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 >

第23章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第23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笋般地萌发起来,计有潮剧、琼剧、越调、豫剧、赣剧、花鼓戏秦腔、 

    西府秦腔、同州梆子、藏剧、滇剧、桂剧、东河戏、向剧、徽剧、松阳 

    高腔、西吴高腔、调腔、黄岩乱弹、绍剧、上党梆子、横屿调、上四调、 

     昆剧、荆河戏等几十种,形成了剧种林立,争奇斗艳的戏曲艺术景观。 

    此外,木偶戏和皮影戏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流 

    派,并且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流传到爪哇、马来、暹罗、缅甸、日本 

    等地。明末,天主教的传教士又把它们带到了法国。 



                         6。朱载堉及其“十二平均律” 

         在戏曲艺术高潮叠起之时,乐律史上一个重大突破诞生了,这就是 

    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亦称“新法密率”或“十二等程律”。 

         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生于嘉靖十五年 (公元1536年), 

    卒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他是明朝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 

    早年向舅父河瑭学习天文和算术。其父因规谏世宗,触努朱厚熜,被诬 

    图谋不轨而入狱。朱载堉“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gǎO 

                                   ① 

    草本植物)独处者十九年。”他将自己封闭在这座无桌无椅、暗无天日 

    的土室中,发誓何时父亲获释,何时他再走出土室。在黑暗的土室中, 

    朱载堉席地而坐,刻苦钻研,将身心全部投入到算学和律学的研究中去。 

    19年过去了,朱载堉终于迈出了土屋的门槛,此时人们已将他彻底忘怀, 

    但他却将一部伟大的乐理学著作 《律学新说》带给了人类。他的父亲病 

    故时,朝廷曾令其承继爵位,但他坚辞不受,乐于著述,乃至终身。 

         在《律学新说》中,朱载堉发明了一套全新的“新法密率”理论, 

    对“十二平均律”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和严谨精密的计算。“十二平均律”, 

    是古代音乐史上一个从未攻克的重大难题。宋代蔡元定为了弥补古律在 

    旋宫上的缺陷,曾发明了“十八律”。可是,这种多律制方法在实践上 

    根本行不通,因而也无人应用。所以,旋宫转调问题、异径管律等问题, 

    长期以来从未得到过真正的解决。在土室中,朱载堉结、分析了2000多 

    年来传统律学以及弦准定律和律管误差的得失经验,最后抛弃了蔡元定 

    所采取的增加变律的作法,他依据“同律度量衡”的说学,创立了“新 

    法密率”的基本原理,并且完成了计算程序,取得了相应的数值。其算 



                 12 

     法的核心是 2,以此求出12个平均数律的平均值,进而可直接 

    将一个8°音组分成12个半音。这套律制,在理论上解决了从未得到妥 

    善处理的旋宫转调问题,找出了沿袭已久的同径管律的错误,阐释了异 

    经管律的规律。这套律制应用于旋宫极为便利,从而攻克了乐律史上一 

    个最大的障碍,为器乐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现在看来,他 

    所设计的“三十六异径管律”,其音程仅有微小误差。在当时,这显然 

    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惊人的成就,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万历三十四年 (公元1606年),朱载堉将《律学新说》、《乐学新 

    说》、《律吕精义》、《灵星小舞谱》、《律吕汇通》等13种著述编纂 

    为《乐律全书》,呈献神宗皇帝。可惜,荒溃昏庸的朱翊钧却“宣付史 



① 《明鉴》。 


… Page 95…

                                      ① 

     馆,以备稽考,未及施行” 。倒是民间给予了相应的传播。 

          到了17世纪中叶,西方才出现“十二平均律”的理论。1722年,巴 

     赫创作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对推广这一律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 

     世纪末,欧洲的音响学家运用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进行了试验,得 

     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后,这套律制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器乐研制和乐律创 

     作,直至音乐高度发展的今天。 



① 《明史·音乐志》。 


… Page 96…

                五、世界近代前期其他民族的艺术风采 



     公元15世纪中叶,日本、印度、贝宁和印加帝国的艺术,也以各自 

的风采而载入史册。15世纪时,日本美术已由佛教美术时代进入到世俗 

美术时代达200年以上;同时,室町和桃山两代的建筑艺术也有美誉。 

公元16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是一个彻底否定伊斯兰教的国度;以此为 

契机,印度的中世美术也跨入了近世美术的时代。在非洲大陆,15世纪 

至16世纪的贝宁艺术达到了极盛时期。在南美西海岸和中部安第斯山一 

带,印加帝国的城市建筑也使悠久的印加文化别开生面。它们的艺术成 

就,与高度发展的欧亚各类艺术一样,释放出奇异多姿的时代光辉。 



                       1。日本的绘画和建筑艺术 



     公元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20年代,是天皇统治下的室町时代(1338 

—1573年)和桃山时代(1573—1615年),绘画和建筑艺术的成就尤为 

突出。 

     从公元13世纪一直到现代,是日本美术史上的世俗美术时代。公元 

15世纪,日本幕府尊崇中国的宋、元文化,华夏民族的禅宗文化对日本 

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适应禅宗需要的山水画成为绘画的主要潮流, 

涌现出不少著名的画家和优秀的作品。例如明兆的《柴门新月图》、天 

章周文的《瓢鲇图》、三阿弥的《观瀑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传世精 

品。1468年2月,著名画僧雪舟等扬等人随日本遣明船来到中国,游历 

了大明江山的南北胜地,饱览了一些宋、元名画和当时的名家之作,结 

识了著名画家李在等人,受到中国绘画思想和表现方法的启迪。回国后, 

雪舟精心创作水墨山水画,被称为“画圣”,成为日本绘画史上的一代 

宗师,晚年,雪舟徒步旅行日本各地,创作的山水长卷,描绘的春夏秋 

冬四季景色,特别富于变化。现在的《长卷山水图》、《四季山水图》、 

 《泼墨山水》等作品,代表着他的艺术成就。生于伊豆的狩野正信(1434 

—1530年)、狩野元信(1476—1559年)父子,创立了狩野派画风。他 

们的屏风画,以禅武并用、和汉一体的装饰手法博得了幕府的重视,从 

而成为御用画家,影响所及达数百年之久。到了桃山时代,狩野派更是 

人才济济,风格纷呈,长谷川派和海北友松派的障壁画都表现不俗。其 

中,狩野永德的《桧图屏风》、长谷川等伯的《松株图》、长谷川久藏 

的《樱图》都是传世杰作。室町时代以来,屏风画的日益发展为江户时 

代 (1603—1867年)屏风画的高度发展和浮世绘的创世,打下了必要的 

基础。 

     室町时代和桃山时代的建筑艺术,在庭园住宅、茶室和城廓方面都 

取得了成就。进入室町时代以后日本佛教出于禅宗的信仰,极为重视清 

淡雅静、富有自然情趣的庭园艺术,京都大德寺的大仙院和龙安寺的方 

丈石庭是同类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主要特点是山水草木听其自然; 

充分运用借景方法,将园外的所有景致尽收眼底,并入园中。在15世纪 

前后,又兴起了枯山曲水的追求,地面以白砂铺彻,形成了清新、洁净、 

概念化和象征化地表现审美趣味的风格。住宅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形 

式,但又体现着理性和感觉的追求,形成了一些富有民族性格的建筑样 


… Page 97…

式。座落在京都的金阁和银阁,以其优雅的特色成为日本住宅建筑的典 

范。茶室建筑历来深受日本民族的重视,小小茶室被建成具有民间、庭 

园、宗教等多种建筑因素相结合的一种微型茅舍,体现着茶道文化所追 

求的静谧、和稳、回归自然的理念思维。城廓建筑是武士阶层、地方诸 

侯盘踞的城堡。这种建筑形式,建有瞭望哨、武器库、议事厅、书房、 

寝厅、游乐厅、庭园等众多的建筑单元,各具精巧玲珑的复杂穿插,显 

现出周密的设计思想和紧凑威武的外型,在这类建筑中,兵库县的姬路 

城、滋贺县的彦根城和名古屋的宫室最为著名。 



                           2。印度的世俗美术 



     公元1526年,突厥、波斯和阿富汗骑兵攻占德里,建立了莫卧儿帝 

国,统治印度达200年之久。这是继1196年土耳其苏丹占领印度后的第 

二个伊斯兰时期。因此,伊斯兰美术在印度得到了发展。莫卧儿王朝建 

造了庞大的城廓,伊斯兰教寺院和伊斯兰陵墓,装饰这些建筑物的图案, 

细密画和工艺美术品,成为莫卧儿艺术的室贵遗产。 

     公元16世纪,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代王胡玛俑(1530—1556年)、第 

三代王阿克巴(1556—1605年)和第四代王贾汉杰,都是绘画艺术的倡 

导者和鉴赏家。公元1549年,胡玛俑王邀请波斯的宫廷画家来到印度, 

开始了莫卧儿绘画的创作。波斯细密画的鲜明色彩和精致的勾线恰与印 

度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相得益彰,从而产生了著名的莫卧儿样式的东方 

细密画艺术。他们在精细的羊皮纸上运用水彩技法作画,线条挺拔有力, 

色彩鲜丽明艳。画家们将伊朗细密画的透视法、远近法、阴影法与印度 

传统技法融会贯通,创作出精美的肖像和战争题材的作品。现藏于大英 

博物馆的铁木耳与胡玛俑游乐图,据传是最早的一件莫卧儿绘画,显现 

出伊朗绘画的华丽风格和莫卧儿艺术的写实主义精神。到了阿克巴时 

代,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又从伊朗和印度的折衷法中吸取了西洋画 

法,运用浓淡晕染的方法表现创作对象的实在感和生命感,画风也随之 

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阿克巴传记》的插图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这种 

强烈的画风。贾汉杰王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倡导,又使阿克巴时代的 

自然主义倾向过渡到更加冷静地观察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形成了一种 

优美与纤细相结合的精丽画风,这在花鸟和肖像画上都有出色的体现。 



                         3。贝宁的青铜雕刻艺术 



     诺克文化(公元前700—公元400)是非洲艺术的源流之一。公元13 

世纪前后,繁衍在尼日利亚的伊费艺术已经相当发达,它的赤陶头像、 

青铜头像和青铜器皿是尼日利亚最著名的艺术品。贝宁城位于尼日利亚 

西南部的森林地带,在伊费古城的东南方向,两城相距240公里左右。 

公元15世纪,贝宁城成为贝宁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着 

青铜艺术的传统,因而成为非洲青铜雕刻艺术最发达的中心,青铜艺术 

的水平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罗马的雕刻作品相提并论。 

     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青铜雕刻已成为贝宁王国的宫廷艺术并达 

到了极盛时期,当时,全国优秀的匠师都被集中到宫廷之中,甚至封为 


… Page 98…

贵族,所有的作品都归王室所有。在题材上,以颂扬国王的权力,塑造 

武士和盟友形象为主,具体表现为国王、王后、太子、达官、僧侣、贵 

族和随员等。 《国王头像》和《母后头像》是杰出的代表作。在青铜装 

饰浮雕的背景上,艺术家将国王的丰功伟绩,战争、狩猎、出游、宫廷 

生活、外国人和动物等场景刻划得非常精致,人们从服装、头饰、挂珠 

等细节即可辩认出各种人物的社会身份来。当时,贝宁的青铜雕刻和浮 

雕,在铸造的技术上和雕刻的技巧上都超过了欧洲的水平,但在写实倾 

向和个性塑造上不如伊费艺术那般强烈。 



                        4。印加帝国的建筑艺术 



     在南美洲西海岸和中部安第斯高原地区,古老的印加文化正在不断 

发展。公元1438年,巴库查提率领士兵沿着亚马逊河东进,占领了肥沃 

的乌鲁班巴盆地,然后又沿着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南下,攻占了卡哈 

马卡,狄华那科,直至爱马拉,把北起厄瓜多尔、南至阿根亭的印第安 

部落都置于印加帝国的统治之下,形成了长达4千公里的辽阔疆域。首 

都库斯科建在海拔900公尺以上的安第斯山上,建筑风格简练宏伟,结 

构精密,没有多余的装饰。建筑家们以其精确的计算,将多边形石材巧 

妙地拼接在一起,中间的接缝连刀片也插不进去。另一座山顶城市楚皮 

楚克,海拔在1500公尺以上,占地100英亩,在宫殿、堡垒和无数的住 

房中间,有层层的阶梯和街道相连,堡垒中储藏着大量的金银器皿。1532 

年,西班牙军队用阴谋手段消灭了印加帝国,使那里的建筑艺术和印加 

文明遭受了灭顶之灾。 


… Page 99…

               六、文艺复兴艺术和明代八朝艺术的比较 



     公元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导致社会结 

构发生了裂变,地中海北岸掀起的文化巨浪使欧洲开始步入了近代社会 

前期发展的崭新阶段。在这段不太长的岁月中,一些国家的艺术实践也 

和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经历了一次极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在卓有成效的若干民族艺苑中,欧洲的文艺复兴艺术和中国的明代八朝 

艺术最为瞻目,并在整体上代表着当时西方和东方艺术发展的最高水 

平。 

     文艺复兴艺术和明代八朝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现象。 

前者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欧洲文化圈的艺术结晶,是次生文化体系中的 

一座艺术高峰。后者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圈的艺术结构,是唯一 

的原生文化体系中的精神产品,因而也具有典型意义。由于两种典型艺 

术的文化背景不同,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艺术个性和文化底蕴上的种种异 

趣。 



                            1。艺术个性的比较 



     文艺复兴艺术产生在中世纪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它的艺术 

实践成为欧洲艺术发展史上的第3个阶段的开端,它的伟大成就乃是欧 

洲艺术发展史上的第2座高峰。它远宗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人文精神和艺 

术成就,利用中世纪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合法外衣,坚决地进行革命 

性和开拓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它以反对封建势力、批判宗教神学、宣扬 

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身自由,反映世俗生活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己任;它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积极成果,在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艺术领域取得了史诗般的丰功 

伟绩,创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