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内外金融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美元等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大幅度波动,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平均换汇成本、国内物价水平和工资报酬率也有所改变,从而产生了人民币的公开牌价向内部结算价趋于一致的压力。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纠正人民币币值高估的现象,人民币的公开牌价连续下调,如1981年平均汇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1。7050元,1982年平均汇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1。9179元,1983年平均汇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1。9757元,1984年底的汇价调至1美元兑换人民币2。80元,与内部结算价持平。从1985年1月1日起,实际上废除了内部结算价,贸易与非贸易部门适用同一汇率,人民币的双重汇价又恢复到单一汇价。198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跌,调到1美元兑换人民币2。90元,10月33日调到1美元兑换人民币3。00元,10月30日调到1美元兑换人民币3。20元,几个月内的跌幅达到14。29%。
本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较大,并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汇率的安排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而不是以某种主要货币为基准;(2)人民币汇价由单一汇价走向双重汇价,又从双重汇价走回单一汇价;(3)汇率调整的次数增多,汇率变化的幅度加大。
三、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1987年的年度报告中指出:中国已通知基金组织,1986年1月起人民币汇率实行管理浮动,以取代原来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80年代中期以后,以放开价格、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善政府职能和培育各种市场为特征的经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以引进外资、改革外贸体制、下放企业进出口自主权、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和跨国经营为特征的对外经济开放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1992年后,中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积极重返关贸总协定(GATT),整个国民经济被逐步纳入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在这样的形势下,人民币汇率制度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充分体现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要求。同时,作为一个日益开放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因此,人民币汇率实行管理浮动,适应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入的需要,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实行管理浮动后,人民币汇率呈下跌趋势,一方面是为了消除人民币币值的历史性高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各种基本要素对外汇供求的影响。这阶段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下图所示:
?
?
?
?
?
?
?
?
?
?
?
从图12…1可以看出,1986年1月至1986年7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平稳地保持在1美元兑换人民币3。2元的水平上。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一次性下调到1美元兑换人民币3。72元,跌幅为15。8%。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国内价格放开,换汇成本提高,进出口逆差,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的对内和对外价值有所下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后,1989年12月15日人民币汇率大幅度下调到1美元兑换人民币4。72元,跌幅为21。2%。其主要原因是,国内价格进一步放开、货币投放量过多、通货膨胀明显、换汇成本超过4元人民币,而且又即将面临外债偿还高峰和进口设备大修期限,急需大量外汇,只有大幅度下调汇率才能使人民币汇率接近人民币所代表的真实价值,并且达到限制进口、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的目的。1990年11月,人民币汇率再做一次性下调,由1美元兑换人民币4。72元调到1美元兑换人民币5。22元,跌幅为9。57%,并将该汇率水平维持到1991年4月9日。这次汇率下调的主要原因与上次汇率下调的主要原因大体相似,只是程度上有所加深。值得注意的是,从1986年1月至1991年4月,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浮动显得机械而生硬,呈趋于下跌的阶梯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是与传统计划体制下追求稳定的观念和汇率管理水平的低下不无关系的,而且容易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震荡。
从图12…1还可以看出,1991年4月9日人民币汇率继续下调到1美元兑换人民币5。27元。此后,人民币汇率在下调的总趋势下有升有降,不断微调,呈现出平缓而连续的变化轨迹。人民币汇率管理浮动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汇率大幅度下调,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性高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另一方面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对汇率强制性的干预减少,市场对汇率的灵活调节增多,尽管人民币汇率管理浮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离国际规范化的管理浮动汇率制还有较大差距,但人民币汇率实行管理浮动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在实践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外汇管制有所放松,外汇市场开始发育。从1986年起,国家允许在外商来华投资企业之间进行外汇调剂,之后又允许在外商来华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进行外汇调剂,同时按规定让一些居民参与外汇调剂。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90个外汇调剂中心,成交额大约63亿美元,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市场初具规模。1992年全国80%以上的外汇交易是在外汇调剂市场达成的,外汇调剂价已成为人民币公开牌价之外的一种汇率安排,并且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另外,全国范围内的外汇黑市交易规模也明显扩大,外汇黑市价在私人投资和外汇交易活动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人民币的公开牌价高于外汇调剂价,外汇调剂价高于外汇黑市价,如1993年3月6日人民币公开牌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5。73元,同日某省外汇调剂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25元,该省城所在地的外汇黑市价约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80元。
本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和变化,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单一计划管理转向计划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深层次变革,具有这样几个特点:①汇率的安排逐步从钉住一篮子货币迈向管理浮动,表现出较高的弹性;②多重汇率并存,外汇的公开牌价、调剂价和黑市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③人民币汇率依然高估,突出地反映为人民币汇率公开牌价与外汇市场调剂价之间的差额;④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浮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但国家的计划管理和美元的汇率涨落还主要决定着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四、1994年1月至2005年7月
截止到1993年底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明显的缺陷。为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的步伐,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这次外汇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国对进出口商实行结售汇制,在原有的外汇调剂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外汇指定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是建立在现代化技术基础上的、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交易主体的外汇交易系统,其中介机构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全国外汇交易中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和港币的交易分别计算加权平均汇率,由此得出的汇率又分别作为第二天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和港币交易的基准汇率。在此基准汇率的基础上,各外汇指定银行可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幅度内自行挂牌交易,即外汇指定银行之间每日买卖外汇的汇价可在基准汇率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外汇买卖汇价可在基准汇率上下0。25%的幅度内浮动。
?
?
?
?
?
?
图12-4 1994-2004年人民币汇率变化
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外汇公开牌价与调剂价并轨,汇率为1美元兑8。7元人民币,从此以后;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通货膨胀得到扼制,国际收支顺差较大,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汇率从1994年4月1日到1996年12月31日有加大的升值,美元对人民币市场加权汇率从8。6988元人民币/美元下跌到8。2984元人民币/美元,跌幅为4。6%;港币对人民币市场加权汇率从1。1273元人民币/港币下跌到1。0724元人民币/港币,跌幅为4。8%;日元从1995年3月开始交易的8。6832元人民币/百日元下跌到7。2000元人民币/百日元,跌幅为17%。1997年后,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稳定国内经济秩序,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7人民币左右;出现了“管理有余,浮动不足”的现象。
本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化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其特点是:①官方汇率与调剂外汇价格并轨,所有外汇交易都以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为基础进行结算;②人民币汇率不再由人民银行通过行政方式来决定,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③ 允许汇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的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④人民银行通过外汇管理局和外汇交易中心对外汇交易和汇率变化进行管理。
五、2005年7月至今
1994年1月至2005年7月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且在实践中逐步异化为“管理有余,浮动不足”的固定汇率制度。而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中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到2005年6月未高达711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主要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借机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进行不公平贸易和输出通货紧缩。例如,2003年2月,日本在西方7国财长会议上提交对人民币汇率不满的报告,美国和欧盟15国也积极呼应。随后,主要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甚至威胁要对中国进行严厉的制裁。
汇率的决定属于国家经济主权,中国不会屈服于外国的压力,而只能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人民币汇率。2005年6月2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上明确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一是主动性,就是主要依据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二是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三是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5)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近期的实践来看,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变动进行管理和调节,有利于提高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其次,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对资源配置的价格信号作用,有利于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再次之,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抗风险能力;最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务实与灵活性,也有利于缓解中国大陆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摩擦与纠纷。
六、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5年7月21日后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今后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确定了合理的框架和理性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
在近期内,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1)逐步实现企业的意愿结汇,即允许企业和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持有或出售外汇,以使汇率变化能够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也能够分散外汇资产的储存和风险,并且减轻对货币政策所形成的压力。(2)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按国际规范和市场经济要求,构建统一、高效和有序运行的外汇市场,允许企业和个人自由的参与外汇交易,推出新的外汇交易品种与工具,同时规范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公开操作,逐步实现中国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全面接轨。(3)改进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机制,即建立有效的汇率监测系统,拨出一定数量的本外币作为外汇平准基金,为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入市干预,并且把握好干预的力度和入市时间,此外还要使外汇市场的干预与其它经济政策 (如外贸政策、投资政策、货币信贷政策等) 的实施相辅相成,避免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4)推进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即根据国内外的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变化,坚持不懈地从各方面创造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进而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
第三节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国民经济更加快速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涉外贸易和金融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日益显著。同时,市场开放引致的“溢出负效应”97'1'也日益显现。其应对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