,定购新的商品和劳务;③订货滞后,指定购新的商品和劳务需要时间;④替代滞后,指在定购新商品之前先要耗用完库存商品或报废掉目前尚有置存价值的机器设备;⑤生产滞后,指增加或转产商品和劳务需要有一个过程。上述种种原因的存在,往往会导致进出口数量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即使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也远远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从而使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但是,这一阶段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到了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数量不仅能够得到调整,而且其变动的幅度将逐渐增大并超过价格变化的幅度。此时,本币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效应将开始得到发挥,贸易差额将从逆差趋向平衡并最终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
综上所述,产生J曲线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短期内,一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较低,致使εx+εm<1,本币贬值会恶化其贸易收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弹性将逐渐变大,以致于满足εx+εm>1,从而一国贸易收支状况能得到改善。因此,J曲线效应并没有否定马歇尔…勒纳条件。从总体上来说,马歇尔…勒纳条件依然还是成立的。
(五)评价
国际收支弹性论是在国际金本位全面崩溃及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之所以在西方国际金融学界久盛不衰,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订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国际收支弹性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该理论只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如收入等)保持不变。但实际上,其他条件并非不变。②该理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在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的今天,其局限性就表现得非常突出。实际上,本币贬值不仅会影响到贸易收支,还会影响到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本币贬值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对汇率变动趋势的进一步预期。如果人们预期本币贬值已经纠正了本币的定值过高,本币贬值就会刺激国外资金的净流入,使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得以改善;如果人们认为初期的本币贬值只是一系列贬值的开端,这反而会造成资本的净流出,使该国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乃至整个国际收支状况恶化。③该理论采用的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本币贬值由于时滞效应不会立即引起贸易量的调整,贸易收支反而会恶化。但是,如果引入时间因素考虑本币贬值的中长期效果,则本币贬值已不仅会通过相对价格变动影响贸易收支,还会通过国民收入、货币供应量和绝对价格水平等诸多经济变量的变动对贸易收支产生巨大的影响。④应用该理论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弹性的估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进出口商品的种类繁多,结构也经常会变动,难以测算;其次,进出口商品供求的变动不仅会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还会受到国民收入等诸多经济因素的影响,测算弹性时很难把价格变动对进出口商品供求的影响从诸多经济因素中分离出来;最后,弹性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在实际估算弹性值时,确实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正是由于存在以上的局限性,国际收支弹性论常常被认为是较为肤浅和不够全面的。要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必须考察国际收支与整个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也成为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国际收支乘数论和国际收支吸收论的理论出发点。
三、国际收支乘数论
在20世纪30和40年代,以哈罗德(R。F。Harrod)、劳埃德·梅茨勒(Laoyd Metzler)、弗里茨·马克鲁普(Fritz Machlup)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运用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以此形成了国际收支的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其基本观点是,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任何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都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一)假定条件
1。 假定非充分就业,供给具有完全弹性,进出口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不会改变价格水平。
2。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贸易差额就是国际收支差额。
3。 假定汇率、价格、工资、利率等变量保持不变,只考虑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
(二)开放经济下的乘数效应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投资(I)以及净出口(X-M)所决定的。如果假设消费和进口均为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与出口均为自主性变量,并假定政府的经济活动与转移支付不存在,则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可以表示为:
(1…9)
?
?
其中,c与m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且有,。根据方程组(1…9),可求得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
(1…10)
?
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式(1…10)又可表示为:
?
(1…11)
?
1。 如果本国出口增加ΔX,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1…12)
?
其中,被称为对外贸易乘数。它表示,出口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倍数增加。而且,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对外贸易乘数越大,国民收入的倍增幅度会越大。
2。 如果国内支出增加ΔA,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1…13)
?
其中,也反映了国内支出增加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但由于,所以开放经济中的乘数作用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作用。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尽管国内支出的增加也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增加的收入并没有全部用于购买本国商品,而有一部分用于进口。由于进口替代了国内生产,形成国民收入流量的漏出,从而使开放经济下的乘数效应比封闭经济来得小。
(三)国际收支收入调节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假定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则一国国际收支差额可表示为:
(1…14)
将(1…11)式代入(1…14)式,整理得:
?
(1…15)
?
以下分别考察出口和国内支出的变化对一国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
1。 当一国出口增加时,如果假定其他条件都保持不变,则出口增加可以直接改善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与此同时,由于出口的增加会通过外贸乘数的作用,促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又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间接导致国际收支状况趋于恶化。换句话说,出口增加一方面会产生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直接效果,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恶化国际收支状况的间接效果。用△X、△M*分别表示出口增加对于国际收支状况的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则有
(1…16)
由于
?
(1…17)
?
代入(1…16)式得:
?
(1…18)
?
由此可见,当一国出口增加时,其国际收支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但改善的程度要比出口增加的程度小。反之,当一国出口减少时,虽然其国际收支状况将会恶化,但由于出口的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减少,并导致进口的下降,所以该国国际收支的恶化程度也比出口减少的幅度来得小。
2。 当一国国内支出增加,如投资支出增加、消费支出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可通过乘数作用促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而国民收入提高又会引致该国进口增加,从而造成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的间接效果。其数量关系为:
?
(1…19)
进一步地,由于在(1…19)式中,所以,虽然国内支出自主性的增加会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趋于恶化,但恶化的程度将小于国内支出的增加额。反之,当一国国内支出减少时,可通过乘数作用使该国国民收入水平下降,而国民收入下降又会引致该国进口减少,从而间接地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但同样,该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程度,也肯定小于国内支出减少的幅度。
根据以上所做的分析,可以把出口和国内支出的自主性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用表1…3表示:
?
(四)哈伯格条件
在国际收支弹性论中,只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εx+εm》1,本币贬值就可以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但国际收支弹性论只分析说明了货币贬值的直接效果,而国际收支乘数论则还可以对货币贬值的间接效果作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即因本币贬值所引起的进出口的变动除了直接带来国际收支的变动外,还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化,产生引致性进口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基于此,西方经济学家哈伯格(A。C。Harberger)将国际收支弹性论的价格效应与国际收支乘数论的收入效应结合起来,提出了如下条件:
(1…20)
该条件也被称为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它显然比马歇尔…勒纳条件更富有现实意义,因为它考虑了货币贬值通过收入的变动对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只有当得以满足时,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才会因本币贬值得到改善。
(五)国外回应
上面所做的分析都是假定只对小国经济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大国经济,就需要考虑国外回应(Foreign Repercussion)问题。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大国A国和B国组成;A国的出口构成B国的进口,而A国的进口构成B国的出口。假定最初A国出口增加,则B国的进口增加,B国的国民收入会随之下降①,导致B国的进口支出减少,从而引起A国出口收入的减少。因此,如果在分析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考虑到国外回应,则上面讨论的哈伯格条件就需要进一步修正为:
(1…21)
式中m*为贸易伙伴国的边际进口倾向。也就是说,在假定进出口供给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下,大国只有在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加本国和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时,本币贬值才会有效地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而εx+εm>1+m只适用于小国情形。
(六)评价
区别于国际收支弹性论强调研究汇率和价格的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国际收支乘数论则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之上,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着重从收入角度研究贸易收支问题,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是国际收支理论的重大进展。
国际收支乘数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该理论假定一国存在闲置资源,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因而出口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如果国内已处于充分就业,出口增加就意味着是过度需求,将会造成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而且,出口增加所引起的总需求增加还不同于投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